《六国论》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六国论》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国论》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特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特殊句式和一词多义等文言知识。殊句式和一词多义等文言知识。2.学会并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学习本文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学会并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学习本文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3.领会苏洵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侮的思想,培养学生领会苏洵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侮的思想,培养学生“以史为鉴,共创未来以史为鉴,共创未来”的与时俱进意识。的与时俱进意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以史为镜,可以知
2、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可以明得失”贞贞观政要唐太宗李世民语观政要唐太宗李世民语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一、导入一、导入1 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苏洵(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字明允,号老泉
3、,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据说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佑元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佑元年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篇:几策几策2篇篇,权书权书10篇篇,衡论衡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嘉祐二年,二子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因而大振。嘉祐二年
4、,二子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老苏”,将他,将他三人合称三人合称“三苏三苏”,均列入,均列入“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著有嘉佑集,本文选自。著有嘉佑集,本文选自嘉佑集嘉佑集权书。权书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本文是其中第权书。权书都是评论
5、政治和历史的,本文是其中第8篇。篇。2 2、创作背景、创作背景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军权、财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军权、财权、人权均归中央,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权、人权均归中央,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军队没有凝聚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经常轮换,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军队没有凝聚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的现象,但是也造成了军事上的衰颓。自宋朝开国到英宗治平年间(一百年间),宋乱的现象,
6、但是也造成了军事上的衰颓。自宋朝开国到英宗治平年间(一百年间),宋军和契丹、辽军、西夏军大小军和契丹、辽军、西夏军大小60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只能靠割地赔款以求和平。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协投降,只能靠割地赔款以求和平。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万两,绢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万两,绢10万匹,茶万匹,茶3万斤。这样万斤。这样“陪邻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
7、针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3 3、檀渊之盟、檀渊之盟北宋中叶以来,我国境内东北的契丹和西北的西夏奴隶主贵族的势力逐渐强大,成为北宋中叶以来,我国境内东北的契丹和西北的西夏奴隶主贵族的势力逐渐强大,成为北宋王朝的严重威胁。北宋王朝的严重威胁。1004年,辽年,辽(契丹契丹)大举攻宋,直通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大举攻宋,直通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军在澶州城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于已有利的形势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军在澶州城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
8、于已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两、丝绢二十万匹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两、丝绢二十万匹1042年,宋年,宋又在辽要挟割十县土地的情况下,应允每年增纳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又在辽要挟割十县土地的情况下,应允每年增纳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4 4、评价、评价茅坤曰:茅坤曰:一篇议论由战国策纵人之说来,却能与战国策相伯仲,一篇议论由战国策纵人之说来,却能与战国策相伯仲,当与子由六国论并看。当与子由六国论并看。明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沈德潜曰:六国所以不能自强者,一在贪近利而互相侵伐;一在苟安而不沈德潜曰:六国所以不能自强者,一在
9、贪近利而互相侵伐;一在苟安而不肯用兵。此从事赂秦以至于亡也。论与子由篇同,而笔力远过。肯用兵。此从事赂秦以至于亡也。论与子由篇同,而笔力远过。清清沈德沈德潜唐宋八大家文读本卷十六潜唐宋八大家文读本卷十六刘大櫆曰:笔力简老。刘大櫆曰:笔力简老。清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卷三十一引六国论姚鼐古文辞类纂卷三十一引六国论评语评语浦起龙曰:若就六国言六国,不如次公中肯。而警时则较激切。以地赂,浦起龙曰:若就六国言六国,不如次公中肯。而警时则较激切。以地赂,以金缯赂,所赂不同而情势同。读之魄动。以金缯赂,所赂不同而情势同。读之魄动。清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六浦起龙古文眉诠卷六十三十三5.5.解题解题六国:六国:除秦以
10、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国除秦以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国论: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六国论:六国论: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六国破灭之论”。“六国论六国论”即即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一)第一段一)第一段1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
11、么?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 2、从几个方面论述这一中心论点的?、从几个方面论述这一中心论点的?先总写先总写“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再分写赂秦而力亏再分写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最后总不赂者以赂者丧,最后总写写“弊在赂秦也弊在赂秦也”3 3、论证的角度是什么?、论证的角度是什么?角度:向秦国割地求和的国家和不向秦国割地求和的国家角度:向秦国割地求和的国家和不向秦国割地求和的国家4 4、第、第1 1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提挈下文议论。提出中心论点,总
12、领全文,提挈下文议论。二、研读二、研读(二)第二段(二)第二段1 1、用一句话概括第、用一句话概括第2 2段的中心意思?段的中心意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2 2、本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哪句话?、本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哪句话?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 3、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赂秦的危害?、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赂秦的危害?论证方法:论证方法: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4 4、列举了哪些历史事实?、列举了哪
13、些历史事实?祖先创业的艰难与子孙割地之轻易的鲜明对比祖先创业的艰难与子孙割地之轻易的鲜明对比/“一夕安寝一夕安寝”与与“秦兵又至秦兵又至”的鲜的鲜明对比。继续揭示赂秦政策的失败明对比。继续揭示赂秦政策的失败5 5、第二段对比论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二段对比论证表现在哪些方面?数量上数量上/程度上程度上/道理上道理上(三)第三段(三)第三段1 1、第、第3 3段中哪一句能概括齐国灭亡的原因?段中哪一句能概括齐国灭亡的原因?“与赢而不助五国与赢而不助五国”2 2、试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试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相同点:始有远虑,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形势环境)始有远虑,能
14、守其土,义不赂秦。(形势环境)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军事策略)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军事策略)不同点:不同点:对抗秦国的方式不同:以荆卿为计对抗秦国的方式不同:以荆卿为计/牧以谗诛,用武而不终。牧以谗诛,用武而不终。3 3、请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请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4 4、本段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本段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用用“向使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中心论点更引起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
15、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5 5、第、第3 3段中提到哪些国家是不贿赂秦国的?作者指出这些国家灭亡的原因段中提到哪些国家是不贿赂秦国的?作者指出这些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齐齐: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鄙夷)五国既丧,齐亦不免(鄙夷)燕:燕:以荆卿为计以荆卿为计速祸(赞美)速祸(赞美)赵赵:牧以谗诛:牧以谗诛用武不终(惋惜)用武不终(惋惜)灭亡的根本原因:灭亡的根本原因: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智力孤危。燕、赵灭亡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智力孤危。燕、赵灭亡“诚不得已诚不得已”对策:对策:三国
16、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照应分论点照应分论点2 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四)第(四)第4段段总结历史教训:总结历史教训: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要敢于对敌斗争)(要敢于对敌斗争)第第4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由评论六国灭亡,总结历史教训,过渡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由评论六国灭亡,总结历史教训,过渡到规劝北宋统治者放弃屈辱求和的方针,把问题的分析由表层过渡到里层。到规劝北宋统治者放弃屈辱求和的方针,把问题的分析由表层过渡到里层。“呜呼呜呼以趋于亡以趋于亡”是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