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ppt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第1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第第1 1章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1.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1.1.1 教学与教学设计1教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习者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2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ID)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1.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3教学设计的特征(1)系统性 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要素及环节,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2、(2)理论性与创造性 首先,教学设计是一种理论的应用活动,决定了教学设计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是对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的综合运用。 其次,高度抽象的理论与具有丰富情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实践中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运用理论来解决,1.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3)计划性与灵活性 计划性与灵活性是指教学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 一方面,教学设计过程具有一定的模式,需要按一定的环节流程进行教学设计。 另一方面,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各种要素与环节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线性结构,各要素、各环节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根据实际情况与教学需求,认真规划、灵活安排各种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与环节
3、,设计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4)具体性 教学设计是针对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理论与方法。需要设计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步骤、方案,制作出支撑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1.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1.1.2 信息化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设计1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概念 信息化是指将信息作为构成某系统或某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对该系统或该领域中信息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 信息化教学是指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进行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1.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2信息化教学的特点1.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1)教学过程的资源性 信息化
4、教学重视学习环境创设和学习资源的利用。(2)学习内容的综合性 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内容为交叉学科的单元学习、专题学习,强调学习内容的综合性。(3)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信息化教学有利于采用资源型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1.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4)教学周期的单元性 教学单元是指按某章、某节,或围绕某个主题而组成的相关学习内容。(5)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信息化教学有利于采用多元的教学评价支持教学过程的进行。1.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3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
5、学过程的优化。4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1)注重情境的创设与转换(2)注重工具和资源的多样性(3)“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4)学习结果用可视化的方式进行阐述和展现(5)鼓励合作学习(6)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1.2.1 现代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思想是指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为背景,以近代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及人类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为时代背景,研究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以阐明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重要规律的教育思想。1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素质又称为素养,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
6、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多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2)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全体性 全体性广义上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基础性 基础性是指向学习者提供基本素质的教育,让学习者拥有人类生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发展性 发展性是指着眼于培养学习者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技能,
7、真正把培养学习者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方面,使学习者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全面性 全面性是指对学习者进行全面的基本素质教育,促使学习者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未来性 未来性是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2创新教育(1)创新教育的基本概念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指主体创新的内部态度与心向,是创新的人格特征。创新意识是指个体追求新知的内部心理倾向。创新情感是指个体追求新知的内部心理体验。创新意志是指个体追求新知的自觉能动状态。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创新能力 创新
8、能力是创新的智慧特征,是指主体创新的活动水平与技巧。 创新思维是指个体在观念层面新颖、独特、灵活的问题解决方式。 创新活动是指个体在实践层面新颖、独特、灵活的问题解决方式。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指有利于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个性品质。 创新人格包括创新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执著的爱、顽强的意志毅力,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韧顽强的性格。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2)创新教育的主要特性特异性 学习者个体的特性、学习者的创新与人类总体创新的特异性全面性 创新教育要求引导学习者掌握全面的、百科全书式的基础知识,开发学习者各方面的潜能。探究性 创新教育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开放性 学习方面的
9、开放,对创新更为关键。超越性 创新教育本质上是引导和激励学习者不断超越与前进的教育。它包括超越遭遇的困难、民主性 创新要求有民主的环境与氛围。学习者感到宽松、融洽、愉快、自由、坦然,没有任何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3. 现化教育思想与教学设计 设计教学策略时应着重思考下列问题: 一是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二是要面向全体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三是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1.2.2 系统论 系统论(System Approach)是指研究系统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
10、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科学。1. 系统的基本概念 系统是指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4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3方面的关系。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共同的基本特征。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2. 系统论的思想及方法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3. 系统论的任务 系统论的任务是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即认识系统的4.系统理论与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采用系统方法,将每个教学问题都放在教学整体中来考察,正确
11、定位每个教学环节与教学因素,关注其间的相互联系,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1.2.3 传播理论1. 传播学与教育传播 传播(communication)是指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即传播者)运用一定的媒体和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2. 教育传播系统的要素 教育传播系统包含的要素有:教育目的、教育环境、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教育效果。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可以用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来解释,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3. 教育传播过程 教育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育传播过程,从信息流动的角度看,教育过
12、程可分为信息选择、媒体设计、信息发送、接受理解、评价反馈5个主要阶段.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参考香农-韦弗的通讯传播模式,它考虑到了反馈和干扰因素,即师生互动.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贝罗的SMCR模式比较全面的考虑了传播过程实施中的各要素及其关系,他注意到传者、受者的因素,信息的处理,通道的选择等问题,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4. 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第一,传播过程的理论模型说明了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 第二,传播理论揭示出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动态的相互联系,并告知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传播过程。 第三,传播理论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第四,传播过程要素构成
13、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环节.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1.2.4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指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 教育技术发展始终沿着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学习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两条路线发展。其发展历程经历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 20世纪70年代引入认知心理学,并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教学设计中的认知心理学取向越来越明显; 20世纪90年代认知科学领域中的建构主义开始崛起,使得建构主义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 学习理论可概括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4大流派。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行为主义又称
14、“刺激-反应”理论,主要观点是:学习是个体某些条件限制下产生的反应;个体习得的行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习者行为的方法,为学习者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习者的合适行为 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师要观察学习者行为变化,及时强化;支持程序式教学设计。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性、人的尊严、价值及其本性;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着眼于学习者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实现;提倡对学习者完善的个性和人格培养、对个性强或性格孤僻的学习者的教育;重视合作
15、学习和发挥学习者主动性;重视学习动机、情意教育;支持双主式教学设计。(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认知结构将发生改变。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加涅的信息加工的学习与记忆的8个阶段的学习模型 动机阶段、领会阶段、获
16、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学习者在学校的学习是以意义学习为主,认为意义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的学习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或称为新旧知识的同化过程。 认知负荷理论 认知负荷是指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必需的心理资源的总量。教学过程中控制工作记忆负荷,最大限度降低阻碍学习的认知负荷、优化促进学习的认知负荷, 使学习主体合理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雷奥提出了双重编码理论,存在2个认知系统或通道,一个专门用来对非言语的对象/事
17、件(如想象)进行表征和加工,另一个专门用来处理语言。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提出 7 项多媒体设计原则:(2)认知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重视强化的功能。主张学习者的学习创造性。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力图在更接近实际的情境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
18、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常用概念 建构主义常用的概念有4个: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图式(schema)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assimilation)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是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 顺应(accommodation)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是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平衡(equilibration)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
19、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包括“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的方法”2方面。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4大要素。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情景是指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协作是指在目标实施过程中,部门与部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协调、配合、协商。 会话又称交流,是指学习者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 意义
20、建构是指人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建构和修正原有知识结构,新经验被同化到原有经验结构中,形成更深层、更丰富、更灵活的认知结构。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4)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指通过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该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支架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建构
21、出教师和学习者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学模式。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支架式教学由以下5个环节组成。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进入情境。将学习者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先由教师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教学目标,然独立探索。让学习者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习者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是指在实际建立的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可使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新知识,使新知识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牢固地吸收到自己的知识
22、结构中,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的教学模式。也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抛锚式教学由如下5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随机进入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的教学模式。 随机进入教学包括以下5个环节。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比较复杂,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涉及许多方面,故此类学习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发展学习者的思维能
23、力。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5)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学设计遵循的原则。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1.3 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模式 模式(model)是指一种小的模型或体系,它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取向和结构,并表现为一定的操作规则和方法、步骤。1.3.1 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设计模式都要回答“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怎样到那里去?我们是否
24、到了那里?”3个基本问题。1.3 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模式迪克和凯里模式1.3 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模式2. 肯普模式1.3 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模式3. 史密斯和拉甘模式第一阶段,分析学习环境、学习者、学习任务,制定初步的设计栏目。第二阶段,确定组织策略、传递策略,设计教学过程。第三阶段,进行形成性评价,对预期的教学过程予以修正。1.3 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模式4. 马杰模式1.3 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模式1.3.2 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1.3 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模式 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已经具备的水平与期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学习内容分析是指在确定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分
25、析学习者实现总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 学习者特征是指影响学习过程有效性的学习者的经验背景。 教学策略是指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习者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对教学工作诸多方面因素测量、分析和评定的基础上形成的价值判断。1.3 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模式1.3.3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常见的有Intel未来教育模式,Webquest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Miniquest模式,基于探究的学习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个性化学习等。1.3 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模式2. 信息化教学
26、设计常见的两种模式(1)WebQuest模式 特点:一是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问题(可派生出多个具体问题)。 二是这类问题可通过寻求信息而得到解答。 三是问题的解答没有唯一性。一个典型的WebQuest包括情境(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成果(结论)6要素.1.3 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模式(2)英特尔未来教育 特点是采用框架问题设计(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的办法来完成教学,通过将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融入教学来加强学习者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学习者是问题的发现人,是疑问的解答人. 内容包括7方面:给学习者布置明确而具体的任务 、创建单元支持材料、创建学
27、习者多媒体演示文稿范例、 创建学习者多媒体演示文稿评价工具、评价单元计划、修改单元计划。1.4 利用MindManager绘制思维导图1.4.1 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1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思维导图也叫脑图、心智图、概念图,是指表示概念和概念间相互关系的空间网络结构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图示工具。 2常用的思维导图软件 常用的思维导图软件有:MindManager(目前使用人数最多的导图软件)、MindMapper(多种类导图软件)、FreeMind(开源导图软件)、ShareMind(是基于FreeMind的二次开发,支持中文),inspiration等。1.4 利用MindManager绘制思
28、维导图1.4.2 利用MindManager创建思维导图2MindManager操作界面1.4 利用MindManager绘制思维导图3构建思维导图 构建思维导图的基本思路是:在中心主题添加主题与子主题;修改主题与子主题的标题;修饰主题与子主题,如给主题与子主题添加形状、图像、图标等;给主题与子主题添加附件、超连接等。(1)插入主题 主题指思维导图中的一级分支或与当前主题同级的其他分支。步骤1:选择中心主题或主题。步骤2:方法一,使用功能区命令。选择“开始”“新建子主题”或“主题”命令;或选择“插入”“新建子主题”或“主题”命令。方法二,使用快捷键,按Enter键。方法三,使用快捷菜单。单击鼠
29、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插入”“主题”命令。1.4 利用MindManager绘制思维导图(2)插入子主题 子主题是指思维导图中当前主题的下一级分支及其以下分支。 步骤1:选择需要插入子主题的对象(主题或子主题)。步骤2:方法一,使用功能区命令。选择“开始”“新建子主题”命令;或选择“插入”“新建子主题”命令。方法二,使用快捷键,按Enter键。方法三,使用快捷菜单。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插入”“新建子主题”命令。方法四,使用选择框四周的“+”按钮。鼠标单击主题对象选择框四周的“+”按钮。1.4 利用MindManager绘制思维导图(3)编辑主题或子主题标题 编辑主题或子主题
30、标题的方法是,单击编辑窗口中的主题或子主题,输入新的标题文字。 标题换行或分行,按Shift+Enter键。设置标题设字体、字型、字号等,选择“开始”“字体”命令,弹出“字符格式化”对话框;或在“设计”选项面板“字体”组选择命令,设置字体、字型、字号、字的颜色、对齐方式等,对字符进行格式化。1.4 利用MindManager绘制思维导图(4)修饰主题或子主题添加图标 图标是具有明确指代含义的图形符号。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选择需要添加图标的主题对象,包括中心主题、主题、子主题。 步骤2:添加图标。使用“图标”命令打开。选择“插入”“图标”命令,弹出“图标”选项菜单,选择“更多图标”命令。1
31、.4 利用MindManager绘制思维导图添加形状形状是指主题对象的一种外部形态。主题对象添加形状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选择添加形状的主题对象,包括中心主题、主题、子主题。步骤2:添加形状。添加资源库中的形状。打开资源库窗格,单击其下方的“形状”标签,切换到“形状”窗格,选择需要添加的形状。1.4 利用MindManager绘制思维导图 使用“格式化主题”添加。选择“设计”“主题形状”“更改主题格式”(“对象元素”组右下角“”按钮)命令;或右键单击主题对象,弹出快捷菜单,选择“格式化主题”命令。弹出“更改主题样式”对话框,设置或选择需要的形状,单击“确定”按钮,1.4 利用MindMa
32、nager绘制思维导图修改增长方向与线型 增长方向是指思维导图各分支的伸展方向. 使用“格式化主题”修改。单击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格式化主题”命令,打开“更改主题格式”对话框,选择“子主题布局”选项卡,选择需要的伸展方向,单击“确定”按钮,1.4 利用MindManager绘制思维导图4管理主题对象(1)移动与复制主题对象 同Office操作中基本相同,使用快捷键。选择需要复制的主题,按组合键Ctrl+C复制;光标指向目标主题处,按组合键Ctrl+V粘贴。(2)设置主题的文本与图像的排列方式步骤1:选择需要设置文本与图像的排列方式的主题对象。步骤2:利用“格式化主题”对话框。选择“设计”
33、“主题形状”“更改主题格式”(“对象格式”组右下角“”按钮)命令,弹出“更改主题格式”对话框;选择“对齐方式”选项卡;选择需要的对齐格式,单击“确定”按钮,1.4 利用MindManager绘制思维导图(3)设置主题的颜色设置主题颜色,包括设置主题线条颜色与主题区域填充颜色步骤1:选择需要设置线条颜色与填充颜色的主题对象。步骤2:设置主题线条颜色与填充颜色。选择“设计”“主题形状”“更改主题格式”(“对象格式”组右下角“”按钮)命令,弹出“更改主题格式”对话框;选择“形状和颜色”选项卡。1.4 利用MindManager绘制思维导图实例 启动MindManager,完成如下操作:1.4 利用M
34、indManager绘制思维导图5. 插入对象(1)插入链接插入链接的对象可以是文件、文件夹、网站、思维导图中的主题、邮箱地址等步骤1:选择需要插入链接的主题。步骤2:插入链接。选择“插入”“链接”(图形部分)命令,弹出“添加链接”对话框;设置超链接;单击“确定”按钮, 若重新编辑链接,单击“插入”“链接”(文字部分)命令;弹出“链接”选项菜单,选择“编辑链接”命令1.4 利用MindManager绘制思维导图(2)插入关联关联用于标注主题间的相互关系或联系。步骤1:启动“关联”命令。选择“插入”“关联”(图形部分)命令。步骤2:插入关联。单击插入关联起始点的主题;移动鼠标到目标主题;单击。步
35、骤3:调整关联曲线。按鼠标左键拖动关联线两端的控制柄,调整关联曲线的弧度。步骤4:关联格式。双击思维导图中插入的关联线,弹出“关联格式”对话框。1.4 利用MindManager绘制思维导图(3)插入附注 附注用于对主题或关联做标注或注释。插入附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选择需要插入附注的主题或关联线。步骤2:插入附注。选择“插入”“附注”命令,弹出“附注”编辑框。步骤3:编辑附注。单击附注编辑框,输入附注文字。1.4 利用MindManager绘制思维导图(4)插入边界 边界用于给主题及其子主题添加边框,使主题及其子主题在显示上表现为一个整体。插入边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选择需要插入
36、边界的主题。步骤2:插入边框。选择“插入”“边界”(文字部分)命令,弹出“边界”选项菜单,选择需要的边界形状,1.4 利用MindManager绘制思维导图(5) 插入附件 MindManager中可以将Office文档、图像文件、音频文件、视频文件添加为某个主题对象的附件,同时可给一个主题对象添加多个附件。添加附件的主题对象旁显示一个回型针图形,步骤1:选择插入附件的主题对象。步骤2:添加附件。选择“插入”“附件”(图形部分)命令,弹出“添加附件”对话框,单击“文件”文本框后的“打开”按钮,可添加已有的文件为附件;选择“创建新的文件为附件”,单击“确定”按钮。步骤3:编辑附件。右键单击附件回
37、型针图形,弹出快捷菜单,选择“管理附件”命令,弹出“管理附件”对话框,可对已添加的附件进行操作,如打开、另存为、添加、重命名、1.4 利用MindManager绘制思维导图(6)添加浮动主题 浮动主题是指独立于中心主题、与中心主题间无连线的主题及子主题。步骤1:启动“浮动主题”命令。选择“开始”“浮动主题”命令或“插入”“浮动主题”命令。步骤2:添加“浮动主题”。光标单击编辑窗口,可在当前光标处添加浮动主题。 步骤3:编辑“浮动主题”标题。选择添加的浮动主题,输入浮动主题标题文字。 选择编辑窗口的浮动主题,按Insert键可为其添加子主题。1.4 利用MindManager绘制思维导图6文件输出 实例启动MindManager,完成如下操作文件以lx1402.swf为名保存到“文档”文件夹。1.4 利用MindManager绘制思维导图1.4.3 利用MindManager绘制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图1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单元教学设计是指针对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知识单元(如1章、1节、1节课等),根据知识单元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学习形式和策略,对单元学习阶段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之各个部分做出的整体规划与安排。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是根据单元教学设计,分析并简要规划出本单元的整体教学思路。1.4 利用MindManager绘制思维导图2绘制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