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十五章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章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第三节第三节 建筑物的倾斜观测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第四节第四节 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第五节第五节 建筑物的裂缝观测与挠度观测建筑物的裂缝观测与挠度观测 第六节第六节 变形观测方法和自动化变形观测方法和自动化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变形观测变形观测是测定建筑物或构筑物及其地基在建筑物或构筑是测定建筑物或构筑物及其地基在建筑物或构筑物荷重和外力作用下随时间而变形的工作,内容主要有:物荷重和外力作用下随时间而变形的工作,内容主要有:l 沉降观测沉降观测l 位移观测位
2、移观测l 倾斜观测倾斜观测l 裂缝观测裂缝观测l 挠度观测等。挠度观测等。 一、形观测的特点一、形观测的特点 与一般的测量工作相比,变形观测有以下特点:精度要求高、与一般的测量工作相比,变形观测有以下特点:精度要求高、时效性要求强、与施工同步进行、需要重复观测、几何变形与物理时效性要求强、与施工同步进行、需要重复观测、几何变形与物理参数同时监测、数据处理方法严密等。参数同时监测、数据处理方法严密等。二、变形测量点的分类二、变形测量点的分类 1.1.变形观测点变形观测点 是设置在变形体上的照准标志点,点位要设立在能准确反映变形是设置在变形体上的照准标志点,点位要设立在能准确反映变形体变形特征的位
3、置上,也称体变形特征的位置上,也称变形点变形点、观测点观测点。 2.2.基准点基准点 即确认固定不动的点,用于测定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点位即确认固定不动的点,用于测定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点位要设立在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每个工程至少应有要设立在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每个工程至少应有3 3个基准点。个基准点。 3.3.工作基点工作基点 是作为直接测定变形观测点的相对稳定的点,也称工作点。对通是作为直接测定变形观测点的相对稳定的点,也称工作点。对通视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直接在基视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直接在基准点上测定变形点。准点上测定变形
4、点。三、变形观测的基本要求三、变形观测的基本要求1.重要工程建筑物、构筑物,在工程设计时,应对变形监测的内容和范围做出统筹安排,并由监测单位制订详细的监测方案。首次观测,宜获取监测体初始状态的观测数据。2.由基准点和部分工作基点构成的监测基准网,应每半年复测一次;当对变形监测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检核监测基准网。3.变形监测网应由部分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构成。监测周期应根据监测体的变形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期间,应根据变形量的变化情况适当调整。三、变形观测的基本要求三、变形观测的基本要求4.各期的变形监测时,应满足下列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采用相
5、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观测人员相对固定;记录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荷载、温度、降水、水位等;采用统一基准处理数据。5.变形监测作业前,应收集相关水文地质、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图纸,并根据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工程类型、工程规模、基础埋深、建筑结构和施工方法等因素,进行变形监测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应包括监测的目的、精度等级、监测方法、监测基准网的精度估算和布设、观测周期、项目预警值、使用的仪器设备等内容。6.每期观测前,应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查、校正,并做好记录。7.每期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处理观测数据。当数据处理结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即刻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
6、相应措施:变形量达到预警值或接近允许值,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建(构)筑物的裂缝或地表的裂缝快速扩大。8.监测项目的变形分析,对于较大规模的或重要的项目,宜包括下列内容;较小规模的项目,至少应包括前1-3项的内容:观测成果的可靠性,监测体的累计变形值和相邻观测周期的相对变形量分析,相关影响因素(荷载、气象和地质)的作用分析,回归分析,有限元分析。9.变形监测项目,应根据工程需要,提交下列有关资料:变形监测成果统计表,监测点位置分布图,建筑裂缝位置及观测点分布图,水平位移曲线图,等沉降曲线图(或沉降曲线图),有关荷载、温度、水平位移量相关曲线图,荷载、时间、沉降相关曲线图,位移(水平或垂直)速率、
7、时间、位移量曲线图,变形监测报告等。四、变形观测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第二节第二节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测定建筑物、构筑物上所设观测点的高程随时间而变化的工作称为沉降观测。 一、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点应设置在能够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不影响建筑物、构筑物的美观和使用。点位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建(构)筑物的下列部位: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建(构)筑物的下列部位:(1 1)建(构)筑物的主要墙角及沿外墙每)建(构)筑物的主要墙角及沿外墙每10101515米处
8、或每隔米处或每隔2 23 3根柱根柱基上。基上。(2 2)沉降缝、伸缩缝、新旧建(构)筑物或高低建(构)筑物接壤处)沉降缝、伸缩缝、新旧建(构)筑物或高低建(构)筑物接壤处的两侧。的两侧。(3 3)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建(构)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建(构)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的两侧。的两侧。(4 4)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的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且)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的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且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 4个点。个点。(5 5)基础底板的四周和中部。)基础底板的四周和中部。(6 6)当建(构)筑物出现裂缝时布设
9、在裂缝两侧。)当建(构)筑物出现裂缝时布设在裂缝两侧。 沉降观测标志应稳固埋设,高度以高于室内地坪(沉降观测标志应稳固埋设,高度以高于室内地坪(0 0面)面)0.20.20.50.5米为宜米为宜, ,对于建筑立面后期有贴面装饰的建(构)筑物宜埋设螺旋式对于建筑立面后期有贴面装饰的建(构)筑物宜埋设螺旋式活动标志。活动标志。二、观测方法二、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的观测方法视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而定,观测沉降观测的观测方法视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而定,观测方法有:精密水准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电磁波三角高程测方法有:精密水准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等。量等。 高层建筑施工期间的沉降观
10、测周期应每增加高层建筑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周期应每增加1 12 2层观测层观测1 1次;次;建筑物封顶后应每建筑物封顶后应每3 3个月观测个月观测1 1次,观测一年;如果最后两个观测次,观测一年;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0.02毫米毫米/ /日日, ,可以认为整体趋于稳定可以认为整体趋于稳定, ,如果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如果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20.02毫米毫米/ /日日, ,即可终止观测即可终止观测, ,否则应否则应继续每继续每3 3个月观测个月观测1 1次次, ,直到建筑物稳定为止。工业厂房或多层民直到建筑物稳定为止。工业厂房或多层民用建筑的
11、沉降观测总次数,不应少于用建筑的沉降观测总次数,不应少于5 5次,竣工后的观测周期,次,竣工后的观测周期,可根据建(构)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可根据建(构)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三、观测成果整理 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记录中的数据和计算是否准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后把各次观测点的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并计算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同时也要注明日期及荷重情况。 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出沉降、荷重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画出各观测点的荷载、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图。第三节第三节 建筑物的倾斜观测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测量建筑物、构筑物倾斜率随时间而变化的工作叫测量建筑物、构筑物倾斜率随时间而变化的工
12、作叫倾斜倾斜观测观测。一般在建筑物立面上设置上下两个观测标志,上标志通。一般在建筑物立面上设置上下两个观测标志,上标志通常为建筑物、构筑物中心线或其墙、柱等的顶部点,下标志为常为建筑物、构筑物中心线或其墙、柱等的顶部点,下标志为与上标志相应的底部点,它们的高差为与上标志相应的底部点,它们的高差为h ,测出上标志与下标,测出上标志与下标志间的水平距离志间的水平距离D,则两标志的,则两标志的倾斜率倾斜率 i 为为hDi一、倾斜观测点的布设一、倾斜观测点的布设 建(构)筑物的主体倾斜观测的整体倾斜观测点宜布设在建(构)筑物的主体倾斜观测的整体倾斜观测点宜布设在建(构)筑物竖轴线或其平行线的顶部和底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五章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课件 第十五 建筑物 变形 观测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