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技术第8章课件.ppt
《计算机控制技术第8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控制技术第8章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DahlinDahlin算法算法前馈控制前馈控制Smith Smith 预估计器预估计器串级控制串级控制多变量解耦控制多变量解耦控制8.1 Smith8.1 Smith预估计器预估计器带纯滞后环节的单回路闭环系统 被控对象存在纯滞后时间 时,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极不利的,对这种系统可用斯密斯(Smith)预估计器和达林(Dalin)算法来解决。大纯滞后补偿原理大纯滞后补偿原理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SPCSPCBeSWSWeSWSWSW)()(1)()()(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 0)()(1 SPCeSWSW为了改善其控制质量引入一个纯滞后补偿环节(或称Sm
2、ith预估计器),令其传递函数为 与被控对象并联。带Smith 预估计器闭环系统框图 图8-1带纯滞后环节的单回路闭环系统图8-2带Smith 预估计器闭环系统框图 + )(sC )(sR )(sWC ssWe)(P + )(sC )(sR )(sWC ssWe)(P )(sW + + )(sU )(sC 大纯滞后补偿原理大纯滞后补偿原理经过经过Smith补偿后,被控对象的等效传递函数为:补偿后,被控对象的等效传递函数为:补偿器完全补偿对象纯滞后的条件是:补偿器完全补偿对象纯滞后的条件是:引入纯滞后补偿以后,在被控对象的等效传递函数中就不含有纯滞后项 。与上式相对应的带Smith 预估计器闭环
3、系统框图 )()()()(SWeSWSuSCSP)()()(SWSWeSWPSP1)()()()(SPSPPeSWeSWSWSWSe图8-3带Smith 预估计器闭环系统框图 + )(sC )(sR )(PsW sesW)(P )(PsW + + )(sU )(sC s e + 大纯滞后补偿原理大纯滞后补偿原理实际上Smith预估计器并不是并在被控对象上,而是并在调节器上,上面的与就修改为 1)()(1)()(SPCCCeSWSWSWSW)()(1)()()()(1)()()(SWSWeSWSWeSWSWeSWSWSWPCSPCSPCSPCB图8-4带Smith 预估计器闭环系统框图 + )(
4、 sC )(sR )(PsW ssWe)(P )(PsW )(es se + )(eCs )( sC )(CsW 大纯滞后补偿原理大纯滞后补偿原理1)()(1)()(SPCCCeSWSWSWSW)()(1)()()()(1)()()(SWSWeSWSWeSWSWeSWSWSWPCSPCSPCSPCB带Smith 预估计器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中不含 ,即纯滞后影响被消除了。该式分子带纯滞后项 ,根据位移定理,它的作用将输出响应曲线移位一个纯滞后时间如图8-5所示 SeSetR)(tc08.1.2 8.1.2 带带SmithSmith预估计器的预估计器的DDCDDC系统系统上面讨论可知,并在调节器
5、上Smith预估计器的传递函数为 ,这种校正环节中的 ,尤其在 较大时,用模拟方法或模拟仪表来实现是较难的,如果将 传递函数转换为差分方程的形式就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下面用一种近似的方法。首先可以采用幂级数来表示首先可以采用幂级数来表示 (8-5)设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 ,于是并在调节器上的于是并在调节器上的Smith预估计器的预估计器的传递函数为:传递函数为:(8-6)8.1.2 8.1.2 带带SmithSmith预估计器的预估计器的DDCDDC系统系统式(8-5)可以分成两个惯性环节的串联式式(8-6) 带带Smith预估计器的传递函数如图预估计器的传递函数如图8-7所示所示图8-7带Sm
6、ith预估计器的传递函数图8-6两个惯性环节的串联 1( )Fs 112s 2( )Fs 112s 3( )Fs 111T s( )Us K ( )Cs 此时,闭环系统框图如图8-8所示图8-8 闭环系统框图)(11)()(1sTsRsC 1111111kCkRTTTkCkRTTTkCTTTkC 111111kFkuTTTkFkF一般的,对于一阶惯性环节,其传递函数为:对应的差分方程为:可以写出:由于采样周期T比系统时间常数1T小很多,所以 111111kFkuTTkFkF同样可以写出下面两个差分方程,最后得到 10kekekiekkekkuccDkicicp (8-8) )(1sF s211
7、 )(2sF s211 )(3sF sT111 )( sU K )( sC )( sR )( se )( SeC )(CsW sTKS11e )( sC 8.2 8.2 达林(达林(DahlinDahlin)算法)算法 在热工和化工等许多工业生产中,控制系统对快速性要求是次要的,其主要指标是系统无超调或超调量很小,并且允许有较长的调整时间。在这种条件下,纯滞后对象的控制算法达林算法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这种以超调为主要设计指标的系统而言,可考虑用达林算法,这是IBM公司的达林在1968年提出的一种方法。 数字控制器数字控制器D(z)D(z)的形式的形式被控对象是一阶或二阶惯性环节 :ST
8、KesWSP11)()1)(1 ()(21STSTKezWSP或达林算法的设计目的是使整个闭环系统所期望的传递函数相当于一个延迟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相串联,即 :NTeSTzWSB,11)(期望整个闭环系统的纯滞后时间和被控对象 的纯滞后时间相等 )(sGC 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数字控制器数字控制器D(z)D(z)的形式的形式111)1 (11)()()(zezeSTeSeZzRzCzWTTNTTSSB 因此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为:(1) 当被控对象为带纯滞后的一阶惯性节时:11111)1 (1)1 ()(1)(1)()(1)(NTTTTTTNBBzezeezzWzWzWzWzD)1
9、(1)1 ()1)(1 ()(11111NTTTTTTTTTTzezeeKzeezD(8-11)(8-13)(8-10) 式中 为被控对象的时间常数; 为闭环系统的时间常数 1TT(2)当当被控对象为带纯滞后的二阶惯性环节,其脉冲传递函数为 : 数字控制器数字控制器D(z)D(z)的形式的形式) 1)(1(1)(211STSTKeSeZzWSS)1)(1 ()(11112121zezezzCCKNTTTTTN)(11221121TTTTeTeTTTC112212112)11(2TTTTTTTeTeTTTeC)1 (1)()1)(1)(1 ()(111211211NTTTTTTTTTTzezez
10、CCKzezeezD(8-14)(8-15)(8-16)其中得:8.2.2 8.2.2 振铃现象及其消除振铃现象及其消除振铃现象是指数字控制器的输出以二分之一采样频率幅度衰减振荡。振铃现象与系统输出产生的波纹是不一样的,波纹是由于控制器输出一直振荡,影响系统输出一直有波纹。而振铃现象中的振荡是衰减的。由于被控对象中的惯性环节的低通滤波特性,使得这种振荡对系统的输出几乎无任何影响,但是振铃现象却会增加执行机构的磨损,在有互相作用的多参数控制系统中,振铃现象还有可能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1. 振铃现象的分析振铃现象的分析 )()()(zRzKuzu(8-20)式(8-20)表达了在闭环系统中,数字控
11、制器的输出与输入函数的关系,是分析振铃现象的基础 。8.2.2 8.2.2 振铃现象及其消除振铃现象及其消除 1)被控对象为带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将式(8-11)和式(8-13)代入式 (8-20)得:(8-22)从式(8-22)中可以看出,若被控对象为带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当它的纯滞后时间是采样周期的整数倍时,数字控制器的输出对输入的脉冲传递函数不存在负实轴上的极点,因此这种系统不存在振铃现象。 2) 被控对象为带纯滞后的二阶惯性时,将式(8-11)和式(8-15)代入式(8-20)得:(8-23)TTez12CCz式(8-23)有2个极点,一个极点为 ,不会引起振铃现象;另一个极点 ,
12、由式(8-16),在 时有0T1120limCCT(8-24)说明可能出现负实轴上与相近的极点,这一极点将引起振铃现象。 1111111( )(1 e)(1 e)( )( )(1 e)(1 e)TTTTTTTTWzzKU zW zKCzB)e1)(e1 ()e1)(e1)(e1 ()()()(111111121zKCzzzWzWzKUTTTTTTTTTTB8.2.2 8.2.2 振铃现象及其消除振铃现象及其消除2振铃幅度振铃幅度RA 振铃幅度RA是用来衡量振铃强烈的程度 ,为了描述振铃强度的程度,应找出数字控制器输出量的最大值 。由于这一最大值与系统参数的关系难于用解析式子描述出来,所以常用在
13、单位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数字控制器第零次输出与第一次输出量的差值来衡量振铃现象强烈程度。3振铃现象的消除振铃现象的消除 有两种方法可以用来消除振铃现象,第一种方法是找出 中引起振铃现象的因子 附近的极点,然后令其中 ,根据终值定理,这样处理不影响输出量的稳定值。 maxu zD1z1z8.2.2 8.2.2 振铃现象及其消除振铃现象及其消除(1)是找出 中引起振铃现象的因子 附近的极点,然后令其中 ,根据终值定理,这样处理不影响输出量的稳定值。 具有带纯滞后二阶惯性节系统中,根据式(8-27), 有一个极点为 ,该极点将引起振铃现象。令极点因子 中 ,就可以消除这个引起振铃振荡现象的极点。由式
14、(8-16)得: zD12CCz)(121zCC1z)1)(1 (2121TTTTeeCC消除振铃极点 后,数字控制器形式为: 12CCz 1111)1 (1)1)(1 ()1)(1)(1 (2121NTTTTTTTTTTTTTTzezeeeKzezeezD这种消除振铃现象的方法虽然不影响输出的稳态值,将影响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 zD1z1z8.2.2 8.2.2 振铃现象及其消除振铃现象及其消除 (2)从保证闭环系统的特性出发,选择合适的采样周期T,及闭环系统的时间常数 ,使得数字控制器的输出避免产生强烈的振铃现象,从式(8-27)可以看出,带纯滞后的二阶惯性环节组成的系统中,振铃幅度与被控
15、对象的参数 , 有关,与闭环系统期望的时间常数 ,以及采样周期 有关,通过适当选择 和 ,可以把振铃幅度抑制在最低限度以内。 有的情况,系统闭环时间常数 作为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首先确定了,但仍可通过选择采样周期T来抑制振铃幅度。 T1T2TTTTTT8.2.3 8.2.3 具有纯滞后系统数字控制器直接设计的步骤具有纯滞后系统数字控制器直接设计的步骤下面是考虑振铃现象影响时,设计数字控制器的一般步骤:根据系统的性能指标,确定闭环系统参数 ,给出振铃幅度RA的指标。由式(8-26)所确定的振铃幅度RA与采样周期T的关系,解出给定振铃幅度下对应的采样周期,如果T多解,则选择较大的采样周期。确定纯滞后
16、时间 和采样周期之比 的最大整数N。求广义被控制对象脉冲传递函数 ,及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1.求数字控制器脉冲传递函数 。T)(T)(zG)(zWB)(zD 具有纯滞后系统中直接设计数字控制器所考虑的主要性能指标是控制系统不允许产生超调并要求系统稳定。系统设计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振铃现象。 8.2.4 8.2.4 达林算法与达林算法与SmithSmith补偿法比较补偿法比较 (1)两种方法都需要事先知道对象的结构与参数,对象均含纯滞后。达林算法适于两类特定结构对象,而Smith对结构无特殊要求。(2)设计方法上,达林算法用离散化设计法,按指定闭环传递结构,根据已知对象直接设计出 ,有振铃现象;S
17、mith算法先用模拟法设计出补偿器,将对象改造为无纯滞后的等效对象;然后针对等效对象,再设计反馈调节器。其方法可以是模拟法,也可以是直接法,但一般用模拟法中的数字PID法。)(zD8.3 8.3 前馈控制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是一种直接按照扰动量而不是按偏差量进行的控制方式,即当干扰一出现,控制器就直接根据所测得扰动的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去控制,以抵消该扰动量对被控参数的影响。这是一种对干扰的前馈控制,在被控制量还未变化之前,控制器就产生了控制作用,理论上讲,可以彻底消除偏差。除此以外,还有一种是对参考输入的前馈控制,可以实现对参考信号的完全不变性。当控制规律及参数选择恰当时,可以使被控参数不
18、会因干扰作用而产生偏差,所以它比反馈控制要及时得多。 按照偏差进行的反馈控制系统,其特征按照偏差进行的反馈控制系统,其特征是:被控制量在干扰的作用下必须先偏离给定值,然后通过对偏差的测量,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去抵消干扰的影响,因此,控制作用往往落后于干扰的作用。此外,一般工业控制对象总存在一定的容量滞后或纯滞后,从干扰产生到被控参数发生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从控制量的改变到被控参数的变化,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干扰产生以后,要使被控参数回复到给定值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滞后越大,被控参数的波动幅值也越大,偏差持续的时间也越长。对于有大幅度干扰出现的对象,一般反馈控制往往满足不了生产的要求。所以,
19、按照偏差进行的反馈控制系统不能将干扰克服在偏离给定值之前。8.3.1 8.3.1 前馈控制原理前馈控制原理 热交换器前馈控制框图如图8-9所示,加热蒸汽通过热交换器与排管内的被加热液料进行热交换,控制系统要求是液料出口温度T维持某一定值。阀门蒸气温度设定温度控制器 热交换器温度检测出料T前馈控制器进料Q流量检测+ 因为引起温度改变的因素很多,假设其中最主要的扰动是被加热液料的流量Q,如果排管很长,热交换器容量较大、滞后现象严重,导致控制很不及时,效果就不太理想。如果对主要干扰流量Q采用前馈控制,就能及时补偿流量Q的干扰,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8.3.1 8.3.1 前馈控制原理前馈控制原理 对热
20、交换器前馈控制系统,扰动 的作用通道可以看作有两条,第一条是扰动通道,扰动作用 通过对象的扰动通道 引起出料温度的变化 ;第二条是控制通道,扰动作用 通过前馈控制器 和对象控制通道 引起出料温度的变化 )(tf)(sF)(sGf)(1sY)(sF)(sDf)(sG)(2sY -干扰通道的传递函数 -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 -前馈控制补偿器的传递函数 )(sGf)(sG)(sDf )( sDf )( sGf )( sG + + )( sU )( sYf )( sF )(1sY )(2sY 8.3.1 8.3.1 前馈控制原理前馈控制原理 假设扰动变量 及控制变量 对被控变量 的作用可以线性叠加(一般
21、工业对象可以认为符合这一假设),获得系统对扰动 完全补偿的前馈算式 ,可由下列方程求得:)(sF)(sF)(sU)(sYf)(sDf)()()()()()()()()()()()(21sFsGsDsGsFsGsDsFsGsYsYsYfffff(8-30)显然,完全补偿的条件是:当 时 ,即0)(sF0)(sYf0)()()(sGsDsGff(8-31)从上式可以解得,完全补偿时前馈控制补偿器的传递函数应为:)()()(sGsGsDff(8-32)8.3.2 8.3.2 前馈前馈-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 在实际使用中单纯的前馈控制是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要完全补偿必须有对象的精
22、确的数学模型,实际上只能得到近似的模型;另一方面,如果控制通道传递函数中包含的滞后时间比干扰通道的滞后时间长,那么就没有实现完全补偿的可能。图8-11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框图 )(sD )(sGf )(sG + + )(sY )(sF )(sR )(sDf 8.3.2 8.3.2 前馈前馈-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8-38)从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框图,可以写出被控参数 对干扰 的闭环传递函数 :)(sY)(sF)0)(sR)()()()()()()()()()()()()()()()(sGsDsYsGsDsFsGsFsGsDsYsDsFsGsFsYffff -干扰对被控参数的影响 -前馈通道的控制作用
23、-反馈通道的控制作用 )()(sGsFf)()()(sGsDsFf)()()(sGsDsY得到干扰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1)()()()()()(sGsDsGsDsGsFsYsWfff(8-39)在完全补偿情况下,应使 ,即 。0)(sWf)()()(sGsGsDff8.3.2 8.3.2 前馈前馈-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1.前馈前馈反馈控制的优点反馈控制的优点(1)在前馈控制的基础上设置反馈控制,可以大大简化前馈控制系统,只须对影响被控参数最显著的干扰进行补偿,而对其他许多次要的干扰,可依靠反馈予以克服,这样既保证了精度又简化了系统。(2)由于反馈回路的存在,降低了对前馈控制算式精
24、度的要求。如果前馈控制不是很理想,不能做到完全补偿干扰对被控参数的影响时,则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与单纯的前馈系统相比,被控参数的影响要小得多。由于对前馈控制的精度要求降低,为工程上实现较简单的前馈控制创造了条件。(3)在反馈系统中提高反馈控制的精度与系统稳定性有矛盾,往往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而不能实现高精度的控制。而前馈反馈控制则可实现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和控制及时的作用。(4)由于反馈控制的存在,提高了前馈控制模型的适应性。8.3.2 8.3.2 前馈前馈-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2.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区别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区别(1)检测的信号不同。前馈控制系统检测的信号是干扰信号,按照干扰信
25、号的大小和方向进行相应的控制作用;而反馈控制系统检测的信号是被控制量,按照偏差信号的大小和方向进行相应的控制作用。(2)控制效果不同,前馈控制作用及时,不必等到被控制量出现偏差就进行了控制;而反馈控制作用不及时,必须在被控制量出现偏差之后才进行控制。3.前馈控制的应用场合前馈控制的应用场合(1)当系统中存在干扰幅度大、频率高且可测而不可控时,由于干扰对被控参数的影响显著,反馈控制难以克服,而工艺上对被控参数又要求十分严格,可引入前馈控制来改善系统的质量。(2)当主要干扰无法用串级控制使其包围在副回路时,采用前馈控制比串级控制获得更好的效果。(3)当对象干扰通道和控制通道的时间常数相差不大时,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控制 技术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