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额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The research for changing learning approaches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Ed.M. Degree in Education By Rao Weixin Postgraduate Program College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upervisor: Du Shizhong Academic Tit
2、le: Professor 厂门 -T- Signature _ Approved May, 2006 頦士学位论文 MASTERSTHESIS 硪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内容提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在理论 上阐述了学习方式的概念、分类和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然后通过调查问卷对现在 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最后提出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 生学习方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学习方式概念特征学生学习方式现状转变学习方式对策建议 頦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The new reform of
3、 basic education suggests that changing students, learning approaches is a very important task. In theory, this article, firstly, expounds the conception and classify of learning approaches as well as learning characters, then make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approaches of learning b
4、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suggestion about how to change both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s and students* learning approaches. Key words: conception of learning approaches, character, the actualities of student learning approaches, advice for changing learning approaches 硕士学位论
5、文 MASTERS THESIS 内容提要 - i Abstract. . ii 问题的提出 - 1 一、 学习方式的概念、分类和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 . . 2 () 学习方式的概念和分类 . 2 1. 什么是学习方式 . 2 2. 学习方式的分类 . 2 (二) 辨正看待各种学习方式 . 3 1. 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 3 2. 不同学习方式与学习的有效性 . 3 3. 关于 主动、探究、合作 的学习方式 . 4 4. 正确理解 接受性学习 . 4 (三) 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 . 5 U雜 . 5 2. . 6 3. 6 4. M 臟 . 7 5. A雛 . 7 6“ 体验 14 .
6、8 二 、 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 - 9 () 学生学习方式分析 . 1 1. 从总体上看,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符合 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呈递减趋势 . 12 2. 从每个学段来看,在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问题性、合作性四个方面, 三个学段也分别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平均比例呈递减趋势 . 13 3. 课改实验班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明显高于非课改班 . .13 4. 目前中小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比例都较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很 雜 g. . . 13 (二) 教师教学方式分析 . 13 (三) 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和希望 . 17 頦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
7、IS 1, 学生希望老师怎样改革课堂教学 .17 2. 学生希望考试怎样改革 .18 (四) 学生怎样理解课程改革 .19 (五) 调査后的反思 .20 三 、 中小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 - 21 四 、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对策建议 - 22 (一)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 . 22 (二)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 22 (三)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23 (四)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24 1. 适于合作学习的几种情况 .24 2. 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26 参考文献 - 27 附录学生学
8、习方式调查问卷 - 29 碩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在课程改革的 6个具体目标中,关于转变学生学习方 式的目标就有 2个: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 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 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要转变学生的学 习方式,首
9、先要在理论上搞清楚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包 括哪些形式?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是什么? 其次,我们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知道中小学生现在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样子?他们的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方式相比有何差距?只有了解了学生学习方式 的现状,才能有的放矢的采取措施,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 再次,针对中小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对策建议, 以便使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顺利完成。 本文就是按照以上思路把文章分为三大部分:一、学习方式的概念及转变学生 学习方式的含义;二、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 分析;三、中小学生学习方式存在 的问题;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对策建议。具体阐述如下: 教育部
10、教基【 2001】 17号文件 1 頦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一、学习方式的概念、分类和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 (一)学习方式的概念和分类 1. 什么是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 ( learning approach或 learning style)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 一 个重 要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美国学者纽曼 ( Newman, P. M.) 认为: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方式,既包括学生的行为参与、情 感参与,又包括认知参与。 显然,纽曼把学生的学习方式视为一个组合概念,是 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因此,学习方式的转
11、变 , 意味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品质。 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 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较之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 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 特色的方式。它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它不仅 包括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手段等方法、技术层面的外在表现,而且还包括学 习态度、学习品质等智慧、性格层面的内在品质。 学习方式不同于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 实现学习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
12、方法。例如,有的 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和推理;有的学生善于运用视觉通道 ( 读与看 ),有的学生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如 听讲、听广播 ),也有的学 生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动手做一做或自己说一遍 )。 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 面的偏爱。比如,有的学生必须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中才能专心学习,而有的学生却 喜欢在音乐的陪伴下学习,还有的学生能够在嘈杂的环境中有效地工作和学习;有 的学生为获取家长许诺的奖励而学习,有的学生却能够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 趣;有的学生喜欢在竞争中学习,也有的学生偏爱合作学习。 2
13、. 学习方式的分类 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丨最为常见的是按学习进行的 形式将其划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 王敏勤:新课程教师怎样上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3年出版。 P142 2 碩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 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发现学习与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性质上都 是一样的,相对于接受学习来说,它们只是在适用范围和层次上有一定的区别。 学习也可以根据学习者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控制程度划分为自主学习和他主学 习。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
14、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 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它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一面。 他主学习则与之相反,体现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 学习还可以根 据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情况划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所 谓意义学习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在理解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它意味着新旧知识经验的 相互作用和整合。而机械学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在这种学习 过程中,因为学习者自身或学习材料的原因,学习者无法达成对学习材料的理解, 而学习材料也无法产生其心理意义。 此外,就组织形式而言,学习又可以划分为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 指学习者为了完成
15、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 行的学习。独立学习则是指由个体独立进行的学习。 (二)辨正看待各种学习方式 1. 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对于上述学习方式的划分,我们分类的角度和依据的标准并不相同,相应地, 不同类别的学习方式之间不应该、也不会存在什么对应关系。上述任何一种学习方 式与其它的学习方式之间都是一种交叉关系,在不同学习方式之间划等号的观点是 错误的。例如,自主学习并不等同于意义学习或机械学习,也不等同于接受学习或 发现学习,更不等同于独立学习或合作学习。同样道理,接受学习并不一定是机械 学习或他主学习,发现学习也并不一定就是意义学习或自主学习。 2. 不同
16、学习方式与学习的有效性 上述任 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是客观存在的,也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必须认 识到 :新课程倡导 主动、探究、合作 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只有自主学习、探 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一种学习而否定另一种学 习,更不能武断地下结论说所有有效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或是其它某种类型的学 习。学生的学习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唯一有效的学习方 盖乃诚:关于学习方式的分类。中国教育报 2002年 9月 21日第 4版 3 頦士学位论文 MASTERSTHESIS 式。即便是绝大多数人一直持否定态度的机械学习,在有些情况下对于促进学生的 身心发展也是
17、有效的和必要的,而不是仅能用以应付考试和作业。学生的年龄越小 , 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 越少,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理解的余地越小,那么意义学习的 比重就越小,其学习中机械的成分就越多。但我们不能就此断定这是无效的学习。 3. 关于 主动、探究、合作 的学习方式 此次课程改革对 主动、探究、合作 学习方式特别强调,是因为我们过去的学 校教育中存在着一些弊端,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所指出的: 课 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实践中的这些做法导致学生的 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改变这种现状的办法只有一个,即倡导 主动、探究
18、、合作 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是,改革不能走极端,倡 导 主动、探究、合作 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对其它学习方式的彻底否定,我们谋 求的是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平衡,寻求的是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协合状 态,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主动学习是针对学生过去过分被动的学习而 言的。它强调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动力,学习活动应基于强烈的学习兴趣、动 机或对 学习意义的深刻认识。 主动学习应该是探究、合作学习或一切有意义的学习的前提。强调探究学习是 针对过去被动接受的学习而言的,旨
19、在通过让学生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使他们能 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但它并不排斥探究以外的学习方 式。强调合作学习是针对学生过去学习中缺乏合作而言的。在教育实践中应强调合 作与独立并重,合作应以独立为基础,既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的技能技巧, 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习方式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最后会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 式。对 主动、探究、合作 学习方式的倡导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 以人为本 的思 想,着眼于学生的充分发展。实际上,新课程与新学习方式不仅仅会对学生的发展 产生影响,它也会对教师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 以教师教学
20、行为的转变为前提的。 4. 正确理解 接受性学习 我们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接受 4 jjljn頦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学习。接受学习现在和以后也仍然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学习,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在 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它并不必然导致学习过程的枯燥与 机械。在中小学课程中,有许多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运用接受学习的方式更为 有效。接受学习既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它的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 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就意味着,接受学习有其强调接受和掌握的被动 的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转变 学生 学习 方式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