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语文陶渊明诗两首ppt课件.pptx





《(高职)大学语文陶渊明诗两首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大学语文陶渊明诗两首ppt课件.ppt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语文陶渊明诗两首陶渊明诗两首教学目标1.掌握田园诗的概念2.了解陶渊明归隐的原因3.把握托物言志1.能捕捉田园诗的代表意象2.能诵读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3.会欣赏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审美意境1.掌握田园诗的概念2.了解陶渊明归隐的原因3.把握托物言志教学重点难点1.失群鸟的形象刻画2.诗中的环境描写3.陶渊明的人生选择 1.失群鸟的形象刻画2.诗人的抱贫守志目录 陶渊明(352或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字元亮,晚年更名潜,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2、散文辞赋中的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陶渊明(352或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字元亮,晚年更名潜,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散文辞赋中的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王国维评论之:“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家贫建功立业的志向家庭影响性格追求,保持尊严险恶官场,明哲保身改
3、变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格局将生命安顿在无拘无束的田园官场追求自由精神的可贵坚持真性情陶诗分类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陶渊明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陶渊明咏怀诗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创作背景 饮酒诗前有小序曰: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陶渊明任官十三年,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公元405年(义熙元年),即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归来次年,作归园田居诗一组。饮酒(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
4、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极言失群之鸟的茕独与徬徨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鸟得栖身之所,矢志不再离去 主旨:诗歌通过对一只孤单失群的鸟儿日暮中苦苦寻找栖息地并最终停落孤松的描写,抒发了作者不懈的人生追求以及追而所得后的欣慰与庆幸归园田居(其二)叙说归隐郊野之后,罕与尘世往来,了却心头尘俗之想。这里写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这里的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正反映着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 首、中、末三层内容前后紧密相连,层层推进,从而将有静有动的整体田园生活,把有乐有忧
5、的诗人全部心境活生生地展现了出来,归隐后的作者形象跃然纸上。饮酒(其四)一是比兴手法的托物言志鸟的形象的精细刻画强烈的对比手法归园田居(其二)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朱子语类)苏轼说他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该诗描写最常见的农村景物:野外、穷巷、荆扉、虚室、墟里、披草、桑麻、霜霰、草莽,无绮丽怪诞可言,如实描写了乡村生活的清贫,暗示出作者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托物言志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比兴等手法,通过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 大学语文 陶渊明诗两首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