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规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结构(地基与基础)》.pdf
《【参考规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结构(地基与基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规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结构(地基与基础)》.pdf(1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 0 0 9结 构(地基与基础 )Str uctu r e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 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中 国 建 筑 标 准 设 计 研 究w w w .w e b o o s .c o m图书在版编 目 (c I P) 数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 0 0 9年版结构地基与基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编一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 0 l O12IS B N9 7 878 O 24 254 84I全H住中民用建筑一建筑设计 民用建筑一地基一基础(工程 ) T IJ2 4中国版本图书馆c IP数据核字 (2 0 10) 第2 2 4 6 4 8号全国民用建筑
2、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2 0 o 9)结构(地 基与基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岫中 国 建 筑 标 准 设 计 研 究 院编中 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 甲l 1号国宏大厦c座四层)(邮政编码:1o o 【 )38电话:6 390 643 36 3906 38 I )北京国防印刷厂印刷889xl 194毫米l l 6l 25印张3 85千字20 l 0年12月第1版20 10年12月第1次印刷IS B N97878O 24254 84定价:8600w w w .w e b o o s .c o m关于发布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O O 9年版)
3、的通知建质 2 009124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 城 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总后营房部工程 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为了进一步贯彻 建设工程质量 管理 条例 ,保 证和提高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我部组织中 国建筑标准设计研 究 院 等 单 位 对 全 国 民 用 建 筑工 程设 计 技 术 措 施 (2O 0 3年版 ) 作了第一次修编。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 设 计技术措施 (2 009年版)包括 规划建筑景观、 结构、 给水排水、 暖通空调动力、 电气、 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和 防空地下室分册,经 审 查 批 准,现 予以发布。中华人 民共和 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4、二 o o九年七 月二十w w w .w e b o o s .c o m全 国 民 用 建 筑 工 程 设 计 技术 措 施 (2 O 0 9年 版 )编 委 会主任委员:陈重副 主 任 委 员:吴慧娟孙英委员:(按姓 氏笔画 为序)丁再励刘文镔张勇李雪佩林在 豪赵锂程 懋望马 国馨孙兰张鹏杨蔚 彪罗继 杰赵 继 豪舒世 安于本英利、国峰张兢汪大绥苑振 芳贾苇董宇松王素英许 绍业张 树 君沈 祖 炎郁 银泉郭景詹谊左 亚 洲何玉如张 路 明陆兴郎四维曹彬蔡 益燕地基与基础 编审名单田有连吴学敏张毅 刚陆耀 庆胡天 兵温 伯 银刘敏张宜李军陈远椿胥正祥程述 成编 写组负责人:程 懋 望刘敏编
5、写 组成 员:(按姓 氏笔画为序 )于东辉马建勋邓小华冯海悦刘敏刘 兴旺孙 宏伟吴大 明吴 江斌张玉梅张顺 强李昆杨 生贵陈正祥陈远 椿陈希泉周笋郭书泰高志强程 懋 望主审人审 查 组成 员参编单 位(按姓 氏 笔 画 为序 )吴学敏汪大汝(按 姓 氏笔画为序 )王步云王 卫东王 小南尤 天直方泰 生朱丹张青杨斌沈励 操沙志国陈德文罗赤宇郁银泉娄宇徐学燕袁炳麟顾 宝 和顾晓鲁崔鼎九黄 志刚滕延 京(按章节先后 为序 )北京 市建筑设计研 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 究院建设部综合勘 察设计研 究院中元 国 际工程 设 计 研 究 院中 国建筑 西 南设 计研 究 院上 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 有限公
6、司华东建筑设 计 研 究 院有限公 司浙 江省建筑 设 计 院云 南省 设 计 院中 国建筑 西 北 设 计研 究 院大庆 油田设 计 院中 国建筑科学研 究 院重庆 市设 计w w w .w e b o o s .c o mI 一_J 刖昌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 计 技术措 施 (2 O 0 9年版 ) 是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司组织 中国建筑标 准设计研究 院等单位编制 的一套大型的、以指导 民用 建 筑 工程设计为主的技术文件,是对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2 0 O 3年版) 的首次修编。在此,特向“2 0 o 3年版技术措施”的编写组和审查组全体成员 以及参编单
7、位致 以真挚 的敬意,并由衷感谢他们作为“2 O 0 9年版技术措施”的顾 问组成 员对 本 次修编工作所给予的积极支持。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2 0 0 9年版 ) 共有 规划建筑景观、 结构体系、 地基与基础、 砌体结构、 混凝土结 构、 钢结构、 给水排水、 暖通 空调动力、 电气、 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及 防空地下室十一个分册。编制 的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 建设工 程质量管理 条 例等现行法律、法 规 以及工程 建设 标 准强制性条文 等工程 建设 技 术标 准,进一步提高建筑工 程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供全国各设计单位参照使用,也可供有关建设管理部 门、建设单位和教学、科
8、研、施工、监理等人 员参考。本次修编 结构册共分为五个分册:第一分册 结构体系、第二分册 地基与基础、第三分册 混凝土结构、第四分册 砌体结构、第五分册 钢结构。 地基与基础分册是在2 0 0 3版 全国民用建筑工 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第三章“建筑场地、地基与基础”的基础上进行 了补充和完 善,并按2 o o 3年后新颁布实施 的标准、规范、规程进行了修编。本分册 的内容包括总则、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要求、地基设计、天然地基上 常用类 型基础 的设计、桩基设计、基础抗浮设计、地基处理、特殊土地基与山区地基、建筑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构造、试验检验 与监测 等十一章。附录A附录c介绍了部分地方
9、规范关于地基基础设计的有关规定,附录D介绍了岩土物 理力 学指标与地基承载力,附录E介绍 了查表法确定地基承载力,附录F介绍了圆弧滑动面法验算地基稳定性,附录G介绍 了桩型与成桩工艺的选择,附录H介绍了挖孔桩基础,附录J介绍了在设计 中考虑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原理,供设计参考。本分册在编制过程中力求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广泛吸取全国各大设计院的工程经验,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质情况、建筑工程的特点提供 了不同的设计方法及地基处理方案,为提高结构工程师 的设计水平、施工质量提供技术支持。本分册的编制内容主要遵循国家及各地区标 准规范,有些内容进行了补充,设计 时,应在满足现行国家及地方标准的前
10、提下,根据工 程的具体情况参照使 用。本分册的编制,不仅得 到原 措 施 编写 人 员 和 审查 人 员 的大力w w w .w e b o o s .c o m2全国民用结构地基与蔓础 (2 o o 9年版)持,同时得到新参与的编写人员和审查人员的通力合作,特别是吸纳了全国各地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编制工作凝聚了 民用 建 筑 结构专业各个领域老、中、青专家的辛勤劳动,编入 的内容是业 内有关人士多年共 同研究、创造的成果,是共有的技术结晶和财富。在此,特向各有关单位及专家致以真挚的谢意。由于本分册 内容广、工作量大,加之时间仓促,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敬请批评指正,以便不断修正 和更 新。联
11、系地址:北京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邮编:10 0 04 8联系电话:O 1O一6 879 9 10 0联系 人:冯海悦Em ai 1:n”g h y cbsc0 mcn网址:w w wch ina b1】 i j d ingc0 mcn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网 地基与基础 分册编写组二 0一。年十一w w w .w e b o o s .c o m-l 1总贝U2建筑 场 地21一般规定22建筑场地安全性评估23建筑场地抗震设计3岩土工程 勘 察 要 求31一般规定32勘察纲要33勘察报告的基本要求-34对勘察技术成果 的检查4地 基 设 计4】一般规定42地基承载力计算-43地基
12、变形计算-44预防建筑物受到地基变形危害的措施-45地基稳定性计算-46地基抗震设计5天 然 地 基 上常 用 类 型 基 础的 设 计51一般规定52天然地基上 的基础选 型53无筋扩展基础54扩展基础一55柱下条形基础56筏形基础57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不设沉降缝的措施58地下室结构设计一(1 1)(1 1)(13)(17)(2 4)(24)(2 5)(2 9)(29)(30)( 32)(3 3)(36 )( 37)(4 2)(4 5)目录22246667w w w .w e b o o s .c o m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2 o o 9年版)6桩基设 计61一般
13、规定一62桩型选择和基桩布置一63桩基的设计64桩基沉降计算-65桩身结构设计-66桩基础抗震设计及构造措施67灌注桩后注浆68一般承台和承台梁的设计与构造69桩土共同作用与变刚度调平设计7基础抗浮设计71一般规定-72抗拔桩设计73抗浮锚杆设计74其他抗浮措施-8地 基 处 理( 85 )81一般规定( 85 )82地基处理设计( 86 )83换填垫层法f9O )84强夯法 和强夯置换法( 92)8 5砂石桩法( 94 )86振冲法( 96 )87水泥土搅拌法( 97)88高压喷射注浆法(99 )89预压 法f l 【 x )810低强度混凝土桩法f l O2 )81 l夯实水泥土桩法(1o
14、 3)812钢筋混凝土桩法(1o 41813灰土挤 密桩法 和土挤 密桩法(10 5)814柱锤 冲扩桩 法(10 5 )815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10 6)816组合桩法f1O 7 )9特 殊 土 地 基 与山 区 地 基9l填土地基 92湿 陷性 黄土地基-93冻土地基94膨胀土地基-95山区地基i;)”卯眈弱鼹矾甜 :3卵 (仍 仍 为 跎(啪mw w w .w e b o o s .c o m目录396洞穴地基(134)97岩溶地基-(13 7)1O建 筑 基 坑 支 护 结 构 设 计 与 构 造l 01一般规定”l O2支挡式支护结构设计要点及构造措施l O3水泥土墙支护结构设计要
15、点及构造措施1O4土钉墙 支护结构设计要点及构造措施1O5基坑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设计要 点一106基坑支护设计对基坑施工 的要求一107基 坑监控1 1试 验 检 验 与 监测111一般规定-1 12地基 岩土性状检验”1 13桩与基础工程检验1 l 4地基处理效果检验与施工监测l 15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l 16不 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的监测l 17地下水监测附录(16 2)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J部分地方地基基础规范关于应作地基变形计算的建筑物范围部分地方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关于地基变形允许值的规定部分地方地基基础规范关于建筑物完工时最终沉降量 的预估值岩土
16、物理力学指标与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极 限值 工 计算方法地基土体 整体滑动 时的滑动力矩 和抗 滑动力矩 的计算方法桩型与成桩工艺选择挖孔桩基础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16 2)(16 4)(16 6)fl 6 8)( 176 )798 18487mmmm3345679O:2” 坫坫 塔垮mll(w w w .w e b o o s .c o m总m gJ1总、卿101为了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正确执行 国家或行业现行 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及规程,提高工 程质量,特编写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本册为结构专业 地基与基础分册。102本措施主要依据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规程等编制,并参考地
17、方标准及全国各大设计院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及科研院校等单位的科研成果进行编写。103本措施适用于全国新建、改建、扩建 的各类 民用建筑 的地基基础设计,工业建筑可参 照使 用。104本措施是在总结工程经验基础上对国家或行业现行 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及规程的细化、延伸和补充,提供 了计算方法、参数、措施及技术要求供设计人员使用。本措施不能代替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程,使用本措施时应注意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及规程的有关规定。1 05随着技术的发展,将有新的或修订的法规、标准、规范及规程不断颁布实施,应注意新颁布实施的法规、标准、规范及规程。1O6在具体工 程中除应遵守国家或行业的法规、标准、规
18、范及规程外,还 应 注意 当地 的地 方标 准及当地有关部 门的有关规定 的要求。各地区的地基基础规范一般都体现了本地区 的 区域特点,应做为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依据。107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质条件及环境等差异很大,在使用本措施时必须结合 当地及工程的实际情况,正确运用w w w .w e b o o s .c o m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地誓与基础 (2 o 0峥年版)2建筑场地21一般规定211应根据工 程特点、需要和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优先选择场地稳定、地质条件好 的地段作 为建筑场地。212对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应做出评价,可按照可行性研究勘察 的要求进行。213选
19、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 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 和危险地段作 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 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 的建筑。注:有利地段是指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一般地段是指不属于有利、不利和危 险的地段。不利地段是指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 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 (含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 ),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等。危险地
20、段是指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 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214建筑场地应避开河道冲刷、洪水淹没、区域性大面积沉陷等可能危及场地安全的地段。215建筑场地应避让矿藏可能或正在开采区,有可能进行挖掘的地下文物区,管线、重要基础设施等地下埋藏物 区。216建筑场地应避让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区。217应考虑区域气象、地形地貌等 自然条件对风、雪荷载取值的影响。218应考虑新建建筑物对建筑场地周边已有建筑物的影响,以及对周边环境 的影 响。219应进行建筑场地安全性评估,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震安全性评价。22建筑场地安全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21地质灾 害的危
21、险性评估,应符合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第394号,20 0 4年3月1日起施 行 )、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发 (2 0 o 4)69号 ) 及其 地质灾 害危 险性评估 技术要求(试行 ) 的相关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 工 程建设和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建设 用地和规划 区进行地质灾 害危 险性评估。222地质灾 害危 险性评估工作实行资质管理制度。评估工作应由获得国土资源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 资质 的单位进行,持不同等级资质证书的单位,只能在其 资质证 书规定 的业务范 围内承担相应 的评估工作。223地质灾 害危 险
22、性评估工作分级进行。评估工作级别按建设项 目的重要性和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确定。评估单位应客观地确定评估级别,禁止人为的降低或升高评估级别。224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是在查 明各种致灾地质作用 的性质、规模 和承灾对象社会 经济属性(承w w w .w e b o o s .c o m建筑场地3对象 的价值,可移动性等 ) 的基 础上,以致 灾 体 稳 定 性 和致 灾 体 与 承 灾对 象 遭 遇 的概率上 分 析人 手,对其潜在 的危 险性进行客观评估。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地质灾 害易发 区、地质灾 害危 险区和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地质灾害是指包 括 自然 因素或者人 为活动引发
23、 的危 害人 民生命 和财产安全 的 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 面沉 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 的灾害。地质灾害易发 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 的区域。地质灾害危险 区是指 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 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 和严重经济损失 的地 区。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 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 境破坏 的程度。225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 的可 能性 和该 工程 建设 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226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 区的范 围,不能局 限于建设用地 和规划用地 面积 内,应 视建设 和规划 项 目
24、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 以确定,以能 确切 查 明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条件和满足评估需要为准。既包括 自然地质灾 害,也包括人 为地质灾害,特别要注意对人类活动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评估。227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 的灾种 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 面塌 陷 (含 岩溶 塌陷和矿 山采空塌陷 )、地裂缝和地面沉 降等。228地质灾 害危险性评估 的主要 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 区和规划 区的地质 环境条 件基 本 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 和综合评估;提 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229地质灾害危
25、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 充分 收集利用 已有 的遥 感影 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 时可适 当进行 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221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应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审查、备案后,方可提交立项、用地审批使用。221 1按国土 资源部 国土发(2 0 0 4)6 9号文及其 地质灾 害危 险性评估技术 要求 规 定进行 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能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 的评价工作。2212不 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 害 的勘察,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 勘 察规 范 G 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参考规范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结构地基与基础 参考 规范 全国 民用建筑 工程设计 技术措施 2009 结构 地基 基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