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腾讯&毕马威-68正式版.pdf.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腾讯&毕马威-68正式版.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腾讯&毕马威-68正式版.pdf.pdf(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01PAGE2022 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TEN TRENDS AND PROSPECTS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IN 2022共生数实01PAGECONTENTS编委会序言05 金融科技: 新阶段、新理念、新征程06 金融科技创新,应立足长期主义07 金融数字化: 新基建、新连接、新服务08 让金融科技更好赋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09 对金融科技时代金融业高效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几点建议可信篇11 趋势一: 零信任架构(ZTA)重塑金融可信边界14 案例一: 国内大型金融机构采用零信任架构建立可信访问系统16 趋势二: 跨链信任促进金融场景深度融合19 案例二: 腾讯云助力
2、跨行业的数据安全、透明流动数据篇22趋势三: 联邦学习提高数据交互效率24 案例三: 神盾联邦学习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26 趋势四: 分布式云重塑金融大数据架构29 案例四: 分布式云加速金融大数据云化进程智能篇32 趋势五: 低代码开发提升金融业敏捷服务能力35 案例五: 低代码开发助力快速建立金融服务平台37 趋势六: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加速金融业自动化、智能化41 案例六: 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以 RPA 技术实现集团协同2022 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TEN TRENDS AND PROSPECTS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IN 2022共生数实02PAGE
3、安全篇44 趋势七: 同态加密推进金融数据安全共享46 案例七: 某大型商业银行为巴西金融机构打造安全数据处理环境48 趋势八: 隐私计算保障金融数据安全融合51 案例八: 隐私计算推进某国际银行实现数据安全共享普惠篇54 趋势九: 全真互联实现数实融合加速金融普惠56 案例九: 某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应用全真互联提升普惠服务能力58 趋势十: 数字银行突破时空限制,实现金融普惠61 案例十: 小程序是数字银行最便捷的实现路径之一联合发布机构简介数实共生2022 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 专家推荐03PAGE编委会顾 问蒲海涛 | 腾讯金融研究院院长 司晓 | 腾讯研究院院长 杨健 | 腾讯研究院总顾
4、问 郭仁声 | 腾讯云副总裁 胡利明 | 腾讯云副总裁黄文楷 | 毕马威中国副主席 张楚东 | 毕马威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 张军 | 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总经理 徐樱丹 | 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市场副总裁刘颖 | 腾讯云副总裁 沙开波 | 腾讯云副总裁 林晓斌 | 腾讯云副总裁杨光夫 | 腾讯安全副总经理 庄文磊 | 腾讯产业生态投资负责人 学术指导王丰辉 姜江 吴俊彦 米成锦李向辉 李力 邵兵 徐展陈琢 宁鹏伟 赵伟达 王倩张浩 肖娜 于广游 姜渊冯娜 赵雯秀 刘海洋 周子涵王礼斌 梁鹏 张绪源 林夏高人伯 黄艾舟 柳晓光 蔡正轩赫荣科 康勇 朱欣怡 主编策划杜晓宇 杨望2022 金融科技
5、十大趋势展望TEN TRENDS AND PROSPECTS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IN 2022共生数实04PAGE编写委员杜晓宇 张钦坤 杨乐 王爱民周政华 刘琼 韩开创 王志峰孙霄 滕辉 许好好 李刚吴绪亮 刘建 吴永强 吴昊郝明 胡浩 杜明灯 刘金松王强 袁媛 巴洁如 王畅徐妙卿 吴磊 孙永苑 报告主笔杨望研究团队崔冬梅 魏志恒 王星 王付姣王卉 陈楚仪 陈力源 陈维宣 欧阳静淼 窦淼磊 陈维 王焕超 李南 张瑞娜 冉百宁 刘仪琛 杨望联合出品腾讯金融研究院 腾讯云 毕马威 05PAGE序言金融科技: 新阶段、 新理念、 新征程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革,世界经济发
6、展持续放缓,中国经济金融如何数实共生,行稳致远,成为最关键的议题。新年伊始,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标志着金融科技稳步踏入新阶段、营造新理念、开启新征程。在新发展阶段,金融科技助力经济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三年新发展规划期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核心,一直与技术相互穿插、聚合、激荡和动态发展,形成了金融科技等新业态和新模式,使金融生态和技术领域之间的集合区域更具生命力和成长力, 深刻改变了现代金融服务的供需两侧的结构和关系。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区块链和分布式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日趋成熟、高度融合之下,金融数字转型
7、化已是大势所趋,影响着未来金融服务的生产和提供方式。在金融服务新流程方面,金融科技通过云原生等技术助力金融行业实现低代码平台、快速迭代,通过数字化技术开展端到端的数字化流程,将数据要素贯穿服务链全流程,打造资源协同高效、信息实时交互的数字闭环。在金融服务新渠道方面,科技助力金融打造创新生态,增大金融服务效率,持续推进数字渠道向多媒体、轻量化和沉浸式迭代演进。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场景不断拓展,用户与机构逐渐形成智慧互联的服务方式, “无边界”服务将成为金融服务的主要类型。在金融服务新场景方面, 金融科技将聚焦于小微企业、 乡村振兴等传统领域,通过搭建数字服务平台,建立基于企业“主体信用”
8、、交易“数据信用”的多方互信机制,将金融活水浇灌至最具有融资需求的主体,以此改善银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顽疾,进一步支持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未来, 金融与新技术的融合逐步加深, 加速推动服务形式由“离线”转向“在线” ,并进一步转向“在场” 。对于金融业来说,构建以用户、场景为中心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 是金融服务走向“在场”的重要方式。通过科技的深度应用,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得以重塑。实践表明,构建万物互联的应用场景,是我国金融业与新经济、新业态融合的重要抓手,也是在用户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背景下,金融业主动求变的必然选择。在金融服务场景的构建中,新型技术应用至关重要。新型技术应用通过接近无
9、损的信息传输、完善的数据融合、真假难辨的数字仿真,为用户的交互和体验提供新的能力和方案,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机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使金融活水惠及更多用户。为此,腾讯金融研究院联合腾讯云和毕马威开启年度研究报告项目: 数实共生2022 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 。趋势展望报告分为“可信篇、数据篇、安全篇、智能篇和普惠篇”五大类,零信任、跨链融合、联邦学习、分布式云、低代码开发、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RPA、同态加密、隐私计算、全真互联和数字银行共计十大趋势。 下一步, 腾讯金融研究院将一如既往地立足于金融发展研究,充分联动腾讯云、毕马威在金融科技行业的实践经验,更好地服务经济金融高质量、可持续
10、发展。蒲海涛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金融研究院院长 2022 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TEN TRENDS AND PROSPECTS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IN 2022共生数实06PAGE序言金融科技创新, 应立足长期主义近年来,以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稳步发展,为金融行业创新注入了新活力。然而,金融机构借助金融科技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水平不一。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的顶层设计路径下,我们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立足长期主义,更好地助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稳妥发展金融科技,但面对市场环境波动加剧、新老客户增长乏力、技术架构低
11、效滞后等内外部挑战,由腾讯金融研究院、腾讯云和毕马威联合发布的数实共生2022 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显示,金融机构已展开积极行动,但仍面临着非金融场景获客难、数字化底座管理难、场景金融效果不显等发展难题。分别从“可信、数据、安全、智能和普惠”五条路径,结合十大技术趋势提出了解决办法。面对市场痛点,以金融基础设施实现数字联通助力金融机构夯实技术能力,以全面数字化转型实现金融机构与用户之间的高效触达, 以应对新需求、 新业务,抓住产业数字化带来的新机遇。在基础设施方面,应提升混合云多云协同,加强多方数据融合,最大化数据资源效益。报告中指出,以零信任架构、跨链信任技术保证数据可信;以分布式云架构、联
12、邦学习等技术提高数据交互效率;以隐私计算、同态加密算法实现数据安全共享。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不断提高各子行业的数字化程度,帮助金融业客户以高质量数据驱动普惠金融等业务展开。在数字联通方面,全真互联时代加速到来,数字化将助力打通虚拟与现实,构建一个虚实交互的世界,以新技术实现用户需求和金融服务的精准对接。报告中指出, 以低代码技术、 RPA 技术降低操作门槛, 提高业务效率; 以全真互联、数字银行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全面助力金融普惠。展望未来,大型金融机构的技术架构逐步完善,具备坚实的数字化基础。而中小型金融机构需要再构建一个面向移动化、互联网化的更敏捷的基础架构,如部署分布式系统、云原生架构等。
13、腾讯金融云在这方面的优势在于已有较为成熟的公有云服务能力,和很多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乃至交易所也已在行业云上建立了深度合作。毋庸置疑,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是走在其他行业前面的,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因此,立足金融产业的价值定位,腾讯云将以长期主义的心态,在行业场景中持续深耕,攻克更难的技术创新课题,必将实现技术升级和业务发展,从而全面助力金融行业效率提升以及经济社会普惠进程。郭仁声腾讯云副总裁07PAGE序言金融数字化: 新基建、 新连接、 新服务2022 年是我国向第二个 “百年” 奋斗目标迈进的新起点, 也是央行实施 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 的新阶段。随着近年来云计算、
14、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与金融业务日益深入融合,金融科技正在重塑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业务拓展和客户服务,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 。在这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由腾讯金融研究院、 腾讯云和毕马威联合发布数实共生 2022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 报告, 紧扣现阶段金融科技发展中的可信、数据、智能、安全、普惠等重点领域,从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角度出发,分析了未来几年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并给出了清晰的规划建议。央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 提出的八大任务中,专门论述了要全面加强数据能力建设、深化数字技术金融应用、健全安全高效的金融科技创新体系、深化金融服务智慧再
15、造等要求。本报告的研究领域和分析角度与央行的新规划思路不谋而合,对金融科技从业者、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下一步贯彻落实央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的各项工作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当前,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已经演进到基础架构与业务场景的全面数字化阶段,为金融机构引入新技术,推进组织变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只有金融服务体验和服务能力增强,金融机构自身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口碑才能向好,业务增长才会有更好的前景。为了更全面地支撑金融机构推进数字化转型,2021 年腾讯云升级了“未来金融 2.0”的全新蓝图,包含新基建、新连接、新服务等三个方面,全面助力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新基建, 是金融行业在数字化
16、转型快车道上加速奔跑的强有力“技术底座” ,对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伴随着近年来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金融“新基建”逐渐形成新的演进态势,应用创新是金融行业的基本方向,云成为金融机构搭建数字化底座的首选,金融机构对云的使用将逐步过渡到分布式混合云模式。新连接,围绕客户的数字化触达、运营和体验优化等,构成金融机构新的竞争力。近年来,腾讯云在助力金融行业“新连接”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成功实践,通过企业微信助力金融机构与客户建立官方可控的深度连接,推出定制化的金融数字化运营模式,制定对应的触达、转化和 MGM 方案,协助金融机构提升营销的实际效果,支撑各类金融机构的新增长。新服
17、务,由开放金融、产业金融、智能金融,以及微服务和低代码带来的业务创新构成。随着新技术对金融机构价值链的解构,金融机构将自身融入到客户的全场景之中,开放金融与产业金融也因此成为新服务的应有之义。与此同时,AI 能力、微服务体系、低代码平台的引入,正不断重构和改变金融的业务模式,创新出新的业务模式。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客观上对金融科技的合理应用提出了新要求,守正创新成为金融科技需要坚守的发展底线。未来,腾讯云将秉持守正创新的原则, 从新基建、 新连接、 新服务等三个方面, 助力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行稳致远。同时笔者相信,本报告的研究观点对金融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有助于提升金融科技服务效率
18、,为全社会带来更多的金融红利,将对推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 的实施起到积极作用。胡利明 腾讯云副总裁2022 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TEN TRENDS AND PROSPECTS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IN 2022共生数实08PAGE序言让金融科技更好赋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在构建数字中国的国家战略之下,各行各业都在布局自身业务和管理模式的数字化转型。金融业作为各行业中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成熟度较高的代表性行业之一,近年来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科技等后来者的颠覆式冲击。面对来自市场需求、同业竞争和内部管理等多重挑战,国内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已普遍
19、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全企业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其对金融科技的接受与应用程度也更为领先。为了推动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阶段,强化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与数据赋能,支撑金融业务的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人民银行于近期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 ,提出了下一个阶段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随后,中国银保监会也印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 ,从机制、方法和行动步骤等多方面予以银行业保险业机构数字化转型领先实践的指导。结合发展规划与指导意见不难看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金融机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项,而业务为纲、数据赋能、技术
20、驱动、协同链接则是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方向。首先,数据在金融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被再次强调。金融数据不再仅仅是支持金融业务开展的一种资源工具,而是业已成为了金融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对金融机构而言,如何开展外部数据的寻源和合规使用、强化内部数据的标准化和质量治理、构建契合业务价值实现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应用能力,是其不得不跨越的数字化能力门槛。同时,如何从机制和技术等方面多管齐下,强化数据安全能力建设,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上,面对数字化时代所需要的高效响应、灵活调整、组合式创新等新的业务要求, 金融机构不得不打破传统的系统架构和技术体系, 构建共享、 复用、敏捷的新一代数字化技术底座。其中
21、,基础设施的弹性供给、技术架构的分布式转型、技术服务的创新应用、科技管理的敏捷转型都是金融业在打造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过程中所亟需构建的能力。从业务与技术融合的角度出发,未来全面深入的数字化场景运营体系将以金融科技为依托,链接客户与场景、客户与生态、客户与企业经营要素,将逐渐成为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重点。 作为中国金融业转型发展的多年参与者,研究和助力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赋能金融客户在自身数字化历程中找准方向、培育能力、可持续地落地业务数字化价值,是毕马威管理咨询团队近年来的核心业务之一。从毕马威每年度发布的“金融科技 50”系列行业报告, 到此次我们与腾讯金融研究院围绕
22、数实共生2022 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研究报告的合作,我们期待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我们的点滴努力,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有更深入的理解,借助金融科技赋能业务,让金融服务变的更好用、更高效、更智能、更安全。张楚东毕马威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 09PAGE序言随着数字化技术及应用日趋成熟,金融业已经进入数字化能力全面发展的新时期。通过毕马威近年来对多家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深入观察与参与,我们认为,数字化是对金融机构整体经营和管理能力的一次“代际”升级。尽管各家金融机构开展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各不相同,但均需要在业务、技术、数据和组织等层面多为并举,方可保障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总体而言,我们建议金融机构在数字化
23、转型启动和推进过程中思考如下几点:一是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高度并从全企业的整体视角出发。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应是企业“一把手工程” ,高管层须将数字化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战略主线,持续提升中高层管理者的数字化领导力和决策力,并联合内外部专家团队制定转型的整体蓝图规划,从全企业利益视角统筹推进,明确转型目标、转型策略、转型手段等,为数字化能力的建设和应用指明方向和路径。二是明确业务价值导向并提升业务团队的主观能动性。数字化不能就技术论技术,数字化转型的业务价值导向这一“初心”不可改变,业务团队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需得到确保和强化。近期在业内我们欣喜地观察到,越来越多数字化转型项目的牵头方已
24、从科技部门转为业务部门。三是高度重视和解决好“业技融合”问题。与传统的信息化建设相比,数字化转型更强调业务和技术双方的深度参与,科技团队必须从过去单纯“技术支撑”的后台定位,向中前台走,成为驱动、赋能一线团队的“业务伙伴” 。而这一转变需要配套的顶层设计,也需要产品经理制、科技能力前置、敏捷部落等一系列组织和治理模式创新。四是聚焦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应用场景。金融机构应从业务战略目标与愿景出发, 通过数字化手段, 切入产业金融、 消费金融、 供应链金融等具体业务场景,高效识别业务机会,以客户为中心,赋能产品创新,建设智能营销与风控能力,实现运营服务数智化,构建安全高效、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推动
25、金融业务价值的实现。五是善用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以银行业为例,金融科技对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国有大行以及头部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凭借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政策市场敏锐度,利用金融科技重塑自身业务和生态,呈现强者恒强态势;另一方面,部分区域性银行选择利用运作机制灵活性,充分借助外力在部分行业或场景深度发力,构筑牢固的业务护城河,呈现脱颖而出之势。可见,金融科技“新基建”已成为一场可持续创新能力的竞逐。伴随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乐观期待,金融业可以在安全、合规的风险把控下,通过企业架构的演进和治理模式的变革,促进业务与业务的链接、业务与技术的融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金融 科技 趋势 展望 腾讯 毕马威 68 正式版 pdf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