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8劳动人事法规政策.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本科)8劳动人事法规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8劳动人事法规政策.ppt(1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主讲人:8劳动人事法规政策劳动人事法规政策八、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八、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一)劳动关系(一)劳动关系 1 1、劳动关系概述、劳动关系概述 广义广义企业劳动关系主要指企业所有企业劳动关系主要指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普通职工及其工会组织之者、经营管理者、普通职工及其工会组织之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权、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权、责、利关系。责、利关系。 狭义狭义企业劳动关系是指企业作为用企业劳动关系是指企业作为用人单位与职工及其组织之间依据劳动法律法人单位与职工及其组织之间依据劳动法律法规形成和调整的劳动法律关系。规形成和调整的劳动法律关系。2 2、我
2、国现阶段劳动关系的特点和趋势、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的特点和趋势1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主导型劳动关系被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主导型劳动关系被彻底打破底打破, 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主导型劳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主导型劳动关系基本形成动关系基本形成2 2)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利益一体化劳动关系被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利益一体化劳动关系被彻底打破底打破, 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利益多元化劳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利益多元化劳动关系基本形成动关系基本形成3)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公有制劳动关系被彻底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公有制劳动关系被彻底打破, 与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多种所有制劳动关系基本形成
3、。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多种所有制劳动关系基本形成。4)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外封闭型劳动关系被彻底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外封闭型劳动关系被彻底打破, 与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全球化劳动关系基本形成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全球化劳动关系基本形成。5)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关系调整模式被彻底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关系调整模式被彻底打破, 与市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关系调整模式基本形成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关系调整模式基本形成。 3 3、改善劳动关系的重要意义、改善劳动关系的重要意义 1 1)保障企业与职工的互择权,实现生产要素)保障企业与职工的互择权,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优化配置。 2 2)保障企业
4、内各方面的正当权益,调动各方)保障企业内各方面的正当权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面的积极性。 3 3)改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维护安全团结,)改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维护安全团结,确保企业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的顺利进行。确保企业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的顺利进行。 4 4、处理劳动关系的原则、处理劳动关系的原则1 1)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 2 2)协商为主解决争议的原则。)协商为主解决争议的原则。 3 3)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4 4)劳动争议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劳动争议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5 5)明确管理责任的原则。)明确管理责任的原则。 5 5、改善劳动关系的
5、途径、改善劳动关系的途径 1 1)立法。)立法。 2 2)发挥工会及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工会及企业党组织的作用。 3 3)培训主管人员。)培训主管人员。 4 4)提高职工的工作生活质量,这是改善劳)提高职工的工作生活质量,这是改善劳动关系的根本途径。动关系的根本途径。 5 5)职工参与民主管理。)职工参与民主管理。( (二二) )劳动管理劳动管理1 1、劳动管理概述、劳动管理概述 劳动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劳动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的管理工作,主要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职工的招聘与解聘、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履包括职工的招聘与解聘
6、、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作时间与劳动保护、劳动纪律与奖惩、行、工作时间与劳动保护、劳动纪律与奖惩、劳动报酬与福利等。劳动报酬与福利等。 2 2、职工的招聘与解聘、职工的招聘与解聘1 1、企业在招聘职工时必须依法遵循的原则、企业在招聘职工时必须依法遵循的原则 (1 1)平等就业原则)平等就业原则 (2 2)相互选择的原则)相互选择的原则 (3 3)公开竞争的原则)公开竞争的原则 (4 4)照顾特殊群体的就业原则)照顾特殊群体的就业原则 (5 5)禁止未成年人就业的原则)禁止未成年人就业的原则 (6 6)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2 2、企业在解聘职工时应注意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在
7、解聘职工时应注意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1 1)企业可以合法立即解聘职工的情形)企业可以合法立即解聘职工的情形 a.a.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b.b.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c.c.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d.d.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e.e.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f.f.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
8、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改正的;g.g.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动合同无效的。(2 2)企业提前)企业提前3030日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劳动者日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解聘职工的情形一个月工资后可解聘职工的情形a.a.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
9、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b.b.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不能胜任工作的;c.c.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3 3)因)因“经济性裁员经济性裁员”解聘职工的情形解聘职工的情形 a. a.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b. b.生产经营发
10、生严重困难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c. c.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4 4)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a.a.合同期满或约定的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合同期满或约定的合同终止条件出现;b.b.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者劳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者劳动者到达退休年龄的;动者到达退休年龄的;c.c.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告失踪的;d.d.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用人单位
11、被依法宣告破产的;e.e.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位决定提前解散的;f.f.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5 5)不得解聘职工的情形)不得解聘职工的情形a.a.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者医学观察期间的;b.b.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c.
12、c.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d.d.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e.e.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龄不足五年的;f.f.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6 6)职工可自行辞退的情形)职工可自行辞退的情形 劳动者提前劳动者提前30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提前在试用期内提前3 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日通知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下列情形,劳动者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13、:同。下列情形,劳动者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a.a.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者劳动条件的;b.b.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c.c.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支付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支付社会保险费的;d.d.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损害劳动者权益的;(6 6)职工可自行辞退的情形)职工可自行辞退的情形 f.f.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
14、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g.g.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h.h.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人身安全的;i.i.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的其他情形。3 3、劳动合同及其管理、劳动合同及其管理1 1)劳动合同的性质)劳动合同的性质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定劳
15、动关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2 2)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的内容(1 1)必备条款)必备条款a.a.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b.b.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件号码;c.c.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期限;d.d.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和工作地
16、点;e.e.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f.f.劳动报酬劳动报酬;g.g.社会保险;社会保险;h.h.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i.i.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2 2)约定条款约定条款由当事人根据具体情况自愿选择是否在合同中约由当事人根据具体情况自愿选择是否在合同中约定,通常包括:定,通常包括:a.a.试用期试用期b.b.培训培训服务期服务期c.c.保守商业秘密及竞业限制保守商业秘密及竞业限制d.d.补充保险补充保险和和福利待遇福利待遇等等3 3)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 (1
17、 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2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3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4 4)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变更)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变更劳动法劳动法第第1717条规定:条规定:订立和变更订立和变更劳动
18、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规的规定。 (1 1)平等自愿原则)平等自愿原则 (2 2)协商一致的原则)协商一致的原则 (3 3)合法原则)合法原则 5 5)无效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1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同的;(2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
19、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者权利的;(3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6)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1)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情形及相应的赔偿责任;)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情形及相应的赔偿责任;(2)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劳动合同,用人单)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位应承担赔偿责任;(3)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合同或故意拖延不订立合同应当)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合同或故意拖延不订立合同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承担赔偿责任;(4)用人单位由于客观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责任;)用人单位由于客观原因解除劳动合同
20、的补偿责任;(5)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四)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四)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1 1、工作时间、工作时间: : 工作时间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工作时间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 1)标准工作时间)标准工作时间 劳动法劳动法第第36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间不超过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44小时的工时小时的工时制度。制度。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9595年修订)第年修订)第条规定:国家实行职工每工作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条规定:国家
21、实行职工每工作小时、平均每周工作4040小时,其中把劳动者在一昼夜内工作小时称为小时,其中把劳动者在一昼夜内工作小时称为“标准工标准工作日作日”,在一周内工作,在一周内工作4040小时,即每周工作天,休息小时,即每周工作天,休息天,称为天,称为“标准工作周标准工作周”。(法与规是否冲突?)。(法与规是否冲突?)2 2)缩短工作时间)缩短工作时间在特殊情况下,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应少于在特殊情况下,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应少于标准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目前,我国实标准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目前,我国实行缩短工作时间的劳动主要有:行缩短工作时间的劳动主要有: 矿山、井下、高山、高温、低温、矿山、井下、高山、高温
22、、低温、有毒有害,特别繁重或过度紧张劳动;有毒有害,特别繁重或过度紧张劳动; 夜班工作;夜班工作; 哺乳期的女职工。哺乳期的女职工。 3 3)计件工作时间)计件工作时间 劳动法劳动法第第3737条规定:条规定:对实行计件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用人单位必须以劳动者在一个标准工用人单位必须以劳动者在一个标准工作日和一个标准工作周的工作时间内能够作日和一个标准工作周的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计件数量为标准,确定劳动者日或完成的计件数
23、量为标准,确定劳动者日或周的劳动定额。周的劳动定额。 4 4)不定时工作时间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不定时工作时间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1 1)不定时工作时间)不定时工作时间 原劳动部原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第第4 4挑规定:企业对符合下列条挑规定: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件之一的职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
24、衡量的职工;职工; 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动作业的职工; 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适合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系,适合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 (2 2)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综合计算工作时间 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实行综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分别以周、月、季、年等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
25、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相同。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其他适合实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其他适合实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 对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对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科 劳动人事 法规 政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