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中的租金形成机制_王会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土地流转中的租金形成机制_王会贤.docx(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宁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i会贤 s 时间: 邛年 J 月乂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宁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 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宁夏大学可以用不同方
2、式在不同媒体上发传播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 时间: 年上月 (曰 时 间 : 年 i 月 .日 研究生签名 : 导师签名: . 摘要 近年来,伴随土地流转的有效运行,土地流转租金的确定成为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当前的 土地流转收益、合同签订、价格评估及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等土地流转租金相关问 题引起了国家及学者的重点关注。 但是,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伴随着土地流转规模和速度的发展,出现了三个突出问题: 是土地流转租金过低,出租农户没有分享到土地规模增长收益;二是在农业风险发生时,种粮 大户会由于经营亏损而放弃继续租种土地;三是在土地流转
3、之后,发生的 “ 非粮化 “ 种植问题。 为了保障土地流转双方合理分配土地经营收益,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探索一个科 学合理的租金形成机制是土地流转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本论文是基于鼓励种粮为目的的规范分析,研究农村土地流转的租金形成机制。研究内容主 要表现为:首先对当前土地流转的租金现状进行分析,接着用成本收益方法分别测算山租农户与 承租农户的收益,根据其约束条件确 定土地流转租金的基准水平,接着从土地流转的外部性影响 因素的变化探讨土地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及均衡价格的形成;再者构建出租农户、种粮大户与政府 的三方博弈关系,探讨土流转的租金补偿机制;最后从土地流转租金的决策主体、形
4、成过程与 政府补偿等方面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租金形成机制。 关键词:土地流转租金,成本收益,均衡分析,政府干预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fi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land transfer, land transfer rents5 determine beco me a very critical issue. The current land transfer revenue, the signing of the contract, the value assessm ent of the land price a
5、nd fanners income in proportion of the allocation of land transfer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 caused great focus of nation and schol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 transfers scale and pace, tha:e are three main problems: First on e is the land lessor can benefit from land scale growth because th
6、e land rent is too low; The second pro blem is the land lessee will not continue rent land because of the loss from operation when agricultural r isk happens; And the third is after land transfer, the land lessee may grow unon- od,9 crops. In order to protect both side of tlie land transfer rational
7、 allocate the land operating income, stabilize grain producti on and ensxir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rent formation m echanism for land transfer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ing. This thesis is a normative analysis research on rent formation mec
8、hanism of land transfer in rural a rea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encouraging grain.My research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analysis current rent s summary of land transfer, then use cost-benefit methods calculate the revenue of the land lessor and the land lessees, determine baseline levels of land tran
9、sfe* rent in accordance with its constraints, then discuss the change of supply and demand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equilibrium price from the changes o f external factors of land transfer, Furthermore construct triple game relationship of the land lesser, the 1 and lessee and government to discuss
10、th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land transfer rent.Finally, from th e land transfer renfs decision-making,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government compensation and other a spects to build a better rental form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the rent of land transfer, cost-benefit, equilibrium analysis, Govern
11、ment intervention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1.2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 . 3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1.3.1 土地流转租金影响因素的研究 . 3 1.3.2 土地流转租金水平的研究 . 4 1.3.3 土地流转租金测算方法的研究 . 4 1.3.4 土地流转租金补偿机制的研究 . 5 1.4研究麟 . 6 1.4.1主要容 . 6 1.4.2技术路线 . 6 1.4.3研究方法 . 7 1.5创新与不足 . . 8 1.5.1创新之处 . 8 1.5.2不足之处 . 8 第二章农村土地流转中的租金概述分析 . 9 2.1农村土地流转中的
12、租金体系 . 9 2.2不同土地流转模式下的租金表现 . 10 2.2.1 土地出租及其租金表现 . 10 2.2.2 土地转包及其租金表现 . 11 2.2.3 土地入股及其租金表现 . 11 2.2.4其他土地流转模式及其租金表现 . 12 2.2.5 土地流转租金类型及产权经济分析 . 13 2.3现有土地流转中租 金的实 现形式 . 13 2.3.1现金形式 . 13 2.3.2实物形式 . 14 2.3.3股权形式 . 14 2.3.4其他形式 . 15 2.4现有土地流转中的租金模式 . 15 2.4.卜固定租金模式 . 15 2.4.2浮动租金模式 . 15 2.5本章小结 .
13、16 第三章市场竞争下土地成本一收益测算及基准租金形成 . 17 3.1出租农户的成本一收益测算 . 17 3.1.1出租农户的土地经营成本测算 . 17 3丄 2出租农户的土地经营收益测算 . 18 3丄 3出租农户的净收益测算 . 18 3.2承租农户的成本一收益测算 . 19 3.2.1承租农户的土地经营成本测算 . 19 3.2.2承租农户的土地经营收益测算 . 19 3.2.3承租农户的净收益测算 . 19 3.3成本一收益法下土地流转租金基准水平的测算 . 20 3.4成本一收益法下基准租金的影响因素分析 . 21 3.5本章小结 . 22 第四章市场竞争下土地供需关系及租金形成
14、. 23 4.1 土地流转中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 23 4丄 1纯农户的土地转出行为 . 23 4.1*2兼业农户的土地转出行为 . .24 4.1.3非农农户的土地转出行为 . 24 4.2 土地流转中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25 4.2.1 般农户转入土地的行为分析 . 25 4.2.2对于种粮大户和农业企业转入土地的行为分析 . 26 4.3 土地流转均衡 租金价格的形成 . 27 4.3.1自然因素 . 28 4.3.2经济,社会因素 . 29 4.3.3制度、政策因素 . 31 4.4 土地流转中租金增长分析 . 32 4.5本章小结 . 32 第五章政府干预下的租金补偿分析 .
15、33 5.1租金补偿过程中的行为主体 . 33 5丄 1出租农户 . 33 5.1.2承租种粮大户 . 33 5.1.3 政府 . 34 5.2租金补偿过程的模型设定 . 34 5.2.1前提条件 . 34 5.2.2模型设定 . 35 5.3博弈过程 . 36 5.3,1政府对出租农户的租金补偿分析 . 36 5.3.2政府对承租种粮大户的风险补偿分析 . 37 5.3.3政府对承租种粮大户的规模化经营补贴分析 . 38 5.4本章小结 . 39 第六章结论 . 40 参考文献 . 42 致诮 t . 44 个人简介 . 45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 十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足我国农
16、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发展的方向性选择,是一件事关农 K 收入、农民稳定、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 K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问题 ” ( 周溶基等 ,2003)。党的十 七届二中全会以来,国家对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土地流转制度等提出一系列要求。同时,伴 随着农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适度规模化经营必将取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农村土地 经营权流转(本文主要针对农村耕地的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我国 土地流转不论从规模上还是速度上都呈现了上升趋势,截止到 2013年年底,全国承包耕地流转 3. 4亿亩,是 2008年底的 3. 1倍,流转比例达到 26%,比 2008年底提高了 1
17、7. 1个百分点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讲,围绕土地流 转问题,出台了一系列中央一号文件: 2003年 3月,我国 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并开始实施,为农村土地流转的运行提供了政策基础和法律基础。 2005年 3月,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颁布,使土地流转管理工作在实施环节,冇了 明确具体的指导意见。2008年 10月,召开了十七届三中全会,该会上提出: “ 在农村改革中,农 村十地管理制度改革是其重耍内容之一。 ” 在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了 “ 农民应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原则进行土地流转,且流转形式多 样,包括出租、转 包、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
18、” 。该决定,首次赋予农民流转承包土地、获取 流转收益的权利。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 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也不得妨碍自主流转。该文件确保农民土地流转的主体 地位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 土地流转不得搞强迫命令,确保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 地用途,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规范土地流转程序,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 网络,强化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等流转服务。 ”2014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 关 于农业补贴政策上又强调了对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的支持,提出 “ 农业补贴要提高精准性,使 补贴真
19、正流向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 ” 。同时强调了粮食安全问题, “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 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 0 给、口粮绝对安全 ” 。可以看出,政府出台有关土地流转政策的目标主要在于:一是促进土地规 模化经营;二是在土地流转中保障农民权益,使农民在规模经济的收益中能分享到收入的增长; 二足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鼓励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但是,从近些年土地流转的 发展现状来看,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与上述土地流转 的目标不尽相符:一是对于出租方,即出租农户来讲,土地流转的租金偏低。通常来讲,由于土 地流转信息不对称,
20、出租农户属于弱势的一方,多数地方的土地流转只是事先简单约定租金,租 金偏低,在合同期内缺乏土地流转租金的增长机制,使其没有充分分享土地规模化经营带来的收 入增长 (赵俊臣、赵海兰,2010);二是土地流转后的 “ 非粮化 ” 种植问题。由于在现有保护耕地 的政策中, “ 不改变土地用途 ” 没有具体明确哪些土地专门用于种植粮食,相对于较低的粮食生 农业部,农业部农村 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就 引导农 村土地有序流转答记者问, 2013 产收益,种粮户会选择种植收益较髙的经济作物。特别是在大规模土地流转后放弃种植粮食,势 必会影响到粮食产量:三是现有农业补贴政策没有真正起到鼓励承租种粮大
21、户规模化经营的作 用。2004年以来,我国的农业补贴体系逐步形成,主要内容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 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但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现有的粮食补贴规定与土地流转目标不够协 调,甚至给当前土地流转造成了不利影响。由于现有粮食补贴未能充分考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 长期目标,不利于激励租种土地的种粮大户。现实中的 “ 谁的土地谁受益 ” 与国家 “ 谁种粮谁受 益 ”的政策相悖,特别是在发生农业风险(包括农产品生产风险和价格风险 ), 即农业自然灾害 和粮食价格波动情况下,种粮大户面临亏损,需要政府的补贴机制发挥作用。因此,当务之急是 粮食补贴与土地流转之间的政策协同,形成发展合
22、力(唐茂华, 2011 ) 宁夏是我国的十二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是我国较早有规 模有组织地开展 土地流转的地区之一。从 2006年平罗县率先开始土地信用社试点以来,扩展到 宁夏银北地区,又发展到整个黄河灌溉区域,土地流转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政府推动型的土地流 转。地方政府积极培育壮大各类农村经济组织,鼓励扶持参与农村土地流转;二是土地流转的进 程明显加快,逐渐走向规模化经营。在现有的种粮大户中,一般租种土地都在四、五百亩以上; 三是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且以种粮大户为主。土地流转的承租一方主要包括种粮大户、农业龙头 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李宣良, 2012
23、)。本课题组在前期跟踪调查宁夏银北地区 土 地信用社流转模式过程中,也发现了以下问题:其一,尽管农户在土地流转后农民综合收入得 到明显增长,但主要以土地流转后农民外出打工收入的增加为主,土地流转租金明显偏低且缺乏 增长机制,尤其是在粮食价格上涨的年份,租出土地农户需要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口粮,土地流转 后生活成本提高,也影响到出租土地农户的利益;其二,宁夏作为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也出现 了较为突出的 “ 非粮化 ” 现象。土地流转后,承包户利用耕地弃种粮食,改种蔬菜、瓜果、药材 等,如果这种现象有增无减,那必然影响到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其三,在发生农业生产风险 和农产品价格风险出现时,种粮大户易
24、出现经营亏损。例如, 2013年在银北地区的平罗县,由于 水稻价格的大幅波动,从每斤 1.3元降至每斤 0.9元,种粮大户悉数亏损。然而,此时最需要政 府发挥作用的粮食补贴却在出租农户手中,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出台的鼓励农地规模化经营补贴也 没有兑现。因此,有的种粮大户产生了放弃继续承租土地的想法,这一系列问题直接关系到稳定 粮食生产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要解决上述问题,使土地流转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其关键因素就是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 流转的租金。农户的土地租出意愿以获得合理的租金 为主要目的,承租方选择种植粮食还是经济 作物是以租金作为衡量其经营成本的主要因素,种粮大户能持续承租土地并且继续种植
25、粮食也是 以租金能实现其盈利为目的。与此同时,政府又把种粮补贴继续发给承包农地的农民而不是承租 土地的一方,影响到土地收益在土地流转双方的合理分配。 因此,探索一个有利于土地流转各方利益的租金形成机制,其研究意义在于:其一,从理论 上丰富土地流转基本理论,发挥政府补贴经济学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机制;其二,从现实中保护 农民利益,让农民合理分享土地规模经营带来的收入增长;其三,能够保证种粮大户种植粮食的 收益,有效地解决土地流转中的 “ 非粮化 ” 问题,从而稳定粮食生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1.2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 本论文是基于鼓励种粮为目的的规范分析,是以宁夏这一商品粮基地的农村十地承包经营权
26、 的流转为研究对象,仅研究出租模式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不涉及入股、转让等模式的研 究,从土地流转租金的决策主体、形成过程与政府补偿方面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租金形成机制 一个科学的、规范的租 金价格体系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正常流转的前提条件。只冇流转价 格清晰,才能保证流转顺畅。本研究的目的是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定价机制,保护农 K土地流转权 益,为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模式提供科学依据。论文的研究是基于鼓励种粮为目的,保护国家粮食 安全的前提下展开的研究。首先对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租金进行概述分析,接着探讨土地 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租金形成机制,包括土地流转的市场竞争下的租金形成机制与政府干预下的租
27、 金补偿机制,以期解决我国十 .地流转中租金形成存在的问题,为土地流转市场的管理及土地流转 租金的测算提供参考 ,从而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序、高效流转。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租金问题,学术界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分别从土地流转的租金 影响因素、租金水平、租金测算方法以及租金补偿机制方面入手,得出了很多见解各异的结论, 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土地流转的租金价格理论,对本文的理论框架也有很大的启发。现根据本 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通过阅读、整理大量的相关文献,针对农村土地流转租金研究的相关 文献进行分类综述。 1.3. 土地流转租金影响因素的研究 针对土
28、地流转,其租金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耍通过土地流转的供给与需求理论角度和实证分析 角度展开的。 供给与需求理论角度方面,陈常优 ( 2010)认为影响土地流转租金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 土地流转的供给和需求,剩余的因素对土地流转价格的影响都耍通过供给和需求这两个因素来体 现。土地流转的有效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能够提供的不同种类的土地数量,如果在需求不变的 情况下,提供的有效供给较多,那么,土地流转的租金相对比较低,相反,土地流转租金就较高。 张萍丽等 (2010)从土地流转的供给方与需求方的效用角度展开分析,认为 土地承租方的风险分担 功能与土地出租方的土地经营收入决定土地流转租金。农用土地供需的特
29、殊性和市场的地域性也 是土地流转租金评估时需要充分考虑的影响因素。曹建华等 ( 2007)认为,农户进行土地流转, 使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得到二次配置,以提高土地供给方和土地需求方二者的福利和经济效率。 流转双方对流出、流入土地所能带来的总收益、成本和风险的判断将决定其是否参与土地流转, 最终通过土地的供给和需求,作用于土地流转的租金上来。方中友 ( 2008)指出土地流转租金是 供求均衡的结果,深刻影响着农户土地流转决策。上述分 析主嬰从定性的角度论述供需关系如何 影响土地流转租金。 而从实证角度,伍振军等 (2011)的分析指出,土地因素和农户因素是决定租金的主要影响因 素,其中农户的受教
30、育程度、土地的租赁期限及经营项目显著影响土地流转的租金水平。骆东奇 和任海链 (2011)从预期租金的角度,以重庆市为例,展开调查研究,分析得出农村土地流转中 的预期租金与被调查者居住地与市镇的距离成正相关关系,与被调查者的家庭人均年农作物经济 收入成正相关关系,与被调查者家庭的在校学生数成负相关关系 1. 3. 2 土地流转租金水平的研究 针对土地流转租金水平的研究,主要是对土地流转租金低廉原因的探讨。 长期以来,土地流转被看作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但在我国的土地流转实践中,租 金水平普遍偏低,土地资源稀缺,二者不相匹配,使土地流转的良性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学术界 多数认为土地流转价格普
31、遍较低,甚至存在零价格状态,而交易成本与流转价格之间有一定的内 在联系 ( Chengti Ding, 2001;邓大才, 2007/2009: Deininger, 2005: Songqing Jin, 2009)。 邓大才 (2000)认为致使土地流转租金偏低的原因包括:土地经营效益低、土地承载负担重,拥有 土地的成本高、土地流通环节不畅、土地交易成本高。林翊 ( 2009)指出,目前,中国农村各地 普遍存在无偿甚至倒贴转包土地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马元 ( 2009)分析得 出:农户之间进行土地流转大多采取口头约定形式,承租年限也不确定,这与农村 “ 亲戚社会 ” 的专
32、有性关系及农业生产的专用性特征有关。王洁 ( 2009)指出促使土地流转租金较低的原因主 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资价格的刚性上涨,导致了农用土地经营效益的 降低;二是农业种植面 临一些不确定因素,如农业种植风险成本高,使农业效益不稳定 D李菁和邱青青 (2011)指出在买 方市场条件下,土地流入方在租金水平决定过程中具有一定优势地位,低估了土地流转租金,损 失了资源配置效率。此外,在土地流转租金满意度方面,张会萍等 ( 2011)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 平罗县的农户问卷调査中得出:农户对流出的土地租金处于很不满意的状态,土地流转租金偏低, 与农户的理想租金差距很大,不能满足农户的要求,应建立合理的
33、土地流转租金价格形成机制和 价格补偿机制。虽然现有文献多数认为土地流转租金偏 低,但都是站在农户的角度单方面探讨租 金水平。根据课题组 2013年在宁夏银北地区的调研访谈中得知,在不确定价格风险的影响下, 种粮大户仍认为土地流转租金过髙,以至于亏损。针对这种情况,査阅现有文献,鲜有从土地流 转双方角度探讨土地流转租金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探求合理的土地流转租金形成机制,从而有利 于保障流转双方的基本利益。 1.3.3 土地流转租金测算方法的研究 针对土地流转租金测算方法的研究主要从成本一收益分析、一般均衡博弈分析以及农用土地 估价模型评估的角度展开。也有学者指出对农村土地应采取土壤潜力估价 法、标
34、准田法等进行估 价( 张丽庆, 2008)。也有研究主张根据流转主体来定价(钟林, 2009;浙江物价课题组, 2011), 分析农户、政府、企业或市场中介等主体在土地流转租金形成中的影响。林带雄( 2009)、孔凡 文等( 2011)都提出租金的评估方法应根据土地的流转方式和流转后的具体用途来确定。李启宇 (2010)提出土地流转价格应考虑土地的未来收益,即 “ 预期地租 ” 的计价标准。路婕 ( 2010) 通过综合分析各种方法后,认为现行的农用地估价方法应主要采用收益还原法。 从成本一收益角度分析,武深树 ( 2002)和 路婕 ( 2010)都认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价格与 土地收益有不
35、可分割的关系。穆松林等 ( 2011)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时,其租金是由土地的 收益能力和收益水平决定的,应包括经济价格、社会价格和流转修正价格三部分,其中流转修正 价格是指对流转后经营项目发生改变的土地流转价格的修正。因此,若想直观的反应流转沿土地 租金水平就需耍建立更加科学的估价模型。 斯蒂芬 克拉克 (J Stenphen Clark)等学者从建立土地估价模型入手,发现地价、地租之间 的时序变化特征 的差异,说明仅仅依据收入不能解释地价问题,必须建立涉及理性投机、风险回避 及政策、物价变化等因素的更为复杂的地价模型,并设计出地价关于利息率变化的估价模型。此 估价模型在使用中要求所评估土
36、地是同等级、连片的,我国目前存在农用土地细碎化的问题使得 土地未能在不同用途之间充分流动,导致土地租金分布趋于分离,土地流转虽现 “ 租金分层 ” 现 象(江淑彬等, 2013)。因此,这样的估价模型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上述约束条件下,仇娟东和赵景峰 ( 2013)从流转双方的角度围绕土地流转租金展 开博弈,得出两方面的 结论:其一转出方对租金的要求与流转的交易费用、种植收益、耕种收入 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成正比,与转出土地后从事其他农业或非农业活动的机会收益成反比;其二 转入方对租金的支付意愿与其转入土地的预期总收益成正比,与其在流转中的交易费用、从事其 他工作的机会收益成反比
37、。黄春滚和胡蓉 ( 2009)指出土地流转时土地租金是农户与租种方双方 博弈的结果,其考虑了土地规模种植的收益和小规模种植的产值以及政府的农业补贴,构建了出 租农户与承租方在流转土地与不流转土地时的收益函数,并形成了纳什均衡,得出了土地流转租 金确定范围, 即农户租出土地打工收入比自己种植合算时才会选择租出土地。 1. 3. 4 土地流转租金补偿机制的研究 针对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租金补偿机制的研究,从农业补贴政策与耕地流转表现 、农民农业收 入的关系角度来看,农业补贴政策对其有促进作用 ( 赵成胜, 2011)。耕地流转后,种田能手能 够经营更多的土地,使自身的经济收益得到增加,而转出土地的农户既能够得到土地租金,也能 够专心投入非农事业中。从补贴的对象来看,现有的农业直接补贴的对象是耕地的承包者,粮食 直接补贴应达到鼓励农民种植粮食的目的,但在土地流转的区域中,土地承包人将土地出租给种 粮大户,实际的补贴受益人依然是承包人,并且流转双方通常形成一种思维惯性,直接补贴金额 成为流转租金的部分或全部,即 “ 直接补贴等同于租金 ” 。这与国家鼓励农民种粮的目标不相匹 配 ( 黄川, 2010)。从补贴方式上看,我国的农业补贴方式主耍以向农民直接提供资金补贴,但 农业补贴额还是偏低 ( 肖琴, 2010)。在粮食直补过程中,同一地区内的单位土地面积享有相等 的补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