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docx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本学期开始,为了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我校要求各年级教研组进行同课异构探讨,先确立课题,然后集体备课,讨论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等,然后每位教师根据本班实际进行教学设计,最后每个老师根据教学设计进行示范。我们学校先确定了一位老师上示范课,然后再观看专家是怎样上这节课的,结合专家的设计与老师们的研究,再重新设计,由另一位老师再上,下面我就以三位老师上课的教学片断(导入新课)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转变教学方式,使“预设”与“生成”更加精彩。 案例:图形的特征的情境教学片断 张老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课件出示:一只聪明的小熊在造房子,不一会儿房子就造好了。 师: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看谁的小眼睛最亮 生1:我发现了小熊的房子窗子没有 师:真能干!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2(学生争先恐后举手):我还发现小熊的房子门没有。 生3:我发现小熊的房子没有烟囱 这是一位从师范院校毕业两年的老师,她设想让孩子们从小房子中发现平面图形,可孩子们想到的却是小熊的房子中还缺什么,一次次偏离了自己预设的“轨道”,以至使“预设”与“生成”越来越远。 著名特级教师钱金铎是这样设计的:(观看录像)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只聪明可爱的小熊在造房子,不一会儿房子造好了。 师:小朋友,你能从小熊的房子中找到我们以
3、前学过的图形吗?看谁的小眼睛最亮 生(回答略) 一句看似简简单单的提问的转换,却凝聚了钱老师对提问恰如其分的把握,加强了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学生思维引向自己的“预设”。 龙老师: 看了专家的课,龙老师深受启发,她想:钱老师的提问方案,固然是无可挑剔的,如何使“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教师的提问既广,又有针对性,经过老师们的一番讨论,于是第三节课又有了如下的创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只聪明可爱的小熊在造房子,不一会儿房子就造好了。 师: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看谁的小眼睛最亮 生1:我发现小熊在房子上没有窗子 师:你的小眼睛真亮啊!如果你是小熊,你打算把窗子设计成什么形状呢?
4、生2:我打算把窗子设计成正方形,因为我觉得正方形方方正正的,很漂亮 生3:我打算把窗子设计成长方形,因为我家的窗子就是长方形的 师:那就请你们用小棒把你设计的窗子的形状摆一摆 (学生用小棒摆,再引导学生探究所摆图形的特征)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4(争先恐后举手):我还发现小熊的房子上没有门 师:你的小眼睛真亮啊!如果你是小熊,你打算把门设计成什么形状呢? (方法同上) 反思: 1.教师要巧妙的将“预设”转化为“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预设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更是教师教学机智的展
5、现,蕴涵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因势利导的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巧妙的将预设转化为生成。如:在本次教研中,张老师的预设,老师眼中的“小房子”,就是一种虚拟的摆设,是导出此节课教学内容的工具,是一种教学方式和途径,而学生呢?学生心中的“小房子”就是把小动物们的家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看待,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言语:我发现小熊的房子上没有窗子,我还发现了小熊的房子上没有门当学生回答的问题出现与教师“预设”差距甚远时,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将自己的“预设”巧妙地转化为“生成”,需要教师灵活地处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驾驭和应变能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学生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浅谈 小学 数学 教学 中的 预设 生成 课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