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汇总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汇总八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汇总八篇小学数学教案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发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理解公式的形成,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实践能力。 2、通过对面积公式的探索,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转化”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理解和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计算机软、
2、硬件一套;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的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标有上、下底和高及数据的一般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各一个。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一般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和剪刀。 教学过程: 一、迁移诱导,激发参与兴趣 1、启发学生回忆三角形的面积推导公式。 2、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实验操作,引导参与探究 1、转化 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学习。 独立拿出准备好的各种梯形,拼成学过的图形。 学生拼摆,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给予点拨和鼓励。 2、观察 学生分组,结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观察、讨论。教师巡视,注意点拨。 板书如下:梯形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3、的一半 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是上底+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 3、推导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注意点拨。 学生反馈,教师注意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调控。 板书如下: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提问:计算梯形的面积为什么除以2? 三、反馈调节,巩固参与成果 1、引导实际应用,巩固梯形面积公式 2、分层训练,培养能力 3、发展提高,深化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千数图认识千。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在数位表中表示出来。 2、能力目标:将数进行分拆,培养学生对数的多种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喜欢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能将
4、数学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1、用点图、简图等多种方式表达数。 2、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练习。 2.复习前一教时。 师:上节课学习了什么? 生:汇报。 二、巩固练习 1.读读写写看简图再写数、读数(PPT) 2.拆一拆,合一合(PPT) 458=()+()+()700+7=()901=()+()800+80+8=()700+30+9=()6+60+400=() 3.看计数器在数位表上写数。 4.比较有零的三位数的读法。 560和307 5.填空。 我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不超过一千只A一千只写作:()只B它是由()个千组成的我国野生金丝猴的
5、数量在七百六十只左右A七百六十只()只B它是由()个百、()个十组成的 数的组成(PPT)404的里面有4个()和4个();7个一和8个百是();2个百和5个十是();10个()是1000;()是由3个百组成的。一个数个位是6,百位上是8,这个数是()。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上是3,第二位上是8,第三位上是5,这个数是()。一个三位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百位上数的3倍,个位上数是百位上数的2倍,这个数可能是()。 6.判断(PPT) 505百位上的5表示5个百。() 3个百和4个一组成341。() 个位上的8和十位上的8、百位上的8是一样的。() 一个数末尾的零是不读出来的。() 603读作六百零三
6、。() 三、拓展练习 卡片游戏(PPT)用3、7、0、1可以组成哪些三位数?你能试一试吗?至少5种。学生汇报。 四、小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篇3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第3739页。 结合生活中的现实场景认识锐角和钝角,了解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会区分并在实物中找到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相关工具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学生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三角尺、纸张、光盘。 学生三角尺,纸张、小棒、剪刀、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老师,大家想见见她吗
7、? 2.新老师带我们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看看。00:33播放光盘(游乐场),00:50暂停。让学生先看:你发现了什么数学秘密。 然后点名让学生说说。 3.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下面我们把这些角请出来02:00播放光盘,02:20暂停, 你认识哪些角?学生回答。 他说得对吗?你有什么办法验证?请学生用三角板验证。 4.生活中还有很多角。我们再到桥上去找找。05:25播放光盘,06:10暂停,你从中找出了些什么角?指名回答。 电视机里的小朋友还找到哪些角?08:27播放光盘。 5.这些角在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你能给这些角分类吗?09:35播放光盘,10:25暂停。小组合作,先分清每个人干什么。分类
8、时可以请三角板来帮忙。 学生小组讨论分类。 6.小组汇报分类情况。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电视机里的同学是怎么分的?播放光盘10:53,展示机内学生分类情况。 7.小结分类情况。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动手操作 1.我们刚才把这些角分成三类,直角已经有了名称,你能给这些角取个名字吗?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我们来听听电视机里的同学取了什么样的名字。14:08播放光盘。 小朋友说得真形象!数学上我们就把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锐角和钝角。 板书课题。 2.谁能再说说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指名说。 3.
9、闭上眼睛想一想直角、锐角和钝角。 4.生活中还有很多锐角和钝角,你能找出来吗? 16:03播放光盘 课前游乐场中的角是什么角?18:58播放光盘,19:15暂停。让学生说一说。 你在生活中见过锐角和钝角吗?让学生指一指。 5.你会做一个角吗?请你动手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可选择纸张、小棒、剪刀等材料)。 说说你做的是什么角。 学生汇报展示。 还有不同的吗? 6.你能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吗? 学生动手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 学生汇报。 同桌互相欣赏一下画的是什么角。 7.接下来新老师请大家做一个游戏,好吗?24:05播放光盘,猜角,比比谁猜得又快又准。机内外互动。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
10、新朋友,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和电视机里的同学都收获不少,下课以后找一找生活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说给家长听。 机动活动:用三角板拼一拼,能拼出哪些角?分别是什么角? 小组合作。 小学数学教案篇4 一、旋转与平移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旋转、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 、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让学
11、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玩一玩。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直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 、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 、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讨论: 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 、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三、练一练: 第
12、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题: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 第题: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四、作业:课本第页的第题。 教学随笔: 第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操作活动,经历认识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过程。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在探索简单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在方格纸上移动图形(课本第页的做一做): 、指导学生边操作、边交
13、流。 先让学生把纸片放在方格纸的中间位置,再把纸片向右平移个方格,然后交流平移的过程、方法、结果。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把一个图形平移几个方格,只要看图形一条边平移的格数即可。 2、将纸片从处向下平移到,方法同上。重点了解学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确。 3、想一想:把纸片从处向左平移到的位置,纸片平移了几个方格? 让学生自己平移,再说一说平移的距离。 二、试一试: 做课本第页的试一试。 、出示问题,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再交流。 、鼓励学生画出其他平移后的图形。 三、练一练: 课本第页的练一练。 第题:师生一起边讨论,边填空。 第题:鼓励学生探索、交流不同的平移路线。 第题:先共同判断,再涂色。让学生
14、说一说另一个虚线图是向右平移几个方格后得到的。 第题:鼓励学生自己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分别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交流时,让学生说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了几个格。 教学随笔: 二、除法 第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购书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并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出示课本第页的题。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师提问:能买多少本趣味数学
15、? ()学生列出算式后尝试解答。 ()交流学生的解决方法。重点使学生学习口算方法。如,把个十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十,即;也可以这样想,因为,所以。 ()师提出:元能买多少本科普读物? ()师生先讨论:能直接用口诀计算吗?然后共同完成竖式计算。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商“”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三、议一议:怎样检验算得对不对呢?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学过的“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式,想到检验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用商乘除数的方法可以检验除法算得对不对。 四、练一练: 第题: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计算。教师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方法。 第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重点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
16、验算的情况。 第题:在进行练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保护益鸟的教育。 教学随笔: 第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月饼装盒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在生活中应用的现实性。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小学数学教案篇5 四年级(下册)教材教学了折线统计图,本单元继续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发展统计意识。 复式统计图里一般同时表达两组数据,它们有共同的主题,各反映
17、一个内容,分别画成两条折线,便于人们根据折线的形态以及两条折线的位置关系,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获得需要的信息。例题和习题选择宽广的题材,让学生充分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它的应用价值。 1、巧妙地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凸现特点。 例题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青岛、昆明两个城市3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提出的问题是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这些问题仅在一幅统计图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两幅统计图中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逐月计算两个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数,才能找到答案。在学生感觉这种方法非常麻烦的时候,教材把两幅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巧妙地引出复式折
18、线统计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三个问题,逐步教学复式统计图的知识。 第一个问题是识别复式统计图中表示两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折线,引导学生看懂复式统计图里的内容。在一幅统计图里,用两条折线表示两组数据,为了便于区分,例题把一条折线画成实线,另一条折线画成虚线,用图例说明两条折线各表示哪组数据。教材没有把这些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让他们带着“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一条折线”这个问题看统计图,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这些知识,理解把两条折线画成不同形式的线的原因以及图例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是比较两个城市的月降水量,找到降水量最接近的月份与相差最多的月份。
19、在复式统计图上比较这些内容,不需要计算,只要观察表示同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距离最接近,降水量最接近;距离最远,降水量相差最大。显然,在复式统计图上进行比较比在两幅单式图上比较方便得多。这是复式统计图的优点,也是例题的教学重点。教材让学生在活动和思考中获得这些体验,明白人们为什么制作复式统计图的道理,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三个问题是开放的,继续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描述现象,提出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重视发展统计观念。 练习十三配合例题,看重进行三个方面的练习。 (1)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1题和第6题都是画图练习,要根据统计表里
20、的数据,在图上描点、连线。在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时,已经进行过这样的练习。制作复式统计图要注意两点:一是两组数据要一组一组地在图上画出来。如第1题,先依次描出表示七天最高气温的点,并连成折线,再画出表示最低气温的折线。如果两组数据同时画,容易发生错误。二是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要严格遵照图例的规定画,不能弄错,更不允许别出心裁。如果第1题把表示最高气温的折线画成虚线,最低气温的折线画成实线,对照图例,就闹出一天里的最高气温低于最低气温的笑话。如果随心所欲,把一条折线画成红色,另一条折线描成蓝色,那么别人对照图例,就无法分辨两条折线各表示的数据。 (2)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 统计活动不
21、能停留在数据的获得和呈现上,其价值更体现在对数据的利用上。关于这一点,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相当重视。本单元一如既往,第2、3题都是看图回答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在统计图里收集信息,比较数据,分析状态,作出判断。这两道题紧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一是比较同一时间的两个数据的大小,如1999年我国固定电话的用户比移动电话的用户多,3年移动电话的用户比固定电话的用户多;二是从两条折线的形态分析两个事件在发展态势上的差异。如表示移动电话用户的折线明显比固定电话用户的折线陡,反映出1999年到3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比固定电话快。明园小学五年级一班学生家庭拥有电话机和计算机情况统计图里,表示电话机数量
22、的折线从1年起保持水平状态,反映出从这一年起各个家庭里都有电话机;表示计算机数量的折线从1年起逐渐变陡,反映从这一年起拥有计算机的家庭快速增多。 (3)联系课外活动应用统计知识,培养统计观念。 小学生的统计观念是初步的,表现为对统计活动有兴趣,能应用习得的统计知识开展统计活动,能通过收集、分析数据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简单现象。第4、5题为此而设计。第4题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记录水仙花球20天里根和芽的生长变化情况。不仅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还鼓励学生做一做这样的实验。综合数学和自然两门学科里的知识与活动,感受数学是人类活动的工具,是人们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语言。第5题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记录的两架模型飞
23、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其中有每架飞机的飞行高度从逐渐上升到保持平稳,再到逐渐下降的过程信息,可以对这两架模型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时间、各个时刻的飞行高度进行比较,从而对它们的飞行情况进行。让学生又一次感受统计能描述客观世界里的一些现象。 小学数学教案篇6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的基础,如果每个教师都把自己全部的爱给了学生,用自己的真情趣感染学生,我认为这比任何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都有效,因为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深的吸引。老师处处为学生着想,照顾到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要用真情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天以亲切的面孔面对每个孩子,要认可每个学生,不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喜优厌差,
24、对学困生要多些关爱,教学中注意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作业、检测都要根据他们的实际制定评价标准,做对了,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做错了,也不指责,耐心讲解,不让他们产生气馁情绪,鼓励他们奋发向上。只有我们老师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地将他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喜欢上数学课。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 从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学习活动,使之趣味化,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教材很多内容的呈现都注意体现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
25、,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如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这节课中,一位教师先用切合实际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和元旦庆祝会,各班都会把教室布置得很漂亮举行大联欢。大家看,这是一(5)班的教室,这个教室布置得有什么规律呢?老师边说边把教学立体图挂在黑板上,经过短暂时间的观察,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这个说:灯笼是按蓝、紫的.顺序排列的。那个说:花是红、绿顺序排列的。小旗是黄、红顺序排列的。片刻,教室布置的规律找了个清清楚楚。课本上的练习一般是圆形片、三角形片、方形片交替出现,而有位老师在设计练习时很有创意,结合儿童的特点让学生拍手、摆头来找规律。又设计了学两声猫叫、学一声狗叫,
26、让学生在活动中找规律。这样的活动很实在也很有趣味,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知知识,体验到趣味数学的魅力。 三、提倡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怎样投入与数学学习,甚至比学习何种数学知识更重要。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27、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不仅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合作学习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 四、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道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数数前,由于学生刚入学,
28、互相之间还比较陌生,就设计了自我介绍的活动,介绍内容必须包括家里有几口人这样,就把学习的数数的知识孕伏在其中了。又如,教学高矮时,前一天,这位教师对学生说:明天数学课上,同学们要告诉全班同学,是爸爸高些,还是妈妈高些?学生回家后就认真观察比较,无形中就把高矮的知识渗透在生活实际中了。 小学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了画纸、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师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图片。 教学设计: 一、兴趣引入。 教师
29、:(出示由各种角构成的图片),学生欣赏,说观察的感受。 生活中的这些美丽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用各种角。) 这些角又是怎样画出来的?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角? 引出课题:画角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师:接下来老师准备了几项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画角的技能。 活动1:画出60的角。 1、请学生猜一猜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度的角。 2、引导学生用三角板拼角,用这些角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说说所拼的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角验证,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个活动中师只是提出画角的要求,但是学生用什么方法没有限制。) 3、你用什么方法画出了60的角? 学生根据自己的做法回答和演示。 活动2:画出85
30、的角。 1、师:如果要画的不是上面这些特殊角,比如画一个85的角应该怎么办? (这个活动师仍然不提出具体的描画方法要求。学生会在活动中发现用三角板不容易画出这个角,应该使用量角器才能准确的画出这个角。这时引导同学提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不是所有的角都能用三角板精确地画出来。) 2、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可以讨论后再完成。 活动3: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两个角组合可以画出15、30、45、60、75、105、90、135、150、120等角。) 活动4:画70,115的角。 1、说说你想用什么工具帮助你画出这些角?(用量角器画这两个角。) 2、学生动手画角
31、。 3、活动后师及时问,怎样使用量角器画角? 活动5:归纳总结 1、先让学生说说画角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2、让学生同桌讨论:画角时,当量角器有两圈刻度时,是看里圈还是看外圈? 小结:当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内圈的零刻度线重合,那么找点时就应该在内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如果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外圈的零刻度线重合,那么找点时就应该在外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 3、用量角器画55度和140度的角,说说画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4、初
32、步判断所画的角是否正确。 学生举例。例如要画一个120度的角,结果画了一个锐角出来,利用角分类来判断就知道是画错了。 三、巩固练习。 1、用一副三角板画出75和45度的角。 2、用量角器画出15、80和165度的角。 (1)合作交流; (2)集体校对。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45、135的角,让学生演示其折角的过程。 板书: 画角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小学数学教案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8184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
33、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会正确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的能力,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及每个月的天数。 2、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 教具准备: 1、电脑课件。(1)三球运行。(2)1999年20xx年年历制成邮票形式。(3)“地球绕日”动画。 2、学习报告单。 3、小黑板。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张年历(卡片式)。 教学过程: 一、
34、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回忆儿歌太阳、地球、月亮,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2、揭示课题 (1)课件显示:(三球运行图)。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月亮绕地球转一周,地球自转一周,同时老师讲解: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是一年(板书:年),月亮绕地球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板书:月),同时地球自转一周经过的时间是一日(板书: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通过观察、认识年历,探究关于大月和小月的知识 1、认识年历 师: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根据具
35、体日子回答)看年历卡片知道的。 师:我们人类很早就对年、月、日有研究,并把它制成年历卡片,(同时出示一张),这些年历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很多方便。 2、观察年历 师:请拿出你自己准备的年历卡观察。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有哪几种情况?把你的发现填在学习报告单上。(同时显示1999年20xx年的年历卡片) 师:谁能用最洪亮的声音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每一年都有12个月。 师:回答正确。 生2:我发现有些月是31天,有些月是30天。而二月有些年是28天,有些年是29天。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生3:我从学习报告单上可以看出:1,3,5,7,8,10,12这些月份
36、都是31天,而4,6,9,11各月的天数都是30天,二月的天数不一定。 师:你非常善于观察。 3、课件显示学习报告单 师:从这张报告单中我们发现: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月,我们把这些月叫大月,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我们把这些月叫小月。 师:大月有几个?小月有几个?7月前什么月是大月?8月后什么月是小月? 生: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 生:7月前单数月是大月,8月后双数月是小月。 师:注意7、8两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 3、练一练(出示小黑板) (1)一年有()个月,其中大月有()个,小月有()个。 (2)1月、()(5月)、(7月)、()、()、12月都是大月。
37、 (3)5月的最后一天是()月()日,6月30的后一天是()月()日 (4)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5)4月和5月共有()天 (过渡)师:有7个大月,四个小月,还缺哪个月? 生:二月。 (二)自主探究,认识平年和闰年 1、认识平年和闰年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不同的年份,二月份的天数就不一定,哪些同学的年历的二月是28天?哪些年的二月是29天?(板书:二月)二月即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月。 生:1999年、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的二月是28天。生:20xx年、20xx年的二月是29天,老师逐一肯定学生的发言。 2、平年、闰年的制定 (1)课件
38、显示199620xx年二月份的天数,其中闰年一列显示为红色。 师:这是一组连续的年份,其中闰年的年份显示为红色,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闰年和平年的出现有没有规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通常每四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师:看来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比较密切,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你们在这组年份任选一个闰年和一个平年的年份,然后分别除以4,看除的结果怎样? 学生汇报:闰年的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平年的年份除以4有余数。 师:我们根据这一规律,就可以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下面我们来看书上怎样制定平年、闰年的,把你学到的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通过自学,
39、我知道4年一闰,100年不闰,400年又一闰。师:你真会归纳。 生:我知道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师:你已会自学了。 师:请看科学家给我们的解释(一边演示课件“地球绕日”动画,一边讲述有关的知识) 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是365天5时48分46秒,大约365天6小时,我们把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过了4年就少算了一天(24小时),把这一天加在二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称做闰年。由于我们设置闰年时,把5时48分46秒当做“6时”来算的,这样长年累月下去就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整百年不闰,必须是400年的倍数才是闰年,科学家是用“缺了补,多了减”的方法来调整平年、闰年的。(学生:“原来如此!”) 3、平年、闰年天数的计算 (1)师: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以及各月的天数,那么,你能很快算出一年有多少天?看谁的方法巧。 (2)学生分组计算、讨论汇报: 317=217(天)304=120(天) 平年:217+120+28=365(天)闰年:217+120+29=366(天) 1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