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嫉妒心强就是品性不好吗?-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嫉妒心强就是品性不好吗?-1.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孩子嫉妒心强就是品性不好吗? 简简周/文 在成年人的字典里,嫉妒可不是一个好词,因为“嫉妒使人丑陋”。 所以,当孩子不加掩饰地表现出嫉妒情绪时,父母往往也会感到难以接受,甚至忍不住给孩子贴上小心眼、没肚量的标签。 萱萱妈就有这个苦恼。有一次,她带着4岁的萱萱在邻居家玩,无意中夸了邻居家孩子的画画得特别棒,萱萱立刻就哭了起来。 她一直都不能接受自己妈妈夸别的小孩,也不能接受别的小孩比自己强。 “这孩子从小嫉妒心就这么重,将来可怎么办?”萱萱妈十分担忧。 类似的嫉妒在多子女家庭更为常见,哪怕是再微小的“区别对待”,孩子都能敏锐地捕捉到,然后既伤心又愤怒地抗议:“这不公平。” 曾经有一位二胎妈妈跟我
2、吐槽,说自己实在搞不定两个孩子的“手足之争”。 她已经够小心翼翼地保证公平了,可还是不能让两个孩子都感到满意,老大总是嫉妒老二得到的关注更多,老二也会嫉妒老大能做他做不到的事情。 在老二刚出生不久时,老大还曾趁家里人不注意,把弟弟的奶瓶扔进了垃圾桶。 当时,这位妈妈正因为家里多了一个孩子而焦头烂额,来不及细想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就狠狠地痛骂了老大一顿,却也就此埋下了兄弟俩日后更多的矛盾和冲突。 1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嫉妒心强是天生心眼小,还有些父母会责怪自己没把孩子教好。 于是,当孩子表现出嫉妒时,他们就马上启动讲道理模式,或是不停地指责孩子。 可惜这么做一点用处都没有,很多时候,孩子的嫉妒心反
3、而变得更强了。 其实,有嫉妒心是孩子成长中一个正常的阶段,父母不应该拿成年人的眼光和标准,直接给孩子定性。 嫉妒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孩子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 如果你真的不希望孩子长大以后会轻易被嫉妒吞噬,那么,你要做的不是给孩子贴标签、更不是横加指责,而是尽可能地满足他的情感需要。 因为前一种做法,只会让孩子继续陷在负面思维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强化嫉妒情绪。 而后一种做法,才能有效地把孩子从负面情绪中拉出来,改变他对事情的认知。 孩子是弱小的,他的情感往往也很脆 弱。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曾说,“孩子最大的恐惧是没人爱、被遗弃,这是他们最害怕的地狱。” 所以,
4、孩子总是需要不停地向父母确认,他是被爱的,在父母心里,他是最重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父母赞赏其他孩子时,孩子会嫉妒,因为这是他本能的危机感。 “手足之争”也是如此。 2 要怎么帮助孩子走出嫉妒情绪的阴霾呢? 很简单,不要为自己的言行辩解,倾听孩子的“控诉”,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到爱,同时,引导他看见自己的优势和独特之处。 萱萱妈说,后来又有一次,当萱萱哭着质问她“你为什么要夸别人”时,她不再像之前那样为自己辩解,也没有跟孩子“摆事实、讲道理”,而是搂着她,一直听她说。 等到萱萱情绪宣泄得差不多了,她才说,“原来你这么难过啊,你在担心我觉得你不够好”。 被说中心事的萱萱“哇”的一声哭得更厉害了。 萱
5、萱妈一边抚着萱萱的背,一边跟她说,在自己眼里萱萱都有哪些独一无二的地方。 就这样,以带着尊重和理解的方式,萱萱妈帮孩子处理了几次情绪后,她发现,孩子身上有了明显的变化。 小姑娘变得自信开朗了很多,偶尔听到大人夸赞其他小孩,也没有那么激烈的反应了。 其实这个办法对于解决“手足之争”也十分有效。 表面上看,孩子对“公平”问题总是斤斤计较,哪个孩子要是多吃了一颗糖,另一个孩子都会耿耿于怀,但其实说到底,还是对父母爱的试探。 孩子未必爱吃糖,他真正计较的也不一定就是那颗糖的事,他只是害怕父母爱另一个孩子比自己多。 所以,化解手足之间的嫉妒,最重要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充分的、稳固的爱。 一个好办法是,想办法为每个孩子分别安排与你单独相处的时间,在这个二人时光里,让孩子感受到你全心全意的爱和关注。 请记得一定不要做比较,无论是家内还是家外,孩子之间都没有可比性。 最后,请认真地告诉孩子,他永远是你心里独一无二的存在。 -作者- 简简周 壹父母联合创始人 美国科恩博士亲授游戏力讲师、儿童游戏治疗师 亲子关系顾问、专栏作者 文章版权归壹父母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壹父母助理 第 5 页 共 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