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7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7篇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 说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
2、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说设计理念 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课堂上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让它们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当它们自己遇到难题时,让学生帮助解决,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说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
3、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笔、橡皮、尺、练习本等。 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使用钱?(请学生回答。) 师:好的,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教师边看边问: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3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问: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小结: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
4、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看课件)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 (课件播放配音)我叫聪聪。我叫明明。嗨!大家好,认识我们吗?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比一比,看谁学得好。 师:同学们,加油呀,可不能输给聪聪和明明。 二、新授: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1)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课件显示放大的10元,问: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点击数字10和汉字拾,点击单位圆(大写)。 课件显示放大的10元(新版),问: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 小结:对!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数字后的单位就能知道
5、它的面值。 区别: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图案、大小、颜色,等等。) 联系实际:10元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2)区别纸币和硬币。 课件显示5角纸币,问:你是怎样认识的? 课件显示5角硬币,认一认。 课件同时出现5角纸币和硬币,区别不同。 课件出示背面,问:背面是什么?(国徽。) 小结: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随意损坏它。 2随意点几张大额人民币,集体回答。 20元,50元(新、旧版),100(新、旧版)。 3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人民币,把它拿出来。 活动形式:两人一组,一个拿,一个认。 4分类: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朋友想办法
6、分类整理一下。 (1)按单位分:元、角、分(板书)。 (2)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3)按数字大小分。 (4)按新版、旧版分。 请学生汇报:展示台上展示。 5请小朋友们把钱推到左上角,将书翻到第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课件显示。) 小结: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不知道聪聪、明明认识了没有? (课件播放配音)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一张2角可以换_个1角。 一张
7、5角可以换_个1角。 小朋友们,动手换一换吧! 活动形式:两人一组,可以左右两人一组,也可以前后两人一组。 (引导)小朋友,我们看聪聪、明明在干什么呢? 2情景对话:出示课件并配音。 聪聪:明明,明明,你到哪去?明明(手里拿着一堆钱):我拿10个1角钱去买一把尺。 聪聪:你拿这么多1角钱,丢了一个多可惜呀!那怎么办呢?谁来帮帮我? 请学生回答。 明明:谢谢你!现在我知道了。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钱。 (板书:1元=10角) 四、实践活动。 (课件显示,配音)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不想活动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小奖品,奖给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学。 1师生互换:老师手中有
8、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同桌可以互相帮忙。) 2生生互换(解决不同的付钱方法):找方法多的和最简便的。 师:(拿一件玩具)买这件玩具要花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请小组汇报(组员可以帮忙),发给点子最多那组奖品,表扬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许多种方法,再说出哪种方法最简便。 3(课件播放配音)小朋友们想不想用自已手中的钱去买自已想要的东西?好,让我们去小小超市看一看吧! 选四名售货员,开始自由下座位买。 五、总结。 (课件配音)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课件配音)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再见。 生:聪聪、明明再见! 小学一
9、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有几瓶牛奶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有几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前面的相关内容有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而本课又同时是为本单元的20以内数进退位加减法、及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能力目标: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数
10、学的乐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教学难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四、说教法说学法。 1、教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在开课时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问学生早上有几个人喝牛奶。我接着说:“小明家里有好多牛奶,你看!”并出示情境图。导入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要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并试着自己提问题“一共有几瓶牛奶”。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2、自主探究,学习新
11、知。 第一环节,理解图意,列出算式。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学生在本册第三单元已经学过10以内加减法,列算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 第二环节,动手摆小棒。可以用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桌互相帮助合作,并试着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的。我提出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我在这个时候巡视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种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汇报交流算法。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好。”在汇报中,学生一般都能够首先想到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接着可
12、能会有学生仿照这种方法“两个两个”的数等等。我可以说:“这些同学说的其实是一种方法,就是数小棒的方法,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学生讨论。 第四环节,讲解凑十法。我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凑十法”,规范讲题语言,“我想将9凑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所以9+5=14。”然后组织学生边摆小棒边讲题,采取的形式有自主练习和指名汇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说一说的过程理解“凑十法”。在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这个算式用“凑十法”还能怎样计算?”学生在这里马上会想到还可以将5凑成十,我组织学生进行摆小棒和说一说的活动,采取的形式是自主练习、同桌交流和全班指
13、名汇报。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让学生能够用“凑十法”正确的进行计算,同时检验学生对于“凑十法”的理解应用程度。针对算式9+5=,我提问“还有其他算法吗?”学生如果有其他方法就汇报,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 第五环节,介绍拨计数器的方法。我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满十进一,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剩下4个珠子,所以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需要学生理解,不需要掌握。 第六环节,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9+3=;6
14、+9=。 (1)要求:用“凑十法”计算。 (2)形式:自主探究,全班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圈一圈,算一算”。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巩固“凑十法”。 (2)“看图列示,解决问题”。目的是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教学时先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3)“登山游戏”。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合作意识。 4、总结提升,复习小结。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教师提问“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内容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
15、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3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先讲单元分析,再就第一小结第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在说课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整十数加一
16、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连加、连减、加减混和计算顺序的掌握。 这也正是本单元教材编排的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数的25%,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期育人目标,同时教材的编排凸显以下四个特点: 是以学生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作为本单元新知识的生长点。 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各小节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 “用
17、数学”是结合计算出现的,让学生体会怎样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并且内容直接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 总之,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介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认为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数学学科育人要求,我拟定的单元目标是: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
18、的简单问题。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二: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创设情景,把计算置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给枯燥的计算教学注入生命与活力;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贯穿练习中,培养计算能力。 以本单元第一小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第一课时为例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例1,完成练习十的第14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评价
19、: 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 五、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操作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题卡、学生备小棒。 七、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3分钟)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7分钟) 3、实践运用,发展能力。(15分钟)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5分钟)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公园花卉展”的主题图,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三种花,说出每种花的盆数)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拟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全班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出问题)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先解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讨论怎样列
20、式?怎样计算?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第三环节:小组汇报讨论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按数的组成计算、想减算加、用十做单位计算、摆小棒看出来的小组互评。多媒体直观演示,验证计算结果,并且让学生比较出那种方法最简便。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余的问题。 第四环节: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红花和紫花的总数比黄花多多少盆”等整十数减整十数和加减混和计算的问题,学生思考计算并且说明理由。学生进行自评。 (三)实践运用,发展能力: (以一年级综合实践课“小猪爬山”的故事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小猪和伙伴们结伴去爬山,如果遇到困难该怎么
21、办呢?进行德育渗透。 第一关:计算并说说40+203+2645+47402030+20604050+4070。 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关:看图写算式(旨在比较、对比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等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40+3和40+30。 第三关:集体闯关,每个小组一张题卡,用时少、正确率高为优胜奖。号召学生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对闯关活动进行小结,师评为主。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14题。 创设情景,激情引趣:结合教材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又对学生渗透爱护他人劳
22、动成果的思想品德教育。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学生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种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践运用,发展能力:运用多媒体把“小猪爬山”的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通过连续的场景和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独立思考、巩固新知: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辩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检查了本课时教学目
23、标的达成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今天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的内容。 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本册的统计,以整理数据为主要内容。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继续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用画“”的方法记录,为以后学习用画“正”的方法记录打下基础。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直接关系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收集和整理数据时,往往要把数据进行分类和计数。本单元教材没有把收集和整理数
24、据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分一分、数一数的愿望。收集信息和计数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教材没有明确规定哪一种比较好,而是让学生在整理数据的实践中体会,在同学间的交流中比较和选择。 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调查和收集数据。收集数据是统计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教材很重视收集数据,把它作为统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学生到小组里收集铅笔、橡皮、直尺的数量,到课程表中收集一些学科的周课时数等,让学生边调查、边收集、边分类、边计数,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改变传统的数学教材片面关注制作统计图、表技能的现象,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教材重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产
25、生统计需求,初步形成统计策略,在调查、收集信息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方法,利用整理后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在统计的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统计观念。 2、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来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本节课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及彼此的交流中选取最为恰当的统
26、计方法。 二、说教法 在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先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性学习,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广泛交流,体现数学课堂的开放性。 说学生: 全班37名学生。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一定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设计、组织学 生进行
27、有价值的统计活动。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一是安排学习小组。二是每个学习小组准备学具,把5个正方形、7个三角形和4个圆混杂着放在一个盒子里。 1、引入新课。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图形,先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图形,然后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分一分、排一排来知道每种图形有多少个。 (以此来复习旧的统计方法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进行新课。 1)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自己的方法来统计盒子里各种图形的个数,并把统计的结果的结果填在表内。 2)交流统计方法。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利用的什么统计方法,如何操作的。如果教科书中的方法学生没有想到,可以让他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整理的,并让他们照书上的
28、方法再做一做。完成以后把学生的各种记法以及画“”的记法进行比较,说说各种记法的特点,比一比哪种记法既清楚又方便。 (在此我依照学生课堂的实际情况来操作,以学生的意愿为统计的主要策略,但在交流中,我会引导学生在多种的统计方法中选取比较方便清楚的,让学生自己交流比较,选择出适合的统计方法。) 3)分析数据。根据统计表里填写的内容回答书上的问题,并思考还能知道什么?(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统计数据的意识,不光要学会回答问题,还要能提出问题并解答。) 3、组织练习。 1)统计小组里的铅笔、橡皮、直尺各有多少。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收集整理数据,并填写表格。 2)请组长介绍统计方法和结果,并把结果填写在黑板上预先画
29、好的表格里,并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问题。 3)通过结果,你想说点什么?如果我是文具店的经理,你们想对我说些什么? (作为老师,在此环节中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充分培养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反思: 1、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等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的教学,而课程标准则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这部分内容比较繁琐,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2、教师将教科书的盆花变各种图形,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些数据,使教材更具有实用性。 3、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学生的反
30、馈信息,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4、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在其中得到了充分体验。 5、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善于把握课堂激励机制,使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6、明确要求,才能“有的放矢”。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应让学生先明确要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课堂上的讨论、操作等活动才不会流于形式而落到实处。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5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上下。 2、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
31、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上下”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3、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目标) (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
32、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能力培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点: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3、,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创设小动物去大树爷爷家做客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动物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并创设三种动物变换位置关系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标特别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说说教室的物品的位置关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进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动手操作
34、,积极活动法。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整理书架、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主题画投影仪小书架 学具准备:剪刀胶水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疑。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这一情境导入新课:今天,天气晴朗,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大树爷爷今天请客.小兔和小鸟一大早就到了.(出示主题画,先出示小兔和小鸟)让学生观察直观到小鸟和小兔的位置不一样,我顺势引出课题:“上下”。通过设疑引出课题,能让学生有发现问题的机会。 第二环节
35、: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观察思考。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让学生自由说说小鸟在小兔的哪个位置上,小兔在小鸟的哪个位置上,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2、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让学生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我注意使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说明小动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再让学生描述松鼠的正确位置,从而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由于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与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说明,对学生理解新知很有帮助。) 3、换换位置,加深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让学生动手换一换小鸟和松鼠的位置,
36、要求学生互相说说三种动物各自的位置关系。(学生能在变化中进一步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学会举一反三,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4、指导看书,书写。 指导学生根据判断的三种动物的相对位置,填写好书本的内容,注意上下的书写,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的习惯。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去解决问题。 1、联系身边的例子说一说。 观察教室,讨论哪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上下”来描述。学生自由观察,自由发表意见。(设计意图:联系学生身边的例子来应用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听口令,摆物品。要求每人准备
37、好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和铅笔等学习用品。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可以设计以下口令:数学书放在桌面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练习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等等。(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3、整理书架。每个小组一个小书架,一些书和其他学习用品。要求:小组内互相商量如何摆放这些物品,然后动手一起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说出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4、参观小明的房间。(课本练一练第1题) 先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再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把各种物品的上下关系补充完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这一情境,要
38、求学生回去整理自己的房间,养成物品摆放整齐的良好行为习惯。 (以上活动是根据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设计的。) 5、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课本第59页练一练第2题。注意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在写数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2)课本第59页练一练第3题:说一说。 利用图画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是一道有一定开放性的题目,有多种的说法和答案,如船在桥的下面,人在桥的上面,桥在船的上面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第四环节: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完成第59页练
39、一练第4题)。 1、活动要求:先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然后指导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动物头像,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安排房子。 2、活动形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分完后,与小组同学交流是如何安排的,说一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顺序。这样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交流合作的意识。 第五环节:拓展思维,强化新知。(第59页练一练第5题) 这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不做统一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馈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有条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 第六环节:总结深化,自我评价。 结合新课标里提出新的评价体系,我在这一个环节设计了一
40、张表格,让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个评价,每人一张评价表,在认为自己做得好的那格画上一个笑脸。 对学习数学有兴趣 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交流 能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乐意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通过以上六个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初步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6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3637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八课时,所呈现的内容是学生学习8和9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练习课,本节课是利用可爱的企鹅这一学生熟悉的有趣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有关加减
41、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进一步巩固8和9的加减法。由于图中第一次呈现大括号的形式,所以教学中需要教师作适当地讲解,对图中每个符号的出现,都应让他们清清楚楚,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 义的理解。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计算;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3、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理解大括号、问号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看图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准确熟练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五)教具学具准
42、备 课件、学具图片、小棒等。 二、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大部分学生对猜谜语、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有极大的兴趣。经过两个月的常规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正在逐步的得到规范,有了初步的数感和问题意识,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很欠缺,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训练。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情境教学法。 生动、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使数学由抽象变具体,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去感受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由于本课第一次出现大括号和问号,学生理解其意义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学生喜爱的小动物企鹅
43、在冰山上玩耍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用数学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思维。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7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数数数的组成(板书课题),该内容的知识基础是20以内数的认识,同时又为20以内读数、写数以及万以内数的认识作铺垫,就像一座彩虹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在此处安排100以内的数数、数的组成,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的认知发生一个飞跃,那就是引领学生的思维从一个一个数发展到一十一十数,感悟几个十组成几十,几个十和几个十组成几十几。 二、说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教材内容,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会一十一十数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2、经历数数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在具体情景中从一个一个数发展到一十一十数,并感悟出几个十组成几十,几个十和几个几组成几十几,掌握“数群”策略,体现数群思想。 3、提供交流、活动平台,营造宽松愉悦氛围,让学生感受数的奥妙,体验学习的乐趣。 这样一来,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形成一种活力。其中让学生会一十一十地数数及数的组成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