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docx
《浅谈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语文课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阵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学科中的品德教育形象生动、富有变化,避免了枯燥乏味的道理说教。语文课本中的抒情、记叙、议论性的语言以及小说中的正面形象、反面形象等,无一不是德育的好教材。语文课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是间接的,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的无声教育。这种影响是长久的,能伴随人的一生,这是其他学科办不到的。它不直接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而是让你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品味,去体会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语文通过曲折的故事、美
2、丽的传说、优美的语言,激发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提高人们的审美品位,使人们在潜意识中得到美的教育,受到美的启迪。教育中若缺少这一环节,便不再完整美丽。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自己手中的武器,让学生在听故事、诵课文、品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教育。 一、教师利用导读课文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材,有的展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文化的灿烂;有的表现了人民的远大志向和高尚品质;有的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腐朽;有的表现了英勇不屈、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它们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德育的很好教材。语文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文章来教育
3、学生,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品质,学习模范人物的人格魅力,以教材的人物为榜样来激励学生,克服一切生活中的困难,并且拥有美好的品格。比如,在学习孔子文章的时候,就应以引导学生学习他的“仁爱”主张,他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精神,他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改之”、“不耻下问”的好学精神等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学习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的品质。可以这样说,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没有一篇不是优秀的,每一篇都有我们学习的东西。语文老师要利用好这些范本让他们从课文人物身上学到美好的人格,良好的品质。 二、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
4、德育渗透 1.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例如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受到思想教育,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这就是语文德育与智育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说明语文学科的德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要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
5、主义道德品质。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远远超出了课文语言文字本身。 2.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渗透。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意志、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语文学科 德育 渗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