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数学教师的号考生,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
2、方形的面积,其他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的教育对象时小学三年级学生,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四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
3、标:通过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周长的概念有了认识,并且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应为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概括抽象能力,并会熟练应用公式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五)说教学难点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将知识用于实
4、践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为,让他们应用所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去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根据读讲精炼教学法的理念将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教学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对周长的概念有所掌握,因此我先通过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出问题,即让他们考虑长方形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如何计算的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来,所以我打算运用情景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3、充分运用课件、学具的辅助作用。 三、说学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
5、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我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汇报的活动,总结推导出计算公式,从而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实现本机可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在上一节的内容学习中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因此我创设“学校有两个花坛,小明想知道这个长方形花坛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谁来帮帮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的用已学知识来思考所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将旧知与新知达到很好的衔接,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比
6、如学生会想到用绳子去围的方式;会想到用尺子量边长的方式,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既回忆了旧知,有开拓了思维,从而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为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独立尝试、小组交流、总结归纳等环节,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已有认知,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且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他们的思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会得出几种不同的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可能会列出以下式子: (1)646420 (2)624220 (3)(6+4)220 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式子: (1)5+5+5+5=20 (2)52+5
7、2=20 (3)54=20 根据学生列出的式子,我会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公式的文字表示,在学生讨论后,我出示课件,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课件内容如下: 长2+宽2=长方形周长 长+宽+长+宽=长方形周长 (长+宽)2=长方形周长 在此基础上,反问学生: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有了长方形做铺垫,请学生说出刚才所展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文字表示,学生可能会说出如下的计算方法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学生通过总结文字形的表示方法,既培养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变化过程,又为进一步揭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做
8、了铺垫,有利于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达到教学目标。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在本节课中的练习安排中,我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巩固,让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的“做一做”,并选定几名同学去黑板板演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还安排了与实际问题相关的题目,目的是加强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呢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理解,形成一个系统的思路,对前面的探索过程加以梳理,引导学生说出: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他的长和宽,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他的边长。设
9、计的目的是不仅让学生掌握公式,还要让他们明白与问题的联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请学生回忆本堂课所学内容,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以明确本节课的重点,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2 各位评委、各位领导:你们辛苦了!我叫*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树有多少棵,它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简要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 小树有多少棵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第2、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
10、第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也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为第四单元、第六单元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口算训练,既能培养学生迅速的口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习笔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表内乘法,能运用已学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对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
11、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迁移到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中。 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发现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发现方法,发现规律,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练习法,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节课在新课后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一系列灵活多样,一定量化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迁移法,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
12、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就可以从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中进行迁移,这样的知识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用激励的语言祝贺孩子们成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欢迎他们重新回到学校。 以美化身边的环境为契机引出情境图。 1.探索新知 (1)仔细观察并说出数学信息。(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3)试着解决问题:3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板书课题:小树有多少棵)引出:203= 创设情境是教学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巩固复习乘法的意义,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2.讨论算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算法)
13、(1)20+20+20=60(2)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3)23=6,203=60先不看20后面的“0”,23=6,乘完后再在6的后面加一个“0”,所以就等于60. 3.优化算法:以上算法你认为哪种更简单? 由于学习过乘法的意义,所以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经验排除加法,很自然地选择第三种方法。而第三种方法是本节课希望学生掌握的口算方法,所以教师抓住机会及时总结、强化。 4.小结:在乘的时候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同样多的“0”。 5.师生共同将题目补充完整,教师板书为学生做好示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追加问题:4捆小树有多少棵?5捆呢?(让学生独立完成
14、题目进一步强化口算的方法。) 二、迁移应用,探索规律。 1.出示练习 325467 302504670 300250046700 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得出算式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题目,找一找竖列算式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能够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的末尾依次多一个“0”,积的末尾也多一个“0”。学生已经把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迁移到整百数乘一位数,此时进行方法的强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计算的方法,既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发展学生的语言。 2.拓展训练 1、300025000467000 在学生总结出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上,随即出示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上册 数学 说课稿四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