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蜈蚣-[世界上的巨型蜈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上最大的蜈蚣-[世界上的巨型蜈蚣].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世界上最大的蜈蚣 世界上的巨型蜈蚣 今天小编向大家介绍世界上的巨型蜈蚣 世界上的巨型蜈蚣 在3亿年前的远古石炭纪时期,最有特点的两种昆虫是巨脉蜻蜓Meganeura(见上图)及远古蜈蚣虫(见下图)。巨脉蜻蜓翼展约有2.5英尺(合0.75米),主要靠捕捉其他小型昆虫及早期由水生转为水陆两栖的小型动物为生。而远古蜈蚣虫的横宽(从左脚到同排右脚)就有8.5英尺(约合2.6米),主要依靠吞噬植物及小型动物为生。 而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远古蝎类为上图展示的广翅深海蝎。这种深海蝎生活在4.6亿至2.55亿年前,身长约为8英尺(约2.4米),生性凶猛,在远古时代为海洋一霸。 少棘蜈蚣身长12-20cm 上图捕
2、食蜥蜴的就是沙棘蜈蚣,拉丁名Scoropendrasubspinipesmutilans,地理分布分布较广,在我国北方陕西、河南、江苏等省较多。 蜈蚣的身体是由许多体节组成的,每一节上有一对足,所以叫做多足动物。蜈蚣呈扁平长条形。全体由22个环节1、Scolopendragalapagoensis(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身长30-40cm最大44-46cm分布地:加拉帕格斯群岛中的圣克鲁斯岛、厄瓜多尔沿海地区、秘鲁南部、库克群岛。体色纯黑的巨人,蜈蚣中的霸王。更有未确定报道曾经捕捉到62cm的个体。2、Scolopendragigantea(秘鲁巨人蜈蚣)身长30cmup最大41-42cm分布地
3、:加勒比海中的特利尼达岛,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巴西等亚马逊河流域国家及地区。在Scolopendragalapagoensis(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之前普遍认为的世界最大品种,分为黄脚型和橘脚型。黄脚型在荷属安的列斯群岛(TheNetherlandsAntilles)的库拉索岛上曾经发现了长达41-42cm的野生个体。3、Scolopendragigantearobusta(亚马逊巨人蜈蚣)身长25-30cm分布地: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等亚马逊河流域国家及地区。体色一般为红色,至于黑色个体,一种说法是个体差异导致的颜色改变,另一个说法是黑色个体实际就是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因为最有说服力也是
4、最广为流传的的一张照片中的个体长达44cm,远远超过亚马逊巨人蜈蚣的平均体长。蜈蚣(Centipede)扁长节肢食肉动物,每一节皆有脚一对。源起希留利亚纪,至今仍有两千八百种存活。和节肢动物一样,以多节肢生物闻名。 蜈蚣为节肢动物。喜栖于潮湿阴暗的地方。人工饲养多模拟自然环境,让其栖息于腐木石隙下和荒芜阴湿的茅草地上。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等地。主产湖北荆州、宜昌、孝感、郧阳等地市及老河口、襄樊、荆门、枣阳等市的部分县,全省年收购量占全国80%以上,产品销全国并出口;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湖南亦有少量收购,多为自产自销。70年代浙江开始人工试养,但因
5、病害,天敌,食料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进展缓慢,还不能提供商品。现在仍靠捕捉野生蜈蚣药用,供应偏紧。蜈蚣呈扁平长条形,长917厘米,宽0.51厘米。全体由22个环节组成,最后一节略细小。头部两节暗红色,有触角及毒钩各1对;背部棕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并有纵棱2条;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体节有脚1对,生于两侧,黄色或红褐色,弯作钩形。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质量以身干、虫体条长完整、头红身绿者为佳。蜈蚣为常用药材,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能。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伤风症、风湿顽痹、疮疡、瘰疬
6、、毒蛇咬伤。折叠外形特征 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一般长1.5毫米-34毫米之间。药用蜈蚣是大型唇足类多足动物,只有21对步足和1对颚足;“钱串子”是蜈蚣近亲,学名蚰蜒,只有15对步足和1对颚足;“石蜈蚣”也只有15对步足。还有些蜈蚣的步足又多又短,有35对、45对,191对。俄罗斯阿尔泰地区阿尔泰生物保护区发现一种新型蜈蚣。此种蜈蚣的代表性特征就是多足,甚至可拥有多达750条腿。3折叠栖息环境 蜈蚣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主要生
7、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平原地区虽然有分布,但是数量较少。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活动觅食。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折叠活动食性 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小昆虫类。它有能射出毒液的颚爪,甚至可杀死比自已大的动物。也有同种互相残杀中毒而致死的现象。蜈蚣所食的昆虫有蟋蟀、蝗虫、金龟子、蝉、蚱蜢以及各种蝇类、蜂类,甚至可食蜘蛛、蚯蚓、蜗牛以及比其身体大得多的蛙、鼠、雀、蜥蜴及蛇类等。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人工饲养时食物新鲜,稍有腐败即不进食。 第 5 页 共 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