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河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实施方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十四五河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河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实施方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四五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实施方案河湖位于城市东北部,流域面积850平方公里。20182020年,河湖流域纳入第一批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按照工作部署,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第一批试点工作成效,持续改善河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恢复水生态、保障水安全,更加深入地探索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流域高质量发展促进构建区域协调新机制,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紧密结合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以改善河湖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系统推进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
2、治理、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坚持从实际出发,精准识别突出问题,合理确定目标、任务和措施,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和构建长效机制有机结合,着重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流域控源减污、水生态系统功能修复、流域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任务。系统治理,协同推进。立足河湖流域生态系统完整性,统筹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统筹水
3、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治理,强化源头管控,注重综合施策,坚持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并举,推动流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着力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治理格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全面发挥政府、市场的积极性,积极动员社会公众参与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管结合,智慧管理。利用物联网、GIS、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手段,融合公众参与和监督,建设智慧水务管理工程,实现对水环境的日常监测、综合管理、统计分析、科学预测、智能预警、应急处置等智慧管控功能。二、主要目标力争到2025年,河湖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入湖主
4、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国控考核断面总磷浓度下降20%以上。流域内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人均GDP增长率达到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1%。流域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为全国内陆平原型湖泊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三、重点任务(一)构建空间开发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格局。1.优化流域治理格局。合理规划水污染防控、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和涉水产业发展,推动形成“一核一环两区十支多节点”的流域治理格局。“一核”即河湖湖体,重点削减湖体污染物,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抑制藻类滋生,打造湿地生态景
5、观。“一环”即环湖缓冲带区域,重点对入湖污染物进行深化处理和缓冲,打造环湖水景观带。“两区”即直接入湖区和部分入湖区,重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入湖沟渠缓冲带建设,全面防控污染物入湖。“十支”即入湖河渠生态修复区,重点开展河道清淤扩容及河道周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沿河风光带,提升景观品质。“多节点”即各城镇、乡镇,重点开展生活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工业废水排放管控,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2.加强湖泊保护分区管理。将湖泊划分为重点保护区域、一般保护区域和外围保护地带。重点保护区域包括河湖湖泊水体,河湖湖堤及外侧100米内区域,河流及两侧50米内区域。区内严控污水
6、、污泥、固废排放,严控岸线开发利用,严禁投肥投饵养殖。一般保护区域包括河湖湖堤外侧100米起至陆域纵深1000米内区域。外围保护地带即河湖湖堤外侧陆域纵深1000米以外的其他区域。在一般保护区域和外围保护地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的相关规定,依法加强监管。重点保护区域、一般保护区域不布局工业企业。外围保护地带重点布局生态食品加工、新能源等低污染、低耗能工业企业,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3.加强水域岸线管控。编制完成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并批复实施,实行岸线分区管控。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加强河湖管理动态监控,积极运用遥感、空间定位、卫星
7、航片、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对水域岸线等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侵占岸线等情况。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对于适合市场、社会组织承担的岸线绿化等管护任务,积极推进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二)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1.推进产业绿色发展。调优种植业结构,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提升种植业质量。深化水产结构调整,推广“稻虾共生”“稻蟹共生”生态种养模式,适度开发引进外域适宜性珍稀水产进行增值养殖。推进生产区的畜禽养殖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与精细化,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培育种养结合型的循环农业试点,推广“畜禽沼气田地(粮、菜、林、草)”畜禽种养结合生态养殖经典模式。对标
8、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要求,推进大型灌区建设。提高第二产业准入门槛,全面推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重点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提高附加值。以循环经济理念建设工业园区,引进能够延链、补链的相关产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构建以绿色生态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为主导的支柱产业。以田园生态和休闲度假为重点,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2.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市政污泥、清淤底泥、粪污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推广节水技术和工艺,扩大节水型器具覆盖面,提高再生水利用程度。依法征收水资源费,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推进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四 五河 流域 水环境 治理 可持续发展 试点 实施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