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3.找一个数的倍数。这应该时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说一说找倍数的方法而我在上课的时候把这一个重要的局部一带而过可以看出来很大一局部学生是没有掌握找倍数的方法的。所以我在考虑这一难点该如何打破?是不是应让学生先独立想一想方法多说一说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说自己用来找倍数的方法这样多种方法出来以后我们可以对方法进展优化选择快速简单的找法。在教学的时候同时注培养学生有序写出倍数注意倍数书写的格式等意识可以比拟有序的找和无序的找让学生自己感受有序的好处学生有了有序地找的根本方法后在进展练习的时候也会选择刚刚优化过的好的方法进展练习。4.找倍数的特征。在完成找一个数
2、的倍数之后我们可以直接出示325的倍数是哪些让学生观察三个倍数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放手让学生去找或许学生可以很快的找出来但假如给好详细的问题可能会限制一些学生的考虑。假如学生在观察时没有发现我们所想要总结的特征可以对学生进展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观察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最大的倍数和倍数的个数等。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找我们要相信他们藕才能做到。5.课堂常规的问题。在上课之前我应先确定好小组的详细分配以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找不到合作的对象假如上课之前详细的分好了小组讨论的效率会高很多。在上课时我要少说把更多说的时机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还要相信学生不要怕学生不会而给出很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了学
3、生的思维开展。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二)一、“倍数和因数与“倍数和约数”这两种说法一定要分清。“倍数和因数”与“倍数和约数”这两种说法只是新旧教材的说法不同而已其实都是表示同一类数。(即因数也是约数)二、为什么第十教科书上讲“倍数与因数”的时候不提整除。也许我的头脑还受旧版教材的影响我认为说到“倍数与因数”必需要谈到整除因为整除是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条件学生在没有这条件学习整除只要老师的教学方法稍有不慎学生会很快误入小数也有因数;但是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体会到了教材中不提整除的好处。而我的心里却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S版教材到底在什么时候于什么数学环境下才提出“整除”这个概念呢?会不会在六年级课
4、改才出现呢?我期待着。三、教学2、5和3的倍数老师应注重“灵敏”。1、在教学2和5的倍数时是用同一种方法找出它们倍数的学生很容易掌握也很快就能把2和5的倍数说出并能准确找出各自的倍数此时老师应把学生的思维转到同时是2和5的倍数怎样找?接着引导学生归纳出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特征因此让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加大。2、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老师首先让学生用2和5的倍数的方法去找3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尝试这种方法是找不到3的倍数的特征这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写出的3的倍数要用另一种方法去归纳、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运用这一特点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写些数(有3的倍数也有不是3的倍数而且是较大的数)让学生进展判断这样可使学
5、生对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得到稳固;当学生纯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时老师话峰一转你们能归纳出9的倍数的特征吗?学生在老师这一激发下他们的求知欲兴趣大增然后老师启学生运用找3的倍数的方法去找9的倍数的特征学生会轻而易举地归纳、总结出9的倍数的特征。通过找9的倍数的特征既稳固了学生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还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到达知识的稳固和迁移的目的。3、当学生掌握了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时老师这时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总结把这三个特征综合从而得出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特征。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灵敏”两字并且能把知识面向纵横方向开展。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三)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
6、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过除法算式来引出整除的概念每个除法算式对应着一对有整除关系的数如ba=n表示b能被a整除bn=a表示b能被n整除。在此根底上再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而如今的人教版教材中没有用数学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利用一个简单的实物图引出一个乘法算式通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局部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拟难掌握的内容。在教学中我注重表达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努力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空间。在课堂中,我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来进展教学:(1)捕捉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络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倍数互相依存的关系。因数和倍数是提醒
7、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互相依存关系在课前谈话中我利用一个脑筋急转弯浸透互相依存的关系。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母女间的关系:小华的妈妈是李英李英的女儿是小华。通过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迁移到数学中的数和数之间的关系这样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考虑问题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又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因数倍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在教学中也到达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对因数和倍数互相依存的关系理解的比拟深入。(2)角色转换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和数之间的联络。因数和倍数这节课研究的是数和数之间的关系知识内容比拟抽象。因此我采用了“拟人化”的教学手段每人一张数字卡片学生
8、和老师都变成了数学王国里的一名成员。当学生想答复下列问题时都会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号码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体验中学生都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数。通过对自己一个数的认识举一反三从而理解了数与数之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非常有效地打破了教学难点。(3)数形结合让学生带着已有知识走进数学课堂。“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对老师来说那么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一种开展性课堂教学手段;对学生来说又是一种学习方法。假如长期浸透运用恰当那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思想长期稳固地作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涯中。开课老师引导学生进展空间想象:师:首先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想象。有一个长方形它
9、的长和宽都是整数它的面积是12那长和宽可能是多少呢?想好了就可以把眼睛睁开。生1:长是6宽是2。生2:长是4宽是3。生3:长是12宽是1。师:长是7行吗?为什么?生:不行因为找不到一个整数与7相乘得12。师:7不行长是8行吗?生:不行。由于学生对于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个知识非常熟悉我创新使用教材在学生已有知识的根底上让学生想象长和宽的情况并通过“反正法”:长是7行吗?为什么?让学生充分的想象和考虑从而浸透“整数”的含义这时数和形也在学生头脑中有机结合。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将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的关系更直观、形象的表现出来。这个过程也正好浸透了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这样较好地把握
10、了教学的起点学生由走向未知的课堂为后面教学的展开做好了铺垫。(4)重组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种形式探究找因数倍数的方法。教材上探究因数这局部的例题比拟少只有一个:找18的因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展了重组教材先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一对对”地找出15的因数在此根底上再让学生探究18的因数。通过“质疑”:有什么方法能保证既找全又不遗漏呢?让学生考虑并发现: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对对的找因数能既找全又不遗漏。进而又借助体态语言打手势让学生说出20和24的因数到达了稳固练习的目的。这样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在探究倍数时我那么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广阔
11、的思维空间。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极大地进步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5)收放有度处理好讲授与探究的关系。讲授与探究是不相矛盾的承受与发现对学生来说都是有益的学习方法。在数学知识领域有许多内容是人为规定的这时老师就要发挥“传道”的作用。比方本节课初步介绍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我采用讲授的方法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概念。师:看来两个整数相乘等于12只有这3种情况。那在这里4362121就与12有着特殊的关系。在数学上像43=12这时4就是12的因数12就是4的倍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研究两个整数之间的关系为了研究方便一般不包括0。师:刚刚我们说了4和12的关系那3和12又有什么关系呢?谁来说?这时学生只是停留在“以葫芦画瓢”的思维状态中关键是由表及里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以及找因数、倍数的方法。因此后面的教学我大胆放手通过对15、18、20、24几个详细数的研究让学生逐步有顺序、有规律的找出它的全部因数、倍数进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找因数、倍数的方法。wtt精心阅读:教学反思 期中教学检查总结 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第 8 页 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