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选择_李翀.docx
《论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选择_李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选择_李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 ( , : ( , ( , 年第 期总第 期 年 月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发展战略 论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选择 李 翀 内容提要 :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的思想已成为我国政府制定政策的指导 。 在经济学 的发展过程中 , 曾经形成了短期的需求和供给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主张 。 需求管理强调通过 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来调节总需求 , 供给管理 强调通过放宽管制和减少税收来调节总供给 。 但是 , 从长期来看 , 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都是供给侧的因素 , 它们包括科学技术 、 人力资本 、 物 质资本 、 产业结构 、 经济体制等 。 我国正在经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时期 , 短期的需求
2、管理 无 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只有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 加快人力资本积累 、 产业结构调整和 经济体制改革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 变 。 但是 , 在短期内 , 我国政府还需要通过适度增 加政府支出 、 减少政府税收 、 增加货币供给等需求管理手段来防止经济过大幅度的收缩 。 关键词 : 总供给 总需求 科学技术 人力资本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年 月 日 , 习近平总 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 : 在适 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 ,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 , 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 增 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
3、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 新华网 ) 。 年 月 日 , 习近平主席在 国 ( ) 安塔利亚峰会上作了题为 创新增长 路径 共享发展成果 的发言 , 提出要 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 习近平 ) 。 年 月 日 , 习近平主席 在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 ) 工商领导人峰 会发表题为 发挥亚太引领作用 应对世界经 济挑战 的主旨演讲时表示 要解决世界经 济深层次问题 , 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 , 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 更大努力 , 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 习近平 ) 年 月 日 , 李克强总理在 十三五 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强调 , 紧扣调
4、 结构 、 转方式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推动 大众创业 、 万众创新 , 在供需两端发力促进产 业迈向中高端 央视网 ) 。 从我国党和政府领导人频繁发表的讲话 可以看到 , 供给侧改 革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制 定经济政策的指导与方向 。 这就带来了如 下问题 : 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 应该 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 ? 在短期和长期应该如何协调使用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手段 ? 作者简介 : 李翀 ,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 ( : ( , : (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双月刊 ) 年第 期 一 、 短期供求管理的分析 ( 一 ) 萨伊定律 年 ,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 (
5、 ) 出版了他的代表著作 政治经济学概论 , 他在 这部著作中指出 在以产 品换钱 、 钱换产品的两道交换中 , 货币只一瞬间起作用 。 当交 易最后结束时 , 我们将发觉交易 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 。 萨伊 : ) 由 于卖就是买 , 供给会创造出需求 。 即使供求短时间发生不等 , 在自由竞争的影响下价格将 发生变化 , 从而使供给和需求相等 。 这就是著 名的 萨伊定律 。 按照 萨伊定律 , 供给 自行创造需求 , 供求不会发生严重的失衡 。 ( 二 ) 凯恩斯定律 世纪 年代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经济 大萧条 , 人们发现供给是不能自行创 造出需求的 。 年 , 英国经
6、济学家凯恩斯 ( ) 出版了他的代表著作 就业 、 利 息和货币通论 , 他在这部著作中对 萨伊定律 提出质疑 从萨伊和李 嘉图以来 , 经典学 派都说 : 供给会自己创造自己的需求 , 这些 我们以后都要提出疑问 。 凯恩斯 : ) 凯恩斯认为 , 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流动偏好导致利率上 升的影响下 , 总需求出现不足 , 从而发生经济衰退 。 因此 , 要克服经济衰退 , 政府就要对总 需求进行管理 , 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去刺激总需求 。 二战 后 , 需求管理成为西 方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政策手段 。 当经济发生衰退时 , 政府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张
7、总需求 ; 当经济发生通货膨胀时 , 政府则利用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收缩总需求 。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 政府的需求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 三 ) 供给学派 到了 世纪 年代初期 , 西方发达 国家普遍发生了滞胀 , 一方面经济停滞不前 , 另 一方 面价格水平不断上涨 。 政府惯用的需求管理手段遇到了困境 : 如果采用扩张总需求 的手段去对付经济停滞 , 将加剧价格水平的上涨 ; 如果采用收缩总需求的手段去控制价格 水平 , 则加剧了经济停滞 。 在这种情况下 , 出现了以美国经济学家拉弗 ( ) 、 万尼 斯基 ( ) 、 吉尔德 ( ) 等人为代表的供给学派 。 供给学派认为 ,
8、凯恩斯学派遵 循了需求自行创造供给的 凯恩斯定 律 , 主要从需求 一方分析经济变化的原因 , 从需求一方寻找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 。 但是 , 停滞膨胀的原因 不在需求一方 , 而在于供给一方 。 正是由于供 给不足 , 一方面造成了经济停滞 , 另一方面 造成价格水平上涨 。 而供给不足则是由政府过多地对经济进行干预 、 过多的规章制度 、 过 重的赋税负担造成的 。 因此 , 要对付停滞膨胀 , 就要用供给管理取代需求管理 , 通过减少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取消不必要的规章制度 , 大幅度地降低税收来刺激总供给 。 里根于 年就任美国总统以后 , 采纳了供给学派的建议 , 通过减少政府税
9、收 、 削减 政府支出 、 取消部分规章制度 , 稳定货币供给增长率等方法振兴经济 。 在里根政府实行这 些政策初期 , 通货膨胀率大幅度下降 , 但失业率迅速上升 。 到 年以后 , 失业率才 开始 下降到略低于 年的水平 。 在里根以后的各届政府中 , 除了克林顿政府和奥巴马 政府 没有采用减税的政策以外 , 其他政府都采取过减税的政策 。 发展战略 李 翀 : 论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选择 在 世纪 年代以后 , 虽然西方发达 国家的政府没有公开宣称实行供给管理的手 段去调节经济 , 但基本上都减少了采用需求管理的手段去干预经济 , 财政政策出现中性化 的趋向 。 只是在 年美国金融
10、危机激化对世界各国产生衰退性的冲击时 , 各西方 发达 国家的政府才重新采用诸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样的需求管理手段 。 ( 四 ) 分析结论 通过对各国政府短期的需求和供给管理演变过程的分析 , 可以得到下述结论 : 第一 , 经济理论和经济 政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 应该将它们放在时代背景中来考 察 。 在萨伊所处的时代 ,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 , 经济处于供给短缺的状态 。 在总供给 和总需求的矛盾中 , 总供给是矛盾的主要 方面 。 因此 , 只要供给增加 , 它一定会被需求所 吸纳 , 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的 萨伊定律 就变成了自然规律 。 在凯恩斯所处的时代 , 社会 生
11、产力的发展使供给到 了可以迅速扩张的程度 , 但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在相对减少 。 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中 , 总需求成为 矛盾的主要方面 。 因此 , 只要需求增加 , 一定会 有相应的供给 , 需求自行创造供给的 凯恩斯定律 同样变成了自然规律 。 但是 , 到了 世纪 年代 , 结构性失业的加剧造成失业恶 化 , 货币供给的过度增加和石油危机造成的 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 , 刺激总需求已经无助于解决经济问题 , 供给管理手段 就成为政府的选择了 。 由此可以得到下述启示 : 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情况是不同的 , 不同国家在同一个时期的经济情况也是不同 的 , 不论是需求管理
12、还是供给管理从逻辑上 来说都是可行的 , 不存在供求双方一方管理必然取代另一方管理的变化趋势 , 问题的关键 是哪一方管理可以更好地解决一个国家特 定 时期的特定问题 。 因此 , 政府必须从实际出 发来选择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 。 第二 , 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不是截然分开的 。 例如 , 需求管理常用的手段是建造公共 工程 , 它会导致对劳动需求和各种原材料需求的增加 , 从而带来就业的增加和缓和某些产 业过剩的情况 , 但是公共工程建成以后则 形成生产能力 , 即增加了供给 。 又如 , 供给管理 的手段往往是减税 , 但是减税是同时从供给 方和需求方发生作用的 。 减税一方面激发了 劳动者
13、和企业的积极性 , 另一方面也导致消 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增加 。 由此可以得到下述 启示 : 政府不论是采取需求管理的手段还是供给管理的手段 , 都不能只关注这些手段对目 前的需求和供给的影响 , 还要评估这个手段对将来需求和供给的影响 , 以确定它是否有助 于解决目前面临的经济问题而不会在未来导致新的经济问题 。 二 、 长期供给源泉的分析 ( 一 ) 供给的总量分析 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 的分析是短期经济分析 , 经济增长的分析属于长期经济分析 。 如果说在短期经济稳定的分析中既可从需求侧进行分析 , 也可从供给侧进行分析 , 那么在 长期经济增长的分析中全部是供给侧的分 析 。 也就是说 ,
14、 如果在短期的经济稳定分析中 既有需求学派也有供给学派 , 那么在长期经 济增长分析中全部是供给学派 。 由于经济学 的发展先由英国主导 , 后由美国主导 , 而这两 个国家都是实行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 , 所以 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很少有长期供给管理的提法 。 ( , ( , , ,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双月刊 ) 年第 期 年 , 英国经济学家斯密在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中 , 指出企业内部的 劳动分 工和物质资本的积累是国民财富增长的源泉 ( 斯密 : ; ) 。 马 克思在 资本论 第一卷 ) 中 , 除了 坚持斯密对经济增长的源泉的分析以外 , 还强调了作 为第一次技术革命标志
15、的蒸汽机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 马克思 : ) 。 年 , 美国经济学 家熊彼特 ( ) 提出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 而 所谓的创新是企业家引入了新的生产要素 或者对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 。 这样 , 熊彼特 就将企业家阶层的创新活动视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 ) 。 年 ,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 德 ( . ) 在 经济学杂志 上发表了 论动态理 论 的论文 , 研究了长期经济均衡增长 问题 。 他指出 , 当产值增长率 、 资本 产量比率 与储蓄率 具备下面的关系时 , 产值就能够均衡增长 : 。 这样 , 如果科学技术进 步了 , 即 下降 , 或者储蓄率上升了 , 即 上升 , 产值增长
16、率 将会提高 。 这就是说 , 物质 资本的积累以及体现在物质资本上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 , ) 。 年 , 美国经济学家索罗 ( . ) 在 经济学季刊 上发表了题为 对经济增 长理论的贡 献 的论文 , 接着又于 年在 经济统计学评论 上发表了题为 技术变革 和生产函数 的论文 , 提出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 如果设产值为 , 资本为 , 劳动为 , 技术进步为 , 那么 ( ) , 其中 为资本收入在总收入 中的比例 。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说明 : 劳动的增长 、 资本的增长以及体现在劳动和资本上 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 , ) 。 年 ,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 ( )
17、 在 美国经济评论 上发表了题为 人力 资本的投资 的论文 , 提出了人力资本的范畴 。 这就是说 , 对物进行投资形成物质资本 , 对人进行投资则形成人力资本 ,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 ) 。 ( 二 ) 供给的结构分析 在主流经济学不断深化对经济增长源泉 分析的同时 , 人们发现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 法主要是总量的分析方法 , 即通过总劳动量和总资本量等经济总量来分析经济增长问题 。 但是 , 经济发展问题不仅是经济总量的问题 , 还存在经济结构的问题 , 如农业和工业的产 业结构 、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 收入分配的分 化等 。 另外 , 经济发展问题也不仅是经济总量 和经济结构的
18、问题 , 还存在着经济体制的问题 , 即利用什么样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来实现 经济发展 。 因此 , 经济学家们开始用结构的分 析方法或者制度的分析方法来分析经济发 展问题 。 从 世纪 年代开始 , 逐渐形成了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分支 。 发展经济学以发展中 国家经济作为研究对象 , 它不仅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的增长 , 还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 结构的改善和经济体制的变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 另外 , 到了 世纪 年代 , 又逐渐形成了比较经济制度的经济学研究分支 。 按照格 鲁奇 ( ) 的划分方法 , 经济制度包括资本主义模式 、 民主社会 主义模式 、 共产主 义模式 、 不发达
19、国 家模式 ( 格鲁奇 , ) 。 按照格雷戈里 ( . ) 的划分 方法 , 经 济制度的特征包括决策组 织 、 调节机制 、 财产所有权 、 激励机制 ( 格雷戈里 ) 。 从他 们的分析可以看到 , 他们所说的经济制度既包括生产资料所有权意义上的经济制度 , 也包 , , 发展战略 李 翀 : 论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选择 括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意义上的经济体制 。 比较经济制度试图通过对不同经济制度和经济 体制的比较 , 寻找适合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经济制度或经济体制 。 ( 三 ) 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 虽然欧美发达国家很早就建立了促进科 学技术进步和教育培训发展的制度 , 但这些 制
20、度被看作是政府的社会职能 , 而没有被看 作政府长期供给管理的手段 。 在第三次科学 技术浪潮发生以后 , 欧美发达国家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经济的重要作用 , 政府也致力于推 动科学技术进步 。 但是 , 它们一般没有制定明确的科技政策或产业政策 。 日本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 , 又是战争战败国 , 在战后的经济发展中选择了政 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 , 政府明确实行欧美发达国家所没有的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 , 这种 政策属于长期的供给侧的政策 。 战后 , 日本政府一直通过直接资助科学技术的研究 , 组织 企业 、 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共同研究和开发新技术 , 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信息和数据库等
21、 公共服务的方式来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 年 月 日 , 日本国会还通过了日本第一 部关于科学技术的根本大法 科学技术法 , 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技术政策在政府政策 中的地位 。 另外 , 日本政府还一直实行明确 的产业政策 。 日本政府在每一个时期 都会选 择和确定日本的主 导产业 , 然后通过提供金融和税收上的支持来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 ( 余昺雕 : ) 。 韩国政府在 世纪 年代以后也借 鉴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 , 实行了明确的科技政 策和产业政策 。 韩国政府对技术研究与开发实行税收支援制度 、 财政金融支持制度 、 人才 培养支持制度 。 税收支援制度包括对技术进 口减免关税 、 对研究和
22、开发阶段提供税收支 持 , 对技术市场化阶段提供技术支持等 ; 财政金融支持制度主要是对技术研究和开发提供 优惠贷款 ; 人才培养支持制度包括对研究人 员减 免服兵役时间 、 招募国外高级科技人才 、 对科技人员减税等 。 另外 , 韩国政府还制定和实施了明确的产业政策 , 从 世纪 年代 开始利用资助资金 、 减少税收 、 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等方式 , 依次扶持出口产业 、 重化产 业 、 信息产业的发展 ( 张宝仁 : ; ) 。 ( 四 ) 分析的结论 经济学分析有短期和长期之分 。 凯恩斯 的需求管理是一种短期分析 , 他是在科学技 术和社会资源不变的条件下来解决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供给 改革 理论依据 政策 选择 李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