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支持系统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教学支持系统介绍.ppt(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01年12月,余 胜 泉 博士http:/www.etc. ,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只研究外显行为,反对研究意识和内部心理过程,他们把个体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即所谓“刺激反应(S-R)”系统,学习的起因被认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但是他们不关心刺激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因此,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控制行为和预测行为,从而也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这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根据这种观点,人类学习过程被解释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和过程,而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任务
2、则是接受外界刺激,即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就是获取完成某些事情的能力,它强调要设计良好的环境和活动来促进这种能力的获取,也就是刺激信号。行为主义理论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就是强调外部的刺激和灌输,强调在相同的教学活动中,所有个体都要达到同一个教学目标。在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的代表模型肯普模型中定义了10个基本的教学环节,除了第六个环节由教师主讲或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师生共同完成,其余环节都是由教师自己完成。整个教学指导思想就是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灌输)知识,教师处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教师通过教学促进“刺激反应”联结。 在行为主义指导下,比
3、较有影响的教学设计方法有:行为目标分类、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计算机辅助学习、组合教学方法等。,行为主义与教学设计,认知主义强调人的认知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部心理过程包括态度、需要、兴趣和爱好以及原有的认知结构即过去的知识经验)。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和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对当前的外界刺激(如教学内容)主动作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的将当前的教学内容(要教的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过去的知识经验)有机的联系起来。学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收器”,而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
4、所提供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认知主义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就是强调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和教学策略设计。在以认知主义为基础的第二代教学设计代表模型史密斯雷根模型中,首先加入了学习者特征分析,强调教学设计首先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其次明确的指出应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并把重点放在教学组织策略上。强调教学内容的组织和传递策略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这充分体现了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 在认知主义理论指导下,涌现了一大批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思想,如加涅的九段教学法,瑞奇鲁斯的细化理论,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西蒙的信息加工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等等。在实践上,引导了智能教学软件开
5、发的兴起。,认知主义与教学设计,建构主义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哲学理念,在此基础之上的学习理论与以往的行为主义的理论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它采用非客观主义的哲学立场。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的决定的。我们是一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我们的个人世界总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界世界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他们更关心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
6、界的相互作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要主动建构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表征,但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成的。这种学习更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景性、协作性。建构主义提倡一种更加开放的学习。对每个个体来说,这种开放的学习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上都可能是不同的。,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各种教学因素,作为一种广义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必须是一项真实的任务;强调学习任务的复杂性;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要
7、求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协作学习;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反对过分细化的标准参照评价;强调设计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环境;强调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使得学习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分析教学目标要: 考虑学习者的主体特征; 教学目标只定义所有学习者都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尊重学习主题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 区分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应有一定的弹性与可变化性; 注意潜在能力与素质培养目标的提炼;,学习者特征分析,设计适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提供适合学习者个性特征的帮助
8、与制导;设计适合学生的情景问题与学习资源;智力因素: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学习者学习风格分析;,学习内容特征分析,明确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知识内容的结构关系、知识内容的类型(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准备在学习任务设计时,函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体系;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环境的不同要素中;分析方法: 归类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设计学习任务,建构主义学习是基于问题驱动的学习;提出问题,是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的核心和重点;学习问题可以是一个问题、案例、项目、分歧,它们都代表连续性的复杂问题;提出问题的原则:问题要
9、有意义,真实情景下的问题;问题要隐含所要传授的知识;问题要有一定的复杂性与歧义性;问题要有开放性;,学习情景设计,建构主义强调要在真实情景下进行学习,要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学习情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学习情景的三个要素:学习情景的上下文背景、学习情景的表述及模拟、学习情景的操作空间;设计原则:不同学科对情景创设的要求不同、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景、学习情景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外部条件、学习任务必须与真实学习情景相融合;,学习资源设计,了解问题的背景与含义,建构自己的智力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学习
10、者需要知道有关问题的详细信息,并需要学习必要的预备知识;组织形式: 学习活动中心、或学习资源中心(关键是良好的目录索引、便捷的检索方法、多种形态的资源共存,非单一的资源中心); 主题网站的方式,通过超媒体链接而成的虚拟资源中心(良好的组织结构、便捷的检索功能、开放的资源空间,资源的利用者也是资源的建设者)组合资源形态: 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动画丰富的资源集合: 尽可能的收集与教学主题相关资源,提供认知工具,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引扩充学习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与设备;,问题/任务表征工具静态/动态知识建模工具绩效(performance)支持工具信息搜索工具协同工作工具管理与评价工具,自主学习策
11、略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是为了支持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的模式和方法,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的作用;常见自主学习策略: 反思策略、支架策略、启发式策略、随机进入策略、学徒策略、抛锚策略、自我反馈策略、探索性策略、讨论策略、竞争策略、协同策略、伙伴策略、角色扮演策略、教练策略、建模策略 ;知识的内容特征及学习者主体特征是决定自主学习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管理与帮助设计,教师职责:控制、管理、帮助和指导; 关键是教师能否适应职责与角色的转变;,计划总结与强化练习,简明扼要的串讲,将学生知识系统化; 检测与练习可巩固所学知识,保证达到预期教学目
12、标;,教学评价,创新能力与信息能力如何度量与评价?素质如何体现?自我建构需要统一的评价目标吗?如何确定评价指标?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信息资源:学习内容及相关的辅助学习材料,包括教科书、录像带、教学软件、相关论文等。一般情况下,在学习环境中,高级复杂的知识内容,都是以具体情景中的问题的方式呈现的,并有大量相关的案例,学生要借助相关的信息和案例,在解决情景性问题中获取知识和能力。认知工具: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引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Derry,1990)。在现代学习环境中,主要是指以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相结合,用于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的工具,学习者可以利用它来进行信息与资源的获取、处理
13、、编辑、制作等,并可用其来表征自己的思想,与它人通信协作等。自主学习策略: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要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才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即必须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完成,因此,适合学习者个别特征的自主学习策略就满足三个条件: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景下应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将知识外化)3)要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帮助与指导: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但并没有无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任何学习环境中,都存在控制、管理、帮助和指导的职责。教师在学习环境中确定学习任务,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认知工具。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应用关系,请多提宝贵意见,联系电话:010-62206922,13910534227电子邮件:个人网址:http:/通讯地址: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36信箱邮政编码:100875传 真:010-820869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