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_冯志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_冯志峰.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为应对成本上涨,往 往会加大设备和技术投资 ” , 冯志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冯志峰 ( 1.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03; 2.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摘 要: 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 在的结构性问题 ,实 现经济发展由注重强调市场需求的 “ 有没有 ” 向注重供给的 “ 好不好 ” 方面的转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经济 “ 新 常态 ” 的必然选择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 理论内涵,是解决经济发展 “ 滞胀 ” 的有效对策,与需求侧管理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 “ 一体两面 ”
2、 。 基于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现 状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做好 “ 转型 、 创新和改革 ” 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形成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 确处理好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 改革;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F014. 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972X( 2016) 02 0012 06 DOI:10.16011/ki.jjwt.2016.02.003 进入 “ 新常态 ” 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依然保持着 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 。 但由于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 盾,特别是体制机制问题,导致我国经济下行
3、的压力 仍然较大,各种 潜在风险的危害性不容低估 。 无论 从改革本 身的逻辑关系还是从我国发展的实际出 发,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都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 “ 重头 戏 ” 、 “ 主 战 场 ” ,也 是 全 面 深 化 改 革 的 “ 深 水 区 ” 、 “ 攻坚区 ” ,对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进度发挥着关键 性作用 。 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难 题,实现经济发展由注重市 场需求的 “ 有没有 ” 向注 重供给的 “ 好不好 ” 方面 转 变,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指 出, “ 稳定经济增 长,要 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 ” 。 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是 适应我国经济发 展 “ 新
4、常态 ” 的新思路,是 实现发展方式从粗放到集 约 、 从数量到质量深刻转变的新要求 ,更是增强综合 国力的新举措 。 一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时代背景 总体上来看,世界经济环境自 2008 年国际 金融 危机以来发生了深 刻复杂的变 化,全 球经济结束了 大稳定的 “ 旧 常 态 ” 而 进 入了 “ 新常态 ” 。 我国经济 在 “ 三期叠 加 ” 阶 段,面 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 产 品供需错配 、 资本边际效率下降 、 市场机制运行不畅 等结构性问题,要 求我国必须推进去产能 、 去库存 、 去杠杆 、 降成本 、 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 一) 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企
5、业生产成本上升是一个综合性结 果,主 要包 括劳动力成本 、 自然资源成本 、 环境成本和技术进步 成本等 。 在劳动力成本 方 面, 2012 年以来劳动年龄 人口数量连续下降,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导致人口 红利逐步消减 。 随着老 龄化步伐加 快, 2014 年末我 国老龄化率已达到 15% 左 右,高 出发展中国家平均 水平约 5 个百分点, “ 未富先老 ” 成为越来越突出的 问题 。 我国老龄化 率的上 升,必 然会抬高劳动力成 本,使得劳动力成本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 ,导致 企业用工成本 大大增加 。 在自然环境成本方 面,随 着国家日益加大对 自然环境的整治力 度,企 业治污
6、成本 、 安全成本大 幅增 加,特 别是高污染 、 高能耗制 造业资 金压力骤增 。 在技术进步成本方 面, “ 企业 1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产品更新换代 。 但这种 收稿日期: 2015 12 1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14BDJ048) ; 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 招标课题 ( 15ZZD005) ; 江西党校系统招标课题 ( 15DXZ001) 作者简介: 冯志峰( 1976) ,男,江西东乡人,中共江西省 委党校比较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 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 副所 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比较政治经济学 。 12 达 2 /3,增加 投资更多依赖政府和房地产投
7、资 。 ” 高 ” ,经济增速加快 催生了结构性加速现 象,也 导 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有望下降 到 30% 左右 ” 。 更 生产方式的成败与 否,取 决于企业技术进步的有效 性 。 在现实生产过 程 中,企 业在技术进步方面的 投 资往往 会变为 “ 沉没成本 ” ,导 致企业负担更 为 沉 重,甚至可 能成为压垮企业的 “ 致命打击 ” 。 因 此, 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就 必须提高商品价格以保证企 业再生产; 产品价格过高,产品就会因为缺乏竞争力 而形成 “ 滞销 ” 的不良局面,进而导致 “ 经济停滞 ” 。 ( 二) 产品供需错配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数据显 示, 2014 年我国居民
8、收入 基尼系数已达到 0. 469,超 过国际公认 0. 4 的 贫富差距警戒 线,表 明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 过 大的贫富差距,导 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越来越不合 理 。 因为消费支 出占富人支出的比重会越来 越低 , 形成有钱 “ 花不出 ” 的局 面; 消费支出占穷人各项开 支的比重增大,但 穷人为保证生活的刚性支出及免 除生 活 的 “ 后 顾 之 忧 ” ,一 般 是 将 钱 存 储 而 “ 不 敢 花 ” ,这就导致市场需求 日益低迷 。 “ 十三五 ” 期 间, 我国 将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 。 未来 5 年 内, “ 随着人口城镇 化进程加 快,城 乡居民发展型消 费
9、需求将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 到 2020 年,城 2 为严重的是,我国 产品与国外产品在质量上还有一 定的差距,导致供给不仅跟不上需求升级趋势 ,而且 满足创造新消费 、 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的能力也不 足 。 我国目 前呈现出一种 “ 富人有钱不用消费 、 穷 人无钱不敢消费 ” 的现象 。 这就迫切需要通过供给 侧改革来提高 供给结构的适应性 、 灵活性 。 由此可 知, 2008 年以来中国经济发 展增速放缓的一个重要 原因就是产品的 “ 供需错 配 ” ,一 方面是需求刺激效 果不佳,另一方面 是中国居民在海外购买力日益旺 盛,导致国内产品 “ 滞销 ” 。 ( 三) 资本边际效
10、率下降 按照凯恩斯的定 义,资 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 率,这种贴现率正 好使一项资本物品使用期内各预 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 重置资本 。 2008 年国际金 融危机 后,随 着政策刺激 下国内投资的大幅 增 长,资 本边际产出效率呈现出 明显降低 的趋势 。 从 2008 年到现 在,每 新增 1 元 GDP 需要 增加的投资已经显著上升 。 这主要是因 为,投资的不断增 加必然会引起资本品供给价格的 上升,增加生产成本也就相应地降低了投资回报率 。 投资回报率降低就会直接影响企业投资意愿 。 需要 指出的是,由于第一产业投资比重下降过快 ,设备投 资占比不断下降,第
11、二产业中基础部门和加工部门 2016 年第 2 期 的投资结构也相应失衡,导致投资结构也不够合理, 突出地表现为加工工业投资增长较快而基础部门投 资增长相对 落后 。 “ 从 2008 年的 23. 5% 降至 2014 年的 19. 4% ,土木 建筑类投资上 升, 2014 年占比已 3 同时,我国工业产 业链基本上以土木建筑类投资为 核心来布局,造成钢铁 、 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 ( 四) 杠杆率较高 改革开放 以 来, “ 我国大量资本从劳动生产率 较低的农业等一次 产 业,向 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制造 业等二 次 产 业 转 移,带 来 了 整 体 劳 动 生 产 率 的 提 4
12、致了发展中的不平衡 、 不协调 、 不可持续问题日益突 出 。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 以 来,我 国杠杆率迅速上 升 。 尽管我国总体 债务规模仍处于可控状 态,但 国 家整体债务占 GDP 的比重与 2008 年相比仍有较 大 幅度提高,这种状况十分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 、 推进 技术创新 、 迈向 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 。 值得注意的 是,虽然总体上政府 债务占 GDP 比重还不到 40% , 但部分地区政府偿债压力较大,有的甚至资不抵债, 这就存在着债务的局部 风险 。 因 此, “ 去杠杆 ” 就必 须下决心约束地方 政府的投资行 为,扭 转以间接融 资为主的融资结构,控 制其软预算约
13、束下的高负 债 倾向 。 ( 五) 市场机制运行不畅 “ 新常态 ” 意味着生 产供应链的重组 、 经济结构 的调整,进入创新驱动的 发展轨道 。 在 “ 旧常态 ” 下 的经济高速增长相当程度上依靠的是在招商引资中 拼土地 、 拼资源 、 拼劳动力成 本,经 济发展方式主要 表现为 “ 经济规模以快速增长为核心 、 经济结构以 简单复 制为重点 、 经济效果以 GDP 增长为目标 ” 。 正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经济发展的质量处于一 种扭曲关系,没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形成 了经济 增长不可持续的 “ 问题 ” 累 积,主 要表 现 为 “ 投资产 能过剩 、 要素供给约束 、 环境
14、污染加剧 、 社 会矛盾增加 ” ,这既 是经济发展不充分的表 现,更 是 发展质量给发展速度带来严峻挑战的表现 。 我们要 把握现代经济产业 发展方 向,靠 产业化的创新机制 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 点 。 “ 制度变革 ” 和 “ 技术创 新 ” 是经济发 展的发动 机,而 “ 制度变革 ” 是最为重 要的经济发展 “ 发动机 ” ,因 为良好的制度环境不但 能提高经营的效率,而 且会提供技术进步的强大诱 因 。 现代市场经济 体制是创新活动的制度基 础,制 度变迁是生产力发 展的原 因,生 产力发展是制度变 13 贾德 万尼斯基赞扬和 宣 传 而 闻 名 。 ” “ 拉 弗 曲 冯志峰:
1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迁的结果 。 以市场化为方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过 程实质上是一种制度变迁过程 。 这就必须全面深化 改革,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 经济发展 “ 新常态 ” 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 二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内在逻辑 所谓 “ 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 ” ,就 是以供给侧为改 革突破口,在制度 、 机制和技术三个层面推进结构性 改革: 在制度 层 面,构 建跨越 “ 中等收入陷阱 ” 必须 的现代金融 、 产业 、 财税等制度体系,放松各种管制, 打破行业垄断,释 放民间资本的活 力; 在机制层 面, 通过教育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本的跨越
16、,提升社保 水平和改革收入 分 配,实 现共享发 展; 在技术层 面, 通过营造激励 创新的生 态,实 现创新驱动 。 就理论 的发展逻辑来看, “ 供给侧 改革 ” 理论的背后是供给 学派 。 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有其自身的理论内 涵,与需求侧管理有着很大的不同,需要对之进行认 真分析 。 ( 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发展逻辑 供给学派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实践而逐渐形成 的 。 纵观世界经济 历 史,美 国曾在 20 世纪 70 年代 陷入 “ 滞胀 ” ,英 国也在 20 世纪 70 80 年代面临 “ 滞胀叠加 ” 结构性问题的 “ 困境 ” 。 作为供给学派 的典型实践, “ 里根经
17、济学 ” 通过减税等方式有助于 经济走出衰退的 “ 泥淖 ” 。 1. 萨伊定理 。 供给学派的 “ 鼻祖 ” 萨伊提出了 “ 供给创造需 求 ” , “ 产品是以产品购买 ” 的著名论 断 。 萨伊认为,一项商品生产出来并与他人交换 ,这 使生产者具有购买其他商品的需求 。 人们总是拥有 无穷的欲望,但 欲望却不都是需求 。 只有提高生产 水平,创造和他人交换的价值,才具有消费能力 。 因 此,萨伊主张打破垄断 、 减少管制 、 减少税收,通过市 场机制来实现 供求均衡 。 但 是, 20 世纪 30 年代的 世界经济大危 机使 “ 萨伊定理 ” 失 效,导 致 “ 凯恩斯 主义 ” 得以流
18、行,被 称为 “ 凯恩斯革命 ” 。 凯恩斯批 评 “ 萨伊定 理 ” 忽视了货币参加流通使得产品在买 和卖的时空 上发生分 立,明 确提出 “ 消费不足是造 成经济 危机的根源 ” 。 凯恩斯主 张,由 国家实施调 控,刺激消费,通过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 但西方 在 经历短暂的繁荣后,到 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社会 发展形成了 “ 滞胀 ” 的局 面,即 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 并存 。 为解决 “ 滞胀 ” 这个发展难 题,美 国学者阿瑟 拉弗提出了 “ 拉弗曲线 ” 理论 。 2. 拉弗曲线 。 为纠正 “ 凯恩斯主义 ” 过分注重 刺激需求的错误做 法,新 供给学派认为人们欲望无
19、 14 穷,消费只是生产的自然结果,根本不需要考虑刺激 政策的问题 。 因此,当消费产生不足的时候,那就是 因为生产环节即生产侧出现了问题 。 这就必须通过 减免税收来促进企 业生 产,以 达到增加税收的实际 效果,此即为 “ 减税的目的是为了加税 ” 。 “ 1974 年, 拉弗为了说服当时 福特总统的白宫助理切尼 ,使 其 明白只有通过减税才能让 美国摆脱 滞胀 的困 境, 即兴在华 盛顿一家餐馆的餐巾纸上画的一条抛 物 线,这就是著名的 拉弗曲 线 ,也 被戏称为 餐桌曲 线 。 此理论得到同来赴宴 的 华尔街日报 副主编 5 线 ” 提出的命题是: “ 总是 存在产生同样收益的两种 税
20、率 ” ,并主张政府 必须保持适当的税 率,才 能保证 较好的财政收入 。 “ 拉弗 曲线 ” 意 为,政 府的税收与 税率的关系存在着 一个关键转折 点,政 府税率高并 不等 于政府的实际税收就高 。 因为税率太高的话 , 企业就有可能撤资,导致经济活动萧条,政府反而收 不到税 。 只有在税 率达到一个最优值 时,实 际税收 才是最高的 。 万尼斯基将这种新办法命名为供给侧 管理或改革,跟凯恩斯主义的需求侧管理针锋相对 , 这套新理论也叫做供给 经济学 。 但 是, “ 拉弗曲线 ” 仅是为解决 “ 滞胀 ” 问题而描述的长期经济条件下 税率对税收和经济的影响,缺乏对短期效果的评估, 具有一
21、定的 “ 时滞性 ” 。 3.“ 供给 革命 ” 。 20 世纪 70 年代的 “ 滞胀 ” 现 象,不仅对凯恩斯经济学构成根本性挑战 ,也掀起了 社会各界对自由派政策的不满 。 里根担任美国总统 后,明确提出 “ 政府 不是解决问题的办 法,政 府恰恰 就是问题的所在 。 ” 里根的施政纲领主 张,通 过大幅 度的减税计划来支 持企业发展 、 解除对部分行业的 竞争管制来激活市 场机制 、 削减社会福利来缩减政 府规模 、 减少政府 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来实现自由贸 易,被社会 各界认为反映了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 。 通过这 些有效举 措,美 国 “ 滞胀 ” 问题基本得 到 解 决 。 但是,里
22、 根的 “ 供给革命 ” 并 未 取 得 真 正 的 成 功 。 因为,里根任内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大幅膨胀 ,占 GDP 比重提高了一 倍以 上,导 致美国沦为全球最大 债务国 。 实际 上,减 税也没有出现 “ 预料效果 ” ,因 为里根任内的经济 增长是复苏性质 的,扩 张性的财 政政策是其 催化剂 。 里根后来推出 1986 年税改法 案时,就将 政策重点转 向减少市场机制扭曲 ,放 弃 “ 减税 ” 主张,表明 “ 供给革命 ” 基本失败 。 里根的 “ 供给革命 ” ,本 意是希望减少政府对经 济的过度干预以激活微观机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 进而解决供需 失衡的短期宏观经济问题 。
23、 但 是,从 微观效率改进到宏观产出增长两者之间存在着漫长 的传导过程,难以产生里根 期待的 “ 立竿见影 ” 的效 果 。 特别是在政府 引导企业发展过程 中,往 往会更 为深入地干预企业生产,致使行政权力扩张,进而产 生权力 “ 寻租 ” 或权力腐败行为,导致 “ 萨伊定理 ” 逻 辑链条的 “ 中断 ” 。 里根 供给革命的失 败,最 主要的 原因就是其采取的 政策仅仅局限于局部调整 ,改 革 举措也缺乏有效的 制度保 障,这 对于我们推进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具有警示意义 。 ( 二)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差异比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 构,使 资源 要素实现最优 配 置,使 经济增
24、长提质增效 。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最终必 须落到结构改革 上,与 需求侧管 理具有较大的不同 。 需求侧管理有投资 、 消费 、 出口 “ 三驾 马车 ” ,供 给侧管理 主 要 有 劳 动 力 、 土 地 、 资 本 、 创新 “ 四大要素 ” 实际 上,供 给侧与需求侧是经 济发展的 “ 一体两面 ” 。 这就要求我 们,既 要有眼前 经济的稳定增长,又要考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在兼 顾需求侧的同时以供给侧为主导推进结构性改革 。 就改革指向来 看,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向主要 是指向生产者,着重从供给角度进行结构性改革 ,主 要着重于经济 结构的转型升级 。 通过减免税 收,鼓 励生产者推动
25、技术 创 新,来 提高供给方资源的配置 效率,以达到制度创新 、 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 需求 侧改 革指向是消费 者,主 要将出口 、 投资 、 消费 “ 三 驾马车 ” 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 力,反 复在增加出 口和扩大内需上做文章,以此来拉动消费 。 就改革效果来 看,供 给侧改革由于政策传递到 企业,再由企业进 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生产过 程需要长期才能 见 效,这 是打基础 、 利长远的事 情, 要求改革者具有远 大的抱负 、 足够的定力和相当的 智慧才能够取得成功 。 供给侧改革注重以中长期的 高质量制度供给统 领生产的创新模 式,取 代短期需 求调控为主的凯恩 斯主义模 式,在
26、 优化供给侧环境 机制中,强调以高效的制度供给和开放的市场空间 , 激发微观主体 创新创业 、 创造产能 。 需求侧改革注 重有效投资对经济 的拉动作 用,并 运用货币政策和 财政政策鼓励居民消费,具有见效时间短 、 效果更显 著的特点 。 就改革政策来 看,需 求侧改革主要是通过财政 政策与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产品增量,无需承 担消化 “ 存量 ” 的任务 。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就是短 期内刺激需求,来 防止经济衰退 。 当经济衰退的时 2016 年第 2 期 候,减少税收,增加 政府投 资; 当经济过于高涨的时 候,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投资,保持经济的相对平衡 。 供给侧改革主张通 过减税
27、释放企业活 力,刺 激经济 基本面增长,主要是通过管制 、 监管和结构性政策调 整等政府干预措施,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 、 技术更新 换代 、 区域空间协作 、 行业政策协同 。 其任务不仅是 增加 “ 增量 ” ,还要消化既有的 “ 存量 ” ,根据 “ 不破不 立 ” 的原则清理 “ 僵尸企 业 ” 。 供给侧改革可以有效 降低企业成本,创造有效需求,还可以在不增加通货 膨胀的情况下促进 经济增 长,在 市场需求疲软的情 况下解决 “ 滞胀 ” 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重在供给而非生产 端,核 心思想是降低制度 性交易成 本,因 为高成本是供给 侧最致命的硬伤 。
28、 这就需要从消费者角度来考虑问 题,一定不能只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考虑 ,其实质在于 把握消费端的需求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有一定的 破坏性意义,而 经济发展进入 “ 新常态 ” 正需要 “ 创 造性破坏 ” 才能达到 “ 破旧立新 ” 的效果 。 其实这种 创造性 破坏在经济领域常常发生 。 每次发生的时 候,总会有人从旧的产业转向新的产业 。 实际上,创 新的同时就是 淘汰 。 但特别需要注意的 是,供 给侧 在淘汰落后产业的 过程 中,可 能会导致一定的社会 矛盾,这就需要政府进行适当的干预 。 但是,如果政 府干预过多 、 过深 、 过激,就有可能产生权力腐败,导 致市场失灵 、 制度
29、创新不能到位 、 破坏社会公正 、 透 支人民对党和政 府的信 任,激 化社会动 荡,陷 入 “ 中 等收入 陷阱 ” 。 为 此,要 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的核心是正确解 决政府与市场的关 系,通 过规范 公权力,保护私权利,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改革,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 三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实践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放松管制 、 释放活 力 、 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 易成本,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 性 。 我国推行的供 给侧改 革,并 非是对美国供给学 派 “ 供给管理 ” 的简单复 制,而 是着眼于中国发展
30、实 际,更侧重提升经 济增长的效率和企业长期发展的 活力,来实现经济长期发展的持续平衡 。 实际上, “ 供给侧 ” 可分为产业层面 、 要素层面 和制度层面三个 层面的供 给,蕴 含对应着 “ 转型 、 创 新 、 改革 ” 。 在我 国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中, “ 供给 侧 ” 是改革切入点, “ 结构性 ” 是改革方式, “ 改革 ” 才 是核心命题,内在 地体现出 “ 转型是目标 、 创新是手 段 、 改革是保障 ” 的逻辑关系 。 15 冯志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这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 神,坚持创新 、 协调 、 绿色 、 开放 、 共
31、享的发展理念,把 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优化资源配置, 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 发展 。 ( 一) 促进产业转型 升 级,实 现从传统产业向现 代产业的转变 要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就必须改造传统产业, 以产品创新为主导,以工艺创新为手段,以农业生产 为基础,以公共产品为保障,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竞 争力 。 首先,要着力推进产品创新 。 推进产品创新,必 须把创新摆在经济 发展的核心位 置,大 力培育自主 创新能力,支持 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 要着力 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业技 术改造投资能 力,增 强企业创新能力 。 要培育新动 力
32、,优化劳动力 、 资本 、 土地 、 技术 、 管理等要素配置,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 、 万众创新 。 还要 积极运用新工艺,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 、 产品 、 业态等领域的创 新步 伐,创 造出质量好 、 品牌佳 、 受 消费者欢迎的具有 竞争力新产 品,才 能提供有效供 给,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 其次,构建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 作为人口大国, 我国的粮食供给问 题 、 食品供给问题始终是一个永 恒的主题 。 为保证 粮食生产安 全,就 必须促进农业 现代化建设,整合农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升国内 粮食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 就技术 而言,实现农业现代化意味着实
33、现农业的机械化 、 科 技化 、 产业化 、 信息化生产,走出一条产出高效 、 产品 安全 、 资源节约 、 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 要将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 设与移动互联网 、 高新农业技术 有机地结合起来,把 资金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 、 效益上,创新农业经 营模式,不断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供给 。 再次,要加强 公共产品的供给 。 增加公共产品 供给,政府应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拓展资金来源 渠道,增加公共 产品的总供给 。 要通过创新社会管 理体制,通过社会自筹自支的形式,把社会资金引入 到公共服务品的供给上来,进而加大对公共汽车 、 地 铁 、 学校
34、、 公园 、 医院的修建力度等 。 这就必须通过 定价机制改革,给社会资本以合理投资回报,来引导 资金的流向 。 公共 产品价格调整还要兼顾民 生,根 据社会政策要托底 的原 则,多 向西部和革命老区倾 斜,加强对偏远地区医疗场所的建设 ,提高乡村医生 16 临床医疗能力,让人民共享公共产品的供给 。 ( 二) 矫正要素配置 扭 曲,实 现从要素驱动向创 新驱动的转变 引领经济 “ 新常态 ” ,归 根到底要求激活国民经 济增长新动力,加 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 这就必须把 转型升级 、 提质增效作为主线,推动国民经济实现从 要素投入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的转变 。 第一,要 着力化解产能过剩
35、。 要按照 “ 企业主 体 、 政府推动 、 市场 引导 、 依法处置 ” 的原 则,研 究制 定系统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 、 分类有序地通过市场 化自主化解过 剩产 能,淘 汰落后产能 。 过剩产能的 化解需要一个较长 时期的消化过 程,需 要企业来调 整资源配置,压低 过剩产 能,调 整产品结 构,调 整发 展方向,寻找新的市场需求,改变经营模式 。 这就要 求推动 “ 双创 ” 和 “ 中国制 造 2025” 、 “ 互联网 + ” 行 动计划,促进服务 业 、 先进制造业发 展,扶 持小微企 业成长,发挥制度 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供给升级的倍 增效应等 。 为有效 降低企业生产成 本,必
36、须继续推 进资源品价格改革,实施减税降费和加速折旧,降低 企业财税成 本,让 企业 “ 轻装上阵 ” ,提 高产品价格 竞争力,与国外产品形成良性竞争发展格局 。 第二,建立 “ 统一开放 、 服务完善 、 城乡一体 ” 的 人力 资 源 市 场 体 系 。 加 快 建 立 和 完 善 以 “ 就 业 准 入 、 登记管理 、 就业服务 、 技能培训 、 社会保险和政策 扶持 ” 为主要内 容的城乡劳动者平 等就业制度 。 加 强公共就业服务 信息网络建设和专业化队伍建设 , 形成省有数( 人力资源总体数据 ) 、 市有库 ( 人力资 源和就业 、 创业 、 培训实名 制信息库 ) 、 县有档
37、 ( 人力 资源 、 技能培训 、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新增就业档 案) 、 乡镇( 社区) 有台账( 就业创业 人员信息资料台 账) 的高效快捷 人力资源信息网络体系 。 建立健全 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民工的工伤 、 医疗 、 失业金 、 养老 保险制 度,妥 善解决农村劳动者 的社会保障问题,从而解决 “ 转得出 ” 和 “ 留得住 ” 的 问题 。 第三,加强产 品市场治理 。 现在我国市 场上仍 然有大量的假冒伪 劣产 品,使 得消费者无法辨别国 内市场上产品的真假 、 优劣,也就催生了形形色色的 各种商业欺诈,导致各种假冒品牌 、 劣质商品大量充 斥市场,恶化了国内产品
38、 “ 声誉 ” 。 如果不运用法律 手段实施对假冒伪 劣产品的有效治 理,就 难以解决 困扰消费者心中缠绕的 “ 症结 ” ,也 就不能够提振消 费者对市场的信心 。 这就必须对那些生产假冒伪劣 产品的商业欺诈者 予以重处和严 惩,才 能够有效净 ; 1 J 2 J 3 4 5 J , 2 化市场,改变市场供给结构,促进供需平衡 。 ( 三) 改革行政管理 体 制,实 现从政府管制向市 场机制的转变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就是要通过行政体制改革简 政放权,尽可能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让市场真正 在资源配置中起决 定作 用,由 市场机制来自发有效 地配置资源 。 一是深化 行政体制改革 。 着力转变政
39、府职 能, 持续推进简政放 权,优 化政府机构设置 、 职能配置 、 工作流程,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 力 。 构建发展新体 制,加 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 市场环境 、 产权制 度 、 投融资体 制,形 成企业自主经 营 、 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 、 自主消费,商品和要 素自由流动 、 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 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 二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 完善各类国有资产 管理体制,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革 、 积极探索 经营者员工持股,充分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 经济活力 、 控制力 、 带动力 、 影响力和抵抗风险能力 。 完善现代
40、企业制度,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以规范经 营决策 、 公平参与 竞争 、 增强企业活力 、 承担社会责 任为重点,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布 局,做大 、 做强 、 做优国有企业,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 展战略目标 。 积极 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更多领 域,发 2016 年第 2 期 三是积极防范金融风险 。 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 债务风险,必须加快财税体制和分配机制改革 ,建设 公平竞争的市场体 系和环 境,做 好地方政府存量债 务置换工作,改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办法; 还要改革 并完善适应现代金 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 ,加 大财政对成立融资 性担保机构的引 导,吸 引更多的 民营资本进入;
41、 大力支持民营资本发起设立的融资 性担保机构,创 建 “ 金融超市 ” 针对性地开发符合 中小微企业特点的 金融产 品,特 别是要加强对科技 型 、 创新型 、 创业 型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 度, 最终激发企业发展 活 力,在 有效防范风险的过程中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刘延平,周 开让 加快技术进步是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 的根本出路 经济纵横, 2013( 9) : 8 11. 迟福 林 走向服务业大国 2020: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的大趋势 中国井冈山学院学报, 2014( 6) : 9 16. 楼 继伟 中国经济 最 大 潜 力 在 于 改 革 J 求 是, 2016 (
42、 1) : 21 23. 田俊 荣 新常态 新飞 跃 N 人民日 报, 2014 12 01 ( 5) . 李珍,刘 志英 拉弗曲线的深度分析 兼析中国个人 所得税制的政策涵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 ( 1) : 11 16. 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 。 On the theory logic and practice path to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FENG Zhi feng1, ( 1. Party School of Jiangxi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 P. C.
43、, Nanchang 330002 , China; 2.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 P. C. , Beijing 10009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structural problems which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 na, to realize market demand change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 have or not”
44、to “ good or not” , it is the necessary choice to push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has its intrinsic logic and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is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stagflation” of economic devel- opment, which constitute the eco
45、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demand.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we should try our best push “ transforma- tion, innovation and reform” in the process of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it will form a socialist mar- ket economic system,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market, really realize the sus- 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Key words: the supply front; structural; reform; the logic of theory; practical path ( 责任编辑: 戎爱萍) 1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