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doc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盐盐城工城工业职业业职业技技术术学院学院“十三五十三五”事事业发业发展展规规划划20162016 年年 7 7 月月目 录一、发展一、发展形形势势.1(一)(一)“十二五十二五”期期间间取得的成取得的成绩绩和存在不足和存在不足.1(二)(二)“十三五十三五”时时期面期面临临的机遇和挑的机遇和挑战战.3二、总体要求二、总体要求.5(一)指(一)指导导思想思想.6(二)(二)总总体目体目标标.6(三)基本思路(三)基本思路.8三、主要任务三、主要任务.9(一)(一)专业专业建建设设提升工程提升工程.9(二)培养方案重构工程(二)培养方案重构工程.12(三)教学改革深化工程(三)教学改革深化工程.1
2、3(四)(四)师资师资与管理与管理队队伍建伍建设设工程工程.14(五)(五)实训实训条件建条件建设设工程工程.17(六)(六)产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提升工程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提升工程.18(七)(七)创创新新创业创业教育工程教育工程.20(八)社会服(八)社会服务务能力提升能力提升工工程程.21(九)素(九)素质质教育提升工程教育提升工程.23(十)国(十)国际际化合作化合作办办学工程学工程.25四、四、条条件保障件保障.26(一)加(一)加强组织领导强组织领导.26(二)推(二)推进进学校治理学校治理.27(三)(三)强强化督化督查评查评估估.28(四)完善投入(四)完善投入结结构构.28(五)
3、提升服(五)提升服务质务质量量.29(六)(六)营营造良好氛造良好氛围围.291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十三五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事业发展规划序 言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 号)、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 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7 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
4、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 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109)、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以及新时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形势(一)(一)“十二五十二五”期期间间取得的成取得的成绩绩和存在的不足和存在的不足1.取得的主要成取得的主要成绩绩办办学思路日益清晰。学思路日益清晰。学校成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成功更名为盐城
5、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优秀成绩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现了由纺织行业型为主向区域综合型为主的类型转变,明确了“立足盐城、面向江苏、辐射长三角,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战略定位,拓展了发展空间。学校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人才为本),开展技术技能人才菜单培养,深化了办学理念。办办学条件日学条件日渐渐改善。改善。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 6.79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9810.37 万元,图书馆藏书 61.33 万册。初步构建了2包含 12 个专业群的专业体系,建成了工业中心和文化中心。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 165 人,占专任教师的 56.1%;“双师型”教师 121
6、 人,占专任教师的 41.2%。拥有省级人才工程培养(资助)对象 20 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1个。办办学行学行为为日臻日臻规规范。范。制定出台了学校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有效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学校章程获核准通过,构建了约束有力、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依法办学、依章办事的良好秩序和氛围。办办学模式日学模式日趋趋完善。完善。学校整合多方资源,成立了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组成的理事会,探索并实施了“双链对接、双教融合、双证融通、双元互动”的“四双”育人模式。办办学水平日益提高。学水平日益提高。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二等奖 1 项,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 1
7、 项、二等奖 6 项,在全国行业指导委员会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一、二等奖 95 项。毕业生双证书获得率达 99.7%,就业率始终保持在 98%以上。新建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1 个、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创业培训基地)1 个。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4 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优秀教学成果奖 17 项。五年来,学校办学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扩大,示范建设、社会服务等工作先后 100 多次被国家、省、市新闻媒体专题报道。学校获得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全国纺织行业人才培养示范单位等荣誉。2.形成的形成的鲜鲜明明优势优势独特的区域独特的区域优势优势。 。盐城市是
8、江苏省土地面积最大、人口第二、发展势头强劲的省辖市,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有内在需求;学校是盐城地区唯一一所省属公办示范性工科类高职院校,是盐城地区高职院校领头羊,是纺织行业职教联盟牵头单位,肩负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具有显著的区位地缘优势。契合的行契合的行业优势业优势。 。汽车、纺织、化工、建筑、机械制造、新能源环保装备为盐城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较多,学校坚持专业设置与布局契合盐城地区产业需求,以主要专业群覆盖支柱产业,专业特色彰显行业特色,以3工为主,管、经、艺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校行深度融合,工作机制到位、人员组织到位、资金保障到位,建成个省级工程研发中心、4 个
9、市级研发中心,形成了较强的行业支持优势。突出的科研突出的科研优势优势。 。学校紧紧围绕地方企业技术需求,开展应用研究,实施技术改造、技术转移等,有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 352 项,专利授权 236 件。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实现横向科技收入达 573 万元。成功转让专利 12 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300 多万元;为企业咨询服务,到账经费突破 30 万元;为企业优化工艺流程,创造经济效益500 多万元。校企合作开发新产品 20 多个,其中产业化、商业化应用推广近 10 个。拥有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1 个,省级技术转移中心 1 个。取得盐城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 项,
10、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 项。 3.存在的劣存在的劣势势因素因素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国内高水平职业院校相比,对照建成特色鲜明的示范性综合型高职学院的目标,学校发展的内部制约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到行动的转化还没有完成,技能菜单教学模式还未形成完整的架构体系;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和人员奖励机制改革滞后,不能适应现代学校建设要求,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影响力大的品牌特色专业严重缺乏,专业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改革自主创新动力不强,课程方案与技术技能培养要求不适应,没有形成标志性成果;各专业群所对应的实训基地和教学资源配置不平衡,师资结构和能
11、力还不能适应要求,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匮乏;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不够,国际合作培训项目有待拓展;学校办学实力不强,吸引企业合作的优势不够;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不足。(二)(二)“十三五十三五”时时期面期面临临的机遇和挑的机遇和挑战战1.面面临临的机遇的机遇经济经济新常新常态态供供给侧给侧改革改革带带来新机遇。来新机遇。“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互联网+”、“中国制造 2025”等一系4列重大战略构想,不仅将巩固和延长重要战略机遇期,而且将为“十三五”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
12、空间。江苏经济已迈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后期门槛”。在推进“两个率先”的新征程中,全省经济形态和增长动力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产业投资消费、城乡区域社会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调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加速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更为紧迫,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面临着更高要求,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学校专业建设和改革要主动研究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常态,突出改革创新,转变发展理念,以改革促调整,以创新促发展,调整人才培养专业结构,为新兴服务业培养大批适用人才。盐盐城区域城区域经济经济新增新增长长提出新需求。提出新需求。随着江苏沿海
13、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盐城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汽车、纺织、机械装备、化工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努力实现纺织产业做特色、创品牌,化工产业能自净、可循环,机械装备产业走高端、精密化。到 2020 年,四大传统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均将突破 1000 亿元。盐城高水平规划建设中韩盐城产业园、中欧生态园,发展大数据产业园、环保产业园、创意园、临港工业产业集群等,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以及大项目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实现沿海中部开放崛起,产业的创新性、多元化、高层次的特征日益突出,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使这一地区对产业一线职业人
14、才的需求数量和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为职业教育提供了重要的需求平台和发展空间。盐城实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工程,打造具有盐城职教特色的汽车、环保科技、新能源及传统机电、纺织和数控职教集群。作为地区高职龙头学院,迎来难得发展机遇,需要全面提高内涵发展能力,培养大批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尽快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面面临临的挑的挑战战地方地方产业发产业发展需求展需求对专业对专业建建设设与培养与培养质质量提出新挑量提出新挑战战。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不管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还是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化,都需要加快培养和集聚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创新5型人才。最
15、集中的表现之一就是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支撑,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学生要成为能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具备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企业核心竞争力快速发展,高技能人才与高技术、高管理人才同是企业的核心骨干,都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人才培养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必须顺应产业界对职业人才的规格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基于个人职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经济下行压力,对就业特别是中下层职业岗位的就业构成了较大的影响,就业是职业院校的生命线,学院必须正视这一严峻的形势。稳稳定定规规模和内涵建模和内涵建设设矛盾矛
16、盾给给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新要求。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新要求。人口红利已出现枯竭的苗头,高中生源不足的局面越发加剧,高职招生愈发困难。为了稳定规模,招生形式呈现多样化,生源种类较多,新生文化基础厚薄不均,且专业发展不平衡,班制不整齐。这对教师队伍建设带来困难,如比例、结构、数量等在个别二级学院出现严重问题;人才培养规格标准复杂,多技复合人才培养困难,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面临很大挑战,教学内容和实际职业需求之间的关系亟需协调。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经进入内涵发展的阶段,对教育质量的总体要求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省内高省内高职职院校院
17、校竞竞争激烈且学校争激烈且学校发发展不展不进则进则退面退面临临新新课题课题。 。国家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鼓励本科学校与示范院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一些发展基础好、综合实力强的示范院校努力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争取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2018 年前,国家将遴选 200 所左右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创新争优态势业已形成,竞争态势激烈。我校处于全省高职院校中等偏上之列,“十三五”期间盐城将新建 2 所职业技术学院,学校进位争先形势依然逼人。从全国尤其是江苏省来看,高职院校的地方性、行业性日益凸显。作为第二批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在强者如林的竞争环境下,学校不进则退
18、的局面更加严峻。二、总体要求(一)指(一)指导导思想思想6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三全”育人理念,贯彻“两条主线”(以现代职业人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技术技能获得为主线,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创新驱动和信息化带动为引擎,着力构建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新格局,着力推进学校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盐工梦”打下坚实基础。(二)(二)总总体目体目标标到 2020 年,力
19、争把学校打造成办学特色鲜明、学生技术技能过硬、社会满意度高、校地共生共长、产教深度融合,科技服务能力和技术技能培养质量居省级示范校前列的高水平(优质)高职院校。专业设专业设置与地方置与地方产业结产业结构更加匹配。构更加匹配。根据苏北地区及周边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与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建立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改造并做“优”、做“精”传统的纺织化工类专业,并走向国际化,做“大”做“强”汽车及先进装备制造类专业,做“特”做“好”大众化专业:建筑类专业面向国际工程承包、传统机电类专业面向智能制造、经贸类专业面向国际化企业、艺术类专业体现区域性和行业性,稳步协调发展其
20、他专业,保持和发扬传统优势,发展海洋工程、新能源装备制造、康体类等专业。以专业群建设为中心,整合相近专业进专业群,合理控制专业数量,4 个核心专业达到省级品牌专业建设标准。教学改革与学生技能教学改革与学生技能获获得效果更加明得效果更加明显显。 。继续深入推进“四双”育人模式,培养具有现代职业人特质的“五实”人才。面向未来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技术技能要求,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开出技能菜单,按照技能获得要求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及考核,转而建立以技能学习、训练、评价为主的考核体系,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技之长,让用人单位满意。针对技能开展学徒制、校企合作等。推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创业教育,形
21、成多平台、多层次、富有学校特色的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校级以上精品课程进行信息化改造并升级,建设 1-2 门国7家级、省级优质资源共享课程,力争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取得突破师资师资及人才培养保障条件更加完善。及人才培养保障条件更加完善。提升教师理论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建立优秀“双师型”教师标准,专业群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名师及专业骨干教师达到 30%以上;聘请高水平的兼职专业带头人,打造稳定的兼职教师团队,柔性引进能工巧匠和技能大师,并建立工作室。名师、领军人才、高水平团队引进取得突破,培育省级以上高水平的教学名师 1-2 名、优秀教学团队 1-2 个、科技创新
22、团队 1-2 个。统筹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创建省级示范实训基地 1-2 个,引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建成 5 个具有全天候开放功能的工程实训中心;每个专业群至少合作建设 1 个能解决高端技能训练的校外实训中心。图书信息满足学生要求,后勤服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产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更加深入。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更加深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完善多元主体办学体制,充分发挥理事会、董事会、联合会各种合作组织的积极作用,通过合资、合营、合作等形式,共享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成果。对招生困难,社会急需专业院系,探索建立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双主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扬州 工业 职业技术学院 10 三五 发展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