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元素化学与无机材料.ppt





《第6章 元素化学与无机材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 元素化学与无机材料.ppt(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元素化学与无机材料,第6章,联系物质结构基础知识,了解单质和某些化合物的熔点、硬度以及导电性等物理性质的一般规律。,本章学习要求,联系化学热力学基础知识,了解单质氧化还原性的一般规律。,联系周期系和电极电势,明确某些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和酸碱性等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了解配合物的组成、命名。了解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以及配合物的某些应用。,了解重要金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应用。,目录,6.1 单质的物理性质6.2 单质的化学性质 6.3 无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6.4 无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6.5 配位化合物 6.6 无机材料,6.1 单质的物理性质,在目前发现的112种
2、元素中,单质的存在状态各异,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思考:单质的物理性质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单质的物理性质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或晶体结构有关。由于原子结构或晶体结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单质的物理性质也有一定的规律性。,6.1.1 熔点、沸点和硬度,单质的熔点、沸点和硬度概述,单质的熔点、沸点和硬度一般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熔点高的单质其沸点一般也高,硬度也较大。,第2、3周期元素的单质从左到右,逐渐升高,IVA最高,随后降低;,第4、5、6周期元素的单质从左到右,逐渐升高,VIB最高,随后总趋势是逐渐降低。即:高熔点、高硬度单质集中在中部,其两侧较低。,1 单质的熔点,表6.1 单质的熔点(
3、C),2 单质的沸点,表6.2 单质的沸点(C),3 单质的硬度,表6.3 单质的硬度(莫氏),4 主族元素的晶体类型,表6.4 主族元素的晶体类型,5 非金属单质的晶体结构,图6.2 非金属单质的分子和晶体结构示意图,金属晶体,C60的发现,图6.3 C60结构图,1996年 Kroto, Smalley及Curl三位教授因首先发现C60而荣获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诺贝尔化学奖。,H. W. 克鲁托Harold W. Kroto,R. E. 史沫莱Richard E. Smalley,R. F. 柯尔Robert F. Curl,图6.4 发现C60的三位科学家,碳的同素异形体,碳的同素异形体
4、金刚石:sp3 网格状 硬度大石墨:sp2 片层状 润滑性、导电性C60:类sp2 球烯 多种优异性能,图6.5 碳的同素异形体,石墨,C60,金刚石,6.1.2 导电性和能带理论,1 单质的导电性金属能三维导电,是电的良导体;许多非金属单质不能导电,是绝缘体;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是半导体,例如Si、 Ge等。,思考:单质中最好的导体是什么?,Ag、Cu、Au、Al等是最好的导电材料。,金属的纯度以及温度等因素对金属的导电性能影响相当重要。,1 单质的电导率,表6.5 单质的电导率(MSm-1),2 固体能带理论,以分子轨道理论为基础。以钠为例,两个3s原子轨道可以组合形成两个分子轨道:一个
5、能量较低的成键分子轨道和一个能量较高的反键分子轨道。当原子数目n很大时,分子轨道数也很多,这些分子轨道的能级之间相差极小,形成了具有一定上限和下限的能带,由于3s原子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3s能带。,设有1mol Na原子,按泡利不相容原理可以容纳2NA个电子,而1mol Na原子只有NA个电子,只能充满3s能带较低的一半分子轨道,其他一半是空的。此时,3s能带是未满的能带,简称未满带。,图6.6 1mol钠原子的3s轨道能带,3 能带理论的应用,金属晶体中存在这种未满的能带是金属能导电的根本原因。,绝缘体的特征是价电子所处的能带都是满带,且满带与相邻的空带之间存在一个较宽的禁带。,半导体的
6、能带与绝缘体的相似,但半导体的禁带要狭窄得多。,a 导体,图6.7 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能带模型示意图,6.2 单质的化学性质,单质的化学性质通常表现为氧化还原性,非金属单质的特征是化学反应中能获得电子而表现出氧化性,但不少非金属单质有时也能表现出还原性。,金属单质最突出的性质是它们容易失去电子而表现出还原性,6.2.1 金属单质的还原性,思考1: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从结构因素考虑,主要与元素的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思考2: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主要体现在哪些反应上?,金属与氧的作用,金属置换H的能力,1 金属单质活泼性规律,同一周期在短周期中,从左到右金属单质
7、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在长周期中的递变情况和短周期一致,但较为缓慢,也有例外。,同一族自上而下主副族变化规律相反(B与相邻的主族一致)。,图6.8 金属单质活泼性规律,2 温度对单质活泼性的影响*,化学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873K的高温时,单质与氧气结合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大致为:Ca、Mg、Al、Ti、Si、Mn、Na、Cr、Zn、Fe、H2、C、Co、Ni、Cu这一顺序与常温时单质的活泼性递变情况并不完全一致。,温度会影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产物。 对于氧化值可变的金属来说,高温下生成低氧化值的金属氧化物的倾向较大,而常温下生成高氧化值的金属氧化物的倾向较大。例如,铁在高温下以生成FeO为主,常
8、温时则以Fe2O3为主。,金属与氧的作用,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都是固体储氧物质,它们与水反应会放出氧气,又可吸收CO2并产生O2气,所以较易制备的KO2常用于急救器或装在防毒面具中:,s区金属与空气作用生成正常的氧化物,也生成部分过氧化物(Li、Be、Mg除外)。在纯氧气中生成过氧化物,K、Rb、Cs、Ca、Sr、Ba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超氧化物。,2Na2O2(s) + 2CO2(g) = 2Na2CO3(s) + O2(g)4KO2(s) + 2H2O(g) = 3O2(g) + 4KOH(s)4KO2(s) + 2CO2(g) = 2K2CO3 + 3O2(g),续,p区金属元素中
9、只有Al比较活泼,能在空气中与氧反应,但生成致密的氧化膜。,d区元素也比较不活泼,第四周期元素除Cu外可以与氧反应,但Cr、Zn也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思考:副族元素与氧反应的活泼性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相比,有何不同?,同一周期:活泼性递变规律基本一致,但副族元素的变化很 小,性质比较类似。同一族:主族元素随周期数增加而增加; 副族元素(除Sc副族)随周期数增加而降低。,3 金属的溶解,s区金属与水剧烈反应,置换出水中的氢。,p区金属(除Sb、Bi外)和第四周期副族金属( Cu除外 )的电极电势比H低,可以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d区第五和第六周期金属的电极电势比H高,只能与氧化性的酸(浓硫酸、浓硝
10、酸、王水等)反应。,铌、钽、钌、铑、锇、铱等不能溶于王水,可以溶于浓硫酸和氢氟酸的混合酸。,p区金属中的铝、镓、锡、铅等可以溶解于氢氧化钠。,4 金属的钝化,金属在空气中会自动氧化生成具有较强保护作用的氧化膜,称为金属的钝化。最易产生钝化作用的有Al、Cr、Ni和Ti以及含有这些金属的合金。,金属的钝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金属所形成的氧化膜在金属表面必须是连续的,即所生成的氧化物的体积必须大于金属原有的体积。,氧化膜的结构致密,而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氧化膜与金属的热膨胀系数相差不能太大。,6.2.2 非金属单质的氧化还原性,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F2、O2、Cl2、Br2具有强氧化性,常用作氧化
11、剂。5Cl2 + I2 + 6H2O = 10Cl+ 2IO3+ 12H+,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H2、Si常用做还原剂,如:C + 2H2SO4(浓) = CO2(g) + 2SO2(g) + 2H2O3Si + 18HF + 4HNO3 = 3H2SiF6 + 4NO(g) + 8H2OSi + 2NaOH + H2O = Na2SiO3 + 2H2(g),一些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稀有气体、N2等通常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常用做惰性介质保护气体。,值得注意的问题:,歧化反应有些非金属单质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其Cl2、Br2、I2、P4、S8等能发生岐化反应。Cl2 + H2O = H
12、Cl + HClO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溴和碘在氢氧化钠中倾向于生成溴酸钠和碘酸钠:Br2 + 6NaOH = 5NaBr + NaBrO3 +3H2O,次氯酸钠次氯酸钠可以释放出原子氯,后者有极强的杀菌和漂白作用。因此广泛地用作消毒液和漂白剂。次氯酸钠在工业上用作氧化剂,可以将芳酮氧化为羧酸:ArCOCH3 + NaOCl = ArCOONa +CH3Cl,2 离子型氢化物,活泼性极强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可以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离子型氢化物:2Na + H2 = 2NaHCa + H2 = CaH2,氢化物可分为共价型(如HCl),金属型、离子型等。离
13、子型氢化物可以释放原子态氢,在工业上作为强还原剂用于还原醛、酮、酯等碳基化合物。,6.3 无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无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情况比较复杂。这里依照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物质结构,尤其是晶体结构理论为基础,讨论具有代表性的氯化物和氧化物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以及规律。,6.3.1 氯化物的物理性质,氯化物是指氯与电负性比氯小的元素所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氯化物概述NaCl、KCl、BaCl2等离子型氯化物熔点较高、稳定性好的氯化物在熔融状态可用作高温介质(盐浴剂),CaF2、NaCl、KCl等可以用作红外光谱仪的棱镜。过渡型的无水氯化物如AlCl3、ZnCl2、FeCl3等可以在极性有机溶剂中
14、溶解,常用作烷基化反应或酰基化反应的催化剂。性质较稳定的无水氯化物如CaCl2等常用作干燥剂。,1 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活泼金属的氯化物如NaCl、KCl、BaCl2等是离子晶体,熔点、沸点较高,非金属的氯化物如PCl3、CCl4、SiCl4等是分子晶体,熔点、沸点都很低,位于周期表中部的金属元素的氯化物如AlCl3、FeCl3、CrCl3、ZnCl2等是过渡型氯化物,熔点、沸点介于两者之间,氯化物熔点,表6.6 氯化物的熔点注1:IBVB,IAIVA族价态与族数相同;VIA族为四氯化物,VIB、VA族为三氯化物。VIIB和VIII族为二氯化物。注2:Tl
15、、Pb、Bi分别为+1、+2、+3价。,氯化物的沸点s表示升华; d表示分解;LiCl,ScCl3的数据有一个温度范围,本表取平均值。,2 离子极化理论及应用*,把组成化合物的原子看作球形的正、负离子,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于球心。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离子中的原子核和电子会发生相对位移,离子就会变形,产生诱导偶极,这种过程叫做离子极化。事实上离子都带电荷,所以离子本身就可以产生电场,使带有异号电荷的相邻离子极化。,图6.9 离子极化作用示意图,离子极化的结果,使正、负离子之间发生了额外的吸引力,甚至有可能使两个离子的轨道或电子云产生变形而导致轨道的相互重叠,趋向于生成极性较小的键(如下图),即离子
16、键向共价键转变。因而,极性键可以看成是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的一种形式。,图6.10 离子键向共价键转变的示意图,影响离子极化作用的重要因素*,极化力(离子使其他离子极化而发生变形的能力)离子的极化力决定于它的电场强度,主要取决于: 离子的电荷 电荷数越多,极化力越强。,离子的半径 半径越小,极化力越强。如 Mg2+ Ba2+,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 8电子构型(稀有气体原子结构)的离子(如Na+、Mg2+)极化力弱,917电子构型的离子(如Cr3、Mn2、Fe2、Fe3+)以及18电子构型的离子(如Ag、Zn2+等)极化力较强。 如 Ag Na+,离子变形性(离子可以被极化的程度)离子变形性大小与离
17、子的结构有关,主要取决于:,离子的电荷: 随正电荷的减少或负电荷的增加,变形性增大。 Si4+Al3+Mg2+Na+F-O2-,离子的半径: 随半径的增大,变形性增大。F-Cl-Br-I-; O2-S2-,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 18、917等电子构型的离子变形性较大,具有稀有气体外层电子构型的离子变形性小。K+Ag+ ; Ca2+1的硅酸称为多硅酸。硅酸凝胶就是多硅酸,受热能完全脱水, 转变成SiO2。若将其中大部分水脱去,可得白色透明固体,称为硅胶。,硅胶的比表面积非常大(800900m2/g),可用作吸附剂、干燥剂和催化剂载体。经CoCl2处理可得变色硅胶,是常用的干燥剂。当蓝色变成粉红色
18、时,就要进行再生处理,方可恢复吸湿能力。,Na2SiO3 + 2HCl = H2SiO3 + 2NaCl,6.5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由于配位化学与生命科学的结合,以及具有特殊功能配合物的良好前景等,使配位化学获得很大的发展。,图6.11 Cu(DABT)Cl2配合物的分子结构(70K以下呈铁磁性质) , 配体DABT为2,2-二氨基-4,4-联噻唑的简称,配位化学的研究对象是配位化合物,也称为配合物。,6.5.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配合物是由中心离子(或中心原子)通过配位键与配位体形成的化合物。根据配位体的不同,配合物分为简单配合物和特殊配合物两类。,简单
19、配合物由单齿配体和中心离子(或中心原子)配位的配合物称为简单配合物。,特殊配合物配位体中至少有一个多齿配体和中心离子(或中心原子)配位形成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还有中性金属原子为配合物形成体,CO为配体的羰合物。,1 简单配合物,以Cu(NH3)4 SO4 为例,金属离子 Cu2+为中心离子(又称为配离子的形成体)。在它周围直接配位着四个NH3配位体(能提供配位体的物质称为配位剂)。在配位体中,与中心原子直接相结合的原子叫做配原子(如NH3中N)。与中心离子直接相结合的配位原子的总数是配位数。在Cu(NH3)4 中, Cu2+离子的配位数为4。,Cu2+,图6.12 Cu(NH3)4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元素 化学 无机 材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