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职业心理学.ppt
《第二节 职业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职业心理学.ppt(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节职业心理学,1,职业心理学(industrialpsychology)是从人与职业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关系角度研究人在职业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职业心理学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影响心理状态的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如人机界面、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管理水平、个人因素)。其目的是使人在工作中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职业紧张和疲劳、提升工作满意度、促进心理健康、提升职业生命质量。,概 述,2,一、与职业有关的心理因素,1职业接触因素 (1)物理因素接触:接触物理因素作业包括噪声、振动、高低气压、高低气温以及辐射等对劳动者的心理也有不
2、同程度的影响。,3,一、与职业有关的心理因素,1)噪声: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常使人产生烦恼。这是由于噪声能干扰谈话或工作,妨碍注意力集中,破坏休息、睡眠或某些活动所需的宁静环境,而使人产生不快感,即烦恼。其程度与噪声的强度、频谱及其持续时间的变化有一定关系,但有时并不一定与噪声强度大小直接关联。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集中注意力、吸收重要的信息,需要理解力、进行思考和记忆。由于噪声能分散注意力,就可能对需要记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的作业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对需要迅速准确作出判断的警觉活动作业,如监视自动化生产的作业,影响很大。由于嘈杂的噪声,尤其是突然发生或停止的高强度噪声,常常导致错误和事故发生率增高。,4
3、,一、与职业有关的心理因素,2)高温:高温环境的热作用可降低人们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减弱,热平衡易遭受破坏,而促发中暑。 高温作业所引起的疲劳可使大脑皮层功能降低和适应能力减退。对神经心理和脑力劳动能力均有明显影响。人体受热时,首先会感到不舒适,然后才会发生体温逐渐升高,产生困倦感、厌烦情绪、不想动、无力与嗜睡等症状,进而使作业能力下降、错误率增加。当体温升至38以上时,对神经心理活动的影响更加明显。如及时采取降温措施,使体温下降到37、主观感觉舒适时,错误率也会随之减少;反之,后果是严重的。,5,一、与职业有关的心理因素,(2)生产性毒物接触 生产性毒物种类繁多、接触面广
4、,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很多毒物可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和精神症状,其临床表现可因毒物的毒性、接触的浓度、接触时间和个体敏感性的差异而不同,常表现为类神经征、精神障碍、中毒性脑病和周围神经病。,6,一、与职业有关的心理因素,接触毒物作业人员一般存在以下心理状态:对所接触的毒物缺乏认识,没有基本的防护知识,对毒物掉以轻心,不按正常的操作规程作业,以致造成严重后果;对所接触的毒物有正确的认识,能按操作规程作业,采取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持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所接触的毒物有不正确的认识,过高地估计了毒物的危害,对毒物产生恐惧心理,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一
5、系列心理问题。,7,一、与职业有关的心理因素,绝大多数毒物在导致急、慢性中毒时,经常出现大脑皮层功能失调的症状,由于毒物的作用,首先引起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减弱,导致大脑皮层兴奋性相对增高,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易醒、早醒、多梦、噩梦等,还可表现为易怒烦躁、情绪不稳,微不足道的事情往往引起剧烈的情绪反应,有时情绪低落、忧伤沮丧;可有紧张性疼痛,如头痛、头部紧压感、肌肉疼痛等。,8,一、与职业有关的心理因素,大脑皮层功能进一步受到损害,可出现“脑衰弱”的一系列症状,如精神不振、困倦无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头昏、易疲劳、工作和学习不能持久,效力明显降低等。有的患者同时具有兴奋增强和
6、减弱的症状,既易兴奋,又易疲劳,可伴有焦虑情绪和疑病观念。,9,一、与职业有关的心理因素,接触神经性毒物可引起精神障碍,主要以类精神分裂症、癔病样发作、类躁狂-忧郁症、痴呆症、忧郁症和焦虑症较为多见,前三种精神障碍以意识、认识功能障碍和情感反应障碍为主。痴呆症常是慢性中毒性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或见于急性中毒性脑病的后遗症,以智能障碍和情感障碍为主要特征。忧郁症、焦虑症以情感障碍为主,发病除接触毒物以外也与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有关。,10,一、与职业有关的心理因素,(3)生产性粉尘接触:接触粉尘作业工人的工作环境中常常同时存在着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它们不仅损害了工人的功能能力(如肺功能),还可
7、引起生理和心理紧张反应,使工作能力进一步下降,最终可导致尘肺病的发生和劳动能力丧失。,11,一、与职业有关的心理因素,2.脑力作业 脑力劳动者应具备积累丰富的知识、良好的记忆力、敏锐的思维能力,以及联想、推想、归纳、想象、创新等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脑力劳动者在经济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渐显现出来,脑力劳动作业者人群比重也在逐渐增大。 由于脑力劳动的内隐性、心理性和难于观察性等特点,同时由于工人需求能够执行多项复杂的任务、能够快速熟悉新的工作任务、具有团队精神、自我管理,使工作性质的更加不确定性、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加剧,继而进一步加重了脑力劳动作业人员的心理卫
8、生问题。,12,二、职业紧张,紧张(stress):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能力之间的一种(可感受到的)失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能满足需求就可引起相应的(可察觉的)功能紊乱。,13,二、职业紧张,职业紧张(occupational stress):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之间的失衡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压力。,14,职业紧张模式,理想的职业紧张模式应能从理论和因果关系上阐明产生紧张的源头(作业环境)、易感者(个体特征)和影响或制约应激反应因素(家庭及社会支持)间的交互作用、过程及紧张效应后果。由此而提出了两个较有代表性基本模式:NIOSH模式(图职业紧张与健康模式)生态学模式(图职业
9、紧张生态学模式),15,16,职业紧张与健康模式,17,职业紧张生态学模式,(1)个体特征 1)A型特征(或A型行为):Friedman和Olmer提出A型特征,具A型行为者有如下特点:时间紧迫感竞争性敌对性,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紧张因素,18,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紧张因素,2)性别特征参加职业活动的妇女正经历着多重任务的紧张状态。Scoresen和Verbrugge提出妇女参加职业活动后,能增强自尊感,增强应对能力,但增加了职业紧张,如压力增大,冲突明显,每周职业任务超重的平均频率23倍于丈夫。1987年日本劳动部报告52的妇女正经历着职业紧张状态,其中61是因人际关系,也有职业性有害因素和做不适应
10、女性的职业等。,19,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紧张因素,3)年龄:由于体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加之工人抵抗和应付紧张因素的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加下降, 因此, 同样的工作老年人比年轻人易产生紧张。另外, 也与年轻人更能适应环境, 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新事物, 尤其更容易得到各方面的社会支持, 且较重视休闲娱乐有关。因此, 如何降低中老年职工的职业紧张, 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20,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紧张因素,4)学历:高学历人群因工作强度大、竞争激烈、 知识储备更新、个人发展空间等造成职业紧张;低学历人群因担心工作福利差、完不成任务、被解雇、生活压力大等而倍感紧张。另外, 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职业 心理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