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规划.doc
《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规划.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20162020 年)年)二二一六年十二月一六年十二月I目录目录一、发展现状.3(一)主要成效.3(二)面临问题.4(三)发展机遇.5二、总体思路.6(一)指导思想.6(二)基本原则.7(三)保护目标.8三、重点任务.9(一)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9(二)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9(三)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0(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模式.10(五)强化退化草原治理修复.11(六)养护渔业资源环境.11(七)加强外来生物入侵防控.12(八)实施农业湿地保护修复.12四、重点区域.13(一)东北黑土区.13(二)南方耕地污染区
2、.13(三)京津冀地下水超采区.14(四)北方农牧交错带.14(五)西北旱作农业区.15(六)西南石漠化区.15II(七)草原生态治理区.16五、重点工程.17(一)东北黑土地保护工程.17(二)南方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工程.18(三)京津冀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18(四)西北地区旱作节水农业工程.19(五)草原生态保护工程.19(六)渔业资源及生态保护工程.21(七)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工程.22(八)外来入侵生物综合防控工程.23(九)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 .24(十)农业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26六、环境影响分析.27(一)影响分析.27(二)应对措施.27七、效益分析.28(一)经济社
3、会效益.28(二)生态效益.28八、保障措施.28(一)加强组织领导.28(二)强化制度建设.29(三)加大资金投入.29(四)强化项目监管.29(五)营造发展氛围.303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依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 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年)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20142018 年)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 年)等规划,编制本规划。一、发展现状(一)主要成效(一)主要成效“十二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
4、度,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旱作节水农业、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取得积极进展。一是耕地保一是耕地保护护基基础础不断夯不断夯实实。 。建成东北黑土地高标准农田面积近 4000 万亩,西北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约 700 万亩,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与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区 170 万亩,区域农业基础条件和耕地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二是草原保二是草原保护护与建与建设设成效成效显显著。著。2015 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 54%,比 2011 年提高 3 个百分点;重点区域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载率 15.2%,比2011 年下降 12.8 个百分点;累计落实草原承包面积 42.5 亿亩,占草原总
5、面积的 72%。草原生态持续恶化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4制,局部草原生态状况改善明显。三是水生生物三是水生生物资资源养源养护护与生与生态态修复修复稳稳步推步推进进。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全面开展,海洋牧场建设不断推进,海藻场和海草床建设初见成效,水生生物保护区体系基本建立。四是外来生物入侵防控体系初步构建。四是外来生物入侵防控体系初步构建。建设外来入侵生物防治示范区 20 个、天敌繁育基地 24 个、生物替代技术示范基地 3 个,形成了一批有效防治典型外来入侵生物的办法,推广示范一批综合防控技术。五是五是农业农业面源面源污污染防治取得染防治取得积积极极进进展。展。建成全国农业面源污染国控监测网络,建
6、设了 106个国家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区,新创建了一批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和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在太湖、洱海、巢湖和三峡库区建设了一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二)面(二)面临问题临问题“十三五”时期,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区域耕地一是部分区域耕地质质量退化量退化问题问题依然突出。依然突出。东北黑土区耕地有机质含量下降,理化性状变差,农田生态功能退化;南方部分地区耕地重金属超标,治理难度大;西北旱作农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还不高。二是草原生二是草原生态环态环境依然脆弱。境依然脆弱。
7、全国草原生态总体恶化局面尚未根本扭转,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积仍占 1/3 以上。部分地5区乱开乱垦、乱采滥挖等破坏草原现象屡有发生。草原旱灾、鼠虫害和毒害草灾害频发,已恢复的草原生态仍很脆弱。三是三是外外来入侵生物蔓延的来入侵生物蔓延的态势态势依然存在。依然存在。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呈现传入数量增多、传入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的严峻态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高达 529 种,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已成为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威胁。四是四是渔业渔业物种物种资资源保源保护护形形势势依然依然严严峻。峻。受拦河筑坝、围湖造田、交通航运和海洋海
8、岸工程等社会经济活动影响,重要水生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被不同程度污染和破坏,鱼类栖息地持续丧失,天然渔业资源量锐减,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五是五是农业农业面源面源污污染依然突出。染依然突出。化肥农药兽药等投入品不合理使用、畜禽粪污随意处置、秸秆田间焚烧等现象仍然存在,农膜回收利用率依然不高。六是六是农业农业湿地侵占破坏湿地侵占破坏问题问题依然依然严严重。重要水域重。重要水域农业湿地被破坏、被开发问题仍然存在,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生态系统质量及稳定性下降。(三)(三)发发展机遇展机遇“十三五”期间,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
9、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为加强农业资源与6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国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跃升,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保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等规划顺利实施,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为加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不竭动力。主要农产品连年丰收、农产品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为加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战略机遇。总体来看, “十三五”时期是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快推进期,必须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的要求,瞄准重点区域、突出问题,加大投入力度
10、,全面加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形成资源利用节约高效、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格局,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总体思路(一)指(一)指导导思想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降低利用强度、改善产地环境、发展绿色产品为目标,突出加强重要资源保护,强化重点区域环境治理,7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努力把过高的资源利用强度降下来,把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缓下来,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
11、现代化道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二)基本原则则保保护优护优先、先、节约优节约优先。先。顺应自然规律,通过最严格的管控,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摆在优先位置,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保护和节约促持续利用,降低资源利用强度,推动生态环境恢复。突出重点、分突出重点、分类类施策。施策。重点加强耕地、水、草原、渔业等重要农业资源和生态保护,加强东北黑土区、南方重金属污染区、京津冀地下水超采区、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干旱区、西南石漠化区等区域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大“一控两减三基本”推进力度,分区分类采取不同措施,积极稳妥推进。明确明确权责权责、合力推、合力推进进。 。加强部门间协作,强化工作
12、指导,加大投入支持,将有关农业资金项目与绿色发展成效相挂钩,调动和激励市场主体推进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形成推进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的合力。改革改革创创新、完善机制。新、完善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创新体制机制,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绿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建立以绿色生态8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强化法治保障,培育资源和环境保护新动能,建立长效机制。(三)保(三)保护护目目标标通过 5 年努力,实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农业生态功能得到改善恢复,农业绿色化发展取得重要进展。资资源源过过度开度开发发的的趋势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得到初步遏制。力争耕地重度污染面积不扩大,土壤清洁
13、率达到 80%以上。基本实现农业“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超过 0.55,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 40%,农膜回收率达到 80%,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75%。重点区域重点区域环环境境问题问题治理取得治理取得阶阶段性成效段性成效。东北黑土退化区、南方重金属污染区、京津冀地下水超采区、西南石漠化区、草原生态治理区治理技术体系和推进机制基本建立,耕地轮作休耕全面推进,主要农产品产地实现农产品安全达标生产。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干旱区农业结构适应性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农业农业生生态态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强。 。基本控制草原退化沙化和渔业水域资源荒
14、漠化趋势,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 56%,有代表性的草原类型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重大外来有害入侵物种得到有效遏制。9绿绿色生色生态农业发态农业发展机制基本建立展机制基本建立。基本构建科学的考评机制、合理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市场化的投入交易机制、法制化的监督问效机制。三、重点任务(一)加(一)加强强耕地耕地质质量建量建设设与保与保护护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展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广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恢复和培育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养分健康循环通道。加强
15、东北黑土地保护,减缓黑土层流失,继续推进南方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到“十三五”末,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 8 亿亩,耕地质量平均提升 0.5 个等级以上。(二)推(二)推进农业进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投入品减量使用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沼渣沼液还田等方式减少化肥使用。继续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高效现代植保机械。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兽药,规范抗菌药使用,严厉打击养殖环节滥用兽药行为。到10“十三五”末,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 9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
16、达到 30%以上,努力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三)开展(三)开展农业废农业废弃物弃物资资源化利用源化利用加快推进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支持建设规模化养殖场粪便处理利用设施和区域集中收集处理中心,推广污水减量、厌氧发酵、粪便堆肥等生态化治理模式,建设覆盖全链条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实施秸秆机械还田、腐熟还田、青黄贮饲料化、食用菌基料化利用,实施秸秆气化、固化成型、材料化致密成型等项目,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一批废旧地膜回收网点和加工厂,推广生产和使用厚度 0.01 毫米以上的地膜,探索地膜使用量控制机制。(四)推广高效(四)推广高效节节水水农业农业模式模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大粮食主产区、严
17、重缺水区和生态脆弱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推广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措施,完善农田灌排基础设施,推广微喷、滴灌、水肥一体等高效节水灌溉设备,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改良耕作制度,推广耐旱低耗水农作物。在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继续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在半干旱、半湿润偏旱区以提高降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为核心,建设降水高效利用设施,开展粮草轮作,推进种养结合。11(五)(五)强强化退化草原治理修复化退化草原治理修复组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草原治理和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启动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围栏封育和补播改良退化沙化草原,全面推进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落实,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资源 生态环境 保护 维护 工程 建设 规划 计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