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稿课件—人教部编版.pptx
《《石壕吏》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稿课件—人教部编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壕吏》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稿课件—人教部编版.ppt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 八年级(下)石壕吏唐诗三首学习目标01新知导入02助学资料03预习思考04初读课文05精读课文06课堂小结07跟踪检测081.了解作者作品及作品的创作背景。2.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状。(重点)3.赏析诗中名句,感悟诗人心怀劳苦人民的胸怀。(难点)学习目标大家都知道,在中国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曾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时代,那么你们知道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什么吗?新知导入安史之乱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写的叙事诗石壕吏,看看诗人想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杜甫历经盛衰
2、离乱,饱受艰难困苦,他被称为“诗圣”,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其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助学资料作者介绍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赴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
3、中的一首。石壕吏是杜甫投宿石壕村,对所遇吏卒深夜捉人一事的实录。创作背景助学资料石壕,即石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诗题交代了主要的写作对象。文题解读助学资料叙事诗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和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古典诗歌中著名的叙事诗有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并序)长恨歌琵琶行(并序)等。知识链接助学资料逾( ) 戍( ) 老妪( ) yshy预习思考学习字词思考问题初读课文返回初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1.诗中有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分别是谁?两个,老妇人
4、和石壕吏。2.差吏抓丁为什么在夜间进行?表现差吏的冷酷,暗示战事紧张。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划分层次初读课文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3)第三部分(4)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写老妇诉说遭遇,并以老迈之身应征。作者独与老翁告别的情景。初读课文精读课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投宿译文: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前来抓人。老翁翻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返回精读课文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多么译文:差役吼叫得多么凶恶!老妇啼哭得多么悲伤!精读课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防守捎信回来最近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
5、指衣服老妇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精读课文译文:(我)听到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我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生命已经结束!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男人,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无法出来见人。老妇我虽然年老力弱,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精读课文夜久语声绝,如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壕吏 年级 语文 下册 教学 课件 人教部编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