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评价.ppt课件.ppt
《信息技术教育评价.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教育评价.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息技术教育评价莆田二中 林 霞 2005年11月30日 市骨干教师培训班讲座一、福建省中学信息技术二、海南中学信息技术评价情况简介三、成都市高中信息技术会考1、1996年我省开始实行计算机等级考试2、形式:笔试与上机相结合(各占50分)3、难度:题目比较难,上机过程中出现异常4、成绩等级:优秀、合格5、参加人数:各个学校选出部分学生部分学生6、6、连续五年:19962000年(一)计算机等级考试(一)计算机等级考试(二)信息技术会考1、2001年我省开始实行高中会考2、形式:笔试与上机相结合(各占50分)3、难度:题目难度适中,要求合格率达95%以上4、成绩等级:优秀、良好、及格5、参加人数
2、:一、二级达标校参加二级考试、 其它学校参加一级考试6、2005年开始一级二级考试合并会考命题质量要求:会考命题质量要求: 高中会考是为全体高中生设计的毕业水平的达标考试达标考试。它检测考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的培养目标,同时也作为评估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在考试的性质、目的、功能、命题原则与特点等方面,高中会考与高考均存在显著区别。会考是针对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提出的,目的是要纠正偏科现象,全面提高学生的群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会考是落实普通高中素质素质教育教育的重要措施。1、命题的指导思想:、命题的指导思想:凡具备必要的办学条件,教师业务素质符合要
3、求、教育教学管理正常的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正常的努力,均能达到合格的水平,同时,在合格的基础上能合理区分出优与良的不同层次。2、命题的基本原则:、命题的基本原则:试题是考核目标与内容的载体,也是命题意图的具体体现,需要精心构思,反复推敲,务求科学、准确、恰当、适度。(1)统一性原则以现行教学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为命题依据,高中会考纲要为指导,试题不超纲,不出偏题、怪题,不照搬各种会考复习资料的原题。(2)全面性原则试卷考查内容至少要覆盖教材知识点的80%以上。(3)适宜性原则试卷难度控制应符合毕业水平考试要求和我省高中教学实际,试题类型符合各学科特点,试卷结构布局及赋分值合理,题量适中,先易
4、后难,形成合理梯度。3、命题的技术指标、命题的技术指标:(1)试题覆盖面宜广,覆盖教材的内容要达80%以上。考查重点与教材重点一致。(2)采用“常数法”划分等第,为了让各类学校进行公平的办学竞争,鼓励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根据文、理学科的不同特点,继续试行:理科:6075及格 文科:6070及格 7690良好 7185良好 91100优秀 86100优秀4、学科试卷命题的期望值:、学科试卷命题的期望值:及格率95%左右且按“常数法”划分优秀率在30%左右。5、2004年信息技术科成绩统计表年信息技术科成绩统计表年度 平均分 优秀率 良好率 不及格率 考生数第二册 87.10 48.79 37.5
5、3 2.93 56974第一册 79.73 18.25 54.25 6.53 1363231、2005年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试卷3、有感于信息技术会考2、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设计与实施第一部 信息技术评价基础第二部 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观第三部 信息技术客观性测验的编制第四部 信息技术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第五部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档案袋评价的应用第六部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和报告 第一节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基本概念的界定问题:问题: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在各类教育教学专业期刊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在各类教育教学专业期刊中,会不断看到诸如中,会不断看到诸如“评价评价”、“测量测
6、量”、“测测验验”、“考试考试”等概念,你认为这些概念之间有等概念,你认为这些概念之间有区别吗?如果你认为有区别,那你认为这些概念区别吗?如果你认为有区别,那你认为这些概念分别适合什么场合?分别适合什么场合? 第一部第一部 信息技术评价基础信息技术评价基础1、测量、测验、考试、评价 考试与测验存在一些差异,主要有:测验的范围较广,如心理测验、各种随机的小测验等。而考试一般是指比较正式场合下的测验,比如说期末考试、高考、自学考试等。要根据二者分别适用的场合合理使用两个术语,有些场合下两者可以相互替换,如既可说“单元测验”又可说“单元考试”;有些场合下,尤其是对一些公认的特殊称谓,两者不可相互替代
7、,如“高考”不能说“高测”,“心理测验”不能称为“心理考试”等。“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应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要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评价: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范畴,包括了各种用来确定学生达到教学预期的学习目标的程度的方法,既包括测验又包括多种表现性评价方法。2、评价的效度和信度:效度指的是从评价结果中获取的信息的正确性和意义性;信度指的是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第二节第二节 常用教育评价方法的分类常用教育评价方法的分类问题: 几乎每个教师在测验中都使用过填空题、选择题、匹配题、简答题、论述题,信息技术教师还经常使用以学生上
8、机操作为基础的表现性评价,有些教师还尝试使用过更为综合的表现性评价方法。 你认为这些评价方法的各自的优点是什么?又各自存在哪些局限?你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没有注意根据具体的评价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评价方法?你在选用评价方法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一)教育评价方法的分类(一)教育评价方法的分类 1 1选择反应测验:选择反应测验:要求学生从提供的各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的或最佳的答案,包括选择题测验、是非题测验和匹配题测验。2 2补充反应测验:补充反应测验:要求学生通过补充一个单词、短语或一篇完整的论文做出反应,主要包括填空题、简答题等。3 3限定性表现性评价:限定性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在一个结构良好的限制性的
9、任务中的实际表现。例如,按照明确的要求给一段文本设置格式;按要求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按要求写出一段程序语言等;或者根据提供的关键词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等。4 4拓展性的表现性评价:拓展性的表现性评价:则涉及更综合、结构化较差的操作性任务,例如,根据对一个名人的研究用文字处理软件写一篇人物传记;根据对当地生活污水的处理状况,制作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多媒体演示文稿;或者使用计算机软件分析当地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等。 (二)常用教育评价方法的分析:评价任务的真实性、评价任务的复杂性、评价所需的时间、计分所需的判断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的比较。 找到自己学校使用过的25份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试卷或其他测验试题,对
10、这些试卷或测验进行如下研究:(1)根据学生的测验成绩分析这些试卷或试题任务的真实性、复杂性、计分的主观性,如果当时你监考,回忆一下回答这些题目所需的时间如何?(2)结合学生的成绩,粗略分析这些题目的区分度和难度如何?(是否大多数学生都得到高分,或者大多数学生分数都很低?)(3)当时使用考试和测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给学生排名?(常模参照解释)还是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一阶段(一学期、半学期或一单元)学习的知识、技能、能力?如果是后者,分析这些题目能否很好地保证老师了解到有关情况? 第二部第二部 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观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观第一节 评价与教学的关
11、系1、设计合理、实施恰当的评价是有效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2、通过全过程评价发挥评价对教学与学习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理念与方法:教学前的评价、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教学后的评价、利用评价促进学习的其他方式、教学定向的评价理念的主要特征。 利用评价反思和改进教学效果:应充分利用和分析学生在评价中的表现,确定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的选择是否恰当,学生学习活动序列的组织是否恰当等,并提出改进措施。3、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实施有效教学评价对教师能力的要求、通过参与各种培训活动和开展校本教研持续提高教学评价能力。(1)教师应能熟练选择选择适于教学决策的评价方法。
12、(2)教师应能熟练开发开发有助教学决策的评价方法。(3)对外部编制和教师自编的评价工具,教师应能熟练施测、评分和解释评价结果。(4)教师在做出有关个别学生的决策、进行教学设计、开发课程以及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应能熟练使用评价结果。(5)教师应能熟练地开发可利用学生评价有效评分程序。(6)教师应能熟练地向学生、家长、旁观者以及其他的潜在受众沟通评价结果。(7)教师应能熟练地识别不合乎伦理的、非法的和其他不恰当的评价方法。2.2.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
13、养的养成过程。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 规范评价的规划、编制、施测、计分、结果解释和使用的各个环节。规范评价的规划、编制、施测、计分、结果解释和使用的各个环节。第二节第二节 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评价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评价原则第一节第一节 选择题的编写选择题的编写1、选择题的特征:选择题由一个用于呈现问题情境的题干、选择题的特征:选择题由一个用于呈现问题情境的题干和若干个提供该问题可能答案的选项组成。和若干个提供该问题可能答案的选项组成。 有些选择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干扰选项都有明显的错误,容易判断;而有些选择题的所有选项都有部分
14、的正确性,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佳答案。这种类型的选择题一般用于测量更复杂的学习结果。案例案例 请对案例中题目进行分析,指出其中你认为不合适的请对案例中题目进行分析,指出其中你认为不合适的题目或需要改进的方面,说明理由。题目或需要改进的方面,说明理由。第三部第三部 信息技术客观性测验的编制信息技术客观性测验的编制2、选择题的类型及适用范围、选择题的类型及适用范围(1)事实性知识记忆型选择题:信息技术概念、术语、规则、)事实性知识记忆型选择题:信息技术概念、术语、规则、发展趋势、方法等。发展趋势、方法等。(2)知识理解型选择题:主要区别、共同特点等。)知识理解型选择题:主要区别、共同特点等。(3)
15、知识应用型选择题: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知识应用型选择题: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解决中。题解决中。3、选择题的优缺点:选择题的优点和缺陷都很明显,应把握选择题的这些缺点,结合具体评价需要,充分发挥选择题的优势,主动控制和避免其缺陷。优点优点(1)可用于测量从简单到复杂的较大范围的学习结果;(2)可以提供高度结构化且明确的任务;(3)可以测量大量的学生成就样本;(4)不正确选项及学生的作答可以提供诊断性的信息;(5)相对是非题而言,学生的回答较少受猜测的影响;(6)评分简单、客观、可信。主要局限主要局限(1)编写高质量的题目需要的时间很长;(2)具有高迷惑性的干扰项不易寻找;
16、(3)不适合测量主观性问题解决以及组织和表达观点的能力;(4)学生的分数受阅读能力的影响。4、编写选择题的原则(1)每一道题目都应测量一个重要的学习结果;(2)选择题的题干要呈现一个阐述明确的问题;(3)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陈述题干;(4)将问题中的重复部分尽可能多在题干中陈述;(5)尽可能采用正面描述的方式呈现题干;(6)当题干中使用否定词汇时,请着重标出这些否定词;(7)确保设置的标准答案是正确的或是最佳的;(8)确保所有的选项在语法和陈述方式上与题干保持一致;(9)避免出现会令学生识别正确答案或剔除不正确答案的语言线索;(10)要让干扰选项貌似正确并具有一定吸引力;(11)改变正确答案的相对
17、长度以免使长度成为判断答案的线索;(12)在选项中尽量避免使用诸如“以上选项都对”和“以上选项全不对”等绝对化的措词;(13)采用随机方式变换正确答案的位置;(14)可通过变换题干中的问题或者改变选项来控制选择题的难度;(15)确保测验中的每一道题彼此独立;(16)使用有效的选择题格式;(17)遵循正常的语法规则;(18)只要有利于提高选择题的有效性,可打破或调整上述的任何一条原则。第二节第二节 是非题、匹配题和解释性练习的测验项目编写是非题、匹配题和解释性练习的测验项目编写 选择题是应用最广泛的题型,但是(1)当只有两种可能的选项时,可以转换为是非题;(2)当有大量的相关因素时,可以转换成匹
18、配题;(3)当选择题是用于测量学生的分析、解释能力或其他复杂学习结果时,可以转换成解释性练习。1、是非题:、是非题:是非题一般用于测量学生识别一个陈述是否正确的能力。优点优点(1)适合于测量只有两种可能答案的学习结果,如事实与观点,正确与错误;(2)相对于选择题,是非题对阅读能力要求不高;(3)在有限的测验时间内可以使用大量的是非题;(4)评分简单、客观、可信。局限局限(1)除了测量知识水平之外,很难编写出能测量其他类型学习结果而又非常清晰的是非题;(2)一道答案为“错误”的是非题只能说明学生知道什么答案是错误,但无法提供学生是否知道正确答案的证据;(3)相通对其他题型,学生成绩更易受猜测的影
19、响。编写的原则编写的原则(1)每条陈述只包含一个核心观点(2)尽量使用简洁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保证陈述简练(3)用精确的语言进行陈述以便学生毫无含糊地判断正误(4)谨慎使用否定陈述,避免双重否定(5)除非是要求学生区别“事实”与“观点”,否则,观点的陈述必须说明出处(6)当测量因果关系时,只使用真命题(7)避免暗示答案的无关线索(8)在介绍材料的基础上编制是非题可用于测量更复杂的学习结果2、匹配题:、匹配题:匹配题包括了一系列的题干,称为前提,以及一系列的备选答案,称为反应,两者分栏纵向排列,并提供指导语说明匹配规则。优点优点(1)用能更紧凑和有效的形式呈现题目;(2)学生阅读和反应的时间较短;
20、(3)如果在选择题的基础上进行转换,匹配题很容易编写;(4)评分简便、客观、可信。局限局限(1)匹配题只适合测量简单的知识型学习结果;(2)要在题目中包含有足够多的同类反应比较困难;(3)比其他题型号更要能提供无关线索。编写原则编写原则(1)在一道匹配题中只包含同类的材料(2)每道题目所列的项目不要太多(不多于10个),将反应列在右边(3)反应的数量应多于或少于前提的数量,且允许反应被反复选择(4)按字母顺序或数字顺序排列反应(5)在指导语中明确指出匹配的根据,并说明每个反应允许使用的次数(6)将匹配题的所有内容安排同一页面中。3、解释性练习:、解释性练习:解释性练习是在通用的一段节选材料的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教育 评价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