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共21张PPT)人教(部编版).pptx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共21张PPT)人教(部编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共21张PPT)人教(部编版).ppt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题西林壁 (宋)苏轼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三苏”。创作背景地理位置 庐山,又名匡山,在浔阳(即今江西九江)市庐山市境内,海拔1474米,古人云“匡庐奇秀甲天下”,历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等1500余位相继登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篇佳作。创作背景人物经历 苏轼一生坎坷,屡遭贬谪,这首七绝作于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载)与友人参廖同游庐山时,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五首庐山纪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创作背
2、景情感寄托 诗人由黄州贬赴汝州,途径九江,初游庐山,题在西林寺壁上的一首诗。他看到:正看庐山,高岭横空;侧看庐山,峭拔成峰;远近高低,形态各异。想到:为什么总看不清庐山真面目呢?恐怕只是因为自身在这山中的缘故吧!阐述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古诗诵读题西林壁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内容解析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面目:面貌,这里指庐山的风景。题西林壁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缘:只因为 此:这内容解析 组词:组词:缘故、缘分、良缘 造句:造句:不知什么缘故,明明今天上学迟
3、到了。 名句引用:名句引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缘缘 部首:纟 结构:左右 总笔画:12画 词性:名词 造字法:形声 形近字:喙小牛试刀1 1、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意?、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意?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的景色却各不相同。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岑峦叠翠的深山之中。咬文嚼字咬文嚼字2 2、你能分析本诗所运用的手法和作者寄托的感情吗?、你能分析本诗所运用的手法和作者寄托的感情吗? 这首古诗既描绘了庐山变化多姿的美丽风景,又借物喻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客观、全面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不会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庐山美景拓展阅读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谢 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上册 语文课件 古诗 西林 21 PPT 人教 部编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