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价格变动与居民消费课件20191218345.pptx





《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价格变动与居民消费课件20191218345.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价格变动与居民消费课件20191218345.pptx(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一价格变动与居民消费近三年高考命题统计与预测 复习指要复习指要本专题的知识复习要围绕货币、价格、消费三个主题进行把握,关注“一种消费观”“两个难点”“三个规律”“四个影响”。一种消费观:正确的消费观。两个难点: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三个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纸币发行规律、价值规律。四个影响:汇率变动的影响、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考点1考点2考点3货币货币真题诊断真题诊断1.(2019全国卷,12)近年来,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为此,国家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从劳动价值论看,开展质量提
2、升行动,是因为()商品的质量是衡量价值的天然尺度商品的质量决定了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质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密切相关A. B.C. D.考点1考点2考点3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关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观点错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衡量价值的天然尺度;表述错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的大小由价值决定;从劳动价值论看,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因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符合题意。故选D项。答案:D考点1考点2考点32.(2017全国卷,12)小夏使用信用
3、卡在北京透支8 000元购买了一台外国品牌笔记本电脑,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了该消费款。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B.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考点1考点2考点3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货币的职能,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笔记本电脑价格8 000元,体现了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购买过程中的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透支借贷”体现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国际市场上的货币支付,也没有涉及货币的存储升值,所以没有体现世界货币、贮藏手段职能,排除A、B、D三项。答案为C项。
4、答案:C考点1考点2考点3命题观察命题观察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可以发现,本考点高考命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商品基本属性、货币职能、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备考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把握重点。全面把握货币流通规律,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掌握汇率变动规律;辩证地认识人民币升值(贬值)带来的利弊影响。(2)把握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复习时,要正确把握和区分商品两个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货币与纸币的关系、汇率与币值的关系。考点1考点2考点3核心整合核心整合提纲挈领提纲挈领考点1考点2考点3要点透析要点透析1.货币及其流通考点1考点2考点3方法点拨方法点拨关键词法辨别货币职
5、能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汇;流通手段多用“购买”“现场交易”等词汇;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汇;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利息”“税款”“工资”等词汇;世界货币多用“购买外国商品”“国际收支”等词汇。考点1考点2考点32.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考点1考点2考点33.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1)外币汇率与本币汇率的变动是反向的。人民币升值,换取外币增多,人民币(本币)汇率升高,外币贬值,外币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换取外币减少,人民币(本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升高。考点1考点2考点3(2)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 考点1考点2考点3(3)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应
6、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优化进出口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增加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利用“类比法”掌握汇率变动的影响分析一种货币升值或贬值带来的影响,可以把升值货币或贬值货币看成货币,把另一种货币看成商品。比如美元升值,同样数量的美元购买的中国商品数量增加,这会吸引美国的外贸企业扩大对中国产品的进口,中国商品对美国的出口将会有所增加。考点1考点2考点34.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影响(1)降低风险:采用人民币直接结算,可以防范汇率波动风险,规避对外贸易风险;可以降低外汇储备风险。(2)提高
7、地位:提高我国货币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获得更多的发言权。(3)发展经济: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4)改善生活: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消费的发展,为居民国际消费提供便利。考点1考点2考点3时政链接时政链接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9年3月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第四季度,各经济体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中,人民币资产占比升至1.89%,超过澳元和加元。全球外汇储备管理机构持有人民币资产的兴趣增加,对美元的依赖有所降低,这说明中国经济
8、相对稳定,地位上升,也说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巨大进展。考点1考点2考点3命题聚焦命题聚焦聚焦聚焦一货币1.未来经济领域最大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货币变革,数字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数字货币是价值的一种数据表现形式,通过数据进行交易并发挥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及价值存储等功能。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法定数字货币将会()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成本降低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改变货币购买力A. B.C. D.考点1考点2考点3解析: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法定数字货币将会有效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9、正确;推出法定数字货币有利于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说法错误;说法错误,错在“改变货币购买力”。答案:D考点1考点2考点3聚焦聚焦二汇率变动及其影响2.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信息:2018年12月10日,1美元兑换6.869 3元人民币;2019年4月10日,1美元兑换6.714 8元人民币。在其他信息不变的情况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D.考点1考点2考点3解析:2018年12月10日,1美元兑换6.869 3元人民币;2019年4月10日,1美元兑换6.714 8元人民币。由此可知,人民币升值,相同数量的人民币可换取更多的美元,这不利于我国出口,但有利于我国消费者出国
10、消费,正确。故选B项。答案:B价格价格真题诊断真题诊断1.(2019天津卷,5)粮票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人们需要凭粮票购买粮食。改革开放后,曾经严格的票证制度越来越松动,1993年粮票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下图描述了粮票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其中正确的是()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2考点3解析:本题以粮票发展历史设置情境,通过价格曲线图像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粮票是粮食供给短缺时代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问题而不是需求问题,据此排除A、B两项;由于粮票退出历史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发展、供给增加,所以在C、D两项的供给曲线中应选择C项。答案:C考点1考
11、点2考点32.(2019江苏卷,9)2018年底,石油输出国组织与多个伙伴国达成协议,同意在2019年上半年实施新的石油减产。若其他条件不变,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描述该协议实施对石油进口国影响的是()A.原油价格上涨成品油进口减少生产成本下降产品价格上升B.原油供给偏紧成品油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产出水平下降C.原油进口减少成品油价格下降生产成本下降产出水平增加D.原油需求增加成品油进口增加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降考点1考点2考点3解析:本题为推导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判断各环节之间是否构成必然联系。石油减产,必然导致供给偏紧,引发价格上涨;石油进口国以石油为原料的生产成本上升,获利减少,相关产品产出下
12、降,B项符合题意;进口减少不会导致“生产成本下降”,且生产成本下降会导致价格下降而不是上升,故A项推导错误;进口的“量”少,并不意味着成品油生产成本下降和价格下降,故C项错误;该协议主要导致供给减少,而不是需求增加,故D项错误。答案选B项。答案:B考点1考点2考点3命题观察命题观察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本考点高考命题既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及价格变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也会结合国家宏观调控等相关知识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稳定物价的相关问题。备考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把握重点。掌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有关价格的图像以及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关系,注意结合
13、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理解如何稳定物价。(2)构建知识体系。围绕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两个核心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考点1考点2考点3核心整合核心整合提纲挈领提纲挈领 考点1考点2考点3要点透析要点透析1.价格变动的原因及影响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2考点3方法点拨方法点拨商品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概括为:正比用乘,反比用除;增加用加,减少用减)(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二者成反比)。原单位商品价值量为N元,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m%,变化后的单位商品价值量=N(1m%)。(2)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二者成正比)。原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N元,生产该
14、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m%,变化后的商品价值总量=N(1m%)。(3)商品价格与货币的升值、贬值(二者成反比)。原商品价格为N元,货币升值或贬值m%,变化后的商品价格=N(1m%)。考点1考点2考点3时政链接时政链接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考点1考点2考点32.经济生活中的价格变动曲
15、线 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2考点3方法点拨方法点拨坐标(曲线)图选择题解法首先要明确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变量,弄清自变量(引起其他数据变化的量)和因变量(被引起变化的量);其次根据教材原理或材料说明把握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选择合理的选项。考点1考点2考点33.价格在经济生活中的体现 考点1考点2考点3命题聚焦命题聚焦聚焦聚焦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如右图所示,某商品的均衡价格由P0变为P1。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经济现象符合此变化趋势的是()A.政府实施“租购同权”政策,优化房地产市场结构,引起商品房价格变化B.冬奥会带动冰雪旅游热潮,春节期间各地滑雪场游客大增,引起滑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政治 二轮 复习 专题 价格 变动 居民消费 课件 2019121834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