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造“环形山”》名师教学设计(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来造“环形山”》名师教学设计(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我们来造“环形山”名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们来造“环形山”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的第3课(教材P51-52)。本单元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属“地球和宇宙”方面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包括:介绍月球的基本情况、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过程;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并试着解释其原因;探究月球环形山的成因;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了解太阳系的构成;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的特点,学习根据星空图观察星空;了解宇宙的组成、规模、运动变化及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成果和付出的努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形成初
2、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我们来造“环形山”是本单元的第3课。本课是在学生对月球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较为具体的对月球地形特点的深入学习,是学生对宇宙的认识从地月系向太阳系过度的一个关键环节,丰富了学生对宇宙星空的认知。本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进而让学生对月球环形山的成因做出比较合理的推测,并通过自己制造“环形山”的模拟实验来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了解到月球环形山的成因有多种不同的学说,让学生经历一个“分析特点猜测成因模拟实验形成结论”的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构建环形山的模型,并能认识到建
3、立模型,提出假说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也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为本单元后面内容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他们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应该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我校是灵武市一所农村中心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按照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配备,能够满足教师教学需要,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撑。我校学生都是来自周围的回族家庭,学生科学课的的学习兴趣浓厚,科学素养得到一定的培养。学生通过电视或书籍等方式,对宇宙星空有着丰富的感性认
4、识,并学习了一些月球的初步知识。但是,限于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学生对宇宙星空的认知和知识储备还不能和城里学生相比,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教师因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储备,契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将不易观察的物体可视化,变难为易,使学生能够观察到月球上的环形山,并且能据此做出自己的猜想和探究验证实验,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过程与方法:1.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2.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3.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情
5、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3.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教学重点】: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2.经历科学探索的方法。【教学难点】: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教学准备】:1.教具:PPT课件、照相机。2.学具:塑料水槽、探究活动记录单、有照相功能的手机、细沙、台球、玻璃珠、黄豆、小立方体、各种形状的小石子、注射器、细胶管、水、镊子、抹布、课堂表现评价记录表。3.课前谈话:小组分工,组长、记录员、材料员、实验员。【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对比导入,激发探究欲
6、望。1.课件出示满月图片,这是什么?(明月)月亮是我们熟知的天体,你也能经常看到它。那么,在你的认识里,月球的表面是怎样的呢?(明亮、光滑、像镜子一样)2.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一起来近距离欣赏一下月球的表面吧!(课件出示月球表面图片)这是我国嫦娥二号卫星在月球上空近距离拍摄到的月球表面,和你平常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这些都被称作环形山。3.想不想知道月球表面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想)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造“环形山”(板书课题:我们来造“环形山”)设计意图:借助图片,从学生熟悉的明月入手,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出学生对月亮表面的认识,再与月球实际地形照片对比,激发矛盾,引起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欲
7、望,确定本课研究的内容,为下一步活动做好铺垫。二、引导观察,总结特点。1.请大家继续观察月球表面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月球表面是怎么样的?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并相机板书。(预设:到处都是凹凸不平,到处都是坑坑洼洼,千疮百孔,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大家都观察的非常仔细,月球上的环形山酷似地球上的火山口,中央有一块圆形的平地,外围是一圈隆起的山环,所以伽利略命名为环形山,也叫“月坑”。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图片,月球上这些环形山有什么特点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引导评价并板书(板书:特点)(预设:很多,布满整个月球表面;大小不一,直径有的达几百千米,有的不到一千米,有
8、的甚至只有几十厘米;形状不同,大多数是圆形;分布杂乱,有单个的,有叠加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深浅不一)5.环形山一般会用各国著名天文学家或者其他学者的名字来命名,月球背面有四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命名的。设计意图:在成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总结出月球环形山的特点。学生知道了环形山的特点,才能据此进行下一步的猜想和探究验证实验。给环形山命名的简介,激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从事科学探究的热情。三、引导发散思维,提出假说。1.同学们真是太棒了,可以从几张照片里发现这么多的知识。但是老师现在又有疑问了,这些环形山,是怎么来的呢?(课件出示:环形山是怎样
9、形成的?)2.学生小组思考讨论。3.学生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预设:陨石撞击、火山喷发、月壳运动、月面陷落)如果学生对环形山成因的猜想思路未能打开,教师要及时引导如下:课件出示地球上的各种“凹坑”是怎样产生的,如“火山口”、“陨石坑”、“地壳运动形成的地面凹陷”等图片。4.在环形山成因的这么多可能性中,可能性最大的是哪个?可能性最小的是哪个?为什么?(学生可据环形山特点进行分析确定)5.学生交流并简单阐述理由。6.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猜想,到底哪种对呢?怎么来验证呢?(可以做模拟实验)对,聪明。我们就用模拟实验来验证大家的猜想是否合理。设计意图:猜想月球环形山的成因,学生可以结合自己了解的知
10、识进行一定的推测,但是农村学生思路不够开阔,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用地球上熟悉的现象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想的合理,充分。四、模拟实验,探究验证假说。1.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1)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你们小组提出的关于月球环形山成因的假说,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2)全班交流,修改,确定实验方案。设计意图:学生提出了猜想,不代表就能做出合理且适宜的探究验证实验方案。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再进行交流和修改,就能够化难为易,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主动、合作学习的精神。2.模拟实验,验证结果。(1)教师提出指导要求,小组分配任务,做好模拟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课件提
11、示:小组成员应分工明确,协调合作,组员间适当互换角色轮流操作。各组长根据小组实验内容选择相应的实验物品,并进行检查完善。记录员做好实验现象记录,其他组员拍好照片,共同收集好证据。实验中要注意安全,按要求使用有关仪器,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操作。设计意图: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决定着实验的效果,也是实验安全、有序进行的保证,是学生良好实验习惯培养不可或缺的步骤。小组成员间的协调合作,保证了实验不走过场,无论成败都能有所收获。证据的收集,为后面交流总结提供了支撑。(2)分工合作,协调配合进行模拟实验。1.选择实验内容,在实验记录单上写出小组实验内容。2.展示实验材料。出示用以模拟的实验材料,确定与所做实
12、验内容相符,且材料齐全、数量充足。3.明确实验要求。模拟实验所要达到的基本效果是能在模拟实验中较好地呈现“月面”环形山的特征:分布杂乱、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深浅不同4.证据的收集和实验的思考。分组实验中,要认真细致做好证据的收集,并结合实验情况讨论完成实验记录。同时,实验中要思考:(1)仔细分析自己的各种实验动作,这些动作和实验结果有什么联系?和月球环形山形成有什么联系?(2)模拟实验中,你发现哪些地方与真实情景不太相符,你的解释是什么?(3)在实验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或新想法?5.学生利用工具和材料分组完成模拟实验和相关思考,教师分组观察并指导。设计意图:虽然模拟实验过程并不复杂,但是因
13、为要建立环形山的模型,思考环形山的成因与实验动作之间的关系,用相机收集证据,所以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确保实验安全、有序进行,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提高模拟实验的效果。五、分析资料,得出结论。1.展示对比模拟实验现象。选择若干小组学生将模拟结果在展台上进行展示交流,并利用模拟实验中拍摄的相片与天文仪器拍摄的月面相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就模拟实验所呈现的现象与月球环形山的真实现象进行一一比对,寻找证明自己猜想的证据。2.探讨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引导: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呈现出大小不一的环形山的呢?(预设:如果是撞击,可能大小不同的物品、投放的角度、撞击的次数等不同会制造出大小不一的环形山;如果是火
14、山喷发,会与火山大小、火山位置等有关)3.实验过程质疑。引导:在模拟实验中,你发现哪些地方与真实情景不太相符?学生交流并解释。设计意图:实验后分析学生收集的资料,并与月球环形山的真实画面进行比对,既能指导学生学习寻找验证猜想证据的方法,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获得合理正确的结论。六、激励探究,拓展延伸。1.同学们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了大胆的推测,下面我们看看科学家提出了哪些假说。请大家阅读课本52页环形山的成因资料,对自己的猜想进一步验证。2.课件介绍我国嫦娥探月工程及“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卫星所取得的成绩,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祖国之情。3.观看太阳系其它星球上的环形山,激发学生继续探究
15、的兴趣。4.下面请同学们用评价表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吧!设计意图:本节内容的设置,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更能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评价表的及时填写,能够真实反映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表现,鼓励鞭策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积极认真的探究。七、布置作业,1.完成科学练习册中本课练习题。2.课外查阅观月月球环形山的名字等课外资料,与同学交流。3.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利用20-60倍的望远镜实际观察月球上的环形山。八、板书设计我们来造“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成因火山喷发说撞击说月壳运动月面塌陷设计意图:科学课上,板书应尽量用图表方式来呈现,既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需要,也是
16、科学课特点所决定的。要让学生经常看到图表,熟悉图表的用途,潜移默化中学到科学的方法。九、学生观察记录单设计我们来造“环形山”实验报告记录单2014年月日记录员:组别:组长:小组成员:你的猜想选做实验火山喷发说撞击说其它实验材料塑料水槽、细沙、活动记录单、有照相功能的手机、抹布。台球、玻璃珠、黄豆、小立方体、各种形状的小石子。注射器、细胶管、水、镊子。其它实验中的现象实验结果分析推测疑问或想法【教学评价设计】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我校实际,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表现及时给予语言等
17、方式的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地方,指出不足或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和表现的欲望。2.结合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由学生自己和所在小组共同对其表现给予相应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励学生更加努力的参与学习活动。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评价表年月日班级:姓名:总评:评价 项目评 价 内 容等级(A B C)自评组评科学 探究主动观察,按要求和设计程序动手实验或记录勤于思考,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能对收集的证据进行整理分析,获得解释或结论合作 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善于和同学合作,谦让、互助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习 常规积极进行课前准备,备
18、好科学探究材料按时上课,专心听讲,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爱护实验器材,主动收拾、整理实验器材备注:1评价者在相应的栏目内根据该生表现打出相应等级;2、总评将记入学生期末学业评价总成绩。3、所有评价中被评到“A”的次数占总记录次数的2/3以上,被评为“C”不超过1次的学生,总评成绩为“A”;所有评价中被评到“C”的次数占总记录次数的2/3以上的学生,总评成绩为“C”;其余学生的总评成绩均为“B”。(A为优秀,B为良好,C为需努力)【设计特色简述】一、运用情境对比,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情境对比不但能够很好的让学生发现问题,寻找异同,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科学
19、方法。1.本课导入中,我巧妙利用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境进行对比,刺激学生的神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思维。当这种强烈对比呈现出来后,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这时我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而且月球表面地形近照,对农村学生来说有着强大的震撼效果,这时的学生会产生诸多的疑问和不解,探究的欲望一下浓烈起来。2.在分析模拟实验证据,形成结论的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用手机拍摄的模拟实验中的相片和现代航天技术拍摄的月球环形山相片进行对比,求同存异,寻找猜想的证据。学生会发现,自己的实验效果原来这样明显,探究的欲望自然而然的强烈起来。二、指导学生学习收集
20、证据,进行有效探究活动。收集证据是探究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科学探究能否得出合理解释与结论的唯一依据。在这次模拟实验中中,收集证据决定着科学探究是否有效。1.寻找相似处和不同处。如:造出来的“环形山”和真实的环形山有哪些相似的地方?相似之处,就是要找的证据。因为在模拟实验中能造出一个环形山,那么月球上也能这样形成一个环形山。2.用照相机记录证据。本节课,我让学生用手机拍照的方式记录下学生求证过程中的证据,为学生实验结束后交流讨论提供最真实、最有力的实证。如:用照相机捕捉学生造的环形山图景这一细节,照相机的运用让课堂生成的图景可以直观的展现在所有学生面前,这样不仅增强了反馈的功效,更能进行对比分
21、析论证。学生分析造就出来的环形山与真实的环形山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实验的现象与我们实验的动作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就很有说服力了。三、课后分层次设计作业,让所有学生去巩固完成最基础的内容,家里有网络的部分同学完成更多资料的收集,个别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进行实际观测,最后通过他们的互相交流,激发所有学生的热情,带动更多的学生去完成后两项作业。四、这节课结构完整,衔接自然,能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教学的优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观,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习效果较好。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营造了主动学习的氛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后记】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很想把拓展延伸内容设计为组织学生在课后用学校天文望远镜对月球环形山进行实际观察。但是因为白天我校天文望远镜无法清楚观看到月球环形山,而晚上又无法组织学生进行此项活动,因此倍感遗憾。宇宙这一单元其实非常需要我们带领学生在夜晚去看星星,哪怕仅仅一次这样的活动,也会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甚至能培养学生的天文爱好,让学生终身受益。可是限于条件和环境,我们无法完成这项工作。期待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能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有机会真正走进星空,走进大自然。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