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导学案(共4页).doc
《《六国论》导学案(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国论》导学案(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六国论导学案1. 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2.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对比方法逐层论证的方法。3. 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抗击强暴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1. 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2. 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学时安排:2课时 自觉预习 一作者简介详见同步练习二预习作业检查赂秦( ) 六国互丧( ) 率赂秦耶( ) 小则获邑( ) 草芥( ) 思厥先祖父( ) 暴霜露( ) 下咽( )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参与( ) 洎牧以谗诛( ) 革灭殆尽( ) 当与秦相较( )
2、或未易量( ) 悲夫( )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日削月割( ) 三解题 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四、时代背景: 作者生于真、仁、英宗三世。其时,西、北方边患严重,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1004年,大辽举兵攻宋,当时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并在澶州打了一仗,宋军大胜。形势如此有利,北宋统治者却一味求和,订下“澶渊之盟”,规定宋每年向辽进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
3、,自此,抗敌卫国士气锐减,委曲求全之风日上。后辽又连连加码,宋均慨然答应。1044年,西夏元昊上书停战求和,宋却反而给西夏银、绢、茶。一代又一代的“为国者”皆被敌人积威所劫,以物供敌,以钱富敌。眼见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果将不堪设想。苏洵为此心忧,忧而思救,于是写下了这篇醒世文章,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主动阅读【我读我知】【我思我问】第一课时学习要点:第一、二节课堂导学一、研读第一、二段1、重点词语非兵不利 弊得赂秦 盖失强援 赂秦而力亏 不赂者以赂者丧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4、2、古今异义非兵不利 古: 今:有害;没有好处。3、词类活用 不能独完 4、指出下列句式,并翻译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译: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译: 5、问题探究A.第一段中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B.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二、研读第三段1、重要词语小则获邑 与战胜而得者 固不在战矣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斩荆棘 举以予人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暴秦之欲无厌 此言得之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2、古今异义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 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确实;的确思厥先祖父 古: 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国论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