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共11页).doc
《八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备课时间:2018.4 备课组:初二年级 执笔:赵艳菊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技能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2、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3、领会文章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的伟力,民族精神的源头。德育目标:感受冰塔林的壮美,体会作者热爱西藏的情感,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2、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教学难点:领会文章
2、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的伟力,民族精神的源头。教学方法: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识记课文主要词语,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教学重点:解游记的写作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难点:解游记的写作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一、 课上三分钟: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是:党的基本路线。二、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导入
3、新课长江,位于我国境内,全长6380公里,发源于我国青海唐古拉山各拉丹冬,流经11个省区,是中国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长河”,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和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国的“母亲河”。长江作为一个符号,是祖国的象征,由于它的灵性,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赞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马丽华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板书课题、作者)2、明确目标(1)识记课文主要词语,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2)解游记的写作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二)合作探究3、布置任务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1)速读课文,积累文中基础词语。(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划分文章结构,概括每部分的
4、意思。4、小组探究5、(教师)检查指导。(三)释疑解惑6、(师生)释疑解惑。(四)梳理归纳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1)字音裸露(lu) 黧黑(l) 酝酿(ynning)冻疮(chung) 砾石(l) 接踵而至(zhng)虔诚(qing) 诅咒(zzhu) 腈纶(jng)懈怠(di) 敦实(dn) 熠熠生辉(y) 演绎(y) 词语解释黧黑:形容黑。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接踵:后面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后跟。草坝子:平坦的草地。诅咒:咒骂。虔诚:肃敬而有诚意。懈怠:松懈懒惰。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皱褶:皱纹,这里指冰山上的波形纹。
5、作者介绍:马丽华,当代女作家,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长期从事西藏文学编辑工作。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三背景资料: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作者马丽华在西藏工作近三十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
6、林的景色,写下了这篇游记。(2)第一部分(1-3段)交代到达各拉丹冬的时间,介绍当地的概况,说明对我来说,这将是一次艰苦的旅行。第二部分(4-6段)介绍冰塔林的景色和“我”摔跤的遭遇。第三部分(713段)写“我”受伤后在各拉丹冬的经历。第四部分(14、15段)各拉丹冬孕育了长江,滋养了人类。(五)讨论巩固8、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整理归纳的板书,查漏补缺)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是怎样的?明确: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乡境内,各拉丹冬峰周围有20多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峰,形成了唐古拉山的高峰群,在这方圆1500平方公里的高峰区发育着100多条现代冰川。是中国第一大江长江的发源地。各拉
7、丹冬的东侧是面积约为8平方公里的冰川,这些冰塔,在阳光下,洁净如洗,光泽闪熠,巍巍耸峙。形态各异,犹如水晶的世界,是唐古拉山脉一大奇景。各拉丹冬周围自然景观奇特。冬季,这里是冰雪的世界,山上山下,银装素裹;夏秋季节,烈日炎炎,冰清雪融,山下天然草原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草原上放牧着成群的牛羊。 各拉丹冬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仅200mm,海拔5000米以上的降水量大大高于山下,经常是雪雹铺天盖地。(六)目标检测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浏览的经历。10、讲解点评教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讲解点评。(七)总
8、结评价11、课堂小结:这篇游记,作者采用时间顺序和旅行的进程记下了在长江源头的见闻和感受,我们领略了壮美景色的同时,也感受了雪域高原的巨大威力,作者的体验更强烈显示了爱国的思想感情。12、布置作业: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板书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第一部分(1-3段)交代到达各拉丹冬的时间,介绍当地的概况,说明对我来说,这将是一次艰苦的旅行。第二部分(4-6段)介绍冰塔林的景色和“我”摔跤的遭遇。第三部分(713段)写“我”受伤后在各拉丹冬的经历。第四部分(14、15段)各拉丹冬孕育了长江,滋养了人类。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整理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
9、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教学重点:整理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一、课上三分钟:1、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全面依法治国。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文化自信。4、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二、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长江如黄河一样是我们的母亲河,她也横贯中华大地,用她的甘醇(江水)哺育着中华儿女。这条美丽而神奇的江河是多么让人亲近啊!同学们你们知道
10、长江发源于什么地方呢?她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将目光聚集到祖国西部的雪域高原上,去领略那里奇异的风光吧。2、明确目标(1)整理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二)合作探究3、布置任务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通读全文,从文中找出关于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1)第1自然段写到“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你认为“我”游览的是哪里呢?(2)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4、小组探究5、(教师)检查指导。(三)释疑解惑6、(师生)释疑解惑。(四)梳理归纳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江 源头 各拉丹冬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