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集合》教学设计(共3页).doc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集合》教学设计(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集合》教学设计(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题:集合海南澄迈思源实验学校 陈小艺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的例1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它的意义。2.使学生学会借助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并能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对重复部分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集合!你听过“集合”这个词吗?是的,上体育课时我们常常听到集合这个词。不过,那是生活中的集合!今天我们要一
2、起来学习数学中的集合。(板书课题:集合)二、互动新授,尝试探究1. 引发冲突,新知铺设师:集合,有什么数学知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学校的一则通知(课件出示):学校定于下周五进行趣味运动会,请三年级各班选拔3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2名同学参加踢毽子比赛。师:你看得懂学校的要求吗?提问:你认为三年级一班应该选拔出几名学生参加比赛?预设:5人。(让学生说想法)评价:你说的很有道理,3+2=5。设疑:实际上三一班并没有选拔出名5同学参加比赛,这是怎么回事? (出示图片)你有什么发现?提问:实际上三一班选拔了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两项比赛呢?追问:3名同学参加跳绳,2名同学参加踢毽,怎么一共才4人呢?小结:在统
3、计人数时,要注意做到不重复,同一个人参加两项比赛都参加,只算一人。引导对比:同学们刚才认为应该选拔5名同学,实际上三一班只选拔了4名。这跟你们想的有什么不一样呢?2.例题学习,实践感知师:是的,实际生活中也有这样两项都参加的情况,那我们来看看这类问题怎么解决吧。(出示例题)审表,获取信息师:这是一张统计什么的统计表?你看得懂这个表吗?指名回到(预设):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的有8人。有些人两项都参加。追问:你是怎样发现两项都参加的同学的。(指导学生按顺序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独立找出两项都参加的同学,并做上记号。集中反馈:两项都参加的是杨明、刘红、陈东。提出问题,审清题意(出示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集合 人教版 三年级 上册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