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1.2.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共6页).doc
《化学:1.2.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1.2.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化学:1.2.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人教版必修1)一、课时安排: 本课时包含内容: P11-13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二、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编写:意图:本课时以概念学习为主导,根据物质的量能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尽管所占篇幅不多,但有关“物质的量”的应用却贯穿整个高中学习,通过物质的量的学习,初步实现学生从宏观到微观计量认识的转变。 内容:五个重要抽象概念:物质的量(n)、摩尔(mol)、阿佛加德罗常数(NA)、微粒数(N)、摩尔质量(M)。两个重要公式:n=N/NA、n=m/M 及其简单应用。n、N、
2、m之间的关系。2、教材内容前后关系、地位:学生以前主要从宏观的、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物质的量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特别是能通过摩尔这座桥梁运用微观与宏观的相互转化研究化学科学。 学好物质的量,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有关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化学计算打下基础。3、教材素材处理: P11“资料卡片”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物质的量概念建立后,学生阅读图片,与熟悉的长度、质量、时间类比辅助说明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P12图1-11结合实物: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黄豆、小
3、米、面粉、18克水、27克Al数数设疑,建立“集合体”概念,引入物质的量;同时该图片中由量的关系为引入摩尔质量作铺垫,也可作为学生归纳物质的量、质量和微粒数的素材;P12图1-12:由NA个微粒构成的物质其质量不同,体会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物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P13图1-13:学生比较归纳1mol不同物质其质量数值归纳出摩尔质量概念及物质的量、质量和摩尔质量的关系。三、学情分析:1、知识技能方面:“物质的量”是用来计量原子、离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物理量,把人们的研究视野从宏观引入微观。 同时,以“物质的量”为基础,又导出了“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对学生来说是
4、一个难点。2、心理方面: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高一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较弱,从微观角度分析和使用公式的计算有一种畏惧心理。3、学生已有基础对本节学习的影响:好的影响: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对建立“集合体”概念、引入和理解“物质的量”有一定帮助。不好的影响: 1、“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这些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 2、物质的质量对“物质的量”的含义理解有负迁移作用。四、教学目标确定: 本节的课标要求: 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方法的重要作用。基础目标:1、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5、,初步学会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转换关系; 2、通过对摩尔质量概念的理解,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3、能利用物质的量、质量、微粒数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4、结合概念的理解与应用,领悟到运用微观与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科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五、教学基本设计:教师活动活动组织: 1、准备实物:1斤黄豆、1斤小米、1斤面粉、18gH2O、27gAl 2、小组活动要求; 3、注意事项强调; 4、概念讲解,个别易错练习讲评。活动时间:15分钟;问题设计: 1、“你能数出1斤黄豆、1斤小米、1斤面粉、18gH2O、27gAl中的颗粒或微粒数吗?” 2、 “请你建立物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化学 1.2 物质 单位 摩尔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