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共30页).docx
《城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共3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共30页).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城市经济学概论城市规划的经济作用:(1) 积极作用通过对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有助于城市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土地供给与消费结构的平衡,达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目的。在城市的空间结构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经济功能布局,使城市的经济环境更加适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需要。确定城市建设的开发方针,统筹安排大型建设项目的选址和投资环境的选择,发挥城市整体投资利益,实现城市规模经济效益。保证城市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满足城市生产与生活的共同需要,逐步实现城市规划的公平和效率原则。限制有害公共利益的建设行为。规划可以有效保护城市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景观,提高城市在经济建设中的文化价值。
2、贯彻国家城市发展方针,控制经济活动的整体规模,确保城市建设与自然系统承载力的平衡,使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得到合理发展。(2) 消极作用政府干预系统的内在缺陷。其典型特征是它的低效率。城市规划自我调节机制缓慢而迟疑,常常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和满足市场迅速发展的需要。同时,规划管理部门仅仅是一种引导和协调,最终的开发还是取决于投资者的价值取向和偏好。政治因素和利益集团的影响。政府干预也很难完全杜绝为了城市的某些政治目的或短期效益,超越法律的那些违背规划的城市建设行为,已是经济社会中屡见不鲜的常例。不确定因素较多。由于客观因素多变,人为干预难以驾御全部经济过程,尤其是国际资本进入城市后,增加了世界
3、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市场调节机制更难以凭常规来操纵。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干预政策的失败,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实施的正常发挥。城市经济发展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专题研究主要任务: 遵循城市经济发展的规律,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的战略方针,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对未来城市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发展目标的设定、以及对相关的空间产业布局做出战略安排:是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先导性工作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核心:把生产力布局与城市空间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一方面符合经济发展和布局的原理,另一方面又符合城市发展和布局的需要。学习的内容和框架1. 城市经济增长的机制、途径与方式2. 城市经济规模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基础3. 城市经
4、济结构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内在决定因素4. 城市经济空间是城市经济增长的载体5. 城市经济功能则是城市经济增长和扩张的外在表象关乎城市经济发展全局的专题学习:1. 城市土地经济:学习土地经济原理,指导城市土地的合理配置,带动其他经济要素的有效配置; 2. 城市公共建设经济:学习公共经济理论,指导城市公共建设,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硬件3. 城市生态经济:学习生态经济原理,促进城市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4. 城市管理经济:学习管理经济理论,为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运行环境保障现代城市经济的概念现代城市经济是以现代城市为存在与发展空间,以各种要素的高度聚集,各种经济活动的频繁开展并能
5、取得高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为特征的非农业性产业、公共经济、消费经济、土地经济、生态经济、管理经济等的有机综合体。城市经济规模城市经济规模的内涵:城市经济规模是指城市经济的综合容量与范围,它是个综合性概念,主要包括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资产规模、市场规模和经济当量。1. 城市人口规模就是城市人口的数量,它是衡量城市经济规模的基本指标之一,也是国际上城市规模统计的通用指标。2015年武汉年末常住人口1022万人,上海2415万人。2. 用地规模是指城市所占用、使用土地范围的大小。武汉土地面积8494.41平方公里,2005城镇建设用地667平方公里。3. 城市资产规模是指城市自身所拥有的财产数量,
6、其中包括城市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城市资产规模是整个城市经济规模的底数,是规模扩张的基础。2015年武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25亿,上海市6352.7亿。4. 城市市场规模是指市场的数量、等级、辐射范围及市场交易流量。市场规模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经济规模扩张的幅度。市场规模越大,幅度也越大,从而有效地发挥出规模大的优势。2011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9.04亿元,上海6777.11亿元;2016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0.59亿元,上海10946.57亿元5. 经济当量一般以人均 GDP 来表示,主要反映在一定经济规模下的单位经济实力,可对不同规模城市的经济实力作客观的评价。2
7、012年武汉GDP8004亿,人均GDP7.91万元2012年上海GDP20101亿,人均GDP8.56万元2016年武汉GDP11756亿,人均GDP11.09万元2016年上海GDP26688亿,人均GDP11.05万元概念补充:1.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出的价值。它是衡量一国商品和服务产出总量的最综合的指标,是既定年份一国境内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的货币价值的总和。最终产品是指以消费和投资为目的而产生和出售的产品,不包括中间产品,即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GDP计算:a) 支出法: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b
8、) 生产法(部门法):各生产部门把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只计算所增加的价值。c) 收入法: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GDP2.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年内一国居民所拥有的投入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出的价值。3. 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4. GDP和GNP的区别:例如,当一个美国教授到中国讲学时,讲座收入应计入中国的GDP和美国的GNP;又如,当新加坡到苏州来投资建厂时,这些工厂的产品应计入中国的GDP和新加坡的GNP聚集的
9、经济与不经济和城市经济规模聚集效应聚集经济:是指由于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空间集中而带来的成本节约和效益的提高等。原因:成本节约和效益的提高。1. 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的细化,加强专业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少各费用和交易成本;2. 有利于建立高效率运行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并形成巨大的外部经济效益;补充: “外部性”:对他人产生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但不需要他人对此支付报酬或进行补偿的活动。这是经济效益外溢的现象,这种效应有时是正面的,即外部经济;有时是负面的,即外部不经济。3. 有利于产生巨大的现实市场和潜在市场,使各种经济要素在这个大市场中合理流动,达到最佳配置,并产生内生效益;4.
10、 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集中,各种先进思想的碰撞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聚集不经济:是指社会经济活动及相关要素空间集中所引起的费用增加或收入、效用损失。原因:1. 规模不经济;由于规模的扩大而带来的成本提高和效益的降低。例如,规模过大会带来管理效率降低,官僚主义滋长,工作人员会互相扯皮。而且,当一个工业、区域或人口聚居地变得过大时,它的排污量就会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交通量超过城市交通的容纳能力等。2. 外部不经济;物流、商流、人才流等的聚集会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等问题,这些都是典型的外部不经济现象。城市经济规模:1. 要素聚集的程度与城市经济规模存在直接关系一方面,聚集经济作为空间聚
11、集的吸引力推动着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聚集不经济则作为排斥力限制着城市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2. 规模与聚集经济:规模较大城市有更多的聚集和规模经济利益。在大城市中,由于有足够的需求支持,市场规模一般较大。城市经济规模扩张会带来供给基础的改善(包括城市产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城市投资的聚集程度,及城市基础设施的状况)规模较大城市还有城市区位方面的利益3. 规模和聚集不经济在规模较大的城市中,地价一般较高,并在城市中心达到最高,然后随着和中心距离的增加以递减率下降,城市规模越大,地价增加的距离就越长。大城市中职工所要支付的住房费用、交通费用等也相当高,随着规模的扩大,因以上费用的上升,实际工资收
12、入是以递减率增加的。外国学者霍奇发现,城市人口平均增加 10 倍,城市生活费用平均提高 5 % 。城市生产费用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上升。规模理论:(要点:成本/效益;聚集力/扩散力)1. 适度规模:适度规模就是同效益成本交汇点相对应的规模点2. 合理规模:城市总体所形成的聚集力大于扩散力的规模区间3. 最佳规模:使城市创造出最高经济效益;总体聚集力超过扩散力,其差值达到最大的点三种理论的评价:缺陷:1. 三种理论假设主要是指人口规模或用地规模,规模的内涵不够完全;2. 其聚集力和扩散力难以量化;3. 由于城市经济规模是动态的,因此在实际中很难达到最佳规模。启示:由于影响城市经济规模变动的因素较多,
13、因此,只要达到适度规模或者合理规模即可。其含义:1. 城市经济规模中各组成部分的相互适应与匹配程度,如城市人口规模同用地规模的配比是否合理,城市资产规模和经济当量同人口规模是否相适应等等。2. 城市经济规模同城市性质、功能、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城市现有基础设施容量以及该城市在一个国家或世界某地区城市体系中的地位的吻合度。城市规模等级分布 “中心地”理论核心内容:1. 中心地(城镇)有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中心地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具有不同等级;2. 不同等级的中心地职能具有不同的市场区,在存在竞争的情况下,市场区的形状为正六边形;3. 不同等级的中心地在数量关系和功能控制关系构成一个等级数量体系
14、,市场原则(K=3):1,2,6,18 , 交通原则(K=4):1,4,16,64, 行政原则(K=7): 1,6,42,294,规模顺序法则1. 主要内容:位序规模法则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广泛使用的公式:Pr=P1R-q(式中Pr 是第r位城市的人口;P1 是最大城市的人口; R 是Pr城市的位序;q为指数);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采用位序和规模数据进行回归,得出区域的位序规模公式,一般不将P1作为常量处理,而是以回归得到的参数取代P1。2. 目前的应用:a) 可以根据 q 判断城市体系的位序规模特征,一般以q=1为理想状态,q1为集中分布状态。b)
15、在规划确定合理的 q 值和总区域城市人口后,可以用区域分配法得到各序列城市的人口,作为区域城市规模人口预测的参考城市首位率1. 主要内容:指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最大城市远大于区域第二位城市的规律性现象。2. 首位度和4 城市指数和 11 城市指数:a) 首位度: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b) 4 城市指数和 11 城市指数定义如下: 4 城市指数 S P1 / ( P2 P3 P4) 11 城市指数 S 2P1 / ( P2 P3 P11)所谓正常的 4 城市指数和 11 城市指数都应该是1,而两城市指数应该是2城市金字塔1. 城市规模越大的等级,城
16、市的数量越少,而规模越小的城市等级,城市数量越多。2. 城市金字塔从城市规模等级(即按规模划分的等级)和各等级数量城市之间的关系来考察城市规模分布3. 把这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用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的关系图表示出来,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4. 金字塔的基础是大量的小城市,塔的顶端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城市。城市经济结构涵义:组成城市经济系统的各要素的组织体系构成:见图。(一) 城市产业结构:指城市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特定联系和比例关系,是城市生产力结构中的首要组成部分,通常划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1. 第一产业包括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2. 第二产业主要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
17、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3. 第三产业则含有三个层次:a) 流通部门,涵盖有交通、邮电通讯、商业、物资供应和仓储;b)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房地产、旅游、饮食业,居民服务和各类中介与技术服务;c)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其中包括教育、文化、广电、卫生、社会福利等。d)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如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等研究城市产业结构的意义:根本目的:不断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增加城市总供给,推动城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供给结构的关系:城市资源配置结构城市产业结构城市供给结构城市供给总量城市资源的产业配置结构决定产业结构
18、,城市产业结构包含着城市各产业的生产能力结构,而各产业的生产能力结构又决定着城市供给结构,供给结构又决定城市供给总量;城市总供给是城市后期增长的主要动因,总供给量的大小决定着城市经济增长的幅度和速度。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从城市生产的先后顺序看,必须要使各部门按其本身的投入产出关系,形成一定比例的生产能力结构;从各产业的关联度看,必须让各产业在产业链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形成协调的比例关系;从最终产业看,必须要求最终商品或服务同最终需求相吻合。城市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建立在城市各产业间和各产业内部各行业间比例协调的基础之上的,是使城市产业结构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比例协调。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的变化规律:1.
19、 从三次产业的变化看,经济越发达,城市化程度越高,第二产业占 GDP 的比重就走低,第三产业的比重就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则持续下降。2. 从产业结构的要素密集程度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为资金密集型为主,再向技术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产业演进。3. 从规模看,为争取占领产业高地,产业间的并购活动越演越烈,通过并购形成了新的产业巨人,它们以城市为依托,在世界经济的某个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 城市消费结构:指在一定的支付能力下,城市居民为满足生活消费的需求而从城市市场获取各种消费资料(包括服务)之间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从消费资料对居民生产的需要看,可分为三个层次:1. 生存资料,包括衣、食、
20、住、行;2. 发展资料,包括教育、文化、卫生;3. 享受资料,主要是各种服务和娱乐。消费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城市消费结构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形成和变化。确定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城市域内的消费倾向影响1. 在较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决定消费,消费引导资源的产业配置,资源的产业配置结构决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又影响城市供给,最后有效供给满足需求和消费。2. 在某一时期,城市居民消费的偏好,往往会促使某 1 2个产业迅速扩张,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改变原有的城市产业结构。3. 消费结构变动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不断产生对新产品、新的服务品
21、种及新工具的需求。这种需求在相当程度上拉动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的演进。消费结构变动的制约因素:1. 由产业结构决定的供给结构影响城市消费结构:在城市经济的不同发展时期,较低层次的城市消费结构同低层次的产业结构相适应,高层次的消费结构必然有高层次的产业结构作为支撑。2. 商品流通网络和服务网络的完备性制约消费结构的变动: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完备的商品流通网络和服务网络不仅可以影响与改善城市供给结构,丰富商品和服务供给总量,而且能拓宽消费主体的选择面,为消费结构的变动提供更广泛的空间和信息渠道,否则,消费结构的变动将会变得迟缓。3. 居民的收入构成和水平会对消费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其中,个人收入水平是
22、最主要因素。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1. 城市消费结构呈现出居民需求由低到高逐渐升级的多样化趋向首先是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系数下降其次,衣物消费比重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再次,住房消费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而上升2. 城市居民消费及其结构的变动,层次的提升已成为拉动城市 GDP 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并且,将在今后的城市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住房消费增长的拉动力量起到了前所未有的贡献作用。3. 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更为明显,消费层次也会越来越分明。收入水平高的城市居民将消费的重点逐步放在了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上,而收入较低的居民则以生存资料为主要消费对象。(三) 城市基础结构:涵义:它包括供水排
23、水、供电、供气、供暖、城市道路和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园林绿化以及防灾设施和环保设施。基础设施的作用: 为城市物流、能流、信息流、价值流和人流的运动提供必要的载体和通道,有利于各经济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产出较高的综合效益。 为城市劳动力的再生产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安静、整洁、舒适、优美的人工环境,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改变落后的消费和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劳动力这个最积极的生产力要素的潜能。 为城市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提供有力的防灾保障。 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生产力发展具有制约作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适度超前,至少是同步进行。(四) 城市科技结构:要素:活动主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经济 学期末 复习资料 3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