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天津大学-2008-试卷含答案(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天津大学-2008-试卷含答案(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1分)1吸收操作的作用是分离( ) A. 气体混合物 B. 液体混合物 C. 气液混合物 D. 部分互溶的液体混合物2已知SO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1、t2、t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1=0.0035atm、E2=0.011atm、E3=0.00625atm,则( )A. t1t2 B. t3 t2 C. t1 t2 D. t3t1 3对常压低浓度吸收系统,系统总压在较小范围增加时,亨利系数E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4在下列吸收过程中,属于气膜控制的过程是( )A.水吸收氢 B.水吸收氧 C.水吸收氨 D.水
2、吸收二氧化碳5. 根据双膜理论,当被吸收组分在液相中溶解度很小时,以液相浓度表示的总传质系数( ) A. 大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B. 近似等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C. 小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D. 近似等于气相传质分系数6. 精馏塔提馏段的操作线斜率( ) A. 大于1 B. 小于1 C. 等于1 D. 不确定7液体混合物中,两组分相对挥发度越接近于1,表示用精馏的方法分离该溶液时越( ) A. 完全 B. 不完全 C. 容易 D. 困难 8. 若加料热状态参数q值减小,将使( ) A精馏段操作线斜率增大 B. 精馏段操作线斜率减小 C提馏段操作线斜率增大 D提馏段操作线斜率减小9 精馏塔中由塔顶向下的
3、第n-1、 n、 n+1层塔板,其气相组成关系为( ) A. yn+1ynyn-1 B. yn+1 = yn = yn-1 C. yn+1ynyn-1 D. yn yn-1 yn+110. 当蒸馏分离沸点较高,且又是热敏性混合物时,操作压力应采用( ) A. 常压 B. 减压 C. 加压 D. 先常压后加压 11. 作为干燥介质的热空气,一般采用的是( ) A饱和空气 B. 不饱和空气 C过饱和空气 D绝干空气12. 固体物料在恒速干燥终了时的含水量称为( ) A自由含水量 B. 平衡含水量 C结合水量 D临界含水量13. 当干燥一种团块或者是颗粒较大的湿物料,要求含水量降至最低时,较适宜的干
4、燥器型式为( ) A. 厢式 B. 气流 C. 带式 D. 转筒14. 湿空气在预热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状态参数是( ) A. 焓 B. 相对湿度 C. 露点 D. 湿球温度15. 大量空气和少量水长期接触后水面的温度等于空气的( )A湿球温度 B. 干球温度 C绝热饱和温度 D露点得分评卷人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 在吸收操作中,以液相浓度差表示的吸收塔某一截面上的总推动力为 。2. 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 ,吸收推动力_ 。3. 压力_ ,温度_将有利于吸收过程的进行。吸收中温度不变,压力增大,可使相平衡常数_,传质推动力_。(增大、减小、不变)4. 由于吸收过程中气相
5、溶质分压总是_溶质的平衡分压,因此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5. 气液两相组成相同时,气相露点温度 液相泡点温度。6. 精馏操作时,增大回流比,其它操作条件不变,则精馏段液气比L/V ,馏出液组成xD ,釜残液组成xw 。7. 对于饱和蒸气进料,L_ L,V V。( 、 )8. 二元理想物系精馏。对于一定的设计任务:加大回流比,理论板数N将 ;提高进料温度,N将 ;提高操作压力,N将 ;增加进料量10%,N将 。9. 塔板负荷性能图由_ _ _、_ _、_ _、_ _、_ _五条线构成。10. 干燥过程的传热推动力是 ,传质推动力是 。干燥过程的必要条件是 。11. 温度为40,水汽分压为5
6、kPa的湿空气与温度为30的水接触,则传热方向为 ,传质方向为 。已知30和40下水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4.24kPa和7.38kPa。12. 不饱和湿空气的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w,露点td的大小顺序为 。得分评卷人 三、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1. 为了提高吸收的吸收率,可以采用哪些方法?2. 什么是全回流?全回流操作有何特点和实际意义?3. 塔板负荷性对精馏塔操作和设计有何意义?4. 已知总压101.3kPa,湿空气t=60,=40%,如何在h-H图上确定H、h、p、td、tw(tas)?试绘出求解过程示意图。得分评卷人 四、计算题(共35分,每小题12分)1 用填料塔从一混合气体中
7、吸收所含的苯。混和气体中含苯5%(体积分率),其余为空气,要求苯的回收率为90%,吸收塔为常压操作,温度为25,入塔混合气体为每小时940m3(标准状态),入塔吸收剂为纯煤油,煤油的耗用量为最小耗用量的1.5倍,已知该系统的平衡关系Y*=0.14X(其中X、Y为摩尔比),气相总传质系数KYa=0.035kmol/(m3s),纯煤油的平均分子量Ms=170,塔径D=0.6m。试求:(1)吸收剂的用量;(2)吸收剂的出塔浓度;(3)填料层高度。2 苯和甲苯混合物中含苯0.4(摩尔分数),流量为1000 kmol/h,在一常压精馏塔内分离,要求塔顶馏出液中含苯0.9(摩尔分数),苯的回收率不低于90
8、%,泡点进料,泡点回流,取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5倍,相对挥发度=2.5。试求:(1)塔顶产品量D;(2)塔底釜残液量W及组成xw(摩尔分数);(3)精馏段操作线方程。3 湿物料含水量为42%,经常压干燥后产品的含水量为4%(均为湿基),产品量G2为0.126kg/s。空气的初始温度为21,相对湿度40%,经预热器加热至93后再送入干燥器中,离开干燥器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为60%。若空气在干燥器中经历等焓干燥过程,试求: (1) 绝干空气的消耗量L(kg绝干气/s)。已知:H0=0.008kg水/kg绝干气;H2=0.03kg水/kg绝干气。 (2)预热器提供的热量QP(kW)(忽略热损失)。
9、(本题11分)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化工原理试卷 参考答案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化工原理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1分)1. A , 2. A , 3. C , 4. C , 5. B ,6. A , 7. D ,8. C ,9. C , 10. B ,11. B , 12.D , 13. D , 14. C, 15. A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 cA*-cA 2. 增大 ,增大3. 增大 ,降低, 减小, 增大4. 大于, 上方5. 高于6. 增大,增大,减小7. =, 8. 减少,增多,增多,不变9. 液沫夹带线,液泛线,液相负荷上限线,液相负
10、荷下限线,漏液线10. 气温与湿物料的温差,湿物料表面水气分压pW与空气中水气分压p之差,ppW11. 空气水,水空气12. ttwtd三、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1. (1)提高吸收过程的推动力:逆流;提高吸收剂的流量;降低吸收剂入口流量 (2)降低吸收过程的传质阻力:提高流体湍动程度;改善填料的性能。2. R,这时精馏段、提馏段操作线与对角线相交,理论塔板层数最少。在开工、短期停工或实验研究时,采用全回流可使过程稳定,便于控制。3. 指出精馏塔的操作弹性;调整塔板的结构参数。4. 图略。四、计算题(共35分,每小题12分)1. 解:(1)Y1=y1/(1-y1)=0.05/(1-0.
11、05)=0.0526 Y2=y1(1-)=0.0526(1-0.9)=0.00526 (L/V)min=(Y1-Y2)/(Y1/m-0)=0.126 L/V=1.50.126=0.189 V= 940/22.4(273/298)(1-0.05)=36.53 kmol/h L=36,530.189=6.903 kmol/h =6.903170=1174 kg/h (2) L/V=(Y1-Y2)/X1 X1=(0.0526-0.00526)/0.189=0.25 (3) Y1*=0.14X1=0.140.25=0.035 Y2*=0 Y1=Y1-Y1*=0.0526-0.035=0.0176 Y2
12、=Y2-Y2*=0.00526 Ym=(Y1-Y2)/ln(Y1/Y2)=(0.0176-0.00526)/ln(0.0176/0.00526)=0.0102 NOG=(Y1-Y2)/ Ym=(0.0526-0.00526)/0.0102=4.64 HOG=V/(KYa)=(39.87/3600)/0.035/(/4)0.62=1.12m Z= NOGHOG= 4.641.12=5.2m2. 解:已知:xF=0.4, xD=0.9, F=1000kmol/h (1) DxD/FxF=0.9 D=0.910000.4/0.9=400kmol/h (2) 物料衡算: 10000.4=4000.9+
13、WxW 1000=400+W 解得:W=600kmol/h, xW=0.067 (3) xq=0.4, yq=2.50.4/(1+1.50.4)=0.625 Rmin=(0.9-0.625)/(0.625-0.4)=1.22 R=1.51.22=1.83 精馏段操作线: y=(1.83/2.83)x+0.9/2.83=0.647x+0.3183. 解:(1)G=G2(1-w2)=0.126(1-0.04)=0.121kg/s X1=w1/(1-w1)=0.42/(1-0.42)=0.724 kg水/kg绝干料 X2=w2/(1-w2)=0.04/(1-0.04)=0.0417 kg水/kg绝干料 W=G(X1-X2)=0.121(0.724-0.0417)=0.0826 kg/s L=W/(H2-H1)=0.0826/(0.03-0.008)=3.76 kg绝干气/s (2) QP=L(h1-h0) h1-h0=(1.01+1.88H0)(t1-t0) =(1.01+1.880.008)(93-21)=73.8kJ/kg绝干气 QP=3.7673.8= 277 kW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