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高度大于250m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共29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建筑高度大于250m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共2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高度大于250m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共29页).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建筑高度大于250m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试行) 第一条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民用建筑高层主体部分(包括主体投影范围内的地下室)的防火设计。裙房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 第二条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承重柱(包括斜撑)、转换梁、结构加强层桁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4.00h; 2 梁以及与梁结构功能类似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3 楼板和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50h; 4 核心筒外围墙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
2、.00h; 5 电缆井、管道井等竖井井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6 房间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疏散走道两侧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7 建筑中的承重钢结构,当采用防火涂料保护时,应采用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第三条防火分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的核心筒周围应设置环形疏散走道,隔墙上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 2 建筑内的电梯应设置候梯厅; 3 用于扩大前室的门厅(公共大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周围连通空间分隔,与该门厅(公共大堂)相连通的门窗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 4 厨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相邻区域分隔
3、; 5 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楼梯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酒店客房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电缆井和管道井等竖井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6 防火墙、防火隔墙不得采用防火玻璃墙、防火卷帘替代。 第四条酒店的污衣井开口严禁设置在楼梯间内,应设置在独立的服务间内,该服务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区域分隔,房间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污衣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顶部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洒水喷头和火灾探测器以及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的排烟口; 2 应至少每隔一层设置一个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洒水喷头; 3 检修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4 污衣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第五条用作扩大前室的
4、门厅(公共大堂)内不应布置可燃物,其顶棚、墙面、地面的装修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建筑外墙装饰、广告牌等应采用不燃材料,不应影响火灾时逃生、灭火救援和室内自然排烟,不应改变或破坏建筑立面的防火构造。 第六条除广播电视发射塔建筑外,建筑高层主体内的安全疏散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疏散楼梯不应采用剪刀楼梯; 2 疏散楼梯的设置应保证其中任一部疏散楼梯不能使用时,其他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仍能满足各楼层全部人员安全疏散的需要; 3 同一楼层中建筑面积大于2000m2防火分区的疏散楼梯不应少于3部,且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有1部独立的疏散楼梯; 4 疏散楼梯间在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出口。当确需利用首层门厅(公
5、共大堂)作为扩大前室通向室外时,疏散距离不应大于30m。 第七条除消防电梯外,建筑高层主体的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部可用于火灾时人员疏散的辅助疏散电梯,该电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火灾时,应仅停靠特定楼层和首层;电梯附近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和操作说明; 2 载重量不应小于1300kg,速度不应小于5m/s; 3 轿厢内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 4 电梯的控制与配电设备及其电线电缆应采取防水保护措施。当采用外壳防护时,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关于IPX6MS的要求; 5 其他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有关消防电梯及其设置要求;
6、6 符合上述要求的客梯或货梯可兼作辅助疏散电梯。 第八条避难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难区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的要求,并应按不小于0.25m2/人计算; 2 设计避难人数应按该避难层与上一避难层之间所有楼层的全部使用人数计算; 3 在避难区对应位置的外墙处不应设置幕墙。 第九条在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5m的不燃性实体墙,且在楼板上的高度不应小于0.6m;当采用防火挑檐替代时,防火挑檐的出挑宽度不应小于1.0m、长度不应小于开口的宽度两侧各延长0.5m。 第十条建筑周围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5m。消防车道的路面、救援操作场地,消防车道和救援操作场地
7、下面的结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不小于70t的重型消防车驻停和支腿工作时的压力。严寒地区,应在消防车道附近适当位置增设消防水鹤。 第十一条建筑高层主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场地的长度不应小于建筑周长的1/3且不应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并应至少布置在两个方向上,每个方向上均应连续布置; 2 在建筑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避难层的避难区外墙一侧应对应设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 3 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25m和15m。 第十二条在建筑的屋顶应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 第十三条建筑高层主体内严禁使用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可燃气体燃料。 第十四条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8、应采用高位消防水池和地面(地下)消防水池供水。 高位消防水池、地面(地下)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分别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的全部消防用水量。 高位消防水池与减压水箱之间及减压水箱之间的高差不应大于200m。 第十五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设计参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规定的中危险级级确定; 2 洒水喷头应采用快速响应喷头,不应采用隐蔽型喷头; 3 建筑外墙采用玻璃幕墙时,喷头与玻璃幕墙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m。 第十六条电梯机房、电缆竖井内应设置自动灭火设施。 第十七条厨房应设置厨房自动灭火装置。 第十八条在楼梯间前室和设置室内消火栓的消防电梯前室通
9、向走道的墙体下部,应设置消防水带穿越孔。消防水带穿越孔平时应处于封闭状态,并应在前室一侧设置明显标志。 第十九条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应分别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避难层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应至少在两个方向上设置。 第二十条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场所中,自然排烟口的有效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场所地面面积的5%。 采用外窗自然通风防烟的避难区,其外窗应至少在两个朝向设置,总有效开口面积不应小于避难区地面面积的5%与避难区外墙面积的25%中的较大值。 第二十一条机械排烟系统竖向应按避难层分段设计。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机械排烟系统,应按每个防火分区独立设置。机械排烟系统不
10、应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合用。 核心筒周围的环形疏散走道应设置独立的防烟分区;在排烟管道穿越环形疏散走道分隔墙体的部位,应设置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第二十二条水平穿越防火分区或避难区的防烟或排烟管道、未设置在管井内的加压送风管道或排烟管道、与排烟管道布置在同一管井内的加压送风管道或补风管道,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 排烟管道严禁穿越或设置在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内。 第二十三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的消防联动控制总线应采用环形结构; 2应接入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3 旅馆客房内设置的火灾探测器应具有声警报功能; 4 电梯井的顶部、电缆井应设
11、置感烟火灾探测器; 5 旅馆客房及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且建筑面积大于100m2的房间内应设置消防应急广播扬声器; 6 疏散楼梯间内每层应设置1部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每2层应设置一个消防应急广播扬声器; 7 避难层(间)、辅助疏散电梯的轿箱及其停靠层的前室内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信号应接入消防控制室,视频监控系统的供电回路应符合消防供电的要求; 8 消防控制室应设置在建筑的首层。 第二十四条消防用电应按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供电。应急电源应采用柴油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组的消防供电回路应采用专用线路连接至专用母线段,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3.0h。 第二十五条消防供配电线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12、1 消防电梯和辅助疏散电梯的供电电线电缆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耐火时间不小于3.0h的耐火电线电缆,其他消防供配电电线电缆应采用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耐火时间不小于3.0h的耐火电线电缆。电线电缆的燃烧性能分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GB 31247的规定; 2 消防用电应采用双路由供电方式,其供配电干线应设置在不同的竖井内;3 避难层的消防用电应采用专用回路供电,且不应与非避难楼层(区)共用配电干线。第二十六条非消防用电线电缆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非消防用电负荷应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第二十七条消防水泵房、消防控制室、消防电梯及其前室、辅助疏散电梯及其前室、疏散楼梯间及其
13、前室、避难层(间)的应急照明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采用独立的供配电回路。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对于疏散走道不应低于5.0lx;对于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不应低于10.0lx。建筑内不应采用可变换方向的疏散指示标志。【附件二】建筑高度大于250m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试行)条文说明第一条高层建筑一般由高层主体部分及其附属的多层裙房部分构成。本技术要求主要针对民用建筑中高层主体及其投影范围内的地下室部分的防火设计。裙房可以不执行本技术要求,但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当附属建筑为高层建筑时,附属建筑的防火设计也要符合本技
14、术要求。本技术要求是在现行国家标准相关规定基础上的加强性要求。本技术要求未涉及的其他防火要求,仍要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第二条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民用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往往延烧时间长,扑救难度大,其主要承重构件必须具备较高的耐火性能;电缆井、管道井等竖井的完整性如受到破坏,也将导致火灾在建筑内部迅速蔓延,而变得难以控制。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的防火安全和疏散救援安全,通过调研上海中心大厦、武汉民生银行大厦等国内超高层建筑案例,综合考虑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需求、现有技术条件、经济合理性等因素,在现行国家标准对民用建筑构件耐火极限要求的基础上,参考美国建筑结构类型标准NFPA 220等标准的规定
15、,提高了若干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1)承重柱(包括斜撑)、梁、核心筒等是超高层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力条件较为严酷,此类构件若在火灾下出现破坏或者失效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因此,将承重柱(包括斜撑)的耐火极限提高到4.00h,将梁、与梁结构功能类似的构件以及核心筒外围墙体的耐火极限提高到3.00h,将楼板和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提高到2.50h。由于转换梁、结构加强层桁架为超高层建筑关键受力构件,其作用等同于承重柱,如转换梁等构件失效后,与之相连的支撑柱也将失效。因此,要求转换梁、结构加强层桁架与承重柱具有相同的耐火极限。(2)建筑核心筒的外围墙体是指与环形疏散走道或其他
16、非核心筒空间交界处的分隔墙体。(3)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内设置有大量的电梯井、管道井等竖井,这些竖井容易成为火灾和烟气在竖向蔓延的通道。竖井井壁的耐火极限提高到2.00h,可以防止火灾通过这些竖井蔓延至核心筒外。(4)提高房间隔墙、疏散走道等防火分隔墙体的耐火极限,能够为人员提供更加安全的疏散环境。(5)超高层建筑中的钢结构主要应用于承重柱和梁等具有较高耐火极限要求的受力构件,采用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进行防火保护有利于提高构件的耐火性能。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技术成熟,可靠性高,已广泛应用于海口双子塔、武汉民生银行大厦等多项工程。第三条本条进一步明确了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电梯厅、门厅(公共大堂)、厨
17、房、防烟楼梯间的分隔要求,特别是对墙体上开设的门窗的防火要求以及防火墙和防火隔墙的做法进行了加强。(1)核心筒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内通常包含疏散楼梯、电梯井、通风井、电缆井、卫生间、设备间等功能。加强核心筒防火分隔对于防止火灾在建筑内部竖向蔓延,保证人员疏散安全和外部救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核心筒周围设置环形疏散走道,可以更好地将楼层上有较大火灾危险性的区域与核心筒相互分隔,避免了因这些区域与核心筒直接相连,而导致安全出口在火灾时不能使用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建筑的防火安全性能。(2)电梯厅建筑内的电梯井在火灾时易成为火势沿竖向蔓延扩大的通道,因此要设置候梯厅,避免将电梯直接设置在使用功能空间
18、内。(3)门厅(公共大堂)超高层建筑的门厅(公共大堂)是建筑内人员集散的主要区域。绝大部分建筑的疏散楼梯、消防电梯、辅助疏散电梯的出口都需要利用门厅(公共大堂)作为扩大的前室来通向室外。因此,不仅要严格控制该场所的火灾荷载,而且要采取防火分隔措施来降低其他部位着火对门厅(公共大堂)的影响。(4)厨房厨房火灾危险性较大,对厨房的防火分隔在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相应要求。(5)防烟楼梯间和竖井等现行规范对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均要求采用乙级防火门,电缆井等竖井井壁上的检查门采用丙级防火门。本条结合长沙国际滨江金融中心、九江市国际金融广
19、场A1#楼、武汉长江航运中心项目1#塔楼等工程实践,将建筑高度大于250m建筑内楼层进入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门、竖井上的检查门统一要求采用甲级防火门,以进一步降低火灾在建筑内部竖向蔓延的危险。结合武汉中心等工程实践,要求酒店客房的门采用乙级防火门,将火灾控制在房间内,降低火灾蔓延的危害和影响。(6)防火玻璃墙、防火卷帘防火玻璃墙的可靠性不仅与玻璃本身的耐火性能有关,而且取决于固定框架的安装情况;对于C类防火玻璃,还取决于冷却水保护系统是否维护良好、水源是否可靠以及能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等条件。因此,本条明确建筑内的防火墙、防火隔墙不能采用防火玻璃墙替代,以提高防火分隔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防火卷帘在实
20、际使用过程中,存在防烟效果差、可靠性低等问题。因此对于超高层建筑,要求防火墙、防火隔墙不应采用防火卷帘替代。第四条污衣井一般为不锈钢筒体,污衣从每层开口投入,通过重力输送至底层出口到收纳室或洗衣房。现行国家标准要求建筑内的竖井应每层进行防火分隔,但污衣井是一个从下至上完全贯通的井道,通过污衣投入门与各层连通,因使用功能的需要无法逐层进行分隔,因此应采取措施防止火势通过污衣井沿竖向蔓延。另外,污衣井属于隐蔽空间,根据其构造和烟气蔓延特性,需在其上部设置火灾探测器和排烟口,以便早期发现火情,同时尽快排除烟气。第五条建筑外墙上设置的装饰、广告牌等,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火势沿建筑外立面蔓延扩大,因此
21、应采用不燃材料。同时装饰、广告牌不应遮挡建筑外窗等,以便于火灾时建筑排烟、人员逃生和外部灭火救援。第六条建筑的高度越高其疏散距离越长,进入楼梯间内的人员越多,导致楼梯间内的人员拥挤,疏散时间长。根据美国对一些高层建筑的疏散演练和火灾事件中人的疏散行为和时间调查,对于正常的成年人而言,当楼梯间内的人员密度为2人/m2时,向下行走的速度为0.5m/s;当为4人/m2时,行走速度将为0。因此,疏散楼梯宽度和数量的增加将会大大缩短人员的疏散时间,但实际上,疏散楼梯的数量和宽度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本条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做出此规定。对于超高层建筑的疏散,各国都做出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如美国国际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高度 大于 250 民用建筑 防火 设计 加强 技术 要求 2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