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版)复习资料(共45页).doc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版)复习资料(共4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版)复习资料(共45页).doc(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版)复习资料篇一: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周三多) 第一篇 绪论 一 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3、管理的任务: 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 4.领导 5.控制 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 1.认
2、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 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
3、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1.唯物辩证法 2.系统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 2.目的性 3.开放性 4.交换性 5.相互依赖性 6.控制性 13、系统的观点: 1.整体观点 2.“开放性”与“封闭性” 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 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 6.信
4、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 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9.等效观点 二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3.管理理论丛林 4.战略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 6.学习型组织管理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7
5、.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中管理的十四原则: 1.分工 2.职权与职责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个人报酬 8.集中化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正 12.任用期稳定 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 4、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三种权力类型: 1.理性合法的权力 2.传统的权力 3.超凡的权力 5、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1.明确的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 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4.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和纪律 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6、梅奥霍桑试验的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 2.
6、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4.存在着霍桑效应7、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范围: 1.个体行为 2.团体行为 3.组织行为 8、3C环境企业外部环境的主要特征: 1.变化 2.顾客 3.竞争 9、战略管理的特点: 1.系统性 2.长远预期性 3.对外抗争性 4.灵活应变性 10、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实事的管理 8.与供方互
7、利的关系 12、卓越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观: 1.领导作用 2.以顾客为导向 3.有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 4.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 5.灵敏性 6.关注未来 7.管理创新 8.基于事实的管理 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 10.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 11.系统观点 三 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1、一般环境因素: 1.经济环境 2.政治和法律环境 3.社会文化环境 4.科技环境 5.全球化环境 2、具体环境因素: 1.顾客 2.供应商 3.竞争者 4.其他因素 3、外部组织环境的类型: 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4、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
8、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5、管理道德:组织的管理者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所依据的准则。 第二篇 计划工作 四 计划工作概述 1、计划工作:即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和主观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5W1H: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如何做。 3、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 2.主导性 3.普遍性 4.经济性 4、计划工作的意义: 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 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3.有利于更经济的进行管理 4.有利于控制 5、计划
9、按表现形式分类: 1.目的或使命 2.目标 3.战略 4.政策 5.程序 6.规则 7.规划 8.预算 6、计划工作的程序: 1.估量机会 2.确定目标 3.确定前提条件 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5.评价各种方案 6.选择方案 7.制订派生计划 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7、计划工作的原理: 1.限定因素原理 2.许诺原理 3.灵活性原理 4.改变航道原理 8、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能了解和找到对达到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能准确、客观的选择可行性方案。 9、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10、10、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就越小。 11、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实现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五 目标与战略 1、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2、目标的SMART特性: 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可以度量或测量;可以实现;目标之间相互关联;时间限定。 3、目标的性质: 1.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 2.目标的纵向性(即目标是分层次的) 3.目标的网络化 4.目标的多样性 5.目标的时间性 6.目标的可考核性 4、目标的作用: 1.为管理工作
11、指明方向 2.激励作用 3.凝聚作用 4.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 5、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6、目标管理的特点: 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 2.组织实施 3.检查和评价 7、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的不够 2.没有把指导方针向拟定目标的管理人员讲清楚 3.目标难以确定 4.目标一般是短期的 5.不灵活的危险 8、企业核心能力:是指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9、企业核心能力表现在: 1.具有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和系统的机能 2.迅速把新产品
12、投入市场的能力 3.更好的售后服务能力 4.生产制造高质量产品的技能 5.开发产品特性方面的创新能力 6.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映 7.准确迅速满足顾客订单的系统 8.整合各种技术创新产品的技能 10、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 11、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 12、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3、三种竞争战略: 1.总成本领先战略:主导思想是以低成本取得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2.差异化战略:使企业在行业中别具一格,具有独创性,并利用差别化建立竞争优势。
13、 3.集中化战略:主攻某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或某种特殊的产品。 六 预测与决策 1、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 是指计划在实施工程中预期的内外部环境。它包括经济的、技术的、社会的、政治的、和文化道德等外界环境因素,企业的现有生产技术条件等内部因素。 2、预测:指对未来环境所做出的估计。 3、预测的作用: 1.帮助我们认识和控制未来的不确定性 2.使计划的预期目标同可能变化的周围环境与经济条件保持一致 3.事先了解计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结果 4、预测的步骤: 1.提出课题和任务 2.调查、搜集和整理资料 3.建立预测模型 4.确定预测方法 5.评定预测结果 6.将预测结果交付决策 5、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目标
14、,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6、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 2.决策是各级各类管理者的首要工作 7、正确决策的特征: 1.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 2.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 3.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 4.对控制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5.追求最可能的优化效应 8、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 1.例行问题:是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 2.例外问题:是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完全清楚、结构上不甚分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9、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1.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 2.
15、非程序化决策表现为决策的新颖、无结构,具有不寻常影响,处理这类问题没有固定方法。 10、决策有效性的标准(三种决策类别): 1.最优决策(理性决策) 2.满意决策(有限理性决策) 3.合理决策 11、满足最优决策的条件: 1.问题清楚明确 2.目标单一明确(利润最大化) 3.所有方案已知 4.偏好清楚、一致、稳定 5.没有成本时间约束 12、预测的方法: 1.外推法 时间序列分析法 移动算术平均法假设未来的状况与较近时期有关 指数滑动平均法 2.因果法 回归预测法 3.直观法(如德尔菲法) 13、德尔菲法要点: 1.记名投寄征询意见 2.统计归纳 3.沟通反馈意见 4.多次反复 直观型预测法:
16、头脑风暴法、德尔非法、关联树法、先行指标法 时间序列预测法:单纯外推法、移动平均法、指数滑动平均法、周期变动分析法 计量型预测法:回归分析法、单一方程式模型法、联立方程模型法 14、主观决策法:指用心理学、社会学的成就,直接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做出评价和选择。 15、计量决策法:是建立在数学工具基础上的决策方法,它把决策的变量与变量、变量与目标用数学式表示出来,然后根据决策条件,通过计算求得答案。 第三篇 组织工作 七 组织工作的含义 1、组织工作: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工程。 2、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
17、、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门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3、组织工作的内容: 1.组织职位设计 2.组织结构纵向划分 3.组织结构横行划分 4.职权配制 5.组织结构的协调 6.组织结构的调整 4、组织工作的特点: 1.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 2.组织工作是动态的 3.组织工作要充分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5、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 1.技术 1单件或小批生产技术 2大批量或集中生产技术 3连续流程性生产技术 2.外界环境 3.组织的规模 4.组织的生命周期 5.组织的战略整体战略事业层战略职能层战略 6、组织工作的原理: 1.目标统一原理
18、 2.分工协作原理 3.管理宽度原理 4.责权一致原理 5.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6.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 7、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个人的贡献越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合理有效。 8、分工协作原理:是指组织结构越能反映出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要的各项任务和工作分工,以及相互间的协调,组织结构就越精干高效。 9、管理宽度原理:是指组织中管理者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越适当,就越能够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 10、责权一致原理:是指在组织结构设计中,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越相对一致,组织结构就越有效。 11、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对组织中职权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处理的越适中,
19、就越有利于组织的有效运行。 12、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是指越能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之间取得平衡,就越能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 八 组织结构设计与类型 1、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专业化分工的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提高人员的工作熟练程度 2.有利于减少因工作变换而损失的时间 3.有利于使用专用设备和减少人员培训的要求 缺点:员工因工作单调乏味,产生厌烦和不满情绪,影响了总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为避免过度专业化分工,职位设计的做法: 1.职位扩大化 2.职位轮换 3.职位丰富化 4.工作团队 4、职位设计的要求: 均衡的满足顾客、雇员和组织的利
20、益。 5、层次产生的原因: 如果管辖的人数超过人的精力与时间允许的范围,管理的效率将下降。此时需要增加一个管理层次,通过委派工作给下一级管理者而减轻负担。如此下去,便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 6、扁平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有利于缩短上下级距离,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信息纵向流通快,管理费用低,被管理者有较大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因而有满足感,也有利于选择和培训下属。 缺点:上下级协调较差,同级间相互沟通困难。 7、高耸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管理严密,分工细致明确,上下级易于协调。 缺点:1.协调工作增加。 2.设备与开支、时间与精力增加。 3.上下级的意见沟通和交流受阻。 4.上层对下层的控制困难。
21、5.由于管理严密,影响下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8、管理宽度:是指管理者有效的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9、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 1.管理者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 2.面对问题的种类 3.组织沟通的类型及方法 4.授权 5.计划 6.组织的稳定性 10、部门划分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1.按人数划分 2.按时间划分 3.按职能划分 优点:能充分发挥专业职能,有利于实现目标;简化了训练工作,加强了上层控制手段。 缺点:专业人员对其他领域不了解;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困难。4.按产品划分 优点:有利于发挥专用设备效益;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有利于部门协调 缺点:要求更多的人具有全面管理的能力;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学 原理 周三 复习资料 4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