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第七单元教案(表格式)(共11页).doc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第七单元教案(表格式)(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第七单元教案(表格式)(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备课教师 学 科语文时 间教学内容21.文言文两则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背诵伯牙鼓琴。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文化艺术之美。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大意,感受艺术之美。教学难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大意,感受艺术之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2课时 第一次备课的教学过程第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伯牙鼓琴一、纵情吟诵识知音1.读题解题读好课题,强调“鼓”的读音。理解“鼓琴”“伯牙鼓琴”的意思,引导质
2、疑。2.初读感知。(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3)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二、高山流水遇知音1.感受语言。课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写出了“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呢?(1)理解句子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补充的古文阅读方法。(2)聚焦“鼓”的意思,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3)运用词语、诗句联想的方式丰富语言,丰满形象,指导朗读。在此过程中渗透“太山”“流水”的文化意味,感知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读着这个巍巍乎,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太山?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把这样的感觉读出来。流水在古文里边特指江河。你的脑中又跳出了哪些词或者诗
3、句?2.体验“知音”。(1)理解“善”和“志”,体味古今异义的语言现象。(2)聚焦“善哉”,循序渐进地感受体味“知音”的内涵。(3)师生配合朗读、同桌互读,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与快乐。三、破琴绝弦祭知音1.痛失知音。从“子期死”这一文本留白处入手,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2.想象补充。出示:“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想象补充,感受人物形象:这时候,你又仿佛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伯牙?3.纵情朗读。指导读出情感,读出形象。四、朗朗诵歌怀知音1.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从此,人们不断地在传说和吟诵它!
4、2.熟读成诵。借助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并诵读全文。第二课时 书戴嵩画牛一、欣赏名画,激趣导入。1.多媒体出示几幅名画: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2.学生欣赏,谈感受。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名画有关的一则文言文书戴蒿画牛。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梳理学法,自学课文。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伯牙鼓琴的?一是要多读课文;二要结合注释理解句意;三要把句意串起来读懂全文;四要明白一个道理或意境。3.学生自学课文。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好:所宝:曝:掌:云:奴:
5、媳:2.交流共议。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蒿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写什么?蜀中:四川。戴蒿牛:戴嵩画的牛。这位杜处士收藏了戴嵩的名画牛,他特别喜欢,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从课文哪两个地方能看出杜处士特别喜欢戴嵩的牛?补充讲解戴嵩和斗牛图,学生明确其地位和价值。-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这句话中的“奴”“婢”分别指什么样的人?(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大意是“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6、”并且说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故事已经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要写上这句话?(这是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他想把他的启示告诉我们,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四、再读课文,体会道理。1.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2.通过这篇古文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板书设计作 业设 计教学反思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备课教师 学 科语文时 间教学内容22.月光曲教学目标1.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的教育。2.学习掌握谱、莱“等9个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等词语,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7、3.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2.引导学生体会由实在事物展开的适当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首乐曲时的情和景,体会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2课时 第一次备课的教学过程第二次备课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 2让学生自由畅谈听后感受。 3板书课题,简介月光曲。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钢琴曲,它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那么它描绘的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它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
8、、初读课文,整体感受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汇报初读收获。 (1)字、词的掌握情况。(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交流初读感受。 (4)质疑问难。小组内解决问题 ,不能解决的放在全班交流。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谈收集课外知识的感受。通过课外的资料收集,帮助你理解课文的那些问题? 2、出示学习目标 1自读,围绕重点段、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将感悟结果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书上。 2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时加以引导或点拨。 3.班上汇报。 针对“贝多芬走进茅屋,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这一问题进行交流。
9、 (1)、贝多芬在各地巡回演出的空闲散步时,无意中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走近时又听到屋内穷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感动,于是推门进屋,弹奏了刚才姑娘弹的那首曲子。 引导:贝多芬作为大音乐家,到各地演出还到小镇上演出,并且无偿为盲姑娘弹奏,这一切说明什么?(说明贝多芬没有架子,生活在人民之中,同情、热爱劳动人民,心地善良。) (2)贝多芬弹完一曲,盲姑娘说:“弹得多纯熟呀!感情多深哪!”这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很有音乐素养。贝多芬为在这儿遇到了知音而激动,因此用“我再给您弹一首”来回答盲姑娘。 引导:盲姑娘因为什么断定给他弹琴的人是贝多芬。 (贝多芬正在小镇上演出;弹得如此纯熟,对乐曲的感
10、情体会得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创作者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 (3)练习朗读,把握好穷兄妹俩对话中的互相体贴及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激动的评价。 (4)“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 (A)、贝多芬心情激动。 (B、)当时“风吹灭了蜡烛”,屋里洒满银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这景色很美,这美盖过了茅屋里的贫困和凄凉,这美感染了贝多芬,诱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怀着对穷兄妹俩的同情,决定把美好的音乐奉献给这贫穷而爱好音乐的人。于是贝多芬即景抒情,弹奏出了月光曲。 关于“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与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有何联系?”这一问题的交流,让学生领悟出:(1)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正
11、是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所展示的意境。 (2)皮鞋匠眼前景色的变化正是乐曲旋律起伏跌宕的表现。 (3)乐曲与意境的具体联系: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音乐一定是舒缓的,轻柔的,表现了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静。接着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这时音乐逐渐增强,有了曲折,表现微云开始破坏幽静。忽然风起浪涌,宁静被完全破坏了,这时的音乐一定是高昂激越的,表现整个世界充满了风浪。 (4)再放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进展,并想象乐曲的意境变化。 (5)有感情地朗读8、9自然段,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正是他当时激动心情的真实抒发。 三、总结 1感情朗读全文。 2再听贝多芬的月光曲。 3说说学文后或
12、听乐曲后的感受。板书设计作 业设 计教学反思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备课教师 学 科语文时 间教学内容23.京剧趣谈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中一些道具的来历和作用,理解亮相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2.品味京剧的韵味,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京剧这一国粹的喜爱之情;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资料介绍,了解更多关于京剧的知识。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知识,体会表达的条理性。教学难点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起学生了解京剧、热爱京剧的兴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 第一次备课的教学过程第二次备课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你喜欢京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第七 单元 教案 表格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