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施方案(共1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施方案(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施方案(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施方案一、建设基础(一)专业背景1、宏观背景随着整个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交通和通讯日益发达,世界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人类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问题。新技术也推动了资本、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跨国公司的出现把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历史文化的各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公共性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活动不可忽视的内容。面向全球化的公共管理得到了政府和高等学校的普遍重视。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原来由政府承担的一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要逐步转移给社会公共组织。由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公共
2、组织发育不完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十分落后,因此,加入WTO以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大量公共管理人才和各种公共组织(非政府组织、中介机构、非赢利社会团体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出现正是适应了这种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专业发展的前提。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和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问题不断增多,迫切需要大量公共管理人才。现代化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发展,和谐社区建设,慈善事业兴起,跨国公司增多产生的社会公共问题等,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许多基础公共设施修建、公共物品供给、公共事务管理都面临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公民满意的过程,这就给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提供
3、了发展的机遇。2、地方背景作为省属一般本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管理培养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安徽省是一个人口大省,而且农村人口比重较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贫困人口和老龄化等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会更加突出,对相关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需求会更大。因此,不论是从整个社会来说,还是从我们安徽省的省情来讲,对公共管理人才都呈现出较大的需求,有较好的专业发展前景。我校身处徽州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曾经是古徽州的文化核心区,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我校已构筑起一支以黄山学院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4、中心为核心,包括徽州文化研究资料中心、徽州文化研究所和世界遗产研究所在内的四大研究平台,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专兼职相结合的徽州文化研究的专门队伍。黄山市政府亦正致力于打造“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聚集地”、“皖浙赣交界区域中心城市”,致力于公共服务功能的完善。在我校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下,这些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影响深远的徽文化研究平台将决定我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特色和方向,以此为依托,本专业在未来发展中能够做到服务地方、辐射周边、影响全国。(二)专业现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属公共管理学科的分支,是在借鉴行政管理和工商管理办学经验基础上,整合了教育管理、体育管理、文化事业管理、卫
5、生事业管理、部分人口学、环境经济与管理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复合性、操作性较强的学科。1998年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时设立了管理学门类下的公共管理学科,并把公共事业管理设为公共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2011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中保留了这一设置。1999年东北大学和云南大学正式招收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目前,全国各类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院校超过400所。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于2004年9月正式招生。目前累计毕业生185人,现有在校生306人。虽然专业起步较晚,但是在省市教育部门和院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专业建设初显成效,在安徽省各高校和用人单位中有一定影响。(三
6、)课程现状目前,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有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基础与专业主干必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以及实践与应用能力提高课程等五个课程模块,公共必修课程模块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体能素质、外语知识与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专业人才的能力素养、创新意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则是按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并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发展动态、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特征以及应用型人才特色要求进行设计,主要是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和知识的深入学习,并通过强化专业及科研训练、专项实训、毕业实习和
7、毕业论文,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方向)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践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本专业还安排了一定量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教学实习、社会调查(安排在第六学期)、公益劳动、专业见习(第七学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鉴定等。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有:管理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行政法学、社区管理与服务、现代政治学、公共关系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公共经济学、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四)实验室、实习基地现状2009年
8、6月9日,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与屯溪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签署“社区共建协议”,屯溪区12个社区正式成为我校公管专业实习基地。依托这一平台,公管专业学生在高年级嵌入社区的各类公共事业管理岗位开展实践实习,每位学生至少完成一类岗位实践,从而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层性与应用性。同时,本专业拟在已批准设立的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中配置综合性电子政务流程模拟实验系统、街道社区信息管理实验系统、公务员考试实训实验系统、SPSS社会统计学实验系统、劳动与社会保障模拟实验系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以配合初具成效的实践教学的开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五)师资现状目前,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专职教师
9、7位,兼职教师4位及外聘专家4位,其中,专职教师的构成情况是:知识结构:行政管理专业2人;社会学专业2人;法学1人;信息管理1人;公共危机管理1人。学历结构:获硕士学位6人,博士学位1人。年龄结构:在28岁至4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3岁左右,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职称结构: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2人。外聘专家分别来自于政府、社区和法院,专业实践经验丰富,能适应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需求。 近年来,教师主持和参与各级各类科研教研项目30余项,其中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主持横向合作课题1项,主持省厅项目2项,主持校级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二类期刊4篇。其中,有些研究是直接围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
10、设和发展的,如郭宏斌老师主持的“公管专业实践教学之社区共建模式研究(2009JXYJ19)”,胡永政老师主持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立项的“十一五”国家课题立项项目经管类“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FIB-A11-05),张春晖老师主持的“安徽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09SQRS142)”,李之琳老师主持的“社会导游管理机制中推行劳务派遣制度的探索”,(2006xsk004)等,这些项目的研究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将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2007年6月,郭宏斌老师指导2004级公管专业学生开展以黄山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社会调查,相关成果参
11、加“安徽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获得省二等奖,郭宏斌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学位结构基本上合理,但尚不能满足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将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努力打造一支公共管理理论精通、实践经验丰富、懂外语、积极进取敢担重任的创新型团队。二、指导思想和原则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公共事业管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围绕黄山学院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办学定位,遵循经济管理学院“尊重、关爱、启智、明理”的人才培养理念,秉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师资建设为重心”的专业建设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岗位竞争力、职业成长力和事业创造力”的
12、公共管理型应用型人才,努力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并在安徽省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三、建设目标(一)确立“一个中心”本专业一切建设将以培养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从事基层公共事业管理素质与能力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心。(二)坚持“两个原则”本专业建设要:(1)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原则;(2)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和效率为原则。(三)构建“三个平台”1、以校社共建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模式与传统型学校相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设置以来,就一直重视学生实践实训模式的探索。学院领导和专职教师
13、多次召开实践教学会议,商讨实践教学的创新,探讨增强学生的环境适应力。2009年6月9日,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与屯溪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签署“社区共建协议”,公管专业与屯溪区12个社区正式形成理论研究与社区实践的互助合作机制,为公管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搭建了不可多得的平台。因此,公管专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紧紧依托校社共建载体,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渠道,共同探索新形势下新问题的解决方式,以问题推动理论研究,以理论指导社区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创新,形成良性循环。这一平台的搭建,对帮助学生早日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大有裨益,同时也为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服务地方的区域文
14、化优势整合平台公共事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涵盖了文教、卫生、社区管理、市政管理、广告管理及社会保障等领域,因此,在专业建设上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确定自身专业培养的特色,走专业特色培养之路,而不是大众化的培养模式。可以说,谁抓住了公管办学特色,谁就抓住了就业率,“特色”无疑成为公管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各大高校紧紧依托地域背景和校园优势,为各自公管专业插上特色大旗,明确了办学方向,值得借鉴。如:医学类学校着手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管理、邮电类学校打造公共通讯事业管理等等。我校地处徽州,徽学研究底蕴深厚,影响巨大,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中文化事业管理方向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在文化软实力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事业 管理 专业 实施方案 1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