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技术创新战略给我们的启示(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钢技术创新战略给我们的启示(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宝钢技术创新宝钢技术创新战略分析 宝钢技术创新的具体目标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技术跟踪与创新。主要是消化三期引进技术,并改造一二期工程;第二步是创新技术的储备与输出。实现由引进、消化先进技术为主向开发、创新高新技术为主的战略转变,实现技术开发、技术储备、技术输出多位一体. 宝钢技术创新有三个层面的特点:一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二是面向市场,围绕开发新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进行开发创新,不断开发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保证产品的高质量、低成本,在国内外市场上赢得了竞争优势。三是面向未来,抢占冶金技术的制高点,进行自主创新,以超前研究为先导,突出重点、核心技术的研
2、究开发,为赶超世界冶金技术发展的新潮流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一、宝钢技术创新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 、在高起点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注重培育和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宝钢在高起点引进和采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来的消化、吸收后,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次创新成果。 宝钢拥有“高炉 喷煤技术”、“低成本配煤配矿技术”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和“ 全氢罩式炉技术”、 “ RH 精炼成套装备技术”、“滚筒式钢渣处理技术”、“ PBC 自行式喷补机”等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宝钢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2 、构建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体系保证能
3、力: 宝钢以建设钢铁精品基地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开发基地为目标,逐步形成了以研究院为核心,各分公司、子公司技术中心和高校及社会研究机构构成的,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的“三位一体”技术创新体系。体系保证能力的不断提升,促进了研发能力的快速发展。加强流程优化,完善技术创新相关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支撑体系:(1)制度和管理创新(2)营销战略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证(3)企业文化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导向(4)建立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相关机制 建立中长期技术创新规划的滚动调整机制,保证技术创新规划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并通过编制年度技术创新计划把中长期技术创新规划落实到具体
4、项目上。 每年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审视,以推动技术创新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体系能力的持续提升。 每年召开技术创新委员会会议:主要对技术创新政策、重大决策事项等进行审议。 每 3 年召开技术创新大会:总结 3 年来的技术创新工作、部署未来 3 年的工作重点;推出相关激励政策和制度、表彰先进。 每季度召开技术创新例会,检查、评估季度技术创新工作的推进效果,协调解决推进中的问题。3宝钢的产品创新 宝钢的新产品开发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目标,开发研究宝钢自有的高技术产品,使产品高附加值化,产品质量达到和超过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并形成富有宝钢特色的完整的产品系列和合理的产品结构。宝钢进行了集团
5、化战略性重组后,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开发新产品38项,试制47个品种,66个牌号。对产品创新,宝钢很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创新产品的质量保证。创新产品往往出现产品的质量性能问题。质量的可靠性,性能的稳定性是宝钢新产品创新的两个关键控制点。宝钢三期工程主要产品镀锡板质量稳定,成材率稳定在80,宝翼制罐公司应用宝钢镀锡DI材成功生产易拉罐,结束了国产镀锡板只能生产低档次产品的历史。宝钢供上海大众新、老桑塔纳轿车共15块外覆钢板已全部通过该厂质量认证。(2)产品结构优化与系列产品的形成。 宝钢已为一汽“小红旗”轿车提供了系列产品,车中的245种主要钢板冲压件已有242种使用宝钢板。钢铁企业在产品
6、生产和新产品开发中始终存在着生产装备大型化和产品品种规格多样化的矛盾。宝钢通过集约化方式生产批量大、工艺稳定的通用产品,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同时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实行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管理,以密集型技术带来高附加值而取得技术独占的高额利润。汽车板项目,是宝钢自主创新的“亮点”之一宝钢汽车板从无到有,形成了一批专有技术,拥有了47项专利、102项技术诀窍,主导制订了国家汽车板生产标准,并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日前举行的2006年干部会议上,宝钢集团董事长谢企华指出,要把专利再转化为生产力,体现其价值,提高宝钢的核心竞争力。汽车板项目的成功,为她的话加上了最好的注脚。 1996年的时
7、候桑塔纳只采用宝钢两个零件。为此,针对高等级汽车板的力学性能、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和使用性能等技术难点,宝钢研究院选定了4个方面作重点突破。如今,宝钢汽车板已经覆盖了上海大众的全系列产品。 宝钢汽车板的技术合作链形成。1999年宝钢组建了汽车板研究所,加强了与美钢联等国外同行的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0年以后,宝钢先后与上海交大和一汽合作开展汽车板使用技术研究,使宝钢集成创新和激光拼焊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随着宝钢汽车板生产的推进,宝钢意识到,宝钢汽车板质量和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除了要继续提高钢板的性能外,还必须与汽车行业的发展相结合。宝钢通过对国内各大汽车厂的市场细分,分别制定了投产支持型、
8、成本优化型、产品延伸型、设计支持型等不同的介入方式,深入不同汽车企业,协助他们在新车型研制中使用更优质的钢板。 宝钢积极实施钢铁精品战略, 以产品开发为龙头,近三年新产品转产牌号数超过 150 个、新产品试制量达 330 多万吨。宝钢产品聚集在汽车(尤其是高级轿车)用钢、家电用钢、石油管线钢、钻杆、油井管、高压锅炉管、冷轧硅钢、不锈钢、高合金品种钢和高等级建筑用钢等领域,产品实物质量堪与国际同类产品媲美。 汽车板、造船板、家电板、管线钢、油井管等高档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位于前列, 2005 年,冷轧汽车板的市场占有率 52% ,家电板为 55% ,造船板为 27% 。 宝钢产品广泛应用于西气
9、东输、奥运场馆、石油战略储备、洋山跨海大桥等重点工程。 宝钢的汽车板生产水平目前已处于国际汽车板制造企业的“第一方阵”,截止到 2005 年,宝钢汽车板牌号已增加到 193 个,已经具备向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的高档汽车供货的能力,并制订了我国首个行业性的汽车板技术标准。 “宝钢”注册商标在获得上海市著名商标基础上, 2005 年被国家商标评审委认定为驰名商标。 到 2005 年,已经有 7 个产品获得上海市名牌称号,汽车板荣获中国名牌称号。 4以产品创新带动工艺创新 产品创新必然对工艺提出新的要求,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是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产品创新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前提,用户对产品不断提出新的要
10、求,产品就必须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这就推动工艺的连续性创新。另一方面,宝钢实行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管理,也要求有敏捷的工艺设计系统和敏捷的工艺制造系统, 加大科技投入,工艺技术发展从追求实用向抢占技术制高点发展: 1999 年至 2005 年期间,共有 3100 多项科研项目列入宝钢年度科研开发计划,技术创新投入比率连续三年超过销售收入的 3% 。 2000 年,宝钢专门设立了“科技发展专项经费”,用于支持超前、共性、可持续发展技术等的开发,先后启动了“薄带连铸”等 50 多项重点科研开发项目, 薄带 连铸、非高炉冶炼技术、电磁冶金技术、纳米技术、仿真技术、二恶英防治技术等技术开发取得阶段性进
11、展,局部实现突破。5 、以实验室及中试平台建设为基础,实践中试指导生产: 宝钢致力于一流水平的实验室平台建设,先后建成了激光拼焊、热喷涂、电工钢等实验室以及大规模的碳钢及不锈钢冶炼、轧钢中试机组。通过自主集成创新建成了薄带连铸试验机组(一期)、连铸试验(常规)平台 。 宝钢以“十五”和“十一五”工程建设项目为创新平台,充分实践和发展自主集成技术,如:宝钢分公司 2 号高炉移地大修 工程、作为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锌铝合金镀层产品生产的 3# 热镀锌机组建设工程、采用两涂两烘工艺的 3# 彩涂机组建设工程等工程项目.宝钢已经自主掌握 RH 真空脱气成套技术 ;宝钢自主集成了一条铁水罐深脱磷
12、电炉 AOD VOD 既能三步法又可两步法、既可使用铁水又适应废钢、能开发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新产品的新型不锈钢冶炼工艺路线。6 、以钢铁精品基地建设项目为创新平台,不断提升技术集成能力: 到 2005 年年底,宝钢分公司 2 号高炉移地大修工程、 5M 宽厚板工程、高等级汽车板 1800 冷轧工程、 ERW 工程、不锈钢分公司冶炼及热轧建设工程、特殊钢分公司不锈钢长型材工程、径锻、快锻、合金钢棒材线改造工程、产业公司大规格冷弯型钢生产线、宁波宝新冷轧不锈钢扩建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通过大规模建设和产品结构调整,宝钢钢铁精品基地基本成型。 7 、建立以 6 精益运营为框架的持续改进机制,
13、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公司 2003 年开始导入并试推行 6 精益运营管理,经过三年的踏实推进,建立了健全的推进体系,至 2005 年底累计实施运营改善项目 311 个,财务收益超过 11 亿元,连续获得 2004 、 2005 年度“全国 6 推进先进企业”荣誉称号,实施的“ 6 精益运营管理在宝钢的实践应用研究”课题获“全国技术质量一等奖”,同时,在产销研各个环节开始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共同语言,为宝钢内部管理和技术知识的快速复制和移植奠定了基础。 8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传统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宝钢以管理模式规划系统构架,以战略需求引导功能配置,已形成自己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内许
14、多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样板。“十五”期间,宝钢建设和完善了企业级制造管理系统 (ERP) 、企业级统一的数据仓库系统、客户驱动的综合销售、优化排程、交货期快速应答系统、面向战略客户的协同商务系统等,初步形成了对外快速响应、对内快速决策的企业经营运作系统。 在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宝钢把信息技术产业作为钢铁主业外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来重点扶持、培育和发展。对已有信息产业资源进行整合成立的宝信软件如今已成长为中国冶金工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为马钢、攀钢、吉林通钢、本钢等钢铁企业成功开发了信息系统。 9 、充分利用外部优势科技资源,产学研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多年来,宝钢坚持“产学研”合作,
15、推进企业内部支持体系和社会化支持体系相整合。 开展以学科、领域建设为目的的实验室共建,提高产学研合作质量和层次。如:与东北大学共建了“ EPM 联合研究材料电磁过程实验室”,瞄准电磁冶金先进领域,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与上海交大共建了“汽车板使用技术联合研究室”,开展汽车板综合成形技术研究,支撑宝钢与用户的高层次合作;与上海交大、钢铁研究总院等单位合作分别组建了纳米及先进钢铁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宝钢积极引导和推进科技战 略联盟合作模式,与上海交大、上东北大学签定了长期合作协议。 宝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拓宽产学研渠道,提升国际化能力。 10 、建设人才高地,支撑技术创新发展: 宝钢首创首席师制度
16、,打造技术领军团队;以博士后工作站为平台,加快高端科研人的培养;建立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科技人员培养体系,宝钢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通过选拔培训、项目研究、访问学者、学历提升等形式,提升研发人员国际化研发能力.宝钢以员工的能力提升为导向,致力于建设分层分类的教育培训体系,注重新进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员工国际化能力的提升,设立了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宝钢还充分利用高校优势资源,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11 、坚持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的发展道路: 2000 年,宝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设立了面向全国的“钢铁联合研究基金”,支持钢铁行业的技术创新,已
17、经资助 138 个项目(其中重点项目 6 项)。 宝钢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建立了三大公益基金;宝钢在希望工程、支持西部开发、扶贫,以及支持国防建设和南极科考事业等方面做出了大企业应有的重要贡献。 宝钢注重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打造绿色宝钢。宝钢股份公司是中国冶金系统第一家通过 ISO 14001 环境认证的企业, 2005 年 5 月宝钢成为全国钢铁行业首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宝钢 厂区绿化率达 42.71 ,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风景区标准,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工业旅游景区。 12、标杆管理的应用 宝钢在2000年引入实施了标杆管理(benchmarking)作为技术创新管理工具,选定了1
18、64项生产经营指标作为进行标杆定位的具体内容,选择了45家世界先进钢铁企业作为标杆企业。高起点的引进和后发优势为核心的模式是宝钢技术创新的基石,这是宝钢在创建之初就确立的技术引进战略思路。标杆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恰恰是在对比、模仿中进行创新。(1)、技术创新专利技术对标。宝钢集团与世界500强中的p钢公司2000年技术专利成果数进行对标,借此找到了自己的差距,确定赶超目标。宝钢集团研究院2001年开展技术创新标杆改进后,获国家受理专利比上年递增17,取得公司认可技术秘密比上年递增28,签定技术贸易合同比上年递增340;集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炼钢厂2001年开展标杆工作后,获国家授权专利比上年递增10
19、0,公司认可技术秘密比上年递增52;另外宝钢股份冷轧厂、宝信、五钢、梅山等子公司也开展技术创新标杆管理工作,专利和技术秘密都比标杆管理开展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建设对标。宝钢集团通过与世界500强中2家钢铁公司在科研试验用的轧机、工艺模拟仿真等设施及基地方面进行标准参照后,明显找到了自己与国际先进钢铁企业在研发设备与基地上的差距,决心加速实施研发基地建设,不断进行改进和追赶。集团公司现已投入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加快集团公司冶炼、冷轧、热轧、薄带连铸等试验设备与基地的建设。(3)、逐步推进超前性的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在未来科技前沿性战略发展研究项目发展方面,宝钢集团也与世界50
20、0强同行先进企业进行对标,发现在此方面公司的计划已经远远落后,因此集团公司积极着手从事未来510年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的研发。如宝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公司技术中心在2001年已开始着手国际钢铁前沿性微分子金属材料、x系列管线钢牌号升级等一批科研产品项目研发,为宝钢集团未来高科技发展战略夯实基础。(4)、对钢铁子公司进行产业升级。通过与世界500强同行企业进行装备技术对标后,宝钢集团发现钢铁子公司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亟待进行升级。因此集团投入资金对钢铁主业子公司装备技术进行更新改造,用以提高子公司核心竞争力。集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在近2年先后对一二期工程高炉脱硅、富氧热风、2030冷轧的capl
21、、彩涂机组、2050热轧自动化等几十个项目进行更新改造,并已建设宝钢股份后续发展竞争力项目1800冷轧系列工程项目;于2001年6月对一钢公司投资110亿元开始建设具有当今国际先进装备的不锈钢技术的工程项目;此外集团还对浦钢、五钢、二钢、梅山公司投入资金进行合作支持或技术改造。(5)、信息技术建设向前推进。宝钢集团的发展战略是在未来建成集实业、贸易、金融为一体的大型跨国公司,若没有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支撑是难以和国际大型企业集团的地位相适应的。1996年宝钢集团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就曾标杆借鉴日本综合商社、欧美钢铁、汽车跨国集团信息化管理经验和样式,逐步加快自己的信息化技术建设。二、宝钢技术创新战略给
22、我们的启示1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宝钢在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上都坚持这样一条原则:即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龙头,以效益为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引进国际高新技术,加以二次创新,综合为我所用。虽然在1996年我国突破亿吨钢产量,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但国内钢铁市场供需的变化,形成了总量过剩和结构性不足的态势,结构性不足是指我国有20左右的钢材因技术工艺问题还不能生产,需要从国外进口。2形成一条高效、有序的技术创新链技术创新活动是技术创新战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及相应的组织体系及制度安排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非线形复式网状关系链,即技术创新链,它包括新设
23、想的诞生,创新立项决策,技术攻关及技术的工程化、市场化等一系列连续性环节。成功的技术创新必须在技术链上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有效的体系。3“零风险”策略它是宝钢针对新产品开发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技术创新支持策略,也是新产品的营销策略。所谓“零风险”策略是指对一些在试用中有较大风险的新产品,宝钢对用户采取了“免费试用、损失赔偿”的措施。这一策略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由于风险的转移,用户可以大胆使用,为新产品迅速打开市场,占领市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对研究人员、生产制造人员增加了压力,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避免了“可防范”的错误。4技术创新必须要克服组织和机制上的不适应症组织是创新的保证。宝钢在进行了战略性重组后没有对技术创新造成冲击,主要是宝钢组织体制实行了配套改革,克服了组织和机制上的不适应症。5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以“持续提升产品盈利能力”为主线,通过优化产品结构,使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市场旺销的、盈利能力强的品种。热轧厂与财务部、制造部和宝钢股份销售中心协同攻关,紧贴市场需求,制订了结构优化行动方案以及相关科研课题,做到三条产线统筹兼顾,实现产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运行效率的最大化,为品种钢的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与其它企业比较(见图)国内部分钢企技术能力与进程的比较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