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_1.docx





《(精品)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_1.docx(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历,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下面是我采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珍藏。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
2、“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溶解等六个单元。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身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实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讨论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好经过。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
3、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好经过。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经过并学会描绘这个经过。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改变物体的沉浮及怎样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场,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绘的一系列活动之中。如如何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否重新分离出来等。二、学生分析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
4、和学习行为。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欢的。但是他们却经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3、固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外表,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络。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外表,而不去研究内在。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6、本年级共7个班,1班是小班26人,27班是大班,每班都有57或58人。三、教学要求与评价1、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进行物质混合与分离操作,能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
5、本程序进行观察,能根据事实讲明物质混合后是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能应用学到的知识研b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成一两种混合物。2、老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等。老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老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拟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考虑、表达等都能得以比拟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
6、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能够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可以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3、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经过;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经过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经过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绘等方法沟通本人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4、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及动
7、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认识,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经历对蚕进行养育的经过中,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绘,能按蚕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观察、细节观察,能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拟和测量。能在活动经过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5、学生在课堂教学经过中,愿意以各种不同形式介入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沟通本人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感遭到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的沉浮现象。能按要求设计、制作出简单的小船和“潜艇。6、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场,研究观察物质之
8、间互相混合、溶解的现象;鼓励学生对观察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进行想像并作出本人的解释;鼓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一些物质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活动,以及对饱和溶液的分析、结晶经过的观察活动。在活动经过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浸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举和喜好。四、改良教学的详细措施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鼓励学生的探究兴趣。3、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
9、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考虑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5、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本人得出结论,老师不要把本人的意见强加给学生。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络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五、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内容1混合身边的物质一2混合身边的物
10、质二3分离混合物4研究土壤5了解空气6被压缩的空气、流动的空气7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单元评价8种子变成芽9芽长成苗、开花了!结果了10果实和种子、单元三评价11迎接蚕宝宝的诞生、可爱的蚕宝宝12蚕宝宝变了新样子容貌、蚕的生命周期13单元4评价14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5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造一艘小船16冷水与热水17热胀冷缩18温度和温度计19测量物体的温度20单元6评价21学期总结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2一、教学目的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
11、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经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别人沟通和沟通的能力;构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别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探究与兴趣目的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沟通、反思评价。科学态度目的: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共享。三科学考虑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
12、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介入公共事务的能力。详细如下:觉察与描绘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讲和理论的能力。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计划和施行控制实验测试假讲的能力。采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册科学包含五个单元,共19课,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的分布: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4物体的运动能够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绘。5力作用于物体,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6机械能、声、光、热、电
13、、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本身的生存。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衍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关系。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16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愈加便利、快速、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18工程技术的
14、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在以上18个涉及的概念中,1、7、8、12、15、17、18是本学期的重点知识,但是在教学中怎样把握学生把握的度,既不过于粗浅,让三年级学生感觉没有在科学通过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学难点,让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学生通太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历来系统、科学的学习本册科学知识,并引导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考虑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络,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科学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妙的世界,是需要学生本人去爱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三、
15、各单元设计意图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设计意图:植物是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动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植物遍布我们的周围,为我们提供食物、氧气和美妙的环境,研究植物是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内容。对于儿童来讲,植物是熟悉而陌生的,他们知道植物的存在却很少有目的地去观察和了解植物,对植物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形态与功能缺乏研究与认识。;精品教育资料文库。儿童对植物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经过。一年级下学期,学生认识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初步了解了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二年级下学期学生栽小葱,通过观察并记录小葱天天的喝水情况,了解到水是小葱生长的基本需求
16、,也初步了解到盆栽植物的生长有不一样的基本需求。本单元要让学生在低年段栽小葱活动的基础上,以种为载体,从观察植物生命的某个阶段延伸到观察植物的一生,实现对植物生命历程的认识。学生将通过亲手种植番茄或黄瓜,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经过,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认识植物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为四年级学习植物的营养与繁衍,六年级学习生态平衡打下基础。本单元优选了番茄和黄瓜这两种既常见又各有典型特征的植物作为种植和观察对象,根据自然顺序编排内容,从播种到收获,根据两种植物的生长经过依次展开对其根、茎、叶形态的观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后抽象概括出绿色开花植物生长经过的共同特征。从学习目的上看,本单元既注重学生动手实
17、践能力、观察记录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第2单元(植物与环境)设计意图:从遗传学的角度而言,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在遗传与变异的经过中,接受自然选择的结果,详细表现为变异的物种能适应生存环境就得以存活,否则便面临死亡。这样一来,存活下来的物种便具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形态、构造和生理机制。从研究生物对环境适应性的难度而言,由于植物基本上是定位生存,不会像动物那样频繁地移动位置甚至进行长距离的迁徙,所以研究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要比研究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简单一些,也比拟容易得出结论,合适作为小学科学的学习内容,也便于小学生进行研究。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对植
18、物的多样性有所认识,在一年级下学期也学过(多姿多彩的植物)。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产生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希望对诸如各种各样的植物“是长在哪里的“为什么会长成这样等疑问作出解答。为知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建构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教材以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为主体内容,选取几种学生较为了解的环境沙漠中、水里、石头上,指导学生在动手活动和阅读资料中了解其中一些典型植物的形态、构造和生理机制,让他们懂得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初步知识,并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第3单元(声音的奥秘)设计意图:声音对于地球上的动物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假如没有声音,整个世界便会沉浸于一片静寂当中,动物将失去感悟环境的
19、一个重要渠道。我们随时随地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里,无论能否在感悟或愿意感悟,声音都客观存在,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研究声音现象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之一,对于帮助儿童了解、认识外部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单元围绕认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声音的特征等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感悟、研究、认知声音的奥秘。声音无疑是每个人都“习以为常甚至“充耳不闻的,从婴儿时期就早已“耳熟能详了。但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很多人对此缺少考虑,对儿童而言尤其如此。他们对声音现象、变化经过的知识积累缺乏,形象思维缺乏,概念模糊。本单元通过系列科学探究活动
20、解答声音的产生、传播与变化这三大疑惑,用活动体验纠正偏见,也为初中学段学习声音规律提供知识基础与实践经历,使学生乐于介入到声音现象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来。本单元的探究活动采用了显性化的方式,让难以直接观察到的声音“现身,使声音“看得见,以及听得见声音在各类物质中传播等,让学生感遭到看不见的东西也具有客观存在性,并且学会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其终身发展服务。第4单元(身边的材料)设计意图:材料是我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之一。从文具、衣帽、课桌到轮船、火车、宇宙飞船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了生活中成千上万的物品。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中,材料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1、。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也都是以材料为标志来划分的。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材料的特征?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认识材料的特征?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我们如何研发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材料?这些都是本单元要研究的问题。本单元共有四课。第一课为材料总览。通过观察身边的各种材料,使学生意识到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做成的。按来源可将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接下来是并列平行的三课,分别选取了纸、金属和塑料为研究对象,它们不仅常见、易得,而且既有天然材料也有人造材料。这三课的设计形式大体一样:在认识材料性质的同时,交织科学探究经过技能的练习。所涉及的科学探究经过技能有:观察、描绘、
22、控制变量、作出假设、实验、概括推理、表达沟通等。本单元也将“科学一技术一社会一环境结合得非常好,能够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在纸的硏究中,浸透了保护纸的原材料木材资源的教育;在(金属)一课中,让学生综合考虑材料的多种性能,进行材料的设计;在(塑料)一课中,让学生考虑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等等。第5单元(观察天气)设计意图:天气是大气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的物理状态。天气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天气定量的观测以及对量的分级,是人类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的重要根据。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祸对人类的影响非常大,只要充分把握其特点才能预防灾祸、减少损失。了解天气与气
23、候的相关知识,学会观测天气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关于天气的观念,这些都是当代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地球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众对天气与气候的熟知程度,对其介入诸如气候变暖等全球性话题的讨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中年级的孩子对天气的知识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低年级时他们学过(关心天气)这个单元,但是对天气缺乏定量观测的经历。他们已经认识到天气变化、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但不会从量的意义上去判定影响的程度。此外,学生对天气和气候区分不清,对各气象要素也未构成整体的认识。儿童在天气这一概念的建立上有进阶性,他们是先认识详细的天气现象,进而了解这些现象的规律,最后才能搞明白天气现象构成的原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小学 三年级 科学 下册 教学计划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