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相遇应用题教案.docx
《(精品)相遇应用题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相遇应用题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相遇应用题教案相遇应用题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相遇应用题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相遇应用题教案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8页准备题、例5。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答简单的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拟、分析、综合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教学经过中,浸透“事物是变化的、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解题思路,把握解题方法。教学难点:理
2、解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总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关键:使学生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教具准备:计算机及辅助软件教学经过:一、展示设疑:温习铺垫同学们,过去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有关行程问题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在过去的知识基础上把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为了更好地把握新知识,如今我们把一些相关知识进行温习。1、口答:张华每分钟走65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电脑辅助为什么这样列式,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来回答?2、在27届奥运会中,我国体育健儿勇夺28枚金牌,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冲动和自豪。如今我提议,以热烈的掌声祝贺我国体育健儿为我们获得的荣誉。但是,鼓掌也很有
3、学问,你们鼓掌时两只手是如何运动的?从开场运动的地方,时间,方向及运动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回首,考虑。边问、边答、边板书两手运动:地点:两地结果:相遇时间:同时方向:相对相向今天,我们就要从以前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转变为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二、引导思疑1、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70米。电脑辅助请同学们看屏幕,张华和李诚是如何走的,结果如何?电脑辅助2、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中走的时间是1分钟这一行。完成后利用电脑演示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的经过并集体校对答案。问:走1分钟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是如何求出来?两人之间的距离呢?
4、让学生把表格填完,利用电脑演示来校对引导学生观察并考虑,随着两人走的时间一分一分地增加,两人所走路程的和如何变化?两人之间的距离同时发生什么变化?当两人的距离是0时,我们就讲这时两人如何了相遇了两人运动的结果就是相遇同桌讨论: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距离有什么关系?电脑辅助要求两家距离就是求什么?板书:两家距离等于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像这样,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他们所走的路程之和正好等于两地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相遇问题。板书:三、引思解疑1、出示例5:小强和小丽同时从本人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学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
5、多少米?2、小强和小丽是如何运动的?电脑辅助3、让学生尝试解答。你是如何想的?在小组内互相讨论。4、反应学生情况,全班讨论并强化两种解法。请你讲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如何列式?电脑辅助答:他们两家相距540米。再请一位同学来讲一讲,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还有别的解法吗?答:他们两家相距540米。问:65+70求什么?这就叫做速度和。乘以4表示什么?请讲出你的解题思路。相遇时两人能否是一共行了4个65+70米的路,我们来验证一下。电脑辅助小结:通常有两种解法,第一种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是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板书: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四、拓思创新1、甲乙两个工程对同时修筑一条公路,14天修
6、完。甲队天天修280米,乙队天天修30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电脑辅助2、甲乙两人同时从对面走来。甲每分钟走52米,乙每分钟走48米,两人走了10分钟。两地相距多少米?电脑辅助板书设计:两手运动:两家距离等于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地点:两地出示例5:时间:同时结果:相遇654+70465+704方向:相对相向=260+280=1354=540米=540米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相遇应用题教案2一、教学设想本教学内容比拟抽象,难理解,怎样化繁为简,变抽象为直观,本节课注重从下面几方面进行教学设计:1、冲出教材内容的束缚,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背景中选择学习方法,以学生的生活情景去旅游所考虑的交通工具为
7、主线进而引发学生考虑速度、时间、路程问题。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2、大胆尝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构造,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力求学生在探究和知识的运用中注意让学生“你想解决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哪个问题,你就解决哪个问题?体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3、在认真分析教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材整合,使学生构成良好的知识构造,没有一课一例的教学,而是把三个例题融合起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应用题的呈现方式体现多样化。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思维。4、尝试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
8、,使学生直观了解相遇问题的情境,采用了动画、图表、图文结合及线段图等多种呈现方式,使本来枯燥乏味的题目变得鲜活、生动,同时也增大了题目的探索空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相遇“相向“速度和等难以理解的概念。我们力求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学法的指导、思维的培养、独特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堂实录1、导入新课。1多媒体呈现简易中国地图和交通工具,引导学生根据提供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师:同学们都去过哪里旅游?还想去哪里?教师把有些同学想去的地方介绍给大家,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
9、如图师:根据给出的一些相关信息,你们能解决什么问题?生1:知道北京至上海的距离是1600千米,和火车每小时行100千米,我能够求出坐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用多长时间?160010016小时。生2:知道北京至新疆的距离是3200千米,和飞机每小时行800千米,我能够求出坐飞机从北京到新疆用多长时间?32008004小时。在学生讲出几个问题并解答后师:假期教师去了趟海南,用个小时就到了,猜猜我坐的什么交通工具?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您坐的飞机。由于北京至海南距离是2400千米,您用3小时,我用24003800千米,所以您坐的是飞机。师:刚刚同学们根据相关信息解决了一些问题,谁能概括一下刚刚问题的解答是根据
10、哪三量间的关系?板书:速度、时间、路程2、激情引入:师:他回答得真不错,咱们掌声鼓励生击掌讲讲你是如何鼓掌的?教师也鼓掌不碰上问:怎么没声音呀?师边手势边叙述:两手碰在一起在数学中称为“相遇。师再演示:师:两个掌心看样放着?生:面对面。师:“面对面在数学上称为“相对。师:两只手如何运动的?生:同时相对而行。师:两只手掌同时相对而行,相遇就发出响声。我们再鼓掌体会一下。两只手掌相遇发出响声,这种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谁能举例讲讲?3利用电脑演示班上两名学生同时从本人家里走向学校,在校门口相遇。A、师:请看屏幕电脑演示咱们班上小红家、学校和小东家在同一条街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个人行走
11、这段路程有什么特点?出示已知条件:1小东每分走米,2小红每分走米,生1:他们两人同时从本人家出发去学校在校门口相遇。生2:小东家比小红家离学校远。生3:小东的速度比小红速度快。B、再重复演示课件,给出两人的运动速度和相遇时间。师:一天早上,他们约定7:00同时出发去学校,观察:他们几分相遇?生:他们4分在校门口相遇。师:通过看图,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相关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生1: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生2:小红家离学校多少米?404160米。生3:小东家离学校多少米?604240米生4:小红家比小东家离学校近多少米?生5:两人一分共走多少米?6040100米(3)师:我们先来研究“求
12、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谁能根据图意和这个问题编道应用题?2、自主探究。1学习例。小东和小红同时从本人家走向学校。小东每分走米,小红每分走米,经过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学生编题后师:我把他的意思整理出来了贴出本人读读,问:符合图意吗?强调“同时,相遇等词师:要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你是如何想的?四人一组相互讲一讲。讨论后,师:哪组先来汇报?板书:米列式后,师:你是如何想的?学生计算后,再问:每一步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师:还有不同的解法吗?板书:米列式后,问:你是如何想的?师:米表示什么意思?生:两人每分所走路程和。师:也就是两人走分就靠近个米。电脑演示师:两人同时出发,分两人走多
13、少?生:100米,也就是1个4060米。师:也就是靠近4060米。接着看,又走了分,如今走分,走了几个4060米?继续观察,又走了分呢?师:走了分,他们走了多少?生:4个4060米。师:也就是走完了小红家到小东家间的全路程。4060米是两人分走的路程和,也叫“速度和。师:比拟一下,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络?生:都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个关系来分析解答的。师:一道题用两种方法解答,假如结果相等,讲明解答对了,这也是一种验算应用题的方法。师:谁来答题?2学习例、。师:假如把“他们两家相距400米变成已知条件,把题中个条件中任意一个变成问题,你们能编道新应用题吗?小组内相互讲讲。指生编题后,师:教师把他们的
14、意思整理一下,贴出,读一读,问:符合图中两人的运动特点吗?强调:同时、两地、相遇例、小东和小红同时从相距400米的两家出发去学校。小东每分走60米,小红每分走40米,经过几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例、小东和小红同时从相距400米的两家出发去学校,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小东每分走60米,小红每分走多少米?小东和小红同时从相距400米的两家出发去学校,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小红每分走40米,小东每分走多少米?师:这两道题都是求其中一人的速度,我们研究其中一道。师:下面同学们小组学习,你们组愿意分析解答哪道题就做哪题。学生4人一组合作学习师:哪组汇报例?先讲讲你们是怎么想的,再列式解答。板书:4
15、0040604001004分学生计算后,师追问:每一步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师:哪组汇报例?板书:400440400404410040400160460米240460米计算后,师分别追问:每一步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生回答师:我们来看这三道题,它们间有什么联络?生1:每题中的两个条件分别是另外两题中的问题;生2:这三道题都先求每分走的路程和也就是速度和是解答这三类题的关键。生3:都是捉住“速度、时间、路程这三量关系分析解答的。3、稳固练习。1看图列式计算。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相对而行。?分相遇甲乙50m40mAB540米师: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师:谁能列式解答?生:54050406分师:下面
16、咱们把求出的“6分相遇变成已知条件,把另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变成问题,我们来试一试?学生选择,师:电脑演示,然后生列式解答。2、回首准备题。师:同学们解答得不错,翻回来我们再来看准备题,刚刚同学们都是选择单一地去一个地方,如今以小组为单位,两个小组合作,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你们选择什么交通工具,经太多长时间相遇?学生小组研究后,集体汇报。师可追问:你们的相遇点靠近哪边?(3)(机动)师:假如已知北京至海南两地之间的距离是2400千米,10小时你们两人在途中相遇,其中一辆汽车的速度是120千米,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4、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三、课后反思1、本节课中老师本着
17、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在数学学习经过中加强应用意识,活的数学基本思想,了解数学的价值。同时教学中,老师努力改变传统教学中应用题教学一课一例,题材呆板,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等问题,把相遇问题中三个例题放在一节课中学习,有效地进行教材整合,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这三类应用题的构造;有利于构成良好的认知构造。2、利用多媒体再现学生生活情境。通太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演示,引导学生理解了“同时、相向、相遇等词的含义,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同时加强了数学的应用性。3、通过对不同解法的比拟,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对三个例题的比拟,提高学生对相遇问题中三类应用题的共性和个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观察、
18、比照和分析概括的能力。、老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介入知识获取的全经过,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始,由旅游引出地图,抛出问题,“根据相关信息,你能解决哪些问题?不仅激发兴趣,而且温习了速度、时间、路程三量间的关系。有利用生活中“鼓掌这一动作,让学生理解“同时、相对而行、相遇的含义;课中,结合再现的生活情境,引出问题,“根据给出的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而后根据信息与问题让学生编出应用题,也就是例题进行解答。这样学生自然主动的介入了学习,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把握新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再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理解了“速度和,突出了重点,进而突破了难点。5、稳
19、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遇问题应用题构造的认识,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络。相遇应用题教案3优秀教案设计:相遇应用题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教科书第150-151页上的内容,练习三十三的第1-3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把握行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初步理解相遇问题的运动特点,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并能解答较简单的相关问题。2.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英或小强的模型。教学经过:一、温习1.启发谈话:课前发给每个同学一个小人,坐左边的同学就当小强,右边的同学当小丽。2.当小强的同学读出小强身上写的字:“小强每分
20、走60米,老师给出一个已知条件“4分钟指名编出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并列式。604240米3.当小丽的同学读出小丽身上写的字:“小丽每分走70米,老师给出一个已知条件“4分钟指名编出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并列式。704280米4.比拟两个算式后温习数量关系:小强每分走60米,小丽每分走70米,我们都能够叫什么?速度4分钟呢?时间240米和280米呢?路程板书:速度时间路程通过两个式子和过去学过的知识,我们能不能得到三个量的关系呢?指名讲出三个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二新课1.揭示课题以前我们学习的都是一个物体单独运动,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假如两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同时
21、的,相对的运动走来,你们想一下最后会如何?(相遇)所以这节课我们就要相遇应用题。2.学生实践第一次:学生手拿模型,从各自的桌角向对方走来,使学生初步体会相遇的概念。第二次:让学生再操作,加深理解,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人不可能在桌子的正中间相遇,明白应该在靠近哪一边相遇。第三次:学生实践:不在桌子中间相遇。第四次:要求学生在老师喊完4分钟后的时刻相遇。让学生实践。第五次:发现学生每分钟走的速度不平均,要求学生每分钟的速度平均,学生实践。第六次:要求学生边走边在老师喊出第1分钟时,当小强的同学喊60米,喊出第2分钟时,喊60米,依此类推。小丽也一样。第七次:要求学生边走边在老师喊出第1分钟时,学生喊出
22、小强和小丽每分钟共走的米数130米,喊出第2分钟时,喊130米,依此类推。3.师生共同编题老师:我们将刚刚的活动经过一起来编一道应用题。教师讲一句,同学讲一句。老师板书出第一句:小强和小丽同时从本人家里走向学校。引导学生找出这句的关键字:同时从本人家里走向学校相对鼓励学生讲出第二三句:小强每分走60米小丽每分走70米。编出第二三句:小强每分走60米,小丽每分走70米。第四句鼓励学生讲出: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问题:由学生本人自由提出:假如学生讲出:“他们一共行多少米?“老师可讲明:他一共行的米数实际就是两家的距离。整题编出后,请一名同学读一遍。4.学生解题通过让同桌再合作实践一到两遍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相遇 应用题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