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推荐).docx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推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讲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讲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讲课稿有助于提高老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讲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讲课稿,欢迎阅读与珍藏。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讲课稿1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讲明。一、讲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历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
2、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认识,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拟完好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而,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二)教学目的确实定根据小学生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下面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2)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2、经过与方法方面的目的(1)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构成经过。(2)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经
3、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的(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2)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严密联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浸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三)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的,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难点是:让学生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二、讲教法本着“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所采用的教法是:1、谈话引入法2、现有知识与实际需要矛盾冲突法3、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三、讲学法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沟
4、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选择如下学法:1、操作实践法2、联想类比法四、教学准备(为了开展教学活动,我打算做如下教学准备。)1、电教媒体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3、老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电话卡等。学生本人准备常用直尺。五、教学程序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这一阶段里,我根据谈话引入、温习旧知实践活动、引起冲突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一流程开展活动。2、谈话引入,温习旧知我捉住这一节课是新学期开场的第一节课这个契机,围绕“学生身高的变化这一
5、话题展开讨论。我准备这样设计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教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啦!你知道你如今有多高吗?请大家估一估,这个同学的身高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提问:刚刚我们测量的数据中,有几个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给大家讲讲这些长度单位吗?通过估测学生身高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已知长度单位有关知识的回首和对经历的总结,架好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3、实践活动,引起冲突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刚刚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这个同学的身高,那么测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可能会讲:教师我觉得测量能知道本人到底长高了没有,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讲:测量能知道我们到底要穿
6、多少号的衣服,更有的同学会讲:教师,我觉得测量能让我们知道房子呀、树木哇都有多高,能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周围的事物,也能使我们更好的做事情。等等我由学生身高测量这一个体事件扩展开来,引导学生放眼周围,通过对生活现象的举例,使学生对测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测量应用的广泛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体会到把握测量方法的必要性。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填写记录单。最后,我发给每小组一把特制的没有毫米刻度的纸尺,要求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行测量。学生测量时,将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相互讨论怎样表述测量的结果。纸尺上只要厘米的刻度,学生准确测量非常困难。我有意制造这个矛盾,是为了使学生
7、的现有知识和现实需要发生矛盾冲突,让学生体会到:只要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准确的量出物体的长度还必须寻找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进而产生要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这就为下面新知识的探索设置了有利的悬念。3、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时我很自然的提出问题:同学们,要想准确知道它的长度,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讨论内一下。学生经过一翻考虑会提出这样的设想:我们能不能把1厘米分得小一些,或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有的学生可以能会直接讲出能够用毫米做单位。这时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你从哪儿知道毫米的?大家都以为厘米作单位太大了,要创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刚刚有同学讲用毫
8、米作单位,他讲对了。毫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进而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探究体验,构成知识(在这个阶段,我根据教学目的设计了如下版块)版块1、认识毫米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这一阶段,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直尺,然后配合学生的汇报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这是一个放大的直尺)通过动画,明晰的反映出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对学生的有意注意进行正确的导向,提高课堂效率,突出了“1厘米等于10毫米这个教学重点。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讲课稿2一、讲教材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米以及如何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
9、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会有一个比拟完好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而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能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可制定如下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经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络,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3、使学生感悟到知识源于生活。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构成表象。二、
10、讲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而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新大纲也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介入者。因而为了全面、准确地到达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将注意: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一旦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探索、积极学习。在教学中,我捉住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课堂开场,就设计了猜一猜教师手中两本书哪本比拟厚,哪本比拟薄这一活动,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学生自然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2、给学生充分的空间传统的教学教师包办太多,恨不得把很多知识霎
11、时都灌注给学生,留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过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感遭到1毫米有多长,通过观察找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需要给学生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运用本人的感官,运用本人的智慧去发现和获取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联络生活创设问题是新课程精神的体现。在教学中设计了联络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在练习中设计了改一改小马虎的日记,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严密相连的,建立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进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三
12、、讲学法我们常讲:“将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达尔文也曾讲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论的知识。这些至理名言充分讲明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为了到达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并努力做到“授人以渔,我要求学生把握下面学习方法:1、合作沟通法小学生天真烂漫,爱讲爱动。合作学习首先知足了他们“讲的需要,在同一时间里,每个小组都有人在讲,课堂成了讲的海洋。学生在本人的“小天地里感到自由、轻松,乐于大胆讨论、质疑,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注意倾听,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造力有明显的作用。2、动手操作法俗话讲:“手是脑的教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可见,
13、手的动作对于人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量一量等多种活动获取新知,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使学生养成了擅长考虑、乐于动脑的好习惯。四、讲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首先创设猜一猜教师手中两本书哪本比拟厚,哪本比拟薄这一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让学生想一想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一下,调动学生主动介入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表示的经过中,温故旧知。再从毫米产生的两个维度出发:一是所学长度单位测量比拟短的物体时产生的需要,二是所学长度单位测量物体不够准确时产生的需要,设置测量学生身边的数
14、学课本的长度、宽度、厚度这样的情境数学课本的长度、宽度不是整厘米的,厚度不到1厘米,进而激起学生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课。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1、认识毫米先让学生自主观察尺子,再沟通你看到了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讲明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2、体会1毫米的长度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1分硬币的厚度,再与尺子上面的小格比一比,讲一讲你发现了什么,由此让学生感悟1毫米的厚度,再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请学生扮演毫米,跟其他同学讲一讲毫米的特点,讲一讲生活中哪些物体或哪些地方的长度或厚度接近1毫米。3、操作作演示,引导学生推理得出1厘米10毫米先让学生猜测毫米与厘
15、米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数一数尺子上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多媒体演示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进而验证得出结论1厘米10毫米。这一环节教学时,让学生自已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沟通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观察、动手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了解1毫米的概念,进而建立起1毫米的长度观念,构成表象,这样很好的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老师再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作用,让学生去猜测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验证结论,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三、稳固练习,培养能力1、在尺子上指一指10、20、15、24、48毫米在哪儿?在这个经过中注意指导学
16、生发现5毫米的位置,帮助学生快速找到几毫米的位置。2、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3、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长度、宽度。4、填一填,填上适宜的单位。5、改一改,小马虎的数学日记。这个环节在学生把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稳固,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严密相连的,进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四、全课总结,学生讲本人的收获。五、教学效果预估整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为基础等新理念。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能力。三
17、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讲课稿3(认识分米和毫米)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固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的。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的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毫米的认识 三年级 数学 毫米 认识 说课稿 推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