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时间就好像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是时候认真考虑计划该怎样写了。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我为大家采集的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1一、基本情况:通过七年级上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识图以及分析问题、判定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世界大概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知识还没有构成系统,读图、识图的能力欠缺,没有到达应有的水平。我将本着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本学期教学工作,在新的学
2、期里希望扬长避短,深化学生,力争获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二、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五步四环节的地理课堂教学形式,愈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的。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教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络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三、教学目的:教完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使学生把握必要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技能,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一个明晰的了解。使学生知道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把握学习区
3、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络,进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历和问题,加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四、本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学习并把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把握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的有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
4、候、资源、人文、经济等。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把握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等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把握美国和巴西的有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第十章极地地区,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把握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等。五、教学措施: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绘图,从客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充分利用地图册来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和要求。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经过中穿插回忆上学期的
5、世界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世界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把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采集学生反应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和融洽的师生情感,进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4、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自觉性。收看(新闻联播),(世界之窗)等节目,并让时事走进课堂,以增进学生对世界了解。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
6、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场,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入的理解和尊重,从帮助落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2一、学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历史教学,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所以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而,成绩获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
7、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喜好者。二、教材分析根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步建构带有本人特色的历史教学形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二、教学目的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把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2、教学经过中要十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定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8、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教育,构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构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构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四、详细措施1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采用当代化教学手段。3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本人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五、进度安排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第一单:元繁荣与
9、开放的社会。10课时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8课时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社会的危机。10课时第四单元:科学技术文化。6课时六、辅导:辅导以学习上的优生和暂时的学困生为主,即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重视知识的查缺补漏和学法上的指导,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及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意志、习惯和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辅导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帮助他们发展特点,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多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把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加强学习的自信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七、教研课题及方案:本
10、学期以新课改为中心,提高课堂效率,改良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成绩为目的。继续用上学期的教研课题是:灵敏处理教材,实现实用性与学习的兴趣性有机统一。为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把课堂作这教学的中心,总结经历,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效率,改良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成绩。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尖子生轻差生的错误倾向,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并能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健康个性的发展。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围绕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要求,贯彻学校“自成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
11、,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的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且这些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天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遭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构成之中,固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老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12、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构造,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本学期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北师大版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很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2、教材内容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各个时期的兴衰经过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
13、的评价四、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采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拟、概括等认知活动。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别人合作和介入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华特点社会-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责任,当好社会-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五、
14、主要措施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老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老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时机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考虑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经过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气氛,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共享相互的考虑,见解知识,沟通相互的情感,观念与理念,相互构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2、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固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考虑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
15、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施行了爱国-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介入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沟通等教学活动。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的。目的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4、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温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缺乏,及时总结。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介入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
16、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老师之间扬长避短,资源分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7、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效果。六、教学进度新教材历史第二册总共有25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温习占四个课时,期中温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温习占四个课时。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本学期七年级历史备课组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主体教学研究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相互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既要
17、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经过上一期的学习,把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技能,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初步把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但他们的偏科思想比拟严重,对历史科的学习不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三、教学进度安排这个学期一共20周,第十周进行期中考试,第二十周进行期末考试。四、详细措施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把它作为个主要的知识来学习,教会学生学历史的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化浅出地授好每一课,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2、本备课组将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开展新课程的备课组活动,每
18、次活动都要做到针对该章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教法,轮流主备主讲,作专题发言并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效果。3、备课组内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的内容、统一测试题目、统一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措施。4、在备课组内开展相互学习活动,相互听课探索教学形式,共同提高。五、教学设想、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当代化,面向世界,面向将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继续深化课堂教改,做好高效课堂提升的学习。在教授基础知识的经过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
19、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拟、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六、详细安排周次内容第一周总结上学期学习,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第二周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第三周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第四周第5课“和同为一家,第6课开放与沟通。第五周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
20、新,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第六周第9课“尊姓何来。第七周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八周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第九周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第十周期中考试及试卷讲评第十一周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第十二周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第十三周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第十四周第17课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第十五周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雄斗争。第十六周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发展,第21周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第十七周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第十八周第24课
21、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25课设计奥运圣火传递道路。第十九、二十周温习,期末考试。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5新的学期开场,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工作如下。一、教学目的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2、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二、教学任务和要求要求学生学习和把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史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史念。引导学生学会采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对有关的
22、历史问题进行扼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加强学生自主学的能力。三、教学设想、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深化课堂教改,在教授基础知识的经过中,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树立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通过举办历史讲座、辩论会、舞台剧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习兴趣。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6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初一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天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遭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构成之中,固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老师有责任帮助
23、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构造,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老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良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24、引导学生学会采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拟、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别人合作和介入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华特点社会-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责任,当好社会-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教材分析: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的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
25、;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古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畅想天地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持己见,答案不求唯一。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施行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施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老师。因而我计划做到下面几点:1、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老师适当补充一些练习作为课堂训练,进而改良评估教学;3、组织学习某一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客
26、观的评价,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问题的能力;4、教诲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切忌死记硬背;5、关注学生在学习经过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固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考虑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施行了爱国-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介入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沟通等教学活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老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
27、题,这给老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时机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考虑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经过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气氛,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共享相互的考虑,见解知识,沟通相互的情感,观念与理念,相互构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措施: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浸透在把握教材时,老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线,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把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构造;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浸透、互相融合和必要联络。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
28、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历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时机的教学,真正做到“以介入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3.突出能力目的的主导即强调学生考虑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的为主导,就是要请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介入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的的实现,努力讨论用能力目的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
29、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周次具体计划第1周(2.14-2.19)期末试卷讲评.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第2周(2.2-2.26)第2课“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世第3周(2.27-3.5)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5课“各同为一家第4周(3.6-3.12)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5周(3.13-3.19)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第一单元测验第6周(3.2-3.26)第一单元讲评;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7周(3.27-4.2)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8周(4.3-4.9)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期中温习1-4课第9周(4.1-4.16
30、)温习5-8课第10周(4.17-4.23)温习9-12课第11周(4.24-4.3)期中考试第12周(5.1-5.7)期中试卷讲评;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第13周(5.8-5.14)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二单元测验第14周(5.15-5.21)试卷讲评;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5周(5.22-5.28)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第16周(5.29-6.4)第18课抗击沙俄;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第17周(6.5-6.11)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18周(6.12-6.18)第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第19周(6.19-6.25)期
31、末温习第20周(6.26-7.2)期末温习,期末考试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7一、指导思想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构成先进的课程构造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施行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二、教学任务及目的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三、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2教材分析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
32、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要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拟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怎样“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而,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
33、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怎样选官、怎样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对本课内容的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深化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
34、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讲明它们十分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而,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分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加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这一单元中,像“经
35、济重心的南移“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样的内容,传统教材中固然也会有所涉及,但以之作为课题,却不曾有过。教科书紧扣课标主题,集中叙述相关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印象,也为完成本单元活动“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议论,比拟古今异同奠定了基础。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除两节文化课文外,教科书以(明朝君权的加强)(君主集权的强化)两课对应“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用(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收复台和抗击沙俄)来“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对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照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