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论文】玉米病虫害预防措施应用要点.docx





《【病虫害论文】玉米病虫害预防措施应用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虫害论文】玉米病虫害预防措施应用要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虫害论文】玉米病虫害预防措施应用要点摘要:由于遭到种植制度不科学、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种植玉米等因素的影响,玉米病虫害呈现加重流行的态势。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玉米种植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关键词:玉米种植;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当前,在基层地区玉米栽培管理经过中,很多种植户坚持传统的种植形式,过量使用化肥,过度使用农药,使得土壤中有害生物和各种害虫的虫卵数量显著增加,病虫害呈现加重流行的态势,不利于提高玉米种植效益。因而,应加强玉米常见病虫害的针对性防控,明确发病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处理,确保将玉米病虫害控制在萌芽阶段,避免加重流行之后造成严重的危害。
2、1玉米病虫害的流行原因1.1栽培不科学要想实现玉米高产稳产,就需要从栽培管理角度入手,构建完善的栽培管理方案。但从当前的玉米生产现状来看,基层地区的很多农民群众一直坚持经历式的栽培管理形式,种植不科学,玉米植株生长比拟瘦弱,抵抗能力相对较差,很容易给多种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提供条件,进而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栽培管理期间不能够做到科学栽培,定植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光照不充足,玉米植株比拟瘦弱,田间湿度较大,温度较高情况下特别合适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繁衍生长,进而加重各种病害1。1.2药物使用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当,药物使用不合理,是造成玉米病虫害加重发生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前,玉米病虫害防控经过中,化
3、学手段仍然是使用最为常见的一种,由于药物选择不当,选择不合理,使得病虫害的耐药性呈现逐步加强的态势,防控效果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2。种植户在多种药物混合应用经过中,并没有把握不同药物的搭配禁忌,两种药物搭配经常会产生拮抗反响,药效中和或者药效降低,无法起到很好的病虫害防控。有些养殖户甚至在玉米病虫害防控经过中,选择使用高毒高残料的化学农药开展病虫害防治,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及害虫天敌构成严重的危害,造成玉米当中存在严重的药物残留,威胁到玉米品质。2玉米种植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2.1玉米圆斑病2.1.1发病特征。玉米圆斑病是玉米生产经过中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
4、近几年的山东玉米种植主产区广泛发生流行,会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玉米圆斑病主要危害玉米生长的中后期阶段危害玉米的叶片、果穗、苞叶、叶鞘、茎,构成很多水渍状前绿色到黄绿色的小斑点,侵染后期逐步扩展成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病斑,5mm15mm大小,中央呈现浅褐色,边缘呈褐色,病斑周围有黄绿色的晕圈。偶然也能够看到叶子外表会出现很多长条状的病斑,长度5mm21mm。随着病斑的进一步扩展,大多数病斑经常互相溶解,连接在一起,病斑外表会构成一个黑色的霉菌层,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包叶侵染病原之后,往往会出现深褐色的病斑叶鞘遭遭到侵染之后,外观会出现褐色的斑点,构成同心轮纹,后期病斑逐步扩大连
5、成一片,构成不规则的大病斑。田间湿度较大,温度较高时,在病斑的外表会产生黑色的霉菌层。玉米果穗也很容易遭到病原的入侵,先侵染果穗的尖部,然后逐步向下蔓延,到发病后期之后,果穗的籽粒呈现霉污状或者干腐状,外表着生有一层黑色的霉菌呈。玉米圆斑病的病原菌循环侵染与玉米小斑病极为类似,病原菌以菌丝体在患病植株的叶子叶鞘、包叶、果穗上越冬,第二年构成初侵染源。病原菌先是在叶片上出现临床症状,随后等到果穗抽雄之后,在果穗的包叶和叶鞘上进行侵染侵染之后,叶片和包叶上的病斑会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助风雨和人为传播,再次侵染3。该种疾病的潜伏期在1d2d,病害在苗期,发病和成熟期都能够出现,但大部分在玉米大喇叭
6、口期到抽雄期开场发生,灌浆期到乳熟期会进入到盛发期。田间品种较为单一,会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的威胁,一般减产在5%以上。玉米圆斑病的发生流行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水分条件,苗期感染病原之后,临床症状相对较为稍微,8月下旬进入雨季之后,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特别合适圆斑病病菌的繁衍生长。2.1.2防治措施。防控圆斑病应该把握玉米圆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然后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控,一般要选择高抗的玉米品种。在推广玉米品种经过中,一定要选择对圆斑病表现为较强抗性的种子。在玉米种植经过中,一定要确定最佳的种植密度,要保证玉米的生长发育关键阶段,能够错过玉米圆斑病的盛发期,培育壮苗,适当晚播,错过发病高峰期。控制田间的
7、种植密度,搞好田间卫生,冬季进行土壤深翻,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制定合理的轮作制度,及时将田间的患病植株和患病叶子去除。推广应用高垄栽培形式,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肥钾肥强化田间管理,加强患病植株的抵抗能力。发病初期阶段能够选择使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一般喷雾1次2次,每次间隔7d10d,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2.2玉米褐斑病2.2.1发病特征。玉米褐斑病是由真菌感染引发的一种病害,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会造成较大的影响。玉米褐斑病主要会损害玉米的叶片,叶草和茎杆以叶片和叶鞘连接处,发病最为明显,经常呈现密集成行的态势。发病之后病斑呈现圆形,
8、椭圆形外观呈现褐色或者红褐色。玉米植株的小病斑有时会聚集成一个大的病斑,病斑附近的叶鞘组织经常呈现粉红色,发病后期病病斑的表皮破裂,散出很多褐色的粉末,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好似丝状性感病斑,多发生在茎节附近,碰到大风很容易折断。玉米褐斑病属于真菌性的病害,其病原菌为玉蜀黍节壶菌,属鞭毛菌亚门。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借风雨传播到玉米植株上,碰到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大量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外表上水滴中游动,并构成侵染丝,损害玉米的嫩组织4。玉米生长中后期阴雨天气多,十分是在高湿高温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低洼地、连作地发病重。2.2.2防治措施。防控玉米褐斑病应该从品种角度入手,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虫害论文 病虫害 论文 玉米 预防措施 应用 要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