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一物理优秀教案.docx
《(精品)高一物理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一物理优秀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物理优秀教案高一物理优秀教案作为一位出色的教师,经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高一物理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一物理优秀教案1【学习目的】1.知道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是具有竖直方向的初速度,并且在只受重力作用时所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g。2.把握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重点、难点)3.会将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分解为匀减(加)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两个经过,并会求解有关的实际问题。预习案学法指导1、把握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和规律,在熟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运算的基础上,把握竖直上抛运动中物
2、体运动时间、位移和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及运算。2.在竖直上抛运动的运算经过中,可将上升和下落两个经过看成一个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学生不易接受。同时,设定正方向,严格运用物理量正负号法则在运算中至关重要,是个难点。问题导学1、知识回首:1)同一直线上的运动的合成,规定一个正方向能够:求和;如抛体运动中的: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运动的合成:求和,方法:2、知识点一:1)竖直下抛运动:把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o沿着竖直方向抛出,仅在作用下物体所做的运动叫做竖直下抛运动。2)竖直下抛运动的特点:3、知识点二1)竖直上抛运动:把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o沿着竖直方向抛出,仅在作用下物体所做的运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3、。2)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预习自测1、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后又落回地面,则【】A.上升经过中,加速度方向向上,速度方向向上.B.下落经过中,加速度方向向下,速度方向向下.C.在最高点,加速度大小为零,速度大小为零.D.到达最高点后,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将改变.2、关于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运动,下列讲法正确的是:()A、两种运动都是直线运动,它们不能再分解B、竖直上抛运动能够分解为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下抛不能再分解C、竖直上抛运动能够分解为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下抛运动能够分解为竖直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D、以上讲法均不正确探究案探究任务一:竖
4、直下抛运动完成教材P10页中的讨论与沟通一探究任务二:竖起上抛运动完成教材P10页中的讨论与沟通二探究任务三:竖起上抛运动的分析方法1)分段分析法:(a)上升经过运动的性质:假如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运动的规律:速度公式:位移公式:(b)下落经过运动的性质:假如取向下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运动的规律: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整体分析法1)由于竖直上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则其加速度a=,又由于加速度恒定不变故竖直上抛运动的性质:,假如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则其加速度a=,那么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为: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探究任务四:规律应用完成:书本P11页例题1小结:几个推论:在竖起上抛运动中,物体运
5、动的基本特征:(1)能上升的最大高度:(2)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时间:竖直上抛运动的特殊规律对称性(3)下落经过是上升经过的经过。(4)质点在通过同一位置时,上升速度与下落速度的关系为:V上V下。(5)物体在通过同一高度经过中,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的关系为:t上t下。探究任务五:考虑在利用整体法处理竖起上抛运动时,位移S、速度V的所代表意义是什么?例题:从高楼上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问在1S末,4S末,5S末该物体的位移及路程各是多少?(其中g=10m/s2)小结:(1)S为正,表示质点在抛出点的方,s为负表示在抛出点的方;(2)v为正,表示质点向运动,v为负表示质点向运动。(3
6、)由同一s求出的t、Vt可能有两个解,要注意分清其意义。知识整理:1)竖直下抛运动的性质:2)竖直下抛运动的规律:速度公式:位移公式:3)竖直下抛运动能够看成:和的合运动。5)竖直上抛运动的性质:6)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速度公式:位移公式:7)竖直上抛运动能够看成:和的合运动。课堂检测1.从竖直上升的气球上掉下的石块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的石块相比,相等的量是【】A.落地的时间B.落地时的速度C.加速度D.落地的位移2.某物体以初速v0=20m/s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向上为正方向),不计算空气阻力,当速度大小变为10m/s时,所经历的时间可能是【】A.1sB.2sC.3sD.4s3.从地面以30m/
7、s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则球运动到距地面25m时所经历的时间可能是为【】A.1sB.2sC.4sD.5s4.氢气球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40m高度时,绳子忽然断开,重物从断开到落地经过:(g=10m/s2)【】A、落地速度为20m/sB、下落时间为2sC、下落时间为4sD、落地速度为30m/s5.一物体作竖直上抛运动,不计阻力,从抛出时刻算起,上升经过中,设上升到最大高度一半所用时间为t1,速度减为初速度一半所用的时间为t2,则【】A.t1t2B.t16.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同时在离地面某一高度处有另一物体B自由落下,两物
8、体在空中同时到达同一高度时速率都是v,则【】A.物体A上抛的初速度大小和物体B的末速度大小都是2vB.A与B在空中运动时间相等C.A能上升的高度和B开场下落时的高度一样D.两物体在空中的相遇处一定是B物体下落高度的中点高一物理优秀教案2一、教学目的: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途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4了解弹性势能二、重点难点:1.重力势能以及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2.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三、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分析推理、讲授讨论.四、教具:轻重不同的重锤一个、木桩、沙箱、橡皮筋.五、教学经过:一引入新课
9、:大家知道水力发电站是利用水来发电的,水是利用什么能来发电的呢?学习这节课后,我们将会了解这个问题。通过前面对功和能的关系的学习,我们知道如何判定一个物体具有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讲这个物体具有能量。演示重锤从高处落下,把木桩打进沙箱中,讲明重锤对木桩做了功,举高的重锤具有能量。我们把重锤由于被学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本节课将学习重力势能的有关知识。二进行新课: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演示实验1:演示由质量不同的重锤从一样高度落下,木桩被打进沙箱的深度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质量越大的重锤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演示实验2:演示用同一重锤从不同高度落下,木桩被打进沙箱的
10、深度不同,引导学生得出:重锤高度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如何定量地表示重力势能呢?把一个物体举高,要克制重力做功,同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重力做功,同时重力势力能减小。可见重力势能跟重力做功有密切关系。如图1所示,设一个质量为的物体,从高度为h1的A点下落到高度为h2的B点,重力所做的功为:WG=gh=gh1-gh2我们能够看出WG等于gh这个量的变化。在物理学中就用这个物理量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1重力势能1定义: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2重力势能的计算式:EP=gh.即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高度的乘积。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单位与功的
11、单位一样,在国际单位中都是焦耳()2对EP=gh的理解:1式中h应为物体重心的高度。2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选取的参考面而言的。因而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应该明确选取零势面。3重力势能可正可负,在零势面上方重力势能为正值,在零势面下方重力势能为负值。4选取不同的零势面,物体的势能值是不同的,但势能的变化量不会因零势面的不同而不同。例题1:边长为L,质量为的立方体物体静止放在地面,在其旁边有一高为H的水平桌面,如图2所示.1若选地面为零势点,立方体物体的重力势能为多少?2若选桌椅面为零势点,立方体物体的重力势能为多少?学生先做,教师再讲。解析:1EP=gL/2.2EP=-g(H-L/2).3重
12、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图1中,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物体的动能了。重力势能的变化能否在任意情况下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重力做功有什么特点?讨论1:物体从A点下落到B点经过中,假如受阻力作用,重力做的功与重力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物体下落遭到阻力,只影响物体动能的变化,不影响重力的功,重力势能的变化只与A、B两点的高度差有关。WG=gh1-gh2=EP1-EP2.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但由于要克制阻力做功,减少的重力势能没有全部转化为动能。讨论2:若物体从A点下落到B点后,再平移到与B点等高的C点,重力做的功是多少?重力做功与重
13、力势能之间的关系又怎样?如图3所示。物体由B到C经过中重力不做功,重力势能也不变化,因而物体由A运动到C点经过中,重力的功还是WG=gh1-gh2=EP1-EP2.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讨论3:若物体是从A点沿斜面滑到与B点等高的C点,上述关系能否成立?设AC之间长为S,且与水平方向成角。重力做功WG=Fssin=gh1-gh2由此发现重力做功与途径无关,只跟初末位置高度有关,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仍等于重力所做的功。讨论4:物体从B点分别匀速、加速、减速上升到A点,上述关系又是怎样呢?无论物体从B点上升到A点是匀速、加速、减速,重力都做负功,且都等于物体重力与初末位置高度差的乘积。
14、而重力势能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克制重力所做的功。但这三种情况中,由于所受拉力不同,物体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合外力的功,动能变化量不一样。师生共同总结出重力势能变化只与重力做的功有关,两者关系如下:当物体由高处运动到低处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当物体由低处运动到高处时,重力做负功,即物体克制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克制重力所做的功。引导学生总结出重力做功的特点:4.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所做的功只跟初始位置的高度和末位置的高度有关,跟物体的运动途径无关。演示实验3:演示张紧的橡皮筋把纸团射出去,讲明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能够做功,因此具有能量
15、-这种能量称为弹性势能。5.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界做功,我们把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势能叫弹性势能。引导学生举些具有弹性势能物体的实例。如张紧的弓、卷紧的发条、位伸或压缩的弹簧、击球时的网球拍等都具有弹性势能。初步了解弹簧所具有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分析:弹簧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越大,恢复原状时对外做的功就越多,弹簧的弹性势能就越大。弹簧的弹性势能不跟弹簧的劲度有关,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一样时,劲度越大的弹簧弹性势能越大。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由互相作用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所以势能又叫位能。今后还将学习其它形式的势能。例题2:沿着高度一样,坡度不同,粗糙程
16、度也不同的斜面向上拉同一物体到顶端,下面讲法中正确的是:A沿着坡度小、长度大的斜面上升克制重力做的功多;B沿长度大、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制重力做的功多;C沿长度大、粗糙程度小的斜面上升克制重力做的功多;D上述几种情况重力做功同样多。学生先做,教师再评讲。正确答案为D。三、课堂小结:1.重力势能: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重力势能的计算式:EP=gh.,即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高度的乘积;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单位与功的单位一样,在国际单位中都是焦耳。2.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所做的功只跟初始位置的高度和末位置的高度有关,跟物体的运动途径无关。3.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
17、状时能够对外界做功,我们把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势能叫弹性势能。四、课外作业:1.温习归纳本节课内容。2.考虑课本练习四第1、3题。3.把练习四第(2)、(4)、(5)题做在作业本上。高一物理优秀教案31、知识与技能(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2r/T;(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2、经过与方法(1)运用极限法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把握运用圆周运动的特点怎样去分析有关问题;(2)体会有了线速度后,为什么还要引入角速度。运用数学知识
18、推导角速度的单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络,建立普遍联络的观点;(2)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经过,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络。教学难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新课导入建议在我们周围,与圆周运动有关的事物比比皆是,像机械钟表的指针、齿轮、电风扇的叶片、收音机的旋钮、汽车的车轮在转动时,其上的每一点都在做圆周运动.你即便坐着不动,其实也在随着地球的自转做圆周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每秒29.79km,公转一周所用时间为1年,月亮绕地球运转速度为每秒1.02
19、km,运转一周所用时间为27.3天,有人讲月亮比地球运动得快,有人讲月亮比地球运动得慢,你如何以为呢?一、描绘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探究沟通打篮球的同学可能玩过转篮球,让篮球在指尖旋转,展示本人的球技,如图5-4-1所示.若篮球正绕指尖所在的竖直轴旋转,那么篮球上不同高度的各点的角速度一样吗?线速度一样吗?【提示】篮球上各点的角速度是一样的,但由于不同高度的各点转动时的圆心、半径不同,由v=r可知不同高度的各点的线速度不同。1.基本知识(1)圆周运动物体沿着圆周的运动,它的运动轨迹为圆,圆周运动为曲线运动,故一定是变速运动。(2)描绘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比拟2.考虑判定(1)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一定
20、是变化的。()(2)角速度是标量,它没有方向。()(3)圆周运动线速度公式v=t(s)中的s表示位移。()二、匀速圆周运动探究沟通如下图,若钟表的指针都做匀速圆周运动,秒针和分针的周期各是多少?角速度之比是多少?【提示】秒针的周期T秒=1min=60s,分针的周期T分=1h=3600s.1.基本知识(1)定义:线速度大小处处相等的圆周运动.(2)特点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断变化,是一种变速运动.角速度不变.转速、周期不变.2.考虑判定(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一样。()(3)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速运动。()三、描绘圆周
21、运动的物理量间的关系【问题导思】1.描绘圆周运动快慢的各物理量意义能否一样?2.如何理解各物理量间的关系式?3.试推导各物理量间的关系式.高一物理优秀教案4教学目的:一、知识目的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二、能力目的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经过中把握用数学工具描绘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三、德育目的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教学重点平均
22、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教学难点如何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教学方法类比推理法教学用具有关数学知识的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怎样比拟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的:1、知道速度是描绘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不是速度的平均值。3、知道瞬时速度是描绘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率。二学生目的完成经过1、速度提问:运动会上,比拟哪位运发动跑的快,用什么方法?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提问:假如运动的时间相等,又怎样比拟快慢
23、呢?学生:那比拟谁通过的位移大。教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怎样比拟其快慢呢?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拟,就找到了比拟的统一标准。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拟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vs/t表示。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s或s1,常用单位还有/h、c/s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板书: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2、平均速度在匀速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物理 优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