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品文档.docx
《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品文档.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语:积极心理学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升华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提升并整合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改变目前被动解决问题的形式,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转变为主动引导大学生采取积极的心态为人做事,帮助大学生塑造积极的人格。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社、心理健康者协会建议,经北京市团委、学联批准,确定了每年的5月25日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取意我爱我,表明了心理健康节珍爱自我之意。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各大
2、高校也都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积极配合并进一步推进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仍然无法从根源上避免或解决此类问题。要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彻底改变心理健康教育被动防治的现状。本文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掘大学生积极心理潜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由被动的防治转变为主动引导,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讨论和荣格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及由此产生的人类潜能研究奠定了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基础。20世纪末美国现代著
3、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E.P.Seligman),谢尔顿(KennonM.Sheldon)和劳拉金(LauraKing)定义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类行为中积极的、具有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令人知足的因素进行研究。其研究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个体的主观体验层面研究,包括幸福、知足、希望、乐观等;个体的人格特性层面研究,包括爱的能力、工作能力、勇气、善良、感恩、宽容、人际交往能力等;积极的集体组织系统层面研究,包括责任感、和谐的工作环境、文明、职业道德、自制力、容忍力等。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