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论文-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食文化论文-精品文档.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饮食文化论文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绘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讨论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绘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沟通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本人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饮食文化论文1摘要:饮食文化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不仅能加深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本文从中西方饮食文化用餐形式和礼仪的差异、饮食观念的差异、饮
2、食构造的差异、烹饪的差异等方面入手,对中西方饮食文化进行了比拟,目的在于明确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消除界线,增进了解,促进沟通。关键词:中西方饮食文化文化差异形式和礼仪观念构造一、引言饮食文化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饮食与文化严密相关,不同的民族因其生活地域、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创造出不同的饮食文化。传统的西方文化是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而中国是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而饮食的差异则深入透露本身的文化背景。二、中西用餐形式和礼仪的差异中国自古以来的礼仪就有以和为贵的思想观念,以和为贵的思想体如今从古至今中国人在开席时都有一家人在
3、一起就餐的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饮食礼仪。中国人的聚食制延续千年。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都是大家团团围坐,分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从形式上营造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很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开掘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火上安顿陶釜、陶鼎,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这种聚食古俗一直延续至后世。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沟通的媒介物。这符合中华民族大团聚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的思想。此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也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
4、映。在西方,由于基督教影响深远,人们将基督教文化中对圣母的忠诚和尊敬延伸至社会生活中,因此构成了尊重女性的社会风气。法国人赛尔在(西方礼节与风俗)一书中提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连续影响把妇女置于社交生活的中心地位,使妇女成为受尊重的对象,这是其他文明所没有的。故而,在西方宴会中,人们将女士优先、尊重妇女作为宴会安排的标准,在安排座位时,先将宾客的性别列知名单,再以此安排详细座位。男女同时赴宴,男士需为女士开门,让女士先行,当主人把女宾客领进大厅时,首先由男主人邀请第一女主宾入席,由男主人为她拉椅子、入座,女主人则同男贵宾最后进入。三、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对味的追求往往大于对营
5、养的追求,人们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讲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恐怕就不容易讲清楚了。这讲明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便用人们通常所讲的色、香、味、形、器把这种境界详细化,恐怕仍很难涵盖其所有意味。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异构成了中餐过于注重饭菜色、香、味的特点。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最终要调和出一种美妙的滋味。这一切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西方人对
6、待饮食的态度主要坚持其实用性特征,从营养角度出发,重视食物对人体的健康,不追求花样和饭菜的其他功能。他们以为“吃只是为一个生物的机器参加燃料,保证其正常的工作、生活的运行,只要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健康,抵御病菌的攻击,则其他方面并不讲究。由此可见,饮食在他们心中只是一种维持生命的活动。尤其是在西方国家享有美食之称赞的大国法国,更是追求高质量的营养。法国烹调虽追求美味,但总不忘“营养这一大前提。在当代西方社会,除了营养的需求外,还特别重视养生,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四、饮食构造的差异据西方统计,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种,是西方的六倍还多。在中国的日常饮食构造中,素菜占据主导位置,而荤菜只要在节假日
7、或者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饮食构造中,所以在中国自古就有“菜食的讲法。这种饮食传统,主要与fo教徒的鼓吹有千丝万缕的联络,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以为植物为“无灵,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素食主义。西方国家秉承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生,传统饮食风俗以动物性食料为主,由于西方大多数国家地理位置处于高纬度,有些国家甚至终年积雪,这就造成了西方国家大多数人喜食肉类食物,而且西方人注重营养采取了生熟结合的方式,蔬菜很多时候以前菜沙拉方式出现,饮食构造的不同有时也反映出了各个民族在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方面的不同态度。五、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烹饪的差异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西方人强调科
8、学与营养,烹饪中处处显示规范与科学。在西方菜谱中,计量都以克计算。这种菜谱似乎是科学的,实际上,这种科学性,也有其弊端,缺乏特色。另外,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备都准确到秒。此外,在西方,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面对不同的食者,皆为同一味道,毫无变化。中国烹调推崇的是随意与特色,西方人不能理解中国烹调不追求准确的规范化,反而推崇随意性。翻开中国菜谱,经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概念。一汤匙、半碗、少许比比皆是,可究竟汤匙、碗有多大,少许是多少,没有详细标准。中国饮食倾向于艺术性。它的特点就是随意性。比方同样一道菜肴,由于地区、作用、等级等不同,能够在操作上做不同的处理
9、。以红烧鱼为例,冬天的色宜深些,口味宜重些,夏天则色和味均清淡些。对于江浙一带的人来讲,红烧鱼的调味中可加糖,如面对川湘顾客,则应多放辣。六、结语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将使人们增进互相间的了解,享受不同饮食带来的不同感受,增进文化间的沟通、互补与融合,促进人们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欣赏。笔者相信对中西方国家饮食文化礼仪进行比拟,能够加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进而认识到宽容、理解及尊重文化差异对提高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参考文献:1胡文仲.中英文化风俗比拟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德马*茨克.跨文化沟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3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
10、20xx.4徐文苑.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饮食文化论文2内容摘要:岭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各种水陆生物栖息繁衍的良好生长条件。因而,岭南人所食之物纷繁多样,尤其喜欢“野味,这给很多外省人造成了岭南人无所不吃的印象,但甚少人了解这种习惯背后的溯源和文化。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岭南饮食文化业与古时候的遗风已大有区别。本文通过史料的搜集和调查问卷的形式,讨论了岭南人爱吃“山珍海味背后的原因,也揭示了外省对岭南饮食文化的误区所在。旨在让更多读者了解岭南人“敢吃的文化原因和岭南人饮食上的今夕变化。关键词:岭南饮食文化文化误区饮食文化,作为一个文化分支,往往受制于大文化及其
11、背后的经济基础。岭南饮食文化从来以“食性杂、食材多、风格奇特的特点为人们所熟知。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天下食货,粤东尽有之;粤东所有食货,天下未必尽有。足见岭南食材的丰富性。两千年前西汉人所著的(淮南子)一书中也记载道:“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南宋人也夸大描绘:“粤人不问鸟兽蛇,无不食之。可见在历史中,岭南人给人留下的印象一直是“无所不吃,无所不敢吃的。另外,关于岭南饮食的历史记载,多出自于外省文人之手,因地方饮食习惯的不同,这些在岭南尝过“新鲜的外省文人多在记载中着眼于岭南饮食的奇特乃至荒蛮,而往往蒙蔽了它追求天然品质、讲究精细、择时而食的特点。这些文献世代相传,以致于给大多数人对岭南人饮
12、食文化造成了刻板印象和文化偏见。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所谓“广东人茹毛饮血般什么都敢吃的印象到底在今天还能否普遍,而如今的广东人又能否真的仍然保留着古时岭南饮食的遗风,值得考证。笔者拟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上述问题作一个粗浅的统计。并结合资料,对广东人饮食文化的渊源做一个粗浅的探究,作为一名广州人,希望能为岭南饮食文化历史的正本清源尽一份绵薄之力,还广东饮食现状一个“真面目。一、调查设计1、语料笔者通过“乐调查网站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分别为“广东饮食现状调查下面简称“广东卷以及“广东饮食的外省印象调查下面简称“外省卷。并以“微信作为调查平台,分别收集了“广东卷和“外省卷各50份问卷,总计100份
13、有效问卷作为语料,并对其进行分析。2、调查对象“广东卷面向的调查对象为在广东长期生活的广东居民;“外省卷面向的调查问卷为非广东省常住居民。为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在两份问卷开始都设置了对被调查者省份确认的选项,方便对因省份不匹配造成的误填予以排查和剔除。二、调查结果1、外省人对广东人常吃食物的投票调查问卷中选出8种食物是根据投票率得出。笔者对外省人对广东人的饮食印象做了初步调查,就“你以为有什么食物是你们不吃,而听讲广东人会吃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在回答的答案中选取了8种投票率最高的食物作为调查问卷设计的主要参考项。这8种食物分别为:牛蛙、蛇、猫、狗肉、田鼠、蚕蛹、猴脑、蝎子和蜈蚣。得票率分别为:
14、91.2%,91.2%及82.4%。这表示在外省人印象中,蛇、牛蛙和田鼠是广东人最常吃的三种食物。随后,笔者根据这8种食物制定了两份调查问卷,在“外省卷种,“以为广东人常吃的食物得票率位居前三的分别是牛蛙广东人也叫“田鸡、蛇和田鼠。2、广东地区8种食物的食用率调查笔者根据“从不、“很少和“经常三个频率作为选项,调查了广东人在这8种食物上的食用率。结果显示,将频率中“很少和“经常的百分比相加,表示“曾经食用过这些食物,食用率从高到底排序依次为:蛇73.3%、牛蛙70%。其它食物的食用率均未超过50%。这表明在被调查的广东人中,有一半的人不曾吃过除了蛇和牛蛙以外的其他6种食物。假如单独统计“经常这
15、一项的比率,在“广东卷中8种食物的投票率分别为:牛蛙13.3%、蛇13.3%、蚕蛹3.3%、蝎子3.3%、猫、狗肉2.9%,田鼠、猴脑和蜈蚣的得票率均为0。这讲明,在广东人常吃的食物中,最多的是牛蛙和蛇,田鼠并不是广东人常吃的食物,这与“外省卷中田鼠作为广东人常吃的食物中的高得票率相差甚远。另外,统计结果还发现,除了外省人在广东人吃田鼠方面存在误区,也在广东人吃猫、狗肉和猴脑上存在误区。由于在实际的数据中,广东人把猫、狗肉作为经常吃的食物,投票率仅有2、9%,而猴脑则为0%,而在外省问卷中“以为广东人常吃的食物的投票,猫、狗肉和猴脑分别为80.6%和72.2%。这些数据反映外省人对广东饮食的印
16、象和实际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偏差。3、非广东地区8种食物的食用率调查为了比照广东和外省食用这8种食物的情况,笔者在“外省问卷中对这8种食物作为家常菜的食用频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在非广东省的被调查者中,上述8种食材都有人吃过,但食用频率有所区别。假如将频率中“很少和“经常的百分比相加,表示“曾经食用过这些食物,食用率从高到底排序依次为:牛蛙79.5%、猫、狗肉52.9%、和蛇50%,上述食物在数据中都超过了半数的食用率。另外,蚕蛹的食用率到达了38.2%,而蝎子则只要5.9%、猴脑、田鼠和蜈蚣都只要2.9%的食用率。假如按食用频率为“经常从高到低排序,则常食用的食物依次为:牛蛙32.4%、蛇8.
17、8%、蚕蛹5、9%和猫、狗肉2.9%。从数据中能够看出,在非广东居民的日常饮食中,牛蛙、猫、狗肉和蛇都是食用频率较高的食物,其中,以牛蛙食用的频率最高;而且作为常吃的食物,牛蛙也远超其它几类食品。讲明牛蛙不仅流行于广东一带,在中国其他地区同样是一道普遍被摆上餐桌的食物。4、广东地区和非广东地区食用8种食物的比照为了更直观地比照广东省居民和非广东省居民食用这8种食物的情况,笔者将两份问卷中的数据进行了比照,情况如下:广东省居民吃的食物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蛇、牛蛙和蚕蛹,其中蛇和牛蛙超过了半数投票;而在非广东省居民中,排名前三的食物是:牛蛙、猫、狗肉和蛇,且三种食物均到达了半数以上的投票。从两组数
18、据能够看出,牛蛙和蛇在广东省和非广东省中都是较为常见的食物,而猫、狗肉却在非广东省居民中得票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前面的数据中,外省人对广东饮食中广东人食用猫、狗肉的投票在第四位,而实际情况是广东人在食用猫、狗肉上比外省的数据要少得多。这讲明广东人并非如外省人的印象般热衷于食用猫、狗。另外,在8种食物当中,作为经常食用的食物,广东对照组和非广东对照组的食物排名相差无几,甚至非广东居民食用牛蛙的频率要高于广东居民外省32.4%,广东13.3%;但在食用蛇的频率上,广东居民还是要比非广东居民高的广东13.3%,外省8.8%。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前面的数据,在外省人以为广东人常吃的食物中得票率较高的田
19、鼠、猫、狗肉在广东对照组中显示出极低的食用率,仅有2.9%的广东被调查者表示经常吃猫、狗肉,而田鼠作为经常吃的食物,得票率为0。这讲明广东人并不常吃猫、狗肉和田鼠。另外,为了进一步了解这8种食物在广东地区和非广东地区的食用情况,笔者参加了对饭馆能否烹饪这8种食物的调查,通过比照“广东卷和“外省卷“的数据,得出下面结果:8种食物中,在外省饭店最常见的是牛蛙,其次是猫、狗肉和蛇。但除了牛蛙以外,其他食材的投票均未超过半数,表明这些食材在非广东省地区的饭店并不常见。而表8的数据则显示了蛇、牛蛙和蚕蛹是广东本土饭店最常见的三种菜式,投票率均超过了50%。在得票率最少的猴脑10%要比得票率最少的蜈蚣2.
20、9%的百分比要高,而且8种食材的百分比均比表7的百分比要高出很多。这讲明在广东本土饭店,这8种食物作为常见菜肴,要比其他省份的高出很多。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广东饮食较之其他地区具有“食性杂、食材多的特点。三、岭南饮食文化特点小结根据上述数据,能够归纳出在食用这8种食物上广东饮食的一些特点:1、蛇、牛蛙和蚕蛹是广东人最常吃的三种食材。无论是作为家常菜还是作为广东本土饭店的菜式,这三种食物都占据了主要的优势。2、广东人并不常吃田鼠、猫、狗肉和猴脑。在“外省问卷中,除去得票率最高的蛇和牛蛙,非广东居民以为田鼠、猫、狗肉和猴脑是广东人常吃的食物。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广东人并不如外省人所以为的那样爱好吃这三
21、种食物。尤其是田鼠,在“广东问卷的数据中,得票率很低,在作为饭店的食材中,得票率也靠后。而在统计食用猫、狗肉的数据时则发现,外省人较之广东人,更常食用猫、狗肉,无论是作为家常菜还是饭店的食材,都发现了这一情况。3、作为家常菜,广东人和非广东人在这8种食物的食用情况上相差不大。表6中的数据直观地反映了这个特点。在牛蛙的食用率上,非广东地区超出了广东地区,而蛇的食用率则是广东地区较其他地区高。4、作为饭店的食材,广东本土饭店要比其他地区的饭店更多地青睐于这8种食材。这也讲明了在广东本土饭店,提供了更多的食用“山珍野味、飞禽走兽“的时机。一些在外省听起来匪夷所思的食材,有可能在广东本土饭店找到。四、
22、岭南好吃蛇和牛蛙的溯源数据显示,吃蛇和牛蛙确实在岭南一代盛行,很多人对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对广东人好吃蛇这点感到匪夷所思,笔者通过查阅相关史料,对广东人为什么爱吃蛇和牛蛙的习惯找到了原因。1、关于吃蛇岭南人好吃蛇,名之为龙,如把鸡、蛇、猫一块炖称为“龙虎凤。明代蔡汝贤的(岭南异闻)中记载过一个故事:有一内地商人在岭南的山上发现一只与蜈蚣恶斗的巨蛇,最后蚣蛇相斗,商人得利。后被岭南土人看见,出五十锭黄金买下蛇皮,一百锭黄金买下蛇肉。商人以为大赚,谁知反被土人调侃:“汉儿不识宝耳,是乃龙也。后来打听才知道,这蛇皮能够制鼓,一张皮能够蒙七鼓,一鼓值百金。可见在当时,蛇皮非常值钱。除了用作
23、制鼓,蛇皮还能够制扇,也能入药。如今很多商人,也用蛇皮制鞋。都是看中了蛇皮韧而坚特点。岭南人除了把蛇皮当宝,也把蛇肉当宝。一在蛇肉鲜美,二在其成效。据清人吴震方(岭南杂记)记载:“蚺蛇性极淫,人卒遇之,取妇女裙裤投掷或投以妇人衣,则亦盘绕不去。因而,以形补形,吃蛇肉可壮阳;而蛇又属阴,则补而不燥。因而广东人以为蛇是极好的补品,常见的做法是汤羹或泡酒食用。在一些老广州家中,尤其是有中壮年男士的,都可见家中用大缸泡制着蛇酒。除此之外,蛇胆也是好东西。(赤雅)记载:“蚺无弃物。蚺蛇三胆,一附于肝者,止痛;一水胆,白浆,止泻;一胆随肉,击其处则随之,名护身,最佳,传避邪杀鬼,佩之吉祥。岭南多丘陵,自然
24、是孕育蛇的好地方,再加之蛇浑身都是宝,这也难怪岭南人不“见蛇忘义了。2、关于吃蛙乾隆时修的(广东通志)讲:“百粤之民以蛙为上味。这点广东人是是没有异议的。旧时所讲的蛙可能亦指青蛙,但如今所谓的蛙主要是虎纹蛙,亦叫“水鸡,广东人也叫“田鸡,跟外省人所称的“牛蛙是一个品种。同蛇一样,广东人喜欢吃田鸡的原因有二,一是肉质鲜美,二是有独特的药效。十分是对于患有心性水肿或肾性水肿的人来讲,用田鸡食疗,有较好的利水消肿的成效。如今牛蛙不仅仅是在广东地区,在其他省份也是深受喜欢。因而,在如今讲来,“食蛙已经不再是广东人特有情况,而是全中国普遍的情况。但是,追其溯源,食蛙的习惯是从广东地带流传出去的。据史料记
25、载,古时中州人总笑东南人食蛙,后来南方官员派去浙江任职,才把这种习惯传开去。20世纪60年代初,因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饿殍满地,因饥患上水肿的病人很多。当时有一队广东的医疗队到河南介入救助,起初因缺粮而束手无策,后见田地中满地青蛙,便派人捉拿,去掉内脏炖以红糖,起初那边的河南人不敢食用,但无奈饥饿难耐,便硬着头皮吃下,不久水肿即告消失。之后便群起仿效,吃青蛙在当地便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五、结语通过本次调查,笔者发现,如预期结果一样,非广东省地区居民对现今广东饮食印象仍停留在以唐朝为代表的广东饮食阶段。也就是外省仍然对现今的广东饮食存在一定的偏见和印象误区。广东因其地理位置的原因,
26、确实一度盛行吃山珍野味、珍奇异兽,给外界留下了敢吃的印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广东人的餐桌上也渐渐只剩普通的、为群众所接受的家常菜。当然,也保留了一些古风遗迹,如食用蛇、昆虫等。但总体来讲,由于各地区饮食的交互影响,广东人在做菜的食材上已做到兼包并蓄,趋于“文明,不再是像以前所流传的“蛮荒和残忍。不同的只是在口味的爱好和烹饪的方法上,仍然跟其他地区存有差异。归结外省对广东饮食存有偏见的原因,一是“我有他无的特点。也就是广东较之其他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使得外省对没有见过的物种但在广东人看来却是习以为常的东西感到惊奇和新鲜;二是“猎奇心理。“猎奇的结果就是保留了大量关于广东饮食“新奇的史料,不像一些中
27、原饮食文化,因其习以为常,反而缺乏为文,因此不传。广东饮食这些“猎奇的资料经过口耳相传,再加上传播中的主观因素,自然容易给其他地区居民造成广东人“无所不用其极的印象。史料是珍贵的,但是史料的解读更为重要。岭南饮食文化的历史梳理,是表出岭南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有助于今日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笔者作为一名广州人,在外界只关注岭南饮食“奇的特点时不禁考虑:广东饮食还能给外界留下什么,又该怎样有所裨益地传播岭南饮食文化。比方岭南的酒,曾经力压剑南春,如今却为什么雄风不再;又比方,珍禽养殖以为珍馐,岭南曾独步千古,今日为何裹步不前;再比方英德乳羊与韶关钟乳之类,为何没有声势浩大地推广。在这些
28、曾经辉煌却不为外省人所知的饮食文化里,蕴含着更多比“猎奇更有意义的岭南饮食精粹,这些才是在外省人提起广东饮食文化时,脑中该闪现的印象。而广东饮食文化的推广,任重而道远。首先作为广东人,要有为本人正身的意识,当外省对广东饮食文化存在误区的时候,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应该报以何种态度。这些都值得每个广东居民认真考虑。总之,广东饮食文化的重塑和推广,需要广东政府和广东居民共同的努力。参考文献1周松芳.岭南饕餮.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xx2蔡晓梅.熊伟,司徒尚纪.“食在广州的文化内涵与成因分析J.热带地理.20xx3李肖.论唐朝岭南的饮食文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饮食文化论文3南
29、京的饮食以京苏菜和清真菜著名。南京菜称为京苏大菜,又叫京苏菜、金陵菜,厨师则自称“京苏帮,是苏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金陵菜是指以南京为中心,一直延伸到江西九江的地方风味。金陵菜起源于先秦,隋唐已负盛名,至明清成流派。金陵菜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刀功精细,善用炖、焖、烤、煨等烹调方法,口味安然平静,鲜香酥嫩。菜品细致精巧,格调高雅。金陵菜讲究刀工,擅于火功,富于变化的技法以及南北皆宜的口味特色。南京鸭肴:南京的制鸭技术久负盛名,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时期就有记载。南京的鸭肴是出名全国的,除金陵烤鸭外,板鸭、盐水鸭、烧鸭、金陵酱鸭、香酥鸭、八宝珍珠鸭、咸鸭肫、金陵片皮鸭、鸭血粉丝汤等也各具特
30、色。据史料记载,约在清朝时,南京就已经出现京苏大菜。所谓“京,是指南京乃六朝和明初的京都;“苏是指清代南京乃江苏省会之意。“大菜是形容南京菜的珍贵、典雅、华美、大方。正是大江南北鱼米之乡丰富的物产,水陆交通商贸的沟通,人文荟萃的文化熏陶,精致细腻的民风民俗,孕育了南京的美食文化。我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大量记载吴楚肴馔的特色,有牛筋、叉烧羊羔、清炖甲鱼、焖乌龟、煮天鹅、烩水鸭等。吴,孙权定都建邺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快。作为全国最大商埠,金陵豪客“珠服玉馔,秦淮两岸,炊烟袅袅,酒醇肴香。六朝天厨的代表南齐的虞悰,擅长调味,所制菜肴非常鲜美,胜过宫中太官膳食。南唐后主李煜派顾宏中考察韩熙载
31、的夜宴,画了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正是当时金陵家宴的真实写照。唐宋时期,饮食业方兴未艾,杜牧(泊秦淮)诗中有“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之句。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是以金陵为背景写成的。大诗人李白四次畅游南京,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等不朽的诗篇。宋代王安石,筑半山园于紫金山脚下,寓居金陵数十载,写下慷慨悲壮的(金陵怀古)名作。清代江南才子袁枚,赋诗论文,于南京小仓山撰写了一部烹饪巨著(随园食单),该书于清乾隆57年1792年出版,均以京苏大菜为原型。曹雪芹更以(红楼梦)巨著中名菜佳宴的实录为京苏大菜鼎立于全国提供了雄辩的根据。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带,气候温润,土壤肥沃,物产富饶,交通便利
32、,经济强盛,市场繁华,大大地促进了餐饮业的发达。不仅有很多和外地一样的烹饪原料,还有很多为本地所特有的烹饪资源,如:头小、背黑、肉厚的龙池鲫鱼;茎短,叶肥的矮脚黄青菜;肉质细嫩的湖熟麻鸭;乌龙潭的青鱼;钟山的云雾茶;南乡的薄皮猪;长江的刀鱼、鲥鱼这些资源有的产于近郊,有的就在市内,为制作京苏大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民国时期,南京本帮的菜馆集聚在夫子庙周边一带。第一春、海洞春、共和春、老万全、长松东号、嘉宾楼、大集成、老宝新、金陵春等都打出京苏大菜的招幌,以招徕食客,显示和外地菜肴有所区别,南京本地厨师皆自称是“京苏帮。据统计,600年以上历史的有蒸鲥鱼、酥鲫鱼、凤鱼、凤菜心;200年历史的有
33、镶丝豆腐、葵花圆子、火腿炖黄芽菜等。传统的名菜有罐罐肉、炖生敲、素什锦菜、炖菜核、八宝一棵松、松子熏肉、扁大肉酥等。解放后,邵复兴现江苏酒家、马祥兴、华乐园、六华春、绿柳居、永和园等菜馆也推出近代的京苏大菜,如:黄澄澄的“桂花虾饼,玩偶似的“双尾虾托,精细的“苹果鸡,艳丽的“兰花肉卷,高雅的“彩色鱼夹,清鲜爽口的“瓢儿鸭舌、洁白芙蓉镶嵌翡翠的“火茸豆瓣、酥皮原盅汤汁里的“清炖鸡孚、鲜透肌理的“蟹粉扒白菜等。历史上,京苏大菜是由官府菜、市肆菜、民间菜、清真菜、素菜、船菜构成。其特点是选料严谨、制作精细、讲究刀工,讲究原汁原味,注重季节分明,咸而不淡,淡而不薄,辣而不烈,肥而不腻,酥烂脱骨不失其形
34、,滑嫩爽脆不失其生。在制作上,擅于野菜和缔子菜即花色菜;烹调方法上,一年四季炖、焖交替更换,叉烤肥鸭、叉烤鮰鱼、叉烤酥方组合成“金陵三叉。在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是鸭类菜肴和全鸭席、燕翅烤鸭席、鱼翅烤鸭席,享有“金陵鸭馔甲天下之美誉。一般来讲民国大菜即是京苏大菜。民国大菜是以本帮京苏大菜为主体,外帮菜肴为辅,包含浙绍、广东、广西、湖南并融入了清真等一些在民国期间流行于南京的风味菜肴。同时民国大菜与京苏大菜等一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选材精致、做工讲究、费时费工,甚至连餐桌的摆台造型、上菜的机会顺序、服务员的服务技巧都有一定的规矩。回眸历史,京苏大菜名声很响,多少名门望族设宴无不以京苏盛宴为傲。然而有
35、人笑称京苏大菜不过是“纸上富贵。南京餐饮市场从粤菜、海派菜、杭帮菜到川菜;从家常菜、江湖菜,再到新概念私房菜,就连外来的火锅也发动强势,可谓烹饪舞台上名角庸角轮番登台,唯有京苏大菜默默地看着其他地方菜反客为主。20xx年十一黄金周,南京酒店餐饮销售超2亿元,与06年相比增长30。这充分讲明,京苏大菜并没有衰败,只是一种散落。由于南京领航式的主营京苏菜的餐饮载体势单力薄,更多的京苏菜讲究刀工,擅于火功,富于变化的技法以及南北皆宜的口味特色,隐含在其他流派中热销。其实多年来,京苏大菜在吸收外帮菜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地推出新派的王府鸡包翅、双味葫芦鸭、火筒大排翅、蟹粉炖鸡孚、金牛鸭子、雨花凤尾虾、芦蒿烤鸭卷、荷叶夹锅烧肉、蒿香炖母鸡、鲍汁浸油藤、红透龙虾等名菜。金陵饭店、狮王府、东郊宾馆、金鹰大酒楼、马祥兴、绿柳居、安泰园、金陵人、名满天下大酒店等,传承正宗的京苏大菜,还研制出南京民俗风味宴、秦淮风情宴、金陵全鸭宴、芦蒿席、江南水乡席、固城湖蟹席、金牛湖湖鲜宴、民国精品宴。京苏大菜在诸多烹饪流派中,使历史悠久的南京,越来越显示出“天下美食之都的辉煌。
限制150内